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茶酒之道

零落一身秋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12-22
消息
20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好茶在浓,正如好酒在清。茶不浓则不足体现其神韵,酒不清则不足现其醇绵。品茶在茶后,喝了不一会儿想着舌底的味道,再咂一下,喉咙里也痒痒的。茶入口入喉的时候,涩涩苦苦的,直到入了胃,才在舌尖上觉出一丝甘甜。而品酒在酒时,美酒入口,那是一种对舌,对口,对喉全方位的滋润,于我而言,茶先入眼,酒先入鼻。茶中偏爱绿茶,单是那绿茵茵的一团,就蕴藏了无限的生机,无穷的诱惑,让人忍不住一啜而尽。酒中偏爱清酒,扑鼻而来的香气总让我深吸几口,再痛饮一番。

手奉青史,口啜清茶,茶可以悦人性,史可以解人生。《菜潭根》有言,读史当品茶。古人诚不我欺。浓浓一杯茶在手,既不会淡了激情,也不会浓了故事,一切地恰倒好处。 读史品茶,神清气爽,既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品酒又自不同。读诗品酒,则意气风发,神采飞扬。酒可以壮豪情,诗可以平俗欲。以酒入诗,既不会失其神韵,也不会添其枝桠。“仰天大笑出门去,自称臣是酒中仙”,“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一为诗仙,一为诗圣,却同为酒仙。不能说没有酒就没有这样的诗人,但绝对可以说没有酒就没有如此痛快淋漓的诗句。

林青玄曾把喝酒分为三等,最末一等是大鱼大肉,满嘴油腻,林谓之俗不可耐。最高一等则是温一壶月光下酒,真真的举杯邀明月,切切的对影成三人。无菜可,无诗可,无月则不成欢。我辈大俗小雅之人,不说酒量尚不足以空腹入酒,单就这一身的俗气,只怕就玷污了那皎洁无暇的明月。是故,以清酒一盏,邀好友二三,取花生四五,除六七俗气,乘八九醉意,成十分诗文,人生若此,夫复何求。如是说,东坡也曾将喝茶分为三等。一说牛饮,一如八戒食人参,苏谓之暴殄天珍。一曰细酌,一看、二闻、三尝、四咽、五回味,许久吐出一句此极品矣。我辈中人,固不屑做牛饮之辈,也无须学大雅之人,泡一壶浓浓的绿茶,放一首柔柔的曲子,闻清香,听悦曲,任思绪飘扬,其自得舒畅直逼品酒之境界。

茶不隔夜,酒需来年。隔夜茶则色香味俱失,当年酒则精气神未全,未为佳品。是故,品茶需乘热,饮酒待凉时。茶能提神,少许浓茶即能醒一夜之困,酒能移神,半壶酒入肚,则心随神飞,飘飘然不似在人间矣。凡事皆有度,过则不及,酒如是,茶如是,人生如是。酒过度伤身,茶过度伤神。识其性方能尽其能,酒壮行色茶怡性情,以茶醒酒,以酒醉茶,再以茶酒入人生,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则无愧茶酒矣。

茶,吾所欲也,酒,亦吾所欲也,二者可兼得,人生莫大乐事也。
 
最初由 零落一身秋 发布
茶不隔夜,酒需来年。隔夜茶则色香味俱失,当年酒则精气神未全,未为佳品。是故,品茶需乘热,饮酒待凉时。茶能提神,少许浓茶即能醒一夜之困,酒能移神,半壶酒入肚,则心随神飞,飘飘然不似在人间矣。凡事皆有度,过则不及,酒如是,茶如是,人生如是。酒过度伤身,茶过度伤神。识其性方能尽其能,酒壮行色茶怡性情,以茶醒酒,以酒醉茶,再以茶酒入人生,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则无愧茶酒矣。

靓字! :cool: :cool:
 
回首青春时光,清盈的杯盏,淡绿的茶水,齿颊流芳的感觉,伴我读苏句辛词,学柳体颜篇,激起无限痴梦,真真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如今喝茶更注心境,微雪初霁之时,近观窗前积雪,远望寒林如烟,把盏盈握,散淡的心,更无烦躁,数饮之后,眉目间都清亮了许多。讲究的茶具与水泉品论起来,令我却步,惆怅之余,甘心做个布衣,入茶世而不入茶道。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为茶也。”如此成为叶嘉的票友又何妨,我恋的,是它的清。
勤携茶意,倘佯书海;奉一杯清茗,看一世荣华。
 
最初由 琉璃 发布
回首青春时光,清盈的杯盏,淡绿的茶水,齿颊流芳的感觉,伴我读苏句辛词,学柳体颜篇,激起无限痴梦,真真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如今喝茶更注心境,微雪初霁之时,近观窗前积雪,远望寒林如烟,把盏盈握,散淡的心,更无烦躁,数饮之后,眉目间都清亮了许多。讲究的茶具与水泉品论起来,令我却步,惆怅之余,甘心做个布衣,入茶世而不入茶道。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言:“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为茶也。”如此成为叶嘉的票友又何妨,我恋的,是它的清。
勤携茶意,倘佯书海;奉一杯清茗,看一世荣华。

好熟悉的文笔呀:)
 
“如今喝茶更注心境,微雪初霁之时,近观窗前积雪,远望寒林如烟,把盏盈握,散淡的心,更无烦躁,数饮之后,眉目间都清亮了许多。”

这几句就如淌自小妖心间,敢问琉璃来自何方?
 
