木子
旅行社小老板
- 注册
- 2002-09-15
- 消息
- 783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从方文山看林夕(音乐评论)
陈也萧何
方文山的在作词这方面算的上是后起之秀,随着周杰伦的窜红,出现了一大片的方的支持者,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创作水准已经超过了林夕,许多人都告诉我他们尤其佩服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什么都敢写的勇气。
其实第一眼看到他的词作时我就知道他一定会走红,这只要看一下港台地区流行歌曲的流变就知道了,经过纯真的民谣时期后,台湾地区马上步入了都市情歌的阶段并迅速达到顶峰,当时的疗伤情歌风靡一时,迅速扩展到整个华语乐坛,相同风格的作品曾出不穷,但都大多境界狭小,自期自艾,一再的重复更是使人怀疑其中还有多少真情实意!
与此搭配的歌词的创作更是风格绮糜,大有齐梁宫体之流弊,影响至今,当所有的人都腻味的时候方文山的出现可以说是乘运借势,自然是一炮而红。但是说他的成就可以超过林夕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不只是方超不过,其他人也非常难,林这样的天才百年一遇,就算出了估计大多也会选择当“徐志摩”而不是“林夕”)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早在方文山之前就有一个人的创作没有坠入琐碎的情爱纠葛之中,他就是林夕。
如果说方文山是意识到了词创作中的弊病而加以改革的话,那么林夕则是选择了升华的方式。我前面谈到了齐梁宫体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它可以算的上臭名昭著,但闻一多先生却有一本著名的论著《宫体诗的自赎》中提到了许多出色的宫体作品,最著名的就是孤篇压倒全唐诗令张若虚竟成大家的《春江花月夜》。我想如果要我来评定林夕词创作的一大功绩的话,我也会用“宫体诗的自赎”来描绘,林夕是当之无愧的港台情歌歌词创作的集大成者,这不仅仅体现在手法技巧上,更体现在词的境界上,林夕笔下的爱情往往只是人生的一个课题,借爱情来引起人们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彼岸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
同时,林夕又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雅词的代表人物,这一点和苏东坡在北宋词坛的地位差相仿佛。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只有林夕的歌词可以大量的拿出来当文学作品来欣赏(当然只限于写给阿菲的,其他的都是林夕凑数的,没办法,好象一个书法家随便写两个字哄人的),象张信哲的直觉中唱道:“白天眨眼瞬间里,夜晚呼吸气息里,都写满了我是多么爱你想你的讯息”到了林夕笔下直接就成了“呼吸是你的脸”,简洁明了,余韵无穷,这才是诗的语言。《脸》这首作品完全可以当作第一流的现代诗来阅读。流行歌坛有林夕就好象武侠创作有金庸,都可以以一己之力使俗变雅。相比较而言,方文山的词仍然停留在流行歌曲歌词的境界上,艺术上的成就和林夕不可同日而语。
即使是在想象力上,方文山也未必能超过林夕。唯一能和林较一日 之短长的恐怕就只有爱在西元前了,奇思妙想,文字佳妙,在我印象中同类题材的只有陈升的北京一夜。同样以《脸》为例子,林夕的想象力之丰富足以睥睨整个流行乐坛,整首作品以意运笔,纯是意识流的写法,让人叹为观止。只不过林的词曲高而难免和寡,而方的天马行空人人都是一看遍知。
其实什么都敢写并不能成为大家,知道什么可以写该怎么写才是一代宗师。一切艺术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表达(当然,也有人喜欢把歌坛完全归入娱乐圈,那就难说了)方的很多作品都有不知所云的毛病,象双截棍的创作简直就是毫无意义,听完之后除了感受到节奏感外就什么都没有了,然而这首歌的受欢迎程度却是有目共睹的,这基本上是属于吃厌了大鱼大肉后对窝窝头都会情有独钟。
比较而言,与双截棍题材相近的龙拳就写的好多了,凿空而道,有一种不可一世的气概。还有威联古堡,写的很有荒诞的意味,但我也没看出有什么大意思----当然这也可能是我水平不到,对于这首作品我是不大敢评论的,怕贻笑大方,如果有谁知道寓意的话还请告之,我诚心受教。)方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由什么都敢写而造成的,这非常象北宋初期的诗人梅尧臣,他为了改革西昆体脱离实际,注重形式,晦涩难懂的弊病,提出了平淡的标准,这到是没什么错误,但是他为了开阔题材的选择把聚餐生霍乱,喝茶后肚子打咕噜以及打喷嚏之类无聊的事情都写进诗里(见钱钟书《宋诗选注》)比起方来,梅更加是什么都敢写,但他在宋诗歌创作上的地位却不高,基本上都没什么人知道他(他的陶者以前的小学课本上有,现在不知道了)。
当然我并不是想在这里批评方文山,事实上我对他还相当欣赏,因为矫枉难免过正,他的红至少给了其他创作人一个市场的反馈----应该让眼界更加开阔起来了,而不是沉湎于一个小圈子内不可自拔。升华不能替代改革,更何况林夕的词是一种天才的发挥,别人根本不可能模仿,而方则指出了一条歌词创作的可行之路,值得他人效仿。正如同学诗的人大多会以老杜为宗而很少学太白的,因为才之不可强者如是也!
