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张艺谋:让全世界都认识中国的浪漫(图)

无论谁来导演,不论演什么,怎么演,演得如何,总有比任何导演的水平都更高、但就是当不上导演的马后炮出来说一番凉快话的,见得多了。这么热的天,有点儿凉快话也不错。
 
毫无保留支持张艺谋及所有台前幕后人员的极大付出和巨大努力!整个演出的确出乎我的预期很多,很不错!:cool::cool::cool:
 
mds转的这两篇帖子太像蚊子哼哼,下次不能这样没水准了。
 
“普天同庆”、“歌舞升平”的背后——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感


黎阳

2008.8.9.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确风情万种,五彩缤纷,不惜一切工本,想方设法发挥了人的聪明才智和艰辛劳动,充分运用了各种高科技手段给人以最大的视觉听觉震撼。要论豪华灿烂、声势浩大,的确难有人望其项背。这对向世界推销中华文化当然大有帮助。从这一点上讲,导演和参演人员的辛劳、汗水、智慧和努力功不可没。

不过如果只看表面光的东西,那就只剩下唱赞美诗的份了。可惜有些东西跟“太平盛世”的欢天喜地实在不那么“和谐”。

开幕式上,台湾队不是与中国队并肩进场,也不是以“中国台北”队的身份进场,而是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如同一个独立国家一样单独进场。

这个结果倒也不突然,之前早已有种种迹象:

——2007-09-07:“台北市最终定位为‘境外城市’奥运圣火将经台”

——“大陆默认萧万长是副元首”

——2008-04-14中国时报:“北京危机处理3.5小时急撇「一中」”、“博鳌论坛结束前,大陆商务部片面发出新闻稿,意外出现「一中」字眼,让萧万长错愕,台湾媒体议论纷纷,大陆官方迅速在3个半小时危机处理,新闻稿删掉「一中」两字,不让「一中原则」节外生枝,坏了两岸即将展开的新局面。”

——2008-05-30:“‘一个民族’成两岸新底线胡锦涛致词通篇不用‘两岸中国人’”、“台湾媒体注意到,胡锦涛在致词时通篇不用‘两岸中国人’这个会刺激台独势力的字眼,更别说‘一个中国’了。在《新闻联播》关于胡锦涛谈话的报道中,‘中华民族’出现了5次、‘大陆同胞’3次、‘台湾同胞’14次。”

——中国时报2008-06-16:“陆定一长子:联邦、邦联取代一国两制”

——“媒体热捧台北队青天白日旗现北京”

——2008/8/8:“网球抽籤亮出中华民国国旗造成大陆方面一阵骚动”、“2008北京奥运网球项目七日举行抽籤,中华队女子双打选手詹咏然、庄佳容列为大会第三种子,在抽籤时大会萤幕还亮出中华民国国旗,造成中国方面的一阵骚动。中央社记者孙仲达摄九十七年八月七日”

……

以前可以说是“口说无凭”,但从奥运会开幕式起则正式在全世界面前付诸实施,从此性质不一样了——从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起,中国官方实际正式默认了台湾与“一个中国”不再有关系。换句话说,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政策从此实际消亡——至少在体育界。口口声声所谓“坚持邓小平理论”不过如此——“祖宗不足法”。

对邓小平尚如此,对毛泽东自然更不在话下——开幕式宣扬中华文化一大特点就是砍毛泽东,立孔夫子:容得3000人读孔书跳竹简舞,容不得“歌唱祖国”里“伟大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这一段话。

当然,开幕式“紧跟形势”做得不错。上次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时安排跳大腿舞,唱“茉莉花”;如今就“与时俱进”突出“和谐”之“和”了。

不过把“和谐”当成中华文明的主旋律有点名不副实。中国历史上一直是高喊“和谐”,就是做不到“和谐”:有人统计过,中国历史上人口大灭杀(全国人口被杀的超过70%~80%)就有十四次之多,可见并不怎么“和谐”。

另外想起一则消息:“国弱之痛:中国奥运健儿住不起奥运村”——1948年中国参加第14届奥运会时因为没钱,只得从国内运去大米、蔬菜、榨菜、腐乳、酱菜等生活必需品,寄宿在伦敦当地一所小学里,以教室为宿舍。

这两条使奥运会开幕式把孔老二的东西当“中华文化”的精华来大肆宣扬显得不伦不类:如果孔老二的东西真那么精华能耐,那为什么在历史上一保佑不了中国“和谐”(否则历史上怎么会有那么多次人口大灭杀?)二保佑不了中国参加奥运会、更不用说举办奥运会的能力?如果不是精华,那为什么要当宝贝大肆宣扬?靠不住的偏要靠,靠得住的偏仍掉——如此宣扬“中华文化”,象不象吃错了药?

