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期德慧智教育是黄金(连载)[转贴]

[FONT=宋体]日本有一位犹太人写了一本书,书名就是《犹太人的教育》。作者在书中,曾经透露了一些犹太人如何培养自己民族天才的秘诀。主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他们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与早期的幼年训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FONT]
[FONT=宋体]犹太人的父母都高度重视婴儿教育,而不仅仅只是提供吃喝。父母每天都主动地经常地跟婴儿说话,播放音乐给婴儿欣赏,或者由父母轮流唱歌给婴儿听。他们在婴儿的摇篮或床边四周都挂着许多精美的图画,使婴儿能够经常观看到这些美好的画面,与婴儿共同欣尝并且讲解介绍,并且定期更换这些图画,以便刺激婴儿的认知能力。[/FONT]
[FONT=宋体]一般犹太人的孩子,从三岁起就必须接受文字的教育(注:汉字慧智型文字不同于拼音文字,不应受此年龄制约,请参阅论汉字功用的有关章节内容),而且不管这些文字的内容儿童是否能够了解,都必须不断反覆加以背诵和学习。由于犹太人如此普遍地重视婴幼教育,因此他们的孩子大都能够早期不失时机地奠定未来学习的良好基础,长大之后也就必然人才辈出,成为世界级的优秀民族。[/FONT]
[FONT=宋体]历史上,古代的希腊也曾经出现了不少震古铄今的著名人物。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毕达格拉斯......等等。但是,雅典的人口在全盛时期也不过是五十万人而已,而且五分之四都是奴隶,自由民不过仅仅十万之众而已,那么古希腊为什么能够孕育出那么多的旷世奇才,并且影响着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呢?[/FONT]
 
[FONT=宋体]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这些奇迹的产生,主要还是得力于他们非常重视幼年教育的风俗、习俗。他们认为儿童最迟在三岁之前一定要接受教育,不仅要学会阅读,而且还要学会写字、说话和音乐,因为这些都是充实内在美的必备条件,与体操运动锻炼身体的外在美一样地重要。[/FONT]
[FONT=宋体]古希腊由于历史上曾经特别强调幼年时期的认知教育,因此也就培育诞生了不少的智慧型人才。[/FONT]
[FONT=宋体]我国古代曾经保持着早期教育的习俗风尚,虽然一般都是八岁入学,但是许多家庭,在孩子上学之前,父母或者家庭中的抚养者就早已经开始教婴幼读书识字。这在有文化的家庭中,是一个普遍的现象。[/FONT]
[FONT=宋体]例如:[/FONT]
[FONT=宋体]白居易还只有六七个月时,他的乳母就开始教他认识“无”字和“之”字,他当时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心里却已经认识,并且存入了智识的记忆库中。后来凡是向他提问这二个字时,即使反复试验,但是他用小手所指必然准确无误。[/FONT]
 
[FONT=宋体]近代的胡适,两岁多就由父亲教他识字,他三岁多由台湾回安徽绩溪老家,由于母亲不能教他,就把他送进了学堂,而那时他连私塾学堂的门槛都还迈不过去。就是这样一个连路还走不稳的孩子,老师居然也不认为这有什么奇怪,而且他在学堂里还不算最差的学生。[/FONT]
[FONT=宋体]中国古代的孩子,从小便要开始背诵许多经典和诗文。宋朝以前,以教育孩子诵读“经”为主,因此诞生了许多博学的慧智型人才,产生过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使我们民族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十六世纪之前一直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FONT]
[FONT=宋体]不过,自从明朝进入“罢黜百家,独尊理学”阶段,就是只读四书、不诵经典以后,把四书当经典。也就是把朱熹所编撰的四书当作经典进行诵读,而丢弃了老子和孔子他们直接撰写或编撰的一些著名经典。这样不读经典以后,当然慧性营养也就开始缺乏了。随着时代的迁移,到了民国以后,西方的文化逐步传向我们东方,国人主动废止了经典诵读,不再强调婴幼时期的经典教育。惨痛的结果也就与后来的希腊一样。——希腊也不是这样沦落的吗?没有早期教育。失去了早期教育,不仅导致汉语语文程度一落千丈,而且在科学、艺术及文化道德方面,都未能培养出、诞生出慧智双运型的优秀人物,民族的科学创造力也一直尾随在西方各国之后。[/FONT]
 
