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绍强想回美国:回到中国是个很大错误(视频)

匪兵甲

知名会员
注册
2004-03-18
消息
372
荣誉分数
5
声望点数
128
贺绍强想回美国:回到中国是个很大错误(组图/视频)


已经回到中国几个月的贺绍强,现在正在做计划带贺梅,还有家里其他人回到美国。

  这是WMCTV网站刊登的一篇由Brooke Sanders撰写的题为“贺梅:回家?”(Anna Mae He: Coming Home?)的报导透露的消息。

  报导说,这消息的来源就是贺梅的亲生父亲贺绍强,是贺绍强亲口对笔者说的。

  Brooke Sanders的这篇报导还说,贺绍强反映说,在中国的生活并不想他原来想象的那样。这篇报导说,贺梅,一直处于亲生父母和住在美国中南部的寄养父母贝克夫妇之间展开的、曾经持续了数年的国际性监护权争夺大战的中心,她于今年初搬到了中国。

  贺绍强可以很简单的概述他们一家人如何调整、适应在中国的生活。

  “带着孩子们回到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在最近的一次接受采访时,贺绍强在电话那头说。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坦诚回答,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我们还看到贺梅在开怀大笑,她显然对新家园的生活感到高兴。

  “她不轻易流露真实情绪,”贺绍强说,“她很少哭,也不流眼泪”。

  事实上,贺绍强说,贺梅的笑容背后隐藏了真正的痛苦。

  “我可以告诉你,在这样的环境,她每天都不舒服,”他说,“她不但感到陌生,还感到恐惧。”

  恐惧,是出于多种原因。贺梅不会说中文,而且住在一个拥挤的城市里,和她的弟弟、妹妹一起在一所过度拥挤的学校念书。在她的班上,学生超过60人,与她在孟菲斯圣Agnes学院的小课堂相比,宛如天地。

  “我的孩子没有得到老师足够的注意,所以,我很担心他们在学业上落后,”贺绍强说。

  而且,贺梅没有交到许多朋友。

  “她没有兴趣与其他人打交道,”贺绍强说。“她一直不断地怀念孟菲斯”。

  贺梅并不是唯一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贺家孩子。她的弟弟和妹妹也想回孟菲斯。

  “我的孩子是美国公民,”贺绍强说。“他们都在美国出生和长大。”

  因此,虽然贺绍强在中国有两份教师工作,他希望把他的家人带回到孟菲斯。但是,除非有移民法律的帮助,以及有一家美国公司担保他的家庭返回美国,否则他的回美愿望是无法实现的。

  贺绍强希望孟菲斯有人能帮助他们。

  “与孩子们一起返回美国,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切,”贺绍强说。“这就是一切”。

  报导最后写道,贺绍强说,在那之前,他们家庭会尽最大的努力保持快乐。

[ame=http://www.youtube.com/watch?v=OOlWtdxMJFo&e]YouTube - 贺绍强称全家回中国铸成大错[/ame]
 
Why do you post the same garbage post every where?

Here's my answer in another post:
非常奇怪,有那么多贺家在中国的镜头,为什么贺不能对着镜头直接说,而像念一篇别人写好的稿子。况且如何证明那时贺的声音,而不是本拉登的?如果老贺真的回美国了,看来有人愿意出一个好价钱了。这关系到美国的面子工程。:D:D
 
贺绍强:美国媒体断章取义我现在根本就不想再回美国
DWNEWS.COM-- 2008年9月5日3:19:15(京港台时间)

多维新闻网

《青年周末》记者邓艳玲/“我现在根本就不想再回美国去。”半年多前刚从美国南部城市孟菲斯带着一家五口,回到中国的43岁中国籍男子贺绍强,9月1日斩钉截铁地对《青年周末》记者说。

  贺绍强就是在过去7年与美国白人贝克夫妇争夺9岁女儿贺梅归属,在美国轰动一时的“贺梅案”中的父亲。贺梅不到一岁的时候,贺绍强夫妇因故把贺梅寄养 于贝克家,贝克夫妇后来却不肯让贺梅回家。最终贺绍强通过法律途径要回了亲生女儿。最近有美国媒体说,当初因为签证问题,不得不带着孩子们搬回中国的他, 现在很后悔带着孩子们回到中国。而他告诉记者,美国媒体的那段报道,完全是断章取义,甚至对他说的话进行了剪辑处理,他已通过在美国的律师,与电视台交 涉,要求电视台公开道歉。

