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德慧智教育是黄金(连载)[转贴]

上善治水_0

新手上路
注册
2008-06-09
消息
77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FONT=黑体]德慧智经典诵读讲义 系列八[/FONT]



[FONT=宋体]第 八 课[/FONT]



[FONT=隶书]熊[/FONT][FONT=隶书]春 锦[/FONT]



[FONT=黑体]本课内容提要:[/FONT]

[FONT=楷体_GB2312]第六章 婴儿期德慧智教育是黄金[/FONT]
[FONT=楷体_GB2312]一 婴儿期教育的成败将奠定孩子的终生[/FONT]
[FONT=楷体_GB2312]二 世界各国婴幼教育成果的借鉴[/FONT]
[FONT=楷体_GB2312]三 婴儿德慧智教育的关键在父母[/FONT]
[FONT=楷体_GB2312]四 慈爱耐心是婴儿教育成功的条件[/FONT]
[FONT=楷体_GB2312]五 祝愿家长成为婴儿灵魂的工程师[/FONT]


[FONT=宋体]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FONT]
[FONT=宋体]大家好![/FONT]
[FONT=宋体]今天,我们主要针对人生六大阶段中的黄金时期,也就是胎婴养虚的婴儿时期,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展开介绍,希望能对大家全面了解和掌握德慧智教育理念有所帮助,对为人父母者和将为人父母者有所助益,对民族的兴旺强盛有所贡献。[/FONT]
[FONT=宋体]“儿”,兒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的字形中,都十分突出头部囟门未闭合的部分,指婴儿。“[/FONT][FONT=宋体]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合称为婴儿。[/FONT][FONT=宋体]《说文》:“孺子也,从人。象小儿头囟未合。”古代具有慧观能力的人认为,囟门是天人合一的重要通道与门户,天德养精神的能量可以大量通过这一门户进入体内,营养人体的精神系统。[/FONT]
0—1[FONT=宋体]岁的婴儿,由于囟门尚未闭合,能够从自然界自动地摄入德一的能量进入体内滋养精神系统;一旦闭合,这种摄入量就会明显降低。因此,[/FONT][FONT=黑体]0[/FONT][FONT=黑体]—1岁阶段是最佳的精神营养获取时期,如果能够主动配合这种摄入德能的最佳生理机制,对孩子的精神发育,对慧与智双向同步开发极为有利。[/FONT]

[FONT=楷体_GB2312]一、婴儿期教育的成败将奠定孩子的终生[/FONT]
 
[FONT=楷体_GB2312]一、婴儿期教育的成败将奠定孩子的终生[/FONT]