[FONT=宋体]丢弃经典诵读,不重视婴幼早期教育,不在“孺子”最需要精神食粮开启慧识和智识的阶段,主动给予经典的营养补充,任凭唯智教育湮灭慧识的生成,这实在是一种值得吾人深思猛省的一个惨痛教训。[/FONT]
[FONT=宋体]十年以前,韩国曾经诞生一位非常轰动的神童,他的名字叫金恩荣(Kim Ung Yong)。他三岁时便能解答高等数学的问题,并开始学习微积分,而且能写能讲中、韩、英、德四国语文,甚至还出版了一本诗集《问天星》。这个名字就充满着稚气。一九六七年,他曾应邀在日本东京电视台接受访问,他的表现不仅使提问题的大学教授大为惊讶,而且能够即席写出一首英文诗,使万千的观众叹为观止。[/FONT]
[FONT=宋体]然而他这种非凡的成就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怎么来的?却是得益于婴幼教育的汉字培养而来,因而就和汉字的开慧益智作用密切相关。他的父母都是韩国的大学教授,他出生后才八个月,他们就每天教他识汉字(中文)。起先是一天一字,然后一天两字、三字;到后来,六十张汉字卡片两天内他就能完全记住。由于汉字的开慧益智作用,当他三岁时,就已经不论什么书籍都会阅读,而且能够理解。他七岁时,便考进了美国大学,到美国读书。从他的成就中,我们可以验证出汉字的无穷魅力。[/FONT]
 
[FONT=宋体]根据世界各国教育的历史经验,反思我们民族历史和现状的教训,以及借鉴近代科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德慧智教育理念建议为人父母者,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果你们想要自己的孩子真正成为中国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并且节约以后花费在教育孩子上的时间和精力以及金钱,远离孩子“不成器”的烦恼与遗憾;那么请[/FONT][FONT=宋体]你们[/FONT][FONT=宋体]全力以赴地辛苦三四年,尽早进入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之中,开展经典诵读教育。[/FONT]
[FONT=宋体]德慧智教育的汉字识字教育,依据生理学而定位在孩子视觉稳定后,大约是孩子七至八个月这一时间段,把握七个月时较为理想。请[/FONT][FONT=宋体]你们[/FONT][FONT=宋体]及时开始早期教育孩子阅读富含慧智信息的汉字,引导孩子们在听诵的基础上及时接触《老子·德道经》中的汉字,让语音和汉字同步进入孩子的心灵和大脑。这将会产生德慧智教育和谐统一展开的良好效果。我们已经根据生命科学原理和汉字的结构原理以及视觉最佳反馈性而设计出汉字卡片,供家长们引导孩子进入早期的汉字教育。[/FONT]

[FONT=楷体_GB2312]三、婴儿德慧智教育的关键在父母[/FONT]
 
[FONT=楷体_GB2312]三、婴儿德慧智教育的关键在父母[/FONT]