这两天,一篇名为《贺绍强后悔了,想回美国》的帖子在国内不少知名论坛、海外华人网站社区流传。帖子里说的是美国孟菲斯电视台WMCTV的网站,刊登 的一篇由Brooke Sanders撰写的题为“贺梅:回家?”(Anna Mae He: Coming Home?)的报导透露,贺绍强对记者说“带着孩子们回到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错误”,而他现在正在考虑带领全家回到美国,回到孟菲斯,“与孩子们一起返回美 国,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切”。有些帖子后还附上了美国这家电视台的采访视频,里面有贺绍强的原音。

  一时间,网民纷纷将此前贺绍强“反美斗士”形象拿出大加讽刺,认为他狠狠地打了祖国一个耳光。到底是什么让在异国他乡的美国坚持抗争7年终获亲生女儿 贺梅抚养权的贺绍强,在回国半年多就萌生悔意?他真的后悔了吗?他后悔了,美国田纳西州法院专门以贺梅名字命名的“贺梅法案”还有什么意义?8月31日, 《青年周末》记者电话采访了身在长沙的贺绍强。


 贺梅法案

  首部以华人命名的法案。美国田纳西州首部保护亲生及领养父母权利的法律,目前美国众议院已经通过该法案,正等着签署通过。(chinesenewsnet.com)

  “贺梅法案”源于一起审了七年的抚养权案,涉及留美的中国贺绍强夫妇、美国白人贝克夫妇及贺绍强夫妇因故寄养在贝克夫妇家中的女儿贺梅。最后,田纳西 州最高法院推翻了之前两个地方法庭的判决,把贺梅,这个8岁女孩交还到亲生父母贺绍强夫妇手中。而之前的两次判决中,贺绍强夫妇被剥夺了为人父母的一切权 利:探视权、监护权、父母权。该事件被评为2007年度国际十大经典案件。

  美国电视台播出内容“OUT OF CONTEXT”

  我在接受他们电话采访的时候,坦诚以待,畅所欲言,但最后播出的内容却是按照他们的想法剪辑、并断章取义的内容.

  青年周末:特地从网上看了美国那家电视台关于你的报道视频,听到了你的原话,你对带贺梅他们回国后悔了?

  贺绍强:我必须要声明的是当时,我说了十几二十句话,而且,都是有上下文的,但最后播出来的,却是“OUT OF CONTEXT”,断章取义,按照他们自己的需要来截取我的原话。

  青年周末:你难道没用英文一字一句说过“带着孩子们回到中国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贺绍强:7月23日,美国的记者打电话来问孩子们回来之后的情况如何。我就告诉他们,回国之初,我们还是非常高兴的。而且,从2007年7月到我们回国之前,贺梅回到家经过了半年的过渡期,和家人相处得很好。我们就觉得,我们家里已经准备好了,就回来了。


  不过,从孩子目前的适应情况看来,贺梅比弟弟妹妹们稍微差了一些,她在普通的学校上学,班级有60个学生,的确与她在孟菲斯小班制的班级不能比,她现在还不会说中文,听也只能听懂一半,和同学老师交流也有些困难。

  然后对方就一直强调,那你从小孩角度来说,回来是对还是错。我就说,从这方面来讲,太匆忙带她回国的确是个很大的错误。但我同时也告诉他,作为父亲,肯定会竭尽全力帮助她适应中国的学习和生活。当时,我回答他们的问题是分两面说的,我没想到的是他取一面。

  青年周末:但你接下来就说,“与孩子们一起返回美国,对我而言,意味着一切”?

  贺绍强:他们不但只取一面说,对我的回答断章取义,还把我的话进行了剪辑处理。我所说“是个大错误”,当时根本就不是指让贺梅回来这件事,是指刚回国 时让贺梅在重庆上的那家国际学校也是个错误,这对还没读书的弟弟妹妹来说,并不公平。后面的话也根本不是跟着“和孩子们返回美国”。他们经过剪辑处理把这 两段完全不相干的话放在了一块!

