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ndon fog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8-07-18
- 消息
- 586
- 荣誉分数
- 25
- 声望点数
- 0
红朝太祖武皇帝毛泽东传
红朝太祖武皇帝传
红朝太祖武皇帝,姓毛讳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也。其寿诞之日为
大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若以西历西时记,此日为西夷之圣诞
日。
帝少有大志。未冠之时即作咏蛙诗,以述其志。及少壮,游学长沙,
师从杨昌济,后入京,供职于京师太学藏书阁,问学于鸿儒陈仲甫、
胡适之、李守常等。适之昔日留学于美夷,恃才傲物,因帝未忝科名
,甚轻之。适之门生傅斯年、罗家纶之辈亦甚轻帝。后帝一统天下,
欲灭群儒,盖因此三人故耳。
帝受仲甫命,返湘结党,得仲甫提携,得以拜见于前朝太祖,官侍读
学士。前朝太祖崩,时,前朝武厉帝为大司马大将军,阴结其党,欲
灭帝党人。帝谏以兵击之,仲甫不许,武厉得以蓄积羽翼,民朝十六
年武厉于凇沪,前朝摄政王汪公于江夏,大杀帝党人。八月帝与诸党
人会于汉口议事,帝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众皆异之,后受命返湘
,策反南军卢德铭部,九月九日兴兵起事,围长沙,不克,败走江西
。
军次三弯,帝重编余部,至队官皆有帝之党人监军。帝据井岗,与朱
武胜公所部合兵,屡败官军,威名远扬,号朱毛军。武厉怒,令江西
巡府鲁涤平统兵十万进剿,帝诱敌深入,引兵击之,涤平败,帝擒官
军先锋总兵张辉瓒。武厉闻信,令兵部尚书何应钦统兵二十万进剿,
帝大败之。武厉益恐,统兵三十万再战,又败于帝。
一载余,武厉又率五十万劲旅进剿。时帝因党争,被削兵权,虚职赋
闲。官军犯境红朝震恐,朱武胜公与周文正公掌兵权,问计于帝,帝
授奇计再破官军。武厉败绩,再整旗鼓,以西夷番将参赞军机,以百
万之众犯境。时,自俄狄归国之儒生博古辈摄政,番将李德与周文正
公参赞军机,博古一儒生耳,挟俄狄酋斯大林之威,夺帝兵权,唯俄
狄之命是从,事无巨细,皆听命于李德。
李德辈纸上谈兵,屡战屡败。引兵西走,兵渡湘水,不足三万,众将
皆恶李德,兵次遵义,诸将议政,帝之威众人咸服,周文正、朱武胜
公皆附之,夺博古、李德兵权,帝得以再统雄兵。帝帅余部,转战滇
、黔、川诸省。过雪山,与张国焘部合兵,国焘忌帝之官居其右,欲
害帝,大将军叶剑英闻信,间道驰告帝,帝得脱。
国焘部将陈昌浩欲引兵击帝,大将军徐向前拍案而起,国焘、昌浩乃
罢。民朝二十四年入陕,据陕北以抗官军。官军进剿屡败于帝。帝令
徐向前率所部西征,败于西北回军,丧师数万,向前等仅以身脱。丙
子双十二,帝策反满洲王张学良、陕西镇守使杨虎城兵谏,囚武厉,
帝使周文正公谒武厉,晓以大义,武厉罢兵。
民朝二十六年夏,倭寇兵临幽州寻衅,幽州节度使宋哲元与寇战,不
克,节度副使佟麟阁、总兵赵登禹殉国,哲元败走保定,倭寇陷幽燕
。帝令周文正公再谒武厉,武厉许以招安,北军三万余朱、彭为帅,
辖三镇兵马,林彪、贺龙、刘伯诚为总兵。南军两万余叶、项为帅,
陈毅等为统制。两军均受帝节制。合官军与倭寇血战八年,民朝三十
四年倭寇败降,帝与周文正赴陪都谒武厉,共商国事。
民朝三十六年兵火再起,官军伐帝。帝令大将军林彪、罗荣桓取满洲
,世祖与大将军刘伯诚取中原,大将军陈毅、粟裕取华东,大将军彭
德怀取西北,大将军聂荣臻取幽云。帝与周文正公自帅御林军转战陕
北。诸军屡败官军。
民朝三十七年大将军林、罗与官军战于满洲,大破之,尽占满洲地。
世祖、大将军刘与陈、粟部合兵大破官军于徐蚌,陈兵长江,民朝京
师震恐。林、罗入关与大将军聂合兵,合围幽州,幽州节度使傅作义
降。大将军彭横扫西北,兵临西域。帝移驾幽州,以之为都,改称北