[FONT=宋体]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结构中,我们人生进程的婴儿阶段,特别是这个[/FONT]1-3[FONT=宋体]岁时期的成长,基本上是三个外环境:第一类,是父母直接哺育;第二类,隔代哺育;第三类,是直接与隔代交叉型哺育。第二类的“隔代哺育”,是指将孩子完全交托于奶奶或者外婆带养,孩子的父母甚少接触或者完全不接触。第三类的直接与隔代交叉型哺育,还包括聘请保姆哺育这种复合形式。在这三个类型的教育模式中,第一种是属于最佳的一种方式。[/FONT]
[FONT=宋体]西方国家基本上完全是第一种类型,第三种交叉类型都较为少见,第二种就更为稀见了。欧洲较为重视婴儿的抚育,据了解,[/FONT][FONT=宋体]意大利、奥地利、匈牙利和西班牙的有薪产假分别为5个月、16个星期、24个星期和16个星期。日本和德国的产假,也有14个星期。而且做父亲的与做母亲的,可以互替使用假期,以利于孩子与爸爸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父子亲情。一般如果父亲想过“父亲假”来陪伴婴儿,他就得到原先工资的85%;如果父亲不利用它,那么假期就会过期作废。许多做父亲的都是乐于选择父亲假,享受这份天伦之乐以及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北欧国家的女性最高享有四百八十日有薪产假。在德国,母亲自己带孩子,每月可以获得国家支付八百欧元津贴。[/FONT]
[FONT=宋体]我国目前的法定产假还比较短,纯粹是依据产妇恢复健康的基本要求而制定的,根本就没有从婴儿发育的需求出发来制定产假,这也是一种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表现。由于根本没有考虑婴儿发育培养的需求,那当然就谈不上诞生“父亲假”的法律条文,没有考虑到让孩子们、这些未来的接班人在步入后天人生初始就感受到深切的父爱和阳刚之气的熏陶。[/FONT]
[FONT=宋体]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存在的三类婴儿教育环境,直接决定着胎婴养虚时期德慧智教育的成败,这类环境也将是孩子们一生成败的关键所在。[/FONT][FONT=黑体]什么样的胎婴养虚条件、教育环境,决定着孩子们什么样的未来。[/FONT][FONT=宋体]我们家长们常说“从小看大”,那么作为家长首先就要重视这个“小”,就要高度重视胎婴养虚时期的全面教育,千万不能忽视和错过孩子的这一黄金时期。[/FONT]
 
[FONT=宋体]整个西方国家在走过了自己教育的误区以后,已经重新开始高度重视婴幼教育。例如,英国政府在一九七二年发表的教育白皮书中,就已经在强调四岁或五岁才开始的儿童教育已经太迟,假如不加强三岁前的教育,就无法保证儿童前途的发展。这些论述,可以说是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最好的“国际型证明”。[/FONT]
[FONT=宋体]为人父母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老师,当你们肩负起婴儿抚育的责任时,应当掌握和应用德慧智教育的理念,发扬慈爱之心关注婴儿的德慧智教育,而不能仅仅单一式地只是关注于孩子吃喝拉撒。[/FONT]
[FONT=黑体]德育的前提是正己,首先在行为举止、谈吐语言方面,要给婴儿确立起具有道德品质的形象。[/FONT][FONT=宋体]你们就是孩子“人之初”最关键的榜样和老师,你们的行为与语言,将可能成为孩子将来的行为和语言。婴儿正在毫无遗漏地、默默无言地在向你们学习着、模仿着,无形的影响常常比语言的说教强大无数倍。所以,[/FONT][FONT=黑体]婴儿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一种近朱则赤、近墨则黑的教育。[/FONT]
[FONT=宋体]因此,婴儿教育者的讲话要注意说慈性而柔和的话,使用优雅善美的措词,行为要表现出高尚端庄的仪态。只说符合道德的话,只行符合道德的事,保持良好的、禀持规范的礼德习惯。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经常以身作则地教养婴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长期符合德善要求而逐步熏陶的结果,婴儿必然可以在无形中潜移默化,得到最佳的德育教养,迈开人生精神成长正确的第一步,并且作用和规范着慧育和智育的顺利展开。[/FONT]
 
[FONT=宋体]为了孩子的前途和终生幸福,父母应当分清轻重主次,在婴儿期放弃自己追求的短期利益而高度关注孩子成长的长期利益,抽出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短短的三年婴儿教育黄金时期之中,我想你们必定会大有收获。[/FONT]
[FONT=宋体]父母应该每天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孩子,不论婴儿是否能够回应,都要主动与婴儿谈话,每天[/FONT][FONT=宋体]坚持不懈[/FONT][FONT=宋体]地亲自诵读经典给婴儿聆听,要与婴儿一起共同聆听古典、经典乐曲,要主动解说故事给婴儿听闻。[/FONT]
[FONT=宋体]当婴儿具备一定的视觉功能后,要不失时机地与婴儿一起指点着较大字体的经典或者卡片进行经典诵读;与婴儿一起看故事书、图画书以及优美的经典画作,并进行讲解,指导婴儿尽量早期认字——认汉字。要尽量多带一岁以上孩子到郊区与大自然多接触,让孩子认识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名称和原理,并鼓励孩子多发问、多讨论,注意运用启发式的方式教育,要百问不烦,让孩子充实宝贵的生活经验。[/FONT]