被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砍掉的“歌唱祖国”的那段歌词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既然砍毛泽东,立孔夫子,那就相当于把这段歌词改成:“伟大圣人孔老二,指引着投降的方向。和谐的人民跪下去了。我们尔虞我诈崩溃投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全出自于普通老百姓,无一出自“精英”之手。开幕式号称“宣扬中华文化”,重点宣扬的却是“精英”代表孔老二。可见真正的着眼点是“精英”和“上等人”。

鲁迅说:“现在中国自然没有平民文学,世界上也还没有平民文学,所有的文学,歌呀,诗呀,大抵是给上等人看的;他们吃饱了,睡在躺椅上,捧着看。一个才子出门遇见一个佳人,两个人很要好,有一个不才子从中捣乱,生出差迟来,但终于团圆了。这样地看看,多么舒服。或者讲上等人怎样有趣和快乐,下等人怎样可笑。前几年《新青年》载过几篇小说,描写罪人在寒地里的生活,大学教授看了就不高兴,因为他们不喜欢看这样的下流人。如果诗歌描写车夫,就是下流诗歌;一出戏里,有犯罪的事情,就是下流戏。他们的戏里的脚色,止有才子佳人,才子中状元,佳人封一品夫人,在才子佳人本身很欢喜,他们看了也很欢喜,下等人没奈何,也只好替他们一同欢喜欢喜。”奥运会开幕式也是如此:“大抵是给上等人看的;他们吃饱了,睡在躺椅上,捧着看”——高官们欢喜,阔佬们欢喜,“下等人没奈何,也只好替他们一同欢喜欢喜。”——虽然灿烂辉煌,跟普通老百姓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

当然,“上等人中的上等人”是外国人——开幕式这场戏主要是给外国人看。但外国人看了又如何?难道从此便“慑服我大汉威仪”、“倾倒于中华礼仪之帮”、“诚惶诚恐纳贡来降”?恐怕不会。人家可以说几车赞美的话,然后耸耸肩:知道了,中国文化原来是这个样,之后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决不会象中国人“全民学英语”那样强迫学汉字,或也跟着去尊孔——如同争名角的演员,即便达到了目的,出足了风头,之后演员仍然是演员,老板仍然是老板。

中国为了争这个风头,花了多大代价?几亿还是几千亿?反正不会公布详细清单的,大家只是凭直觉知道花钱少不了。(别的不说,物价这么涨,奥运会却“一万六千人免费食宿”,外国记者却能享受“一美元自助餐”,敞开了随便吃,而且还净是名厨手艺,这肯定“羊毛出在羊身上”,归根到底是中国老百姓掏腰包。

其他呢?

——“金融不设防”

——“两房债卷”砸了外汇储备三千多亿美元,相当于近两万七千亿人民币。

——东海主权。

——“一国两制”、台湾。

……


美国有家电视台先放映四川地震时死难家长的悲痛欲绝场面,再放映奥运会开幕式的欢天喜地情景。看了如此对比,想到今年以来中国老百姓的种种苦难,实在很难让人若无其事兴高采烈地欣赏开幕式的绚丽多彩,更无法想象死难者会有“纵做鬼,也幸福”的潇洒,倒是想起了鲁迅的一首诗:

华灯照宴敞豪门,娇女严装侍玉樽,忽忆情亲焦土下,佯看罗袜掩啼痕

无疑,当年杨贵妃排演“霓裳羽衣曲”的场面,当年“十全老人”乾隆爷庆祝登基六十周年的场面,当年“太后老佛爷”欢庆六十大寿的场面等等一定也是极其灿烂、极尽奢糜之能事、在当时属于举世罕见的宏大场面。但之后呢?