[FONT=宋体]在婴儿的经典诵读过程中,[/FONT]0—1[FONT=宋体]岁完全是被动接受阶段,家长一定要注意选取上善能量最丰富的经典让婴儿聆听,以及在视觉稳定后同步观看文字。婴儿的发育一般是“三翻六坐”,也就是说三个月时能够自己翻身,六个月时能够独立坐稳。视觉一般都在六个月以后进入稳定期,常规发育的孩子,一般七个月有比较稳定的视觉了。[/FONT][FONT=黑体]孩子视觉初开时对汉字的记忆极佳[/FONT][FONT=宋体],虽然孩子还不会用语言表达文字,但是对文字的辨识能力极强,记忆深刻,[/FONT][FONT=黑体]能够完全将文字信息存入大脑意识系统中[/FONT]
[FONT=黑体]。[/FONT][FONT=宋体]特别是汉字的这种作用更远胜于拼音文字,[/FONT][FONT=黑体]在反复聆听诵读与家长具体指导观看的过程中,这种记忆文字的能力超过其它年龄期数倍之多。[/FONT][FONT=宋体]诵读的经典,一定要选取《老子·德道经》和《易经》。这两部经典最为理想,能量丰富而且纯正,最容易被婴儿的精神系统所吸收,是最佳哺育精神的食粮。[/FONT]
[FONT=宋体]婴儿由于智识尚在发育形成的初期,完全不存在后天的智障,那么意识对藏识的封闭也就不存在,因此就是[/FONT][FONT=黑体]开“慧识”的最佳时间,[/FONT][FONT=宋体]这个时候的施教,[/FONT][FONT=黑体]能够轻松地开启大脑质层和核心层的功能。[/FONT][FONT=宋体]所以,大脑深层一般容易在经典诵读中被全面地激活,而产生各种智能表现,甚至产生一些常道难以解释的现象,也就是大人难以理解的一些现象。一旦正确地把握住,用德一为统帅,“中气以为和”地引领慧与智的同步开发,科学合理地引导和全面实践,就能给孩子开创出崭新的健康的道德心灵、超常的慧与智,以及顺利美满的人生。[/FONT]
[FONT=宋体]人类的慧识,最容易在婴儿时期完整全面地获得开发,并通过坚持经典诵读而使其慧识的能力稳定不会再出现萎缩,不会因为智识的逐步形成而被后天意识完全屏蔽,发生消失的现象。人类生命中的大脑和心——当然,这个心是指的非器质性的心。都是由一对对的阴阳所共同组成,智与慧也是一对阴阳,大脑中的抑制与兴奋也是一对阴阳。常规教育从未注意到智与慧这一对阴阳的平衡发展需要“中气以为和”。[/FONT]
[FONT=宋体]单纯注意开发智力,放任后天智识屏蔽先天慧识,使这一对阴阳中智强而慧弱;或者完全被智识所覆盖取代,形成独阳不长而构成愚智;这基本上是近千年以来极为普遍的现象。[/FONT]
[FONT=宋体]但是,中国道德传统文化中却早已经阐明了这些原理。婴儿的慧性是先天本来就具备的,只是需要及时给慧识提供丰富的营养,使其获能而稳定,不至于被随之而起的智识所挤压、占据和屏蔽,就能使慧与智同步发展而伴随孩子的一生。[/FONT]
 