[FONT=楷体_GB2312]四、慈爱耐心是婴儿教育成功的条件[/FONT]
 
[FONT=楷体_GB2312]四、慈爱耐心是婴儿教育成功的条件[/FONT]

[FONT=宋体]上善治水的教育,渗透在万事万物之中;凡是上善的信息和物品都能达到启迪智慧的作用,选择“上善”是一个根本的原则。例如,让婴儿多欣赏美妙的图画或美术作品,家长同时进行介绍解说,这样不仅能使婴儿提取大量美善的信息能量,而且能使婴儿大脑左右半球功能平衡发展,还可以使左右大脑相互激活同步促进。[/FONT]
[FONT=宋体]根据医学科学界的研究,人的右脑属于感性脑组织(音乐脑),主要功能是直觉和感性印象的传入记录,包括声音、音乐、图画、图型、影像等等非语言性的信息。而左脑属于论理性脑组织(言语脑),它的功能则主要是语言、文字、记号、分析、计算、理解、判断、综合等等方面能力。[/FONT]
[FONT=宋体]所以,婴儿德慧智教育应当同时关注左脑与右脑的均衡发展,使婴儿在早期就获得真善美个性的全面培养,进入道德情操的陶冶和培育之中,同时也能促进汉字和外文的学习与提高。[/FONT]
[FONT=黑体]早期及时教育婴儿认识汉字,是德慧智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FONT][FONT=宋体]。教婴儿多认汉字、各种符号、数目字或外国字母,对周岁以上的婴儿要注意运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来指导学习。一定要注意用善美的语言、称赞和鼓励的方式来指导婴幼儿的学习,绝对不可以使用威胁恫吓的方式来强迫婴幼儿学习;否则,婴幼儿一旦对学习感到畏惧或痛苦,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会导致前功尽弃,而且还可能弄巧成拙形成心理障碍,并且严重影响其心身正常的发育,就会导致婴幼教育的失败。[/FONT]
 
[FONT=宋体]因此,千万不要过分勉强婴幼儿学习,每次学习的时间不要太长,而且一旦观察到婴幼儿已经产生不耐烦或者无法维持注意力的时候,就应该立即停止练习,[/FONT][FONT=黑体]教育者要学会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FONT]
[FONT=宋体]在开始向婴儿教育认识汉字或符号时,应当[/FONT][FONT=黑体]注意把握重复练习这个诀窍[/FONT][FONT=宋体]。早期绝不要贪多求快,对每个汉字的记忆一般都应该复习二十一次以上,要灵活掌握“7”这个先天数对大脑的作用性,才能使文字信息深植在婴幼儿的大脑皮层中成为记忆,才能成为将来进一步学习的有效基础。[/FONT]
[FONT=宋体]识汉字教育的作用极为广泛和作用长久,但是早期刚开始时需要极大的恒心与耐力,因此千万不能操之过急,不要浅尝辄止,不必贪求于很快看到奇迹和成果。[/FONT][FONT=黑体]耐心是婴儿教育成功之母[/FONT][FONT=宋体],必须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恒心和耐力。父母和教育者虽然是在教育孩子,其实孩子也同时在教育我们自己;孩子就像一面镜子,能够一览无遗地照见我们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如果能够从中不断完善自己,进行耐心细致地教导,我们的教育经验就会迅速充足,信心也会不断加强。婴儿的知识也在同步成长,时机成熟,瓜熟蒂落,孩子自然就会“脱胎换骨”,成为德慧智全面发展的非凡人才。[/FONT]
[FONT=宋体]在德慧智教育中,为了使人之初就及时进入德慧智全面发展的状态中,[/FONT][FONT=黑体]为人父母者必须注意适时地、及早地开发婴儿的语言能力。[/FONT]
 