记得小时候逛颐和园,大人教我欣赏这富丽堂皇之余又补充了一句:这个美丽的园子是用台湾换来的,是甲午战争的纪念品。

但愿中国人将来(如果有将来的话)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不会说,这个绚丽多彩的开幕式和这些巍峨的新建筑是用台湾/东海/钓鱼岛/中国的主权换来的,是中国崩溃的纪念品。
 
奥运会开幕式只见激情不见时代强音


作者:许远国

第29届奥运会开幕式,之后网上有不少评论,溢美之词颇多,据说国外媒体一改过去对中国的污蔑攻击之能事,一边倒唱赞歌。的确,作为中国人,不对这个开幕式说点恭维话,对不起那屈膝下跪的三千弟子,也对不起这么大热天在场的表演者,更对不起在场的那些白衣妹妹两个多小时的站立,不断地扭动着躯体,不断地挥手致意有的还因长时间站立低血糖出现而昏倒的可怜的女孩子们。

我很佩服我们的张大导演艺谋,这么热的天,让人们穿这么厚重的衣服,在那里十分豪迈地击缶,在那里一招一式地跪地,朗读着孔老二在论语里说的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一跪一拜,果然博得了洋大人的热烈喝彩,果然极尽所能地展示了这种带着腐朽味的历史文化糟粕。中国的那三千弟子是下跪了,洋大人自然高兴的拍手称快了,只是,这类文化,并没有淋漓尽致,没见扎着大辫子,剃半边脑壳,拂一下袖子,喊一声“喳”那个动作,是不是有点遗憾啊?

说实话,要说精华,也不是没有,在主会场展现那千姿百态的中国巨幅历史画卷,的确看上去是不错的,是有些创意的,而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让人难忘呢?但不管怎么说,这次开幕式表演,屈膝下跪,的确满足了洋大人的观赏心理需求,怪不得他们齐声赞美。所以,这下跪之激情,这场面,当然就很是壮观的,壮观的美仑美奂,壮观的天衣无缝,壮观的让历史永远地记得这一天,中国人站起来了之后,还有三千人练习了三年,重温如何跪的滋味的,够了,我看足足的够了。

然而,在思考了奥运会中屈膝的所谓激情后,毕竟,各有各的欣赏观,审美观,更多的人还是在想着,你可以下跪,你可以表演你们的下跪激情,但是,还要不要在这个地方表现一下中华民族的时代最强音呢?肯定是要的。记得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时代都有最强音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是时代最强音;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时代最强音;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是时代的最强音;团结就是力量,更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虽然光荣属于八十年代新一辈,算不上时代的强音,在希望的田野上算不上时代的最强音,但是,这种欢快流畅的歌声,很快在中华大地流行,也能让人留连忘返,传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啊,可是,当我们这个时代,据说是了不起的三十年,有着伟大成就的三十年,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三十年,也该拿点什么让中国人民来歌颂这届奥运会,来唱红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啊!可是,哪里得有呢?

中国从什么时候进入此情绵绵无绝期的时代,是记不起来的了,但是,尽管糜糜之声代替了高亢的曲调,那个时候也不乏余音绕梁的歌声,也不少让人回味无穷的旋律的。曾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在中国开过亚运会,有首歌儿叫《亚洲雄风》,另一首歌儿叫做《黑头发飘起来》,就得到观众的喜爱,立即走红,可是,这一次北京奥运会呢?有什么歌可以让人们唱起来?有什么头发可以飘起来?说实话,这些年,中国没好歌,已经非止一日了,中国青年歌手大将赛办了二十几年,越办是越没好歌,一些歌听了除了像鬼哭狼嚎和老和尚念阿弥陀佛那类诵经的自言自语以外,再也没听到希望的田野,没有光荣属于什么年代的新一辈了,这是人们意料中的事,而作为中国人民期盼了多年的奥运会,仍然没有时代可圈可点的音符,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难道说,我们这个社会真的进入了暗淡了时代的强音,远去了鼓角争鸣,眼前只剩下枯燥的激情?难道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真的古老了,真英雄时运已去?难道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宏大场面,只剩下这点击缶诵经的激情?
 
盛宴歌舞——洒池倒海论语

作者:朱义

洒池倒海论语吟,
肉林排山道德经;
艺谋性喜腐儒腥,
画屏犹招孔二魂。

(2008-08-10 11:29)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