[FONT=宋体]“孺子”,“孺”,是指婴儿的需要,婴儿不仅需要肉身的营养,同时需要精神的营养,德一的能量就是最佳的精神营养,仁义礼智信的能量就是人类精神系统不可缺乏也不能参差不齐的能量。[/FONT]
[FONT=宋体]运用德育居中,把握住慧育与智育,使儿童的慧与智均衡同步发展,才是最科学的教育理论,才能最充分地体现老子“[/FONT][FONT=楷体_GB2312]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FONT][FONT=宋体]”的唯德辩证法。“[/FONT][FONT=黑体]上善治水”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落实在婴儿教育中,是同步开慧益智的法宝。[/FONT]
[FONT=宋体]如何使儿童既具备道德素质,又具备科学创造力必需的慧识,同时又能开发出超常的智识,这才是现代教育应当实现和达到的目的。只有在真正以德育为本、为根的先决条件下,才能达到和实现慧识与智识同步正确开发的目的。[/FONT]
[FONT=黑体]德育,是保护、开发孩子们慧识的保护神;德育,是引领超常智识正确开发的领路人。[/FONT]
[FONT=黑体]婴儿智识的同步开发,是德慧智教育经典诵读的重要组成部分。[/FONT][FONT=宋体]婴儿刚出生以后,脑部的智识系统就像一张白纸,智识的可塑性极强,接受能力极为活跃,最初的智识记忆,常常影响着婴儿的一生。婴儿的智识培养,只要有外界具备足够的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的智识刺激,智识所管辖的眼、耳、鼻、舌、身等各种器官的功能就会逐步发达起来,刺激得越多,发展得也越快。但是,要切记科学而正确的刺激,而不是功利式的强灌:一,要保证这种刺激的上善合符德一性;二,要具有正向启发性。把握上善治水的原则,才能既不伤慧,又能开智。[/FONT]
[FONT=宋体]而且,我们一定要牢记,人类智识这种快速发展的时间并不会持续一生。它只存在于出生后短短的几年内,其中又以[/FONT][FONT=黑体]0--3[/FONT][FONT=黑体]岁之间为智识形成的黄金时期。[/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运用德慧智教育的理念,结合《黄帝内经》对人体精神系统的分析和西医科学对大脑的分析,人生六大阶段中,[/FONT][FONT=黑体]胎婴养虚时期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定向”阶段。因为起步决定着孩子的一生,先天进入后天的初始阶段是否科学教育,决定着一生的走向和心身健康,这个人生奠基成器的初始阶段,正是“[/FONT][FONT=黑体][/FONT][FONT=黑体][/FONT][FONT=黑体]之臺,作於羸土[/FONT][FONT=黑体];百[/FONT][FONT=黑体][/FONT][FONT=黑体]之高,始於足下[/FONT][FONT=黑体][/FONT][FONT=黑体]”([/FONT][FONT=楷体_GB2312]《老子·德道经》[/FONT][FONT=黑体])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家长们应当高度重视。[/FONT][FONT=宋体]孩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都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孩子们一般在三四岁以后开始进入幼儿园,进入幼儿时期的人生阶段,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直接负担责任才开始减轻。[/FONT]
[FONT=宋体]但是,我们国家的普遍现象,却是并未高度重视婴儿时期的开慧益智教育。对婴儿([/FONT]0-3[FONT=宋体]岁),一般的家庭都只是单纯关注孩子的命体营养,严重缺乏精神营养的同步哺育,错过和失去培养孩子人生德慧智同步发展的大好时期。[/FONT]
[FONT=宋体]不遵循生命医学生理的教育,是盲目式的教育,甚至是有害的教育。依据现代科学对大脑生理学的研究,人类已经发现[/FONT][FONT=黑体]其它动物大都在接近发育成熟时才出生,而唯独人类是在后天意识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时就及时地脱离母体。[/FONT][FONT=宋体]让孩子在没有任何后天意识屏障限制的状态之中,充分运用先天慧识来首先认识“有相”的世界,而将孩子后天意识的发育留给父母在后天的认知教育中完成。[/FONT]
[FONT=黑体]人,之所以能称得上“万物之灵”,就是因为人类具有这一迥异于其它动物的生理本能,这是自然大道赋予人类慧与智同步开发应用的天赐的机缘[/FONT][FONT=宋体]。这一奇特的生理现象,却往往被人类所忽视,疏忽于慧与智同步教育的天职和责任,甚至导致慧识损伤,智识不全的畸形发育现象。人类对自己的了解,的确太少、太过于自信了。[/FONT]
 
