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来源】看看自己的祖上是谁

最初由 cctutu 发布
谢谢~~长知识啊,嘻
呵呵,好久不见,你可以上网了阿~:)
 
最初由 *冷裤到底* 发布
怎么找不到“于”呀?

姓氏: 于 祖籍: 河南
祖宗: 郡望: 河内郡
分类: 以国为氏
历史名人
于姓中,西汉延尉于定国,东汉名将于禁,北魏殿中尚书于洛拔、征北将军于劲,隋朝江南行军总管于仲文,唐朝工部尚于颀、东海郡公于休烈、太子太师于志宁,元朝兵部侍郎于钦,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监察御史于敬,清朝直隶总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以及现当代人于眉、于方舟、于学忠、于光远等人,都是于姓名人。
姓氏来源
最早的于姓源于西周王族。《元和姓纂》上记载:“周武王第二子于叔子孙以国为氏,其后去邑单姓于氏。”这就是正宗的于姓,源出自姬姓。大约在3100年以前,周武王把第二个儿子于叔封在于国(既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县西北的于台镇)。后来,于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自称于氏。后来因为于、于同音通用,就去邑以“于”为氏。其望族居住在河内郡(即现在的河南武陟县西南)。另外根据《路史》上所记载,在两晋十六国时,东海郡的部分于姓人,随鲜卑拓拔部北迁,遵从鲜卑的习俗,改姓勿忸于氏,在北魏时期又随鲜卑人南下,到孝文帝时又恢复原来姓氏。还有一支于氏,是唐代的淳于氏,相传为炎帝的后代,两周时分封淳于(现山东安丘),到唐代宪帝李纯年间,因“淳”与“纯”同音,为了避讳,改为单姓于。
 
最初由 你是否也觉得冷 发布
“于” 在哪呀?
帮忙找找,谢谢

姓氏: 于 祖籍: 河南
祖宗: 郡望: 河内郡
分类: 以国为氏
历史名人
于姓中,西汉延尉于定国,东汉名将于禁,北魏殿中尚书于洛拔、征北将军于劲,隋朝江南行军总管于仲文,唐朝工部尚于颀、东海郡公于休烈、太子太师于志宁,元朝兵部侍郎于钦,明朝兵部尚书于谦、监察御史于敬,清朝直隶总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以及现当代人于眉、于方舟、于学忠、于光远等人,都是于姓名人。
姓氏来源
最早的于姓源于西周王族。《元和姓纂》上记载:“周武王第二子于叔子孙以国为氏,其后去邑单姓于氏。”这就是正宗的于姓,源出自姬姓。大约在3100年以前,周武王把第二个儿子于叔封在于国(既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县西北的于台镇)。后来,于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自称于氏。后来因为于、于同音通用,就去邑以“于”为氏。其望族居住在河内郡(即现在的河南武陟县西南)。另外根据《路史》上所记载,在两晋十六国时,东海郡的部分于姓人,随鲜卑拓拔部北迁,遵从鲜卑的习俗,改姓勿忸于氏,在北魏时期又随鲜卑人南下,到孝文帝时又恢复原来姓氏。还有一支于氏,是唐代的淳于氏,相传为炎帝的后代,两周时分封淳于(现山东安丘),到唐代宪帝李纯年间,因“淳”与“纯”同音,为了避讳,改为单姓于。
 
最初由 不明飞行鸟 发布
也没看到令狐啊- -

姓氏: 令狐 祖籍: 山西
祖宗: 毕万 郡望: 太原郡
分类: 复姓
历史名人
史上留名的令狐氏杰出人物,有汉武帝时的令狐茂,三国魏时的弘令狐邵,后魏的令狐仕,唐宰相令狐楚 、令狐锦,文史家令德芬,明经学家令狐狍,等等。
姓氏来源
所谓令狐,本来是春秋时代的一个地名。这个地方的位置,根据《水经・冻水注》所记载的“令狐即猗氏地”,即今山西省猗氏县的西方。那么,这个地名又是怎样变成复姓的呢?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原来,春秋时代曾经一度称霸诸侯的晋国,在公元前376年的时候,被其大夫韩、赵、魏三家分晋。当时瓜分晋国的魏氏,是传自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毕公高的裔孙毕万,首先在晋国官拜大夫,声势一天比一天盛,到了毕万的曾孙魏颗,由于跟秦国打仗立了大功,被晋君别封于令狐,并于传到其子魏颉时,“以邑为氏”而姓的令狐。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
 