  说“返回美国”这番话,也是对方反复追问,如果孩子们真的是完全无法适应中国,那我会怎么办?我就说只要小孩在这里能够过得好,这就是我争取的一切事 情;如果说小孩确实在这里不能适应,我有机会,我当然也愿意一家人一起去美国生活,那也是我的一切,我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小孩。

  我说了三点,最后总结是作为父母亲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小孩健康成长,有机会两国间走动,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我不希望有什么限制。

  我在接受他们电话采访的时候,坦诚以待,畅所欲言,但最后播出的内容却是按照他们的想法剪辑、并断章取义的内容,这简直是对我的污蔑。

我们笑得很开心他说没新闻价值

  美国人其实很自高自大。从来都只是别国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小孩,到美国来,没有说把小孩从美国家庭或者从美国带走的

  青年周末:这家电视台(WMCTV)的以前报道你的新闻,也是这样断章取义吗?


  贺绍强:以前在美国国内的时候,采访的主题就是关于我们争夺贺梅扶养权的案子本身,应该来说,比这次好多了,两边的情况都做了比较客观的报道。所以我心里是没有什么防备的。

  不过经过这次这件事情之后,我也想起来了,其实,今年2月份时,他们跟着我回中国做跟踪报道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他们的选择标准来了,只不过当时我没在意。

  青年周末:怎么表现的?

  贺绍强:他们跟着我们拍摄,在这里,他们亲眼看到我有工作,在大学当老师;我们有住房,房子比在美国的条件好;三个小孩都在读书,没有失学。一切都安 排很好,小孩也很开心,我们笑得很开心。但我看到他们的记者在回避这些场景,好像很失望的样子,回去他就没有报道这些东西。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没有新闻价 值。

  这次我才真正明白,原来他们一直在等着看我们的好戏。如果是我们回国的报道,他们希望看到的就是小孩痛苦不堪,尤其是贺梅。他们就可以得出预想的结论美国好,美国是天堂。

  青年周末:你们官司也赢了,回来都好几个月了,他们得这样一个结论有意义吗?

  贺绍强:我在美国生活了十几年,美国人其实很自高自大,在他们眼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凡是美国做的事都是对的,和美国不一样的想法就是错的。从来 都只是别国人,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从外国到美国来,没有说要把小孩从美国家庭或者从美国带走的,很少有这种情况。像以前的古巴那个被母亲带着偷渡的 小男孩埃连,拖了很久才最后被家人带回古巴。这件事在美国也是闹得沸沸扬扬,美国人怎么也不肯相信,古巴那么穷,小埃连愿意再回去。

  像我们家的情况也是一样,美国人心理上也很不平衡。孟菲斯的地方法官,一审,二审的地方法官已经做了结论,包括贺梅的养父母贝克夫妇都认为,中国教育各方面,医疗、卫生、教育各方面都不好,比美国差很多,对小孩很不利。

  他们认为自己是考虑到小孩的利益,但这个利益实际上是他们的标准。他们首先定了这个标准,所以他们想来看好戏。

  回国时有美国人想挽留

  我在这里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够在这里扬眉吐气地做合法的公民,做很好的公民,非常开心。

  青年周末:不可否认,美国现在的医疗、卫生、教育条件的确比我们目前的要好,对孩子的确有利,媒体设想你回来遭遇各种不便,也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

  贺绍强:从目前来说,美国是有不少优点,但是我并没觉得有多遗憾,这是事实。就我个人来说,我在这里能够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能够在这里扬眉吐气地做合法的公民,做很好的公民,非常开心、快乐。

  从这一点来说,美国跟这里简直是无法比较。尤其是美国南部的田纳西州那一带,种族歧视是非常严重的,那里以前就是三K党的总部。从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己的事业,完全是两重天。其实WMCTV的记者既听到了我亲口和他说的这些,还看到了我的真实情况。

  青年周末:他不是电话采访么,怎么看得到?

  贺绍强:他告诉我,在打电话给我之前,他们看到了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台上播放的我们一家的专题片,上下两集,30分钟。这个片子,是5 月份CBS的记者专程来中国拍的,比较客观地呈现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我在中国的工作,和我们整个家庭的现状,我们在片子里的快乐和适应让孟菲斯电视台的 人很不相信,所以他们才会打电话给我来采访。其实,我给他说的话,和向CBS记者说的话,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前后脚采访,我的心里感受基 本都是一样的。但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而且,我说了十多二十分钟,最后WMCTV呈现出来的报道不足5分钟。我不得不说,他们在这件事上是有 意歪曲报道,看不到好戏故意捏造。

  从我个人来说。我根本就不想回去。当初也是我们主动提出要回到中国的。

  青年周末:但很多人的看法是,当时你们主动的离境,就是为了不在移民局留下污点,以求再次回到美国?