[FONT=黑体]语言能力,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和最有利的工具[/FONT][FONT=宋体]。舌开窍于心,语言开启有利于慧智同步发展。在智力测试中,语言能力的高低与智力测验的成绩关系极为密切。语言能力越强,学习的速度会提升得更多、更快。语言也是重要的社交工具,语言能力强对孩子的未来具有基础作用。因此,[/FONT][FONT=黑体]父母应当重视婴儿早期语言功能的启迪[/FONT][FONT=宋体]。在婴儿期[/FONT][FONT=宋体]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在慧识的主导下智识接受并且学会思考,也就是让慧识深刻观察而智识全面接受这个世界已有的一切。因此,在婴儿,语言能力和技巧是孩子慧与智同步发展的一个目标。孩子的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他生命最初所接触的成人的表现。随着人运用语言机能的发展,孩子才开始学会把自己的感情和意愿注入语言,才开始比较、区分和表达抽象的意思,从而把语言作为思考的工具。[/FONT]
[FONT=宋体]父母对婴儿语言功能的启迪,不可等到孩子开始学语言时才开始,而是要伴随着婴儿的呱呱坠地就开始,要让孩子的天生慧识先期充分接受语言的信息,传递到逐步形成的智识中记忆储存。不要因为婴儿没有回应而放弃,要相信孩子先天的慧识正在静静地聆听。所以[/FONT][FONT=宋体]要主动与婴儿多谈话、让婴儿多听、多说,包括听与说外国的语言。运用故事书或卡片给婴儿观看,同时指导婴儿开口跟着说,指点着文字同步教。由于中国语言的大脑发生区位置紧邻运动神经区,因此动口、动眼、动手配合就极为重要。在这三种动态中,记忆理解能力都会比较全面地获得提升。[/FONT]
[FONT=宋体]在动手之中,[/FONT][FONT=黑体]不宜在婴幼儿阶段教他们写字[/FONT][FONT=宋体]。婴幼儿处在“骨弱筋柔”时期,过早动手写字并不利于儿童骨骼与肌肉的正常发育。七岁左右时,再学习硬笔类工具写字比较适宜。毛笔一类的书写也同样不宜过早。[/FONT]
 
[FONT=宋体]根据《老子·德道经》的教育理念——上善治水,对应于婴幼儿体内水份高达80-90%的生理特点,慧与智的同步开发,除了应当重视汉字语文的教学之外,同时还应该[/FONT][FONT=黑体]让婴儿多欣赏优美的音乐或旋律,尤其是经典的、高雅的名曲或者交响乐[/FONT][FONT=宋体]。婴儿并不是单纯地只喜欢简单的摇篮曲和儿歌,由于经典名曲都富含上善的能量,对慧识的营养,对心身的良性作用非常明显,要让婴儿欣赏聆听古典名曲,主动让慧识获取营养,并且让智识同步参予记忆的形成,构成善良人格的基础。要相信他们也会跟成人一样喜欢听上善属性的名曲,所获得的营养常常比成人更多作用更强。[/FONT]
[FONT=宋体]现代中国的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成龙成凤的殷切期盼中,却又盲目地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全然不知为人父母的真正责任。[/FONT][FONT=黑体]现代父母教育子女的最大误区,莫过于拱手将第一任教师的天职甩给老人和保姆。[/FONT]
[FONT=宋体]现代女性由于在“解放”的实惠中获得了工作,普遍走出了家庭,生儿育女都得围绕工作而展开。而国家在制定法律和义务时,却并没有考虑到孩子才是国家的未来,孩子才是民族的希望,没有制定科学的法律,使妇女充分尽到作为母亲的天职、责任与义务,未能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亲情母爱和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剥夺了女性能够决定孩子们一生的第一任教师的职能。许多女性在休息完国家或本单位规定的产假后,为了不丢失工作,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及时上班去。孩子们还很小,就被他们的奶奶爷爷、外婆外公所抚育,有的则是聘请保姆全职代为抚育。孩子的父母与孩子教育纽带被扭曲,父母早出晚归,真正共同相处的时间很少。这种现象一直要维持到孩子三岁时,进入托儿所、幼儿园,才能开始接受到比较正规的教育和保育。[/FONT]
 