[FONT=宋体]瑞士一位动物学家曾说:“人类婴儿出生时,由于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因此眼睛无法立即睁开观看外物,不会爬行,也不会走路,与其他动物一生下来便会站立、会走,甚至会跑,眼睛也看得见,可说迥然有异。假如人类的婴儿要像猩猩刚出生时一样的行动自如,那么就需要怀孕二十一个月以上。”我们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FONT]
[FONT=宋体]人类的婴儿在出生时,[/FONT][FONT=黑体]自然大道给人类的发育完善,留下了三个极其保贵的空间和时间——这就是先天慧识的生理完善和后天智识的生理完善,以及慧识对智识驾御自控模式的建立。[/FONT][FONT=宋体]胎儿在母体内发育的慧识,主要是接受母体的信息,而不是直接地、天人合一地健全慧识系统。但是一旦出生以后,婴儿的囟门未闭合,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门户,古称“天门”,传统道医学中并有“天门常开大慧自在”说法。[/FONT]
[FONT=宋体]婴儿的囟门,在后天环境中需要将近十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这个闭合过程,这也就为婴儿自主性进行“天人合一”保留着极为珍贵的时间和空间。婴儿自主型的天人合一状态,需要人类认识其中机理,主动抓住这段时机,使婴儿的自主性、独立性的慧识能够系统性地建立起来。其深层的道理在此暂不展开论述,但是上善型的经典诵读却可以完成这种慧识系统,完成这种使命的,这是无疑的。人们都喜欢看结果,根据这样的现象,我们这样去做,就一定能够看到良好的结果。[/FONT]
[FONT=宋体]但是如果“任其自然”地让孩子们的囱门自行闭合,由于生存外环境的制约和传输流量大小的限制,这个“天人合一”状态的“天”并不高,天高不算高,我们孩子都生活在房间里,能量并不纯正和充足,仅以从这个小房间里想获得天的能量,那的确要受到制约。孩子们在这种状态下,无为认识世界的范围比较局限和狭小。当然这个认识世界是指的有相和无相的双重世界,要在慧识的形成过程中加以认识。因此,这类婴儿将来慧识主宰的心志并不易于实现心量开阔,胸襟宽广,慈被万物的良好心理状态。[/FONT]
[FONT=宋体]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当高度注意和重视婴儿这一“[/FONT][FONT=黑体]先天生理后天成[/FONT][FONT=宋体]”的机缘,主动给婴儿创造能够合一于高场景、高能量、质纯量足、富含精神营养的外环境和方法;主动营造最适合于婴儿达到真实不虚的“天人合一”,大量吸收道德能量的外环境。例如,听诵《老子·德道经》和《周易》,那么婴儿的慧识必然发育充分,系统稳定,在智识发育的同步中不会被轻易屏蔽掉,将来必定会具备较为充足的科学创造能力,从而成为对家庭、对民族、对社会极为有用的人才。[/FONT]
 
[FONT=宋体]自然大道留给人类培养优秀后代的设计极为完美,只是需要人类自身去发现和把握。[/FONT][FONT=黑体]能够发现人类自身与自然大道的和谐性,才是真正的科学。[/FONT][FONT=宋体]婴儿身体各部份,尤其是脑部的发育尚未成熟,后天的智识系统以及它所指挥的眼、耳、鼻、舌、身将在婴儿期完成,而且这种发育将在出生之后短短的几年内发育完成。这种发育极为迅速,稍纵即逝,时光不再。[/FONT]
[FONT=宋体]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一段发育的关键期间,配合其先天慧识没有被屏蔽,后天智识的发育迅速展开,同步于先天慧识的逐步稳定和后天智识的开启,及时地给孩子德、慧、智三方面的立体教育,对孺子既提供上善的精神营养,用道德的能量扶生慧识,同时正确及时地展开智识教育,运用健全稳定的慧识驾驭智识的开发,运用德慧智整体教育的方法全面进行培养,则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孩子成为德慧智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FONT]
[FONT=宋体]据医学科学研究,人类约有一百五十亿个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全部完成于胎儿期,平均起来,每天要生产五、六千万个,胎儿诞生后就不会再增加。但是,人出生以后大脑的重量却会增加,出生时重约四百克的大脑,发育到满一岁时已经重达八百克,而一岁以后的成长就慢了下来。这些出生后脑部增加的重量,是来自脑部网状组织的结构或覆盖物的结构。脑细胞和脑细胞之间的联络、网络——突触,突触越深厚、越细致,那么他的智能就越发展。[/FONT]
[FONT=黑体]从出生到三岁时期的3年中,孩子大脑的联络已经完成60%,完成了一大半,[/FONT][FONT=宋体]每一岁增加近[/FONT][FONT=黑体]20%[/FONT][FONT=黑体]。[/FONT][FONT=宋体]但是三岁以后,却开始变慢而减缓速度,每一岁成长约10%,到[/FONT]6[FONT=宋体]岁就要完成至[/FONT]80[FONT=宋体]%。从[/FONT]6[FONT=宋体]岁至[/FONT]8[FONT=宋体]岁这一阶段,发育速度又再减慢,每年成长[/FONT]5%[FONT=宋体],[/FONT]8[FONT=宋体]岁时脑部的发育达到了[/FONT]90%[FONT=宋体]。所以[/FONT][FONT=黑体]0[/FONT][FONT=黑体]—3岁的时候,是孩子们大脑智识最关键的发育期,这一时期婴儿的智识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当家长们能在此时期给予婴儿天才所必备的精神营养和正确的教育,孩子就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天才。[/FONT]
 