  贺绍强:当时即使他们留我们,我们也不留。事实上当时就有美国的一些立法人员,还是很重要的人物,说可以想办法让我们留在美国,但我们也不在那边。这个没有媒体来问我,更加谈不上报道了。

  说我不想留下一个污点,这也没错。我就是主动离境,我今后要来也是堂堂正正的来。我的三个小孩,目前来说是美国公民,我作为他们的监护人,希望能够有这种自由,没有受到限制地来去美国。这个我和电视台的记者说了,但他们选择性地漏掉了。

  贝克夫妇当媒体面误导贺梅

  小孩当时只有六七岁,她肯定会问自己父母亲哪去了,他们却说你父母亲很坏,把你抛弃了,不要你了,这对小孩是一种很严重的伤害,我觉得这种教育方式也是错误的,但美国很多媒体其实是在纵容这种错误。

  青年周末:你说他们是为了看好戏,但据说你至今都保持着和贝克夫妇的热线联系,这难免会给人留下话柄,说你为了回美国在讨好他们?

  贺绍强:我最近还邀请贝克夫妻来北京观看奥运会(搜狐联想2008奥运、联想官网),来我家里做客呢。我甚至建议他们到中国的学校来教英文,来中国住上一段时间,这样也有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每个月,我都会让贺梅也和他们通一两次越洋电话。

  我们保持和贝克夫妇的联系,不是回到中国才开始的,以前在美国就是这样。我们和贝克夫妇并不一样,贺梅回家之后,我允许他们每周都可以来看望贺梅。贺梅回国前在美国过的九岁生日,我们还邀请了他们来一块参加生日PARTY。

  我们这样做,完全是从有利于贺梅成长考虑的。就是两个家庭之间有仇恨,我也不想让这个仇恨的种子在她心里播种,我想让她看到的是两个家庭是友好的。我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要和贝克夫妇交好,我是从小孩角度来说,不想跟他们有仇恨。毕竟他们养育了贺梅那么多年。

  青年周末:你不觉得贝克夫妇其实真是非常爱贺梅吗?他们为了得到贺梅的抚养权,甚至卖了自家豪宅,陪你一直耗了七年?

  贺绍强:我觉得他们从主观来说肯定是爱她的,尽他们的能力,给她很好的食品,好的衣服,甚至让她接受好的教育,这个从主观来说他们是愿意的,但是从实际效果来说,不一定会好。

  贺梅一度对人说,她是墨西哥人。因为贝克夫妇说她的父母亲是偷渡进来的,在墨西哥边界,现在消失了。

  去年7月,《今日美国》报去他家采访的时候,贺梅就坐在贝克太太的腿上,贝克夫妇就说,贺梅是被亲生父母抛弃了的小孩,我们拯救了这样一个被抛弃的小 孩,不然她会被送到中国,送到很恐怖的地方。这个做法让《今日美国》报的记者都觉得过分了,这个记者后来忍不住问我,贝克夫妇这样对着媒体说,你怎么评 价,我就说,小孩当时只有六七岁,她肯定会问自己父母亲哪去了,他们却说你父母亲很坏,把你抛弃了,不要你了,这对小孩是一种很严重的伤害,我觉得这种教 育方式也是错误的,但美国很多媒体其实是在纵容这种错误。

  贝克家所谓的豪宅,是有30年按揭的,他们还没付清的。当时他请的律师在当地是个大牌律师,费用非常高,每小时两百多块。当时他们经济上承受不了交这个费用,他们也是被迫把它卖掉。

  还有个情况很少人知道,那就是刚开始打官司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双方都无法预料这个官司会打一年还是打七年,官司会花掉他们两三千块钱,还是花掉他们一百万,他们没有预料的。七年前,因为我没钱请律师,他们以为这个官司只要几个月时间,只要花上几千块钱。

  青年周末:毕竟他们坚持下来了,可见他们确实对贺梅很好。

  贺绍强:你不觉得这个在逻辑上是颠倒的吗?我也很奇怪,为什么媒体上这种看法会那么普遍。就因为他们花了100万,花了7年时间,所以他们很爱贺 梅?!其实他们不知道会越陷越深的,在头一年两年,他们一直是势如破竹的,他们一路都在赢,他们以为很快就会结束官司。他们坚持就说他们爱得够,我们就不够爱吗?
 
