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最年轻教授 陈章良正式从政, 担任封疆大吏

只在乎曾经拥有

名誉会员
VIP
注册
2005-04-16
消息
680
荣誉分数
44
声望点数
138
12[FONT=宋体]月[/FONT]28[FONT=宋体]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务委员会宣布,任命陈章良为广西自治区副主席。原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被大陆媒体认为是青年科学家、生物工程的领跑人的陈章良此次调任广西担任封疆大吏,令许多青年学子十分迷惑。[/FONT]

[FONT=宋体]学而优则仕[/FONT] [FONT=宋体]陈博士正式从政[/FONT]

[FONT=宋体]网友评论,此次陈章良任广西自治区副主席,可以说是目前大陆学而优则仕的一个例子。[/FONT]
[FONT=宋体]纵观陈章良的简历,[/FONT]1961[FONT=宋体]年[/FONT]2[FONT=宋体]月出生,[/FONT] 1987[FONT=宋体]年毕业于美国华盛顿大学生物系,理学博士,同年,[/FONT] 26[FONT=宋体]岁陈章良被北京大学聘为副教授,[/FONT]29[FONT=宋体]岁时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教[/FONT] [FONT=宋体]授之一。后历任北京大学生物系主任、生命科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农业大学校长[/FONT]([FONT=宋体]副部级[/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直到今天,陈章良彻底从政。在此之前中国大陆也有海归的陈竺出任卫生部长,万钢出任科技部长,只是他们基本还是和科学与老本行还有些瓜葛,此次陈的任命则看不出与学术有关的痕迹。[/FONT]

[FONT=宋体]名声响当当的“科学家” [/FONT]

[FONT=宋体]在介绍陈章良时,最让大陆媒体称道的是,陈被认为是国际上首批成功地将大豆储藏蛋白的基因转入茄科植物中的科学家之一,并因此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有[/FONT]“[FONT=宋体]小诺贝尔奖[/FONT]”[FONT=宋体]之称的[/FONT]“[FONT=宋体]贾乌德[/FONT].[FONT=宋体]侯赛因[/FONT]”[FONT=宋体]青年科学家奖。记者查证,该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确有这一奖项,每两年发给一位[/FONT]35[FONT=宋体]岁以下的科学家,为一印度人[/FONT]1984[FONT=宋体]年出资创立的,至于[/FONT] “[FONT=宋体]小诺贝尔奖[/FONT]”[FONT=宋体]之称则多见于中文媒体。目前,该奖金金额约为[/FONT]8500[FONT=宋体]美元,迄今为止已有[/FONT]3[FONT=宋体]位中国人获得此奖项。[/FONT]

[FONT=宋体]据悉,[/FONT]1987 [FONT=宋体]年陈章良回国前夕被通知到中国驻美大使馆谈话,当时的中共驻美大使韩叙希望他回国。后来[/FONT]26[FONT=宋体]岁的陈章良回到北大,刚一回国就当上副教授,成为当时中国第一年轻的副教授。当时的陈章良带起了一阵科星热。一时间,报刊、电台、电视台,三天两头又是他的镜头,又是他的照片。四面记者来访,八方请做报告。海外一些华文报纸比大陆更舍得版面,呼啦就是一大版,还是彩色的。而获得[/FONT]“[FONT=宋体]贾乌德[/FONT].[FONT=宋体]侯赛因[/FONT]” [FONT=宋体]奖之后的陈章良更成了获奖“专业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北京市五四优秀青年科技奖”、国家重点实验室先进工作者“金牛奖”、“第二届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等等。当时的陈成为大陆不少青少年学子的青春偶像。[/FONT]

[FONT=宋体]回国后,陈章良很快在北大建起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实验室。然而,直到目前为止,外界仍普遍认为,[/FONT][FONT=宋体]陈章良回国后学术成果太少。[/FONT]

[FONT=宋体]绯闻不少[/FONT][FONT=宋体]“好人才不在人品”[/FONT]

[FONT=宋体]另外,关于陈章良的八卦新闻也不少。闹得最凶的是[/FONT]2005[FONT=宋体]年[/FONT]12[FONT=宋体]月[/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 “陈章良王小丫携手入围城”这条新闻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大陆多家正规媒体报导称:“以往对外宣称自己感情生活空白的央视‘名嘴’王小丫终于在临近不惑 之年之际将自己悄悄嫁掉了[/FONT][FONT=宋体],她的夫君是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FONT]”[FONT=宋体]不久,王小丫找来央视,陈章良弄来中国农业大学新闻发言人为他们出面辟谣。[/FONT]

[FONT=宋体]而在此以前,有传说陈章良在南方某地嫖娼被抓了,还有抓陈章良的警察也被解职了,据说当时在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学生中传得甚广。[/FONT]

[FONT=宋体]有意思的是,[/FONT][FONT=宋体]2002年,央视二套的一期《对话》节目中,节目邀请陈章良和当时仍在微软的李开复两人一起就“怎样的人才是好人才”发表各自的看法,[/FONT][FONT=宋体]李开复作为人才需求方的代表认为:人品、智慧、团队精神、激情对于人才来说最重要,而陈章良作为人才供给方的代表认为创新、执著、自信最重要。[/FONT][FONT=宋体]陈章良在“好人才”的标准中,明确排斥了“人品、团队精神”这两项![/FONT][FONT=宋体]陈认为,现在在招聘雇员的时候关键是看这个人能不能干活。[/FONT]“[FONT=宋体]很多人品非常好的人但是工作能力不行,雇用这样的人对公司来讲肯定是不行的。[/FONT]”[FONT=宋体] [/FON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