[FONT=宋体]要想使孩子们高质量地完成好这个[/FONT]60%[FONT=宋体]的慧与智的同步发育,让孩子们的慧与智在这一时期同步建立起来,完成这个奠基工程,这个责任和义务就天然地落在父母的双肩之上,落在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双肩之上。这个责任重大而艰巨,千万不能错机失缘。[/FONT][FONT=宋体]《老子•德道经》中说:“[/FONT][FONT=楷体_GB2312]其未兆也,易谋也[/FONT][FONT=宋体]。”家长们将婴儿期教育,“谋”于智识抑制未动之先,行“易”于慧识的充分展开,同步提供丰富的营养慧识和智识的精神食粮,全面早期展开慧智同步教育,那么慧与智同步开发而平滑地过渡也就自然而然。[/FONT][FONT=宋体]因为[/FONT][FONT=黑体]“先天中确立后天最易”,0-3岁是孩子们最初始的“先天中的后天起步阶段”,它决定着孩子人生之旅的一生是否成功,能否实现父母的殷切期望。[/FONT]
[FONT=宋体]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着一些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和教育取向的方法,例如,当孩子满周岁时,有一个“[/FONT][FONT=黑体]抓周[/FONT][FONT=宋体]”仪式。在地上摆满各种象形性的玩具,如笔、墨、书、小算盘、金元宝等等,将孩子放在其间,让孩子自由选择抓取其中的一件,从孩子抓取的第一件东西上预测孩子未来的取向。这种仪式,其实是直接对孩子胎教和0[/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岁期间婴教成绩的一次全面检测和考试,是对家庭胎婴教育成绩的一次真切检验。可惜,这种考试检验方法近百年来在民间已经逐步消失了,失落了。逐步失落的原因,是人们对婴教的主动放弃,是人们逐步错误地解读、理解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礼仪。人们将目光仅仅投向孩子“抓周”物件结果上,品头论足地讨论孩子的将来,而并未对自己的胎教和婴教责任状态及时地反思检查自己其中的不足,从而尽早校正教育方法,加强婴期教育。[/FONT]
[FONT=宋体]中国还有一句有关教育的警示性格言:“[/FONT][FONT=黑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FONT][FONT=宋体]”。这句话正是中国祖先们在大慧大智下观察人生教育的科学论断,只是很少有人参悟出其中教育意义上的内涵。[/FONT]
 
[FONT=宋体]“三岁看大”,并不是简单地在三岁时通过观察孩子的品性行为而预见他的将来发展趋势。这句话,其实是对家庭胎婴养虚阶段教育现状的一个总结![/FONT][FONT=黑体]孩子三岁的表现结果,是三岁之前是否进行高质量“胎婴养虚”教育的必然结果。[/FONT][FONT=宋体]因为,三岁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完成了60%,这个60%已经在产生着定向的作用。教育的好坏也同样决定孩子一生的60%,当然也就可以预见到孩子的将来长大以后的取向。三岁看大,是警示为人父母者自省家教的现状与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不能放任自流。[/FONT]
[FONT=宋体]“七岁看老”,七,是个先天数,孩子先天的慧性,在此时是否已经获得开发并且稳定下来,并且不会被智识所屏蔽,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对七岁前开慧教育和智识奠基教育结果的检验。孩子后天的智识,由于大脑已经发育接近90%,因此在此之前智识的增加是否同步跟上了大脑发育的速度,也就可以窥测其人生的全过程了。[/FONT][FONT=黑体]在孩子大脑逐步发育的过程中同步开展教育,是最有效、最轻松、最关键的教育阶段。[/FONT][FONT=宋体]这就是0[/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7[/FONT][FONT=宋体]岁的婴幼时期,而且0[/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岁的婴儿期更为重要。[/FONT][FONT=黑体]大脑逐步发育的过程,又是智识逐步丰富和形成的最佳时期[/FONT][FONT=宋体][/FONT][FONT=黑体]也是极易损伤孩子慧识的时期。[/FONT][FONT=宋体]如果单纯只关注于智识的丰富与提升,却又必然导致“智升慧隐”的弊端。[/FONT]
 