“我现在根本就再回美国去。”

贺梅不到一岁的时候,贺绍强夫妇因把贺梅寄养于贝克家,贝克夫妇后来却不肯让贺梅回家。

:D :D :D
 
我所说“是个大错误”,当时根本就不是指让贺梅回来这件事,是指刚回国时让贺梅在重庆上的那家国际学校也是个错误

难道是我耳朵聋了? "It's a big mistake for me to return to China with my kids." 中间毫无停顿,一气说完。唉,现在都是瞎话随口说。

其实贺先生说谎还不够老辣,他干脆说,这是某功或者反华势力编的,他根本没有接受过采访,录音也不是他的声音,反正也没人去核对他的声音。
 
Anyway,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这事儿,不是常人做得出来的。眼下又不是孩子跟了爹娘就没活路的年头。所以这官司从一开始就离谱。

可是我觉得帮着打官司的老岳说了句挺实在的话。不管这人的人品如何,父母权力不该被剥夺。

这次的事情,既然是有两面的说法,就权且听了两面。至于信哪一面,看各人怎么想了。我觉得,两面的说法都有点离谱。首先,贺即便有回美国的打算,他也不会用这种方法向媒体表达出来,那明摆着是找死。如此精明的人怎能想不到这一点?可是另外一面,电视台真的能蠢到编辑别人的话吗?当然,用现在的编辑手段,做到天衣无缝不难(我自己也曾玩过这把戏,那是和儿子开玩笑),可是对一个电视台来说,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了。一旦穿帮,信誉会大打折扣。
 
Who knows what really happened. it is cross ocean distance and two different culture and languages, also different system. If he is not stupid enough to openly express his intention, what about a hint. maybe one day someone in Us could approach him and offer some help. He can either turn it down and boast himself or farewell to China. As he said his children are US citizens, he is an US citizens' guardian. Mark his words. He repeated those to both US media and Chinese media. Was it become the media make-up again one day?

This English professor had been in court battle for 7 years, it is not long ago, he does not know anything about how to handle the media?

Anyway, if all were made up by US Media and the media apologized, his children will certainly not get "insufficient attention in the school". He will be happy for the time being. Then, one day he has other problems, he will be in the news again.

Father is such a rat, sorry for his children.
 
难道是我耳朵聋了? "It's a big mistake for me to return to China with my kids." 中间毫无停顿,一气说完。唉,现在都是瞎话随口说。

其实贺先生说谎还不够老辣,他干脆说,这是某功或者反华势力编的,他根本没有接受过采访,录音也不是他的声音,反正也没人去核对他的声音。

瞪眼说瞎话,跟D妈一个德性.
 
劝您老还是歇了吧。您已经表现出精神不太正常的先兆了。何苦哪,好好在加拿大努力一下找份工作,自食其力吧。

这小玩闹看这贴不顺眼. Yourself posted much more garbage everyday everywhere.
 
Anyway,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这事儿,不是常人做得出来的。眼下又不是孩子跟了爹娘就没活路的年头。所以这官司从一开始就离谱。

可是我觉得帮着打官司的老岳说了句挺实在的话。不管这人的人品如何,父母权力不该被剥夺。

这次的事情,既然是有两面的说法,就权且听了两面。至于信哪一面,看各人怎么想了。我觉得,两面的说法都有点离谱。首先,贺即便有回美国的打算,他也不会用这种方法向媒体表达出来,那明摆着是找死。如此精明的人怎能想不到这一点?可是另外一面,电视台真的能蠢到编辑别人的话吗?当然,用现在的编辑手段,做到天衣无缝不难(我自己也曾玩过这把戏,那是和儿子开玩笑),可是对一个电视台来说,这个玩笑开得有点大了。一旦穿帮,信誉会大打折扣。

基本同意你的说法唯独最后部分。
美国政府都不怕信誉大打折扣何况一个电视台,看美国选举造势,喊喊口号很激昂,谁去理性仔细对照前言后语?
 
基本同意你的说法唯独最后部分。
美国政府都不怕信誉大打折扣何况一个电视台,看美国选举造势,喊喊口号很激昂,谁去理性仔细对照前言后语?
墙兄,这次我支持无老。美国电视台(也包括加拿大的)敢不敢撒谎要看什么主题。这件事他们要宣扬美国好中国劣,在这个前提下,编辑剪切是一定敢做且不用担心负作用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