最初由 DarkDancer 发布
姓黎的。。。。。:confused:

姓氏: 黎 祖籍: 山西
祖宗: 黎侯 郡望: 京兆郡 京兆堂 新安堂
分类: 以国为氏
历史名人
黎氏家族中,不乏能人,其中有北周的官拜车骑大将军。并以雅好读书,著述不怠而见称的黎就景熙,唐有京兆尹黎斡。宋有名臣黎镦、经学家黎文武;明代有诗人黎贞、黎遂求、黎民怀,书法家黎民表、黎民衷;清代有文学家黎恂,名臣黎世序,诗人黎简;现代有语言学家黎锦熙,音乐家黎锦晖等。
姓氏来源
黎氏以国为姓的姓氏。根据《元和姓纂》上的记载,黎氏出自黎侯,黎是殷周时的诸侯国,周代初年被西伯所灭,后来周武王大行封建制度,就把这个地方分封给帝尧的后裔,赐爵为侯,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旧国号。因此,黎侯的子孙后来也就“以国为氏”,世称黎氏。根据《路史》上记载,西伯姬昌灭黎国,周武王后来将这个地方封给汤的后裔,黎侯丰舒的后代中有黎氏、犁氏。黎氏得姓已经有3000多年历史,古代的黎国,就在现在的山西省长治县西南。望族居于京兆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长安东。
 
最初由 200 发布
我姓桂
可以帮忙找一下么
谢谢

姓氏: 桂 祖籍: 河北
祖宗: 季慎 郡望: 天水郡
分类: 赐姓和避难改姓
历史名人
桂姓早期表现比较岑寂。宋、明以后,情形完全不同,尤以浙江宁波慈溪的桂氏,更在有明一代光彩照人,使源于北方的桂氏家族很快成了江南的名门著姓。为桂氏家族在浙江宁波奠基立业的,应推明朝初年被洪武皇帝御口赞誉为“江南在儒,惟卿一人”的桂彦良。史载,当朱元璋正在南征北战之时,桂彦良是包山书院的山长,而以满腹经纶名闻天下。当张士诚和方同珍等人聘其入幕府时,遭到拒绝。明立国后,他才出山入仕,以“有所咨问,对必以正”而著称。侍彦良的侄子宗儒、宗蕃,者善长文学,且为《永乐大典》的编修人。孙桂恭,著名孝子;彦良从弟桂孟诚,官河源知县,有治迹。彦良之外的慈溪桂伯谅、桂琏等,也很有名气。
姓氏来源
明代大学者宋濂在一项“桂氏家乘序”中将桂姓的来源记述得清楚。书中认为,桂姓源自姬姓,其祖先季慎,是周末时期人,是秦博士,被人陷害,他的弟弟桂怕遭牵连,就立即命令他的四个儿子改姓,分别姓桂、蚕、炅、炔。其中他的大儿子改名为桂弈。后来蚕、炅、炔三姓的后世子孙都认祖归宗,改姓了大房的桂氏。另外,《姓氏考略》指出,桂姓系出姬姓,是鲁公族季孙的后代。关于桂姓的子孙分布,据历史资料考证,头一个以桂为姓的老大桂弈,依照宋“桂氏家乘序”的记载,是在幽州的老家守庐墓。老二蚕迁居济南的朱虚。老三炅迁往济南的历山。老四炔移居河南城阳。当时兄弟们为了逃难,各奔前程,为桂氏家族的遍布全国各地,找到了注脚。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通渭县西南)。
 
谢谢
但是为什么和康熙字典里面的不一样呢?
 
姓窦的呢?我只知道祖籍在山西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