[FONT=宋体]我们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没有运用现代西医科学的手段进行解剖和观察,已经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个“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完全与现代科学的结果高度地吻合。也就可以说,现代科学研究的许多成果,只不过是在验证我们祖先在大智慧下观察到的结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否定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FONT]
[FONT=宋体]针对这个深刻的观察,我们只有运用德慧智同步教育的方法才能兼容并蓄,运用德育为纲,以慧育与智育为目,纲举目张地同步发展孩子的慧识与智识,慧智双运同步进行,“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地运用“中”来进行调控把握,[/FONT][FONT=黑体]运用德育这个精神营养物质和品格,主宰智识和慧识的同步发展,才是最佳的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的方法。“[/FONT][FONT=宋体]上善治水”,运用经典德一的能量总领婴幼教育,全面再造孩子的心身,才是最可靠的教育方法。[/FONT]
[FONT=宋体]婴幼期的教育与少年期的教育,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六岁以前儿童大脑所发出的脑电波大都为阿尔法波(α波),每秒波动数为八到十四菲尔。这种强烈的脑波,可以说就是一种慧识思维脑电波,它能够帮助儿童慧性直觉灵感型地学习和掌握新事物,能够无为地、全盘地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因此,这一时期的[/FONT][FONT=黑体](7岁以前)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是人一生中最为发达的一个阶段和时期,极其珍贵,是培养杰出优秀人才的关键阶段。[/FONT]
 
[FONT=宋体]例如,莫扎特之所以三岁时就会弹钢琴,那就是因为他出生后在摇篮中就一直长期不断地聆听着比他大几岁的姐姐,反复练习弹奏经典名曲;可能还包括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时期,也同样在进行着这种聆听。因此,他的阿尔法波脑电波就全息地开发了他的慧识和智识,使他对乐曲的记忆力惊人。我记得说他是八岁还是九岁,曾经在一个教堂里听过念诗,听过一首交响曲,他听过以后,就能够一个音符不错地将演奏了那么长时间的一部交响各种乐曲的曲谱全部写了出来。可见对音乐曲调,他的记忆力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达到了一种过耳不忘的境界。[/FONT]
[FONT=宋体]所以,观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音乐世家”,几乎都与这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在婴幼儿期进行过直觉式、潜移式的音乐“教育”密切相关。像其它的诗人世家、文学世家、科学世家等等,都与这种婴幼儿早期教育相关。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在这样的家庭中最容易培育出杰出的人才。[/FONT]
[FONT=宋体]这里再展开一下:关于莫扎特成为天才的这一现象,如果用常道的智识进行分析,仅仅得出奇迹单纯是由于其姐姐的作用,巧遇胎婴期的最好时机而形成,这是并不全面的。外因需要本因的主导,作用于内因才能产生作用。原因的关键,是莫扎特的慧识在没有智识障碍的前提下,从容地、游刃有余地驾驭着正在形成的智识,迅速地全面地展开深刻的记忆储存,这才是莫扎特成为音乐天才的秘密之所在。[/FONT]
 