陈也萧何
方文山的在作词这方面算的上是后起之秀,随着周杰伦的窜红,出现了一大片的方的支持者,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创作水准已经超过了林夕,许多人都告诉我他们尤其佩服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什么都敢写的勇气。
其实第一眼看到他的词作时我就知道他一定会走红,这只要看一下港台地区流行歌曲的流变就知道了,经过纯真的民谣时期后,台湾地区马上步入了都市情歌的阶段并迅速达到顶峰,当时的疗伤情歌风靡一时,迅速扩展到整个华语乐坛,相同风格的作品曾出不穷,但都大多境界狭小,自期自艾,一再的重复更是使人怀疑其中还有多少真情实意!
与此搭配的歌词的创作更是风格绮糜,大有齐梁宫体之流弊,影响至今,当所有的人都腻味的时候方文山的出现可以说是乘运借势,自然是一炮而红。但是说他的成就可以超过林夕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不只是方超不过,其他人也非常难,林这样的天才百年一遇,就算出了估计大多也会选择当“徐志摩”而不是“林夕”)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早在方文山之前就有一个人的创作没有坠入琐碎的情爱纠葛之中,他就是林夕。
如果说方文山是意识到了词创作中的弊病而加以改革的话,那么林夕则是选择了升华的方式。我前面谈到了齐梁宫体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它可以算的上臭名昭著,但闻一多先生却有一本著名的论著《宫体诗的自赎》中提到了许多出色的宫体作品,最著名的就是孤篇压倒全唐诗令张若虚竟成大家的《春江花月夜》。我想如果要我来评定林夕词创作的一大功绩的话,我也会用“宫体诗的自赎”来描绘,林夕是当之无愧的港台情歌歌词创作的集大成者,这不仅仅体现在手法技巧上,更体现在词的境界上,林夕笔下的爱情往往只是人生的一个课题,借爱情来引起人们更深刻的思考和感悟,彼岸花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代表。
同时,林夕又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雅词的代表人物,这一点和苏东坡在北宋词坛的地位差相仿佛。我可以非常肯定的说只有林夕的歌词可以大量的拿出来当文学作品来欣赏(当然只限于写给阿菲的,其他的都是林夕凑数的,没办法,好象一个书法家随便写两个字哄人的),象张信哲的直觉中唱道:“白天眨眼瞬间里,夜晚呼吸气息里,都写满了我是多么爱你想你的讯息”到了林夕笔下直接就成了“呼吸是你的脸”,简洁明了,余韵无穷,这才是诗的语言。《脸》这首作品完全可以当作第一流的现代诗来阅读。流行歌坛有林夕就好象武侠创作有金庸,都可以以一己之力使俗变雅。相比较而言,方文山的词仍然停留在流行歌曲歌词的境界上,艺术上的成就和林夕不可同日而语。
即使是在想象力上,方文山也未必能超过林夕。唯一能和林较一日 之短长的恐怕就只有爱在西元前了,奇思妙想,文字佳妙,在我印象中同类题材的只有陈升的北京一夜。同样以《脸》为例子,林夕的想象力之丰富足以睥睨整个流行乐坛,整首作品以意运笔,纯是意识流的写法,让人叹为观止。只不过林的词曲高而难免和寡,而方的天马行空人人都是一看遍知。
其实什么都敢写并不能成为大家,知道什么可以写该怎么写才是一代宗师。一切艺术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表达(当然,也有人喜欢把歌坛完全归入娱乐圈,那就难说了)方的很多作品都有不知所云的毛病,象双截棍的创作简直就是毫无意义,听完之后除了感受到节奏感外就什么都没有了,然而这首歌的受欢迎程度却是有目共睹的,这基本上是属于吃厌了大鱼大肉后对窝窝头都会情有独钟。
比较而言,与双截棍题材相近的龙拳就写的好多了,凿空而道,有一种不可一世的气概。还有威联古堡,写的很有荒诞的意味,但我也没看出有什么大意思----当然这也可能是我水平不到,对于这首作品我是不大敢评论的,怕贻笑大方,如果有谁知道寓意的话还请告之,我诚心受教。)方的优点和缺点都是由什么都敢写而造成的,这非常象北宋初期的诗人梅尧臣,他为了改革西昆体脱离实际,注重形式,晦涩难懂的弊病,提出了平淡的标准,这到是没什么错误,但是他为了开阔题材的选择把聚餐生霍乱,喝茶后肚子打咕噜以及打喷嚏之类无聊的事情都写进诗里(见钱钟书《宋诗选注》)比起方来,梅更加是什么都敢写,但他在宋诗歌创作上的地位却不高,基本上都没什么人知道他(他的陶者以前的小学课本上有,现在不知道了)。
当然我并不是想在这里批评方文山,事实上我对他还相当欣赏,因为矫枉难免过正,他的红至少给了其他创作人一个市场的反馈----应该让眼界更加开阔起来了,而不是沉湎于一个小圈子内不可自拔。升华不能替代改革,更何况林夕的词是一种天才的发挥,别人根本不可能模仿,而方则指出了一条歌词创作的可行之路,值得他人效仿。正如同学诗的人大多会以老杜为宗而很少学太白的,因为才之不可强者如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