[FONT=宋体]但是,我们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这种育婴模式却浪费了人生一世最宝贵的黄金时期。我们所扼杀和浪费的不仅仅是家庭的希望与未来,更重要的是——这是民族和国家的未来![/FONT][FONT=黑体]没有良好的黄金期教育,浪费一代又一代人德慧智的最佳培养期,我们的民族怎么可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FONT][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考察社会现象时,我们不难看到,隔代教育的弊病太大。凡是让外婆外公、爷爷奶奶带过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只关心孩子命体的营养,完全不管孩子的精神营养。不知孺子所需的真正内涵,德慧智教育的含量太过贫乏。老人们对孩子的包办代替太多,孩子被娇惯得非常缺乏生活自主能力。以至刚进入幼儿园时,还不会自己吃饭,完全依赖老师喂食。有的学会了拿勺,却找不着自己的嘴巴,而只会拿勺子当玩具玩。尤其是那些被老人在家宠爱过度的孩子,入园后适应集体生活的能力很差,大都表现出孤僻性并且性格焦躁,缺乏与人交往和语言交流的能力,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FONT]
[FONT=宋体]被小保姆看管的孩子,同样不容乐观,特别是有些由农村进入城市的,对城市的一切都比较新鲜,只注意到关心自己吸收这些信息,而没有关注到孩子的教育。这类孩子一般性格脾气粗俗,没有礼貌,有的甚至霸气十足。孺子所需要的双重营养普遍不足。[/FONT]
 
[FONT=宋体]以上这些社会的现状,给科学地开展早期教育带来一些障碍。[/FONT][FONT=黑体]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教育理念,可以帮助我们众多的家庭克服弥补其中的一些不足,但也不能完全替代父母双亲对孩子的亲情关爱与教育。[/FONT][FONT=宋体]为人父母者,要想真爱子女,则应当想尽办法,将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职责担负起来,根据德慧智的教育理念,完成婴儿养虚的责任,为孩子的成才垫上一方厚土。即使无法完全负担起第一任教师的职责,也应当千方百计地将德慧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告诉给替代你们完成这一职责的老人或者保姆,并且督促、检查、指导他们真实不虚地完成,这样才无愧于为人父母一场。[/FONT]
[FONT=黑体]开展和贯彻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一定要德、慧、智三位一体地整体把握住。要以德育为帅,统领慧育和智育,要在提升和保护慧识的前提下展开智育,这些原则在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两大时期中,极为重要。[/FONT]
[FONT=宋体]现代社会中的早期教育和某些经典诵读教育,由于在理论上没有区分孩子们的先天和后天属性,没有区分出慧识与智识是一对阴阳并存的客观性,因而在教育方法上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误识。这种误识,那就在是婴儿教育和幼儿教育中,片面而简单化地进行早期的纯智力开发,完全不顾及婴幼儿时期的德育与慧识的同步提升,不注意对孩子们慧识的保护。由于家长们深受“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许多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纷纷将子女的教育寄托于智力的开发、智力的强化之中。盲目地将婴幼教育等同于超前的知识的灌输,逼迫婴幼大量进行机械的计算、背诵。有许多幼儿园甚至使用小学的课本,对幼儿实施强行灌输。有的幼儿园在宣传中,仅将幼儿能计算多少位数、识多少字、学多少英语单词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唯一标准;而将德育弃置一旁,不知慧识究竟是为何物。这种对人们的片面误导,如果任其发展,我们的早期教育也就必然以失败告终,而成为民族的罪人。[/FONT]
 
[FONT=宋体]实际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关键是道德素质,是学习怎样培养上善的心性品格和行为举止,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怎样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FONT]
[FONT=黑体]只有德育才是慧育和智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道德的聪明是愚智。丢弃“德慧智”的整体开发,抛弃德性的培育、慧识的保护与扩大,一头陷入愚智的开发,是古今中外神童培养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FONT]
[FONT=宋体]家长们应当从我国近几十年所培养的“天才儿童”的最终结果中吸取教训,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全面地、科学地肩负起第一任教师的重责,将德慧智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在孩子的胎婴养虚、幼儿养性的全过程之中。[/FONT]

[FONT=楷体_GB2312]五、祝愿家长成为婴儿灵魂的工程师[/FONT]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