[FONT=宋体]由于经典音乐具有上善的能量,能够滋养慧性,那么慧识的功能也就能自由驰骋般地展开,驾驭着智识的记忆与发育的同步。我们可以从这处现象当中,得出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FONT][FONT=黑体]慧识的活力才是使智识创造奇迹的主宰者!慧识的活跃状态是使天才能成功三种因素中的本因,智识最佳时机的接受与储存是内因,而施教内容的选择时机的配合是外因。[/FONT][FONT=宋体]只有这三因恰到好处地组合在一起,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创造生命的奇迹。[/FONT]
[FONT=宋体]我们在分析天才的成因时,千万不要片面局限地分析,才能避免理性升华时的谬误,这是为了防止有些家长在社会上随波逐流片面地追求智识的提升。这种片面的智识是什么呢?是竭泽而渔。这样的一种智识开发,实际上对孩子们是伤害。我们要预防这种教育模式,不注意三因的整体时机,而盲目地进行单一原因性地培养。[/FONT]
[FONT=宋体]好,我们再看看:孩子一旦超出了六岁的年龄阶段以后,大脑所发出的脑波却发生改变。科学家们就发现了这一个特点,六岁这个阶段就是脑电波出现改变的一个界限,这个时候主要的成份就转成了贝他波(β波)的脑电波,波动数每秒约为十四到三十菲尔。这种现象,就表明生命中的慧识已经开始隐退,而智识逐步充分登台,智识对慧识的屏蔽作用已经开始形成。[/FONT]
 
[FONT=宋体]当然,这是指没有保护慧识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现象,因为各种科学监测的脑电波的图,他们只是对常规的孩子们进行普查的时候得出来的科学结论。这个贝他波(β波)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帮助判断和推理,看一看这个判断和推理,的确就是我们后天的智识必须的,应当拥有的。贝他波(β波)它本身并不具备学习的催化能力。[/FONT]
[FONT=宋体]如何才能预防这种“一波独放”、“慧隐智显”现象过早出现,或者已经出现却能改变呢?依据道医生理学的原理,只有德慧智型的经典诵读才具有这一功能和作用。只有富含德一能量的经典充分地滋养慧识,通过慧识在无为中驾驭后天的智识,才能改变这一现象。这一方法对人生的全过程,都有良好的确凿的科学作用,不要去怀疑祖先们总结的这一有待于我们亲自去验证的科学成果。[/FONT]
[FONT=宋体]因为只有这一方法,能够产生慧智双运的结果。这一点,我们在全国各地大量的教学实践结果,已经证明这一生理现象是可以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改变的过程。[/FONT]
 
[FONT=宋体]因此,如果不尽快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教育方法,指导孩子们的学习,那么六岁以后的学习,必然主要都是后天意识为主导的学习,先天无为和直觉式的学习能力将会逐步完全隐退,慧识将被屏蔽和扼杀在超负荷式的智力强化之中。看一看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是不是这样?那完全是一种现实——残酷的现实。那么,我们只有用德慧智经点诵读方法,来弥补这种残酷形式下的不足,抢救孩子们的慧识,用这种慧识能引领着我们的智识,走上一条正确的学习之路。[/FONT]
[FONT=宋体]这种[/FONT][FONT=黑体]智力强化性的、片面的提升过程当中,难以使人具备科学创造能力,而只能成为后天知识的奴隶。[/FONT][FONT=宋体]看一看,是不是这样的现象?读来读去,有没有读成书呆子?并不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成为自己产生新创造的基础。因为要想具有这个创造能力,你必须在掌握前人知识的基础之上,有所新创造、新发明,那个才是你应当达到的一种结果,那才是后天知识应当完成的一个目的。[/FONT]
[FONT=宋体]然而,我们现在是为读书而读书,拼命地学习已有的知识,作为今后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本钱而已。我们还要看到,这种后天意识的学习,大都归属于推理性的记忆,因此在学习时都需要逐条、逐项地加以分类认知,然后再设法主动地加以记忆。就像我们成人学外语一样,要起得早早的,在早晨空气清新的地方大声地开口诵读,用这些方法去主动地加以记忆。这个记忆方式,在七岁前的孩子那里,简直是小儿科。大人们玩这些笨拙的方法,对这些七岁前的儿童来说,在他们慧智同运的状态下,很容易轻松地就能很快地记住几个国家的外文,只要你培养他,他就能记住。[/FONT]
 