哈哈,好个聪明的小妖!
知道为什么小妖和琉璃心有戚戚焉吗?
因为琉璃的前世就是黑山老妖,他忠贞不渝的爱着小倩姑娘。
本来妖鬼相恋,天经地义,无奈半路来了个露宿的书生宁采臣还有那只叫做金坚的小狗(取自“情比金坚”),瞧瞧,书生就是书生,连宠物都被调教的如此,怎能不抱得美人归?!
常言道:人有人道,妖有妖道。许他宁采臣不仁,不可我黑山老妖无义。怨只怨我黑山老妖和小倩姑娘先见恨早。
如果有来世老妖我一定会让小倩姑娘对我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我才后悔莫及,阴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假如上天能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说――我爱你”
可是佛祖不肯再给我这个机会了,佛说:"念我千篇,不入地狱。你情缘已了,还是做个无爱无欲的琉璃吧。"
好了,我的故事讲完了,待闲暇的时候,写篇黑山老妖之爱恨情愁,到时后小妖可要准备好纸巾哟,等着?英雄泪,哦,不是,应该是琉璃泪,如果琉璃还有泪的话。
 
琉璃的笔锋实在象极小妖一友,点睛之处也如有灵犀,加上前世轮转,怎能不心有戚戚。
小妖是晚辈,琉璃前世与小倩姑娘的爱恨情愁做晚辈的只有唏嘘,不该妄言。只是黑山老妖前辈虽今世做了本来无爱无欲的琉璃,心中却仍有放不下情缘与劫愿,这佛祖本意不再容机会,怕也由不得他一己之愿了吧!今世的琉璃不但有泪,恐还要在经几世轮回。可怜这小倩姑娘,被老妖深爱却误中了书生人的情迷阵,怕也要在情海中几经沉浮了!可叹,可叹,小妖想到此处,已觉情之深,痛之切,不忍多思。只望有情人终得情归。
也罢,小妖就静等前辈的情愁篇了!
 
称俺做前辈? 晕倒!
同曾为妖应是同道,只是入道有先后,妖术有专攻罢了。哈哈。。
不过琉璃以后真的不再寂寞了。
零落兄:不介意我们在此妖言妖语,扰你清心吧。先闪了。
 
琉璃,你贴的那篇英雄泪才真的扰乱了我的心呢。:)
 
最初由 琉璃 发布
讲究的茶具与水泉品论起来,令我却步,惆怅之余,甘心做个布衣,入茶世而不入茶道。....我恋的,是它的清。
勤携茶意,倘佯书海;奉一杯清茗,看一世荣华。

茶之清

茶之清,在于清神。浓茶清神,淡茶清口。一杯好茶落肚,五脏六腑都变的干净利落。茶之清源自茶性,惟有茶性充分舒展,茶之清才乐溶于水。其实水和茶具的讲究,就是为了让茶性能有机会自由而不打折扣地表现出来。

世间万物又何其相似。 一个人,一件物,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条件,其性情想舒展也难,更有不适的场合和机遇,更会让好的性情走调,不得其实。如果忽视了性情能舒展的环境,犹如让一个喜静腼腆的人在大庭广众下唱歌跳舞,恐怕给人们的感觉与实际的性情大相径庭。

无论布衣还是帝王,若想品透一捧好茶,都要细心熟悉它的性情,如待自己的爱人, 如同了解一个想要的人,否则,一壶浊水煮开一锅茶水,随我之性,却实则伤了它性,何来茶之清可享?

喜它,则善待它,有心赏茶,而茶不入味,有时是人的任性劝驾了茶的性情。 其实贫寒的茶农,做茶人喝茶是最为讲究的,看他糙手取茶于泥罐,添几把干柴,煮茶于粗壶,而入口的茶汤绝是甘露一般。 那是因为茶农最了解茶,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是投茶性之好的。

对待我们已经爱上的,凡事都会是讲究了。
 
木子真是茶道中人,佩服佩服。

记得杭州的“藕香居”有一副对子,上下联皆取自东坡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将好茶与佳人相比,实在妩媚,非深谙茶之昧者不能言。所以在我想来,茶道定是繁复的,需焚香静坐,凝神品茗。然我辈终日劳碌,为生计奔走于市井,能有这般心境品茶也难,故唯求从人从心,不计繁简,只求淡茶好文濯我俗气,便已心足。

今日得君这番话,倒真让俺觉得唐突佳人了。:blowzy:
 
最初由 琉璃 发布
木子真是茶道中人,佩服佩服。

记得杭州的“藕香居”有一副对子,上下联皆取自东坡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将好茶与佳人相比,实在妩媚,非深谙茶之昧者不能言。所以在我想来,茶道定是繁复的,需焚香静坐,凝神品茗。然我辈终日劳碌,为生计奔走于市井,能有这般心境品茶也难,故唯求从人从心,不计繁简,只求淡茶好文濯我俗气,便已心足。

今日得君这番话,倒真让俺觉得唐突佳人了。:blowzy:


其实都是借茶说其它, 俺平时也是喝大碗茶的主。 :blowzy:
“只求淡茶好文濯我俗气,便已心足。”
:cool: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这句小妖也喜欢。只是“淡茶好文濯我俗气”对小妖并不适用,试问这“妖气”如何得去呢?
嘻嘻
 
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妖气”?俺可喜欢的紧。每次看到你头上的这两朵花儿,都让俺想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真所谓:万绿从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许多。俺好陶醉ing..
 
小妖只问如何去,可没说要去呀。打听清楚了省的被人家骗,不是吗?
你对小妖的头像感兴趣,小妖对你的签名还感兴趣呢?也帮忙给小妖寻个如何?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