[FONT=宋体]因此,人的记忆能力与六岁以前所特有的慧性无为、直觉性接受储存的记忆模式相比较,也就相差悬殊,不可同日而语。最近还看到,有的大学生为了考英语,六级过关,过不去就羞惭地跳楼自杀。如果这些孩子早期就开发了多国语言能力,如果说他们已经掌握了通过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慧识,这种记忆力不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吗?!那就可以避免这种惨剧的发生。[/FONT]
[FONT=宋体]因此,针对现在的教育现状,我们要大力推广我们祖先们传统道德文化当中早就已经有的最科学的学习方法。[/FONT]
[FONT=宋体]因此,[/FONT][FONT=黑体]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的德慧智教育,要高度把握“7”岁之前的黄金时期,并且要遵循七岁之前儿童生理中无为慧识为主导的特征,切不可以在没有运用德慧智教育理念的前提下,将小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照搬式地移用于学龄前时期。[/FONT][FONT=宋体]因为进入小学以后的教育,是属于说理加分析和推论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并不适用于学前阶段的婴儿和幼儿,不适合孩子们大脑发育的特征,那样做是一种损伤慧识的错误教育理念。[/FONT]
[FONT=黑体]对于婴幼儿[/FONT][FONT=宋体],我们必须注意运用德慧智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孩子的无为慧识,把握住直觉认知、感性传输的教学方式;在以运用慧识为主导的基础上,进行慧识与智识同步提升式的教育。在教材的选用上,牢牢把握住“上善治水”的原则,[/FONT][FONT=黑体]在教育中高度注重婴幼儿强闻博记的优势,不要过早使用分析推理等方法。宝贵的记忆能力,才是婴幼时期最为珍贵的财富。[/FONT][FONT=宋体]如果一旦强行对婴幼儿进行逻辑分析推理型的教育,那么他们稚嫩的慧识就会被成年人粗暴地砍伐得荡然无存,那么他们成人以后就会只存在干瘪的智识,毫无创造性可言。[/FONT]
 
[FONT=宋体]所以,要想孩子成人以后具备科学创造力,就必须充分培育开发好七岁之前的慧识,并且在保护好慧识的基础上同步开发智识;运用慧识为先导,极大限度地提升智识,慧智双运,同步开发,良性发展,从而突破医学界目前所掌握的一般规律。[/FONT]
[FONT=宋体]一般规律当中有特殊规律,我们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方法,就是要循着一个特殊规律,去为国家、为民族培贤育圣,培养民族的德慧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FONT]
 
[FONT=楷体_GB2312]二、世界各国婴幼教育成果的借鉴[/FONT]
[FONT=黑体][/FONT]
[FONT=宋体]我们先分析一下国外婴儿早期教育的特点,也就不难坚定我们德慧智教育的理念了,它山之石好攻玉,玉不琢不成器。这两个环节我们都要把握住,借它山之石攻我们的玉。这个玉通过我们精心地琢磨,成为大器、德器、道器、贤良之器。其它民族的经验,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我们的不足和差距。[/FONT]
[FONT=宋体]首先,说一下犹太民族。犹太民族是一个令世界为之尊重的民族,它就好像一个世界科学天才的摇篮一样,诞生了许多世界级的科学家。犹太人目前散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口,总共只有一千六百万人,比我们台湾省的人口还要少一些,然而他们历年来荣获国际公认最具权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却占全部得奖人的百分之三十二之多,为其他各民族之冠![/FONT]
[FONT=宋体]目前犹太人移居美国的人口,约有六百八十万人,在比例上仅占全美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三点二。然而,在美国大学攻读博士的犹太人,目前竟然占全部博士班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十九;而美国著名的大学中,犹太籍的教授竟然占了百分之三十至五十的比例。这种杰出的表现,的确令人不胜惊讶!为什么犹太人的成就能够如此地杰出呢?[/FON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