京,北方遂定。
民朝乞和,帝不许,令世祖与刘、陈、粟诸将合百万众,渡长江,取
金陵。以陈、粟取华东,林、罗取华中,世祖与刘将军取西南。诸军
势如破竹,官军尽溃不成军。帝以世祖为西南节度使,坐镇成都,以
图吐蕃。
武厉败走东海夷州,据澎湖以抗王化。民朝三十八年,太祖武帝开国
元年,帝登天安门,诏告天下曰:华夏诸民今日立也!帝定鼎,君临
八方。初,倭寇败降,西夷美利坚助武厉以军资,以抗帝军,帝怒,
斥之曰: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开国元年作《别了,司徒雷登》以
示美夷,夷使司徒雷登惭去。
开国二年,高丽内乱,南高丽乞师西夷,美夷纠合西夷十五部落进兵
北高丽,势如破竹,北高丽溃不成军。酋帅麦克阿瑟狂言饮马鸭绿水
。北高丽酋长金日成乞师天朝,帝令西北王彭德怀为东征元帅,太子
岸英监军。统兵二十五万,以将军邓华为先行,满洲王高岗为合后。
东征高丽。彭公与美夷战,大破之。开国三年,太子阵亡,帝大怒,
令彭公进兵,美夷乞和,帝不许,彭公再战,五战五捷,阵斩酋帅沃
克,天下皆慑于帝之威。开国五年,彭公平美夷于高丽,班师还朝。
开国初年,帝与周文正公巡幸北狄俄罗斯,与狄酋王斯大林盟,约为
兄弟之邦。国经战乱,百废待兴,帝以刘殇公为太师摄政王,周文正
公为相国。免天下钱粮。世祖平定西南,传檄吐蕃,吐蕃降。征西将
军王震,进兵西域,前朝西域都护陶峙岳降。帝令官军平寇,前朝余
孽星散。行三反、五反,斩天津知府刘青山、河北布政使张子善等以
清吏治,天下安定。
开国九年行反右,帝定奇计曰:引蛇出洞。初令天下无论军民妇孺皆
可谏国事,言政弊。后将直言者尽数收监,交有司论罪。天下儒生遂
不敢以古讽今,枉谈国事。
开国十年行大跃进,民不聊生,饿殍千里,三年饿毙两千余万口。俄
狄发难,帝令翰林作文与俄狄论战。后会诸侯于庐山,大司马兵部尚
书彭德怀谏万言书,帝怒,黜彭公,以林幽公代之。野有功高震主,
鸟尽弓藏之议。吐蕃达赖阴兵起事,帝令军平之,达赖间道天竺。吐
蕃遂定。天竺、俄狄入寇,帝大破之,天下无不慑于帝之天威。
开国十二年,天下饥荒,帝与群臣皆不食肉,以示与民共苦。会诸侯
于京,曰七千人大会,帝下罪己诏。储君刘殇公曰:三分天灾,七分
人祸。帝甚不悦,始有废储之意。
开国十七年,江后令大学士姚文元作《评海瑞罢官》,帝曰:阶级斗
争一抓就灵!
开国十八年,太祖武皇帝文革元年,天下大乱,帝于五月十六日下诏
,改元文革。文革始起。林庄幽公赞太祖曰:大海航行靠舵手,太祖
一句顶一万句。令天下无论妇孺老幼皆习帝之语录,舞忠字舞。每日
晨起为帝作三忠于、四无限。各家均供奉帝之像,各地为帝立生祠。
有卑鄙之人作歌曰:爹亲娘亲不如太祖亲。帝大喜,遂立林公为储君
,封摄政王,出入免跪拜。百万红卫于天安门拜谒帝,自林庄幽公、
周相国等皆顿首叩拜,山呼万岁。
帝下挟书律,妖言令,罢科举,焚诸子书,禁百家言。以共产之学为
国学,以愚黔首。臣民偶语诗书、以古讽今者,或弃市,或收监,或
黥为城旦。帝名为文革,实为灭功臣之意。开国初,帝以高岗为东北
王,饶漱石为华东王,刘伯承为西南王,林彪为中南王,彭德怀为西
北王,诸王势力,人莫能及。
帝行削藩策,废高、饶,以林、彭、刘等主军机,因功臣俱在,帝甚
忌之,故先废高、饶,再废彭公,又以文革为名,阴使江后与林庄幽
公结党戮功臣,摄政王刘殇公请乞骸骨,帝不许,后杀刘殇公于开封
,密不发丧。
十年大乱,计杀功臣名将贺、彭等无算。京师大兴县灭四类分子,满
门抄斩数十户。广西民杀逆党,人相食。红色恐怖,人皆股栗。走五
七道路,行上山下乡,使万民妻离子散,荒废学业,此皆太祖之大罪
也。
文革六年,再会诸侯于庐山,林公令大学士陈伯达谏,欲加帝尊号,
帝不许。有废储之意。摄政王林庄幽公不得已谋叛,欲弑帝。帝令周
文正公平叛,林公北逃,与王妃叶群、王世子立果均身死漠北。帝诏
上海知府王洪文入京,加王爵。欲立为储君,因周相国、朱太师等勋
臣力谏乃罢。后王洪文与江后、左丞相张春桥、大学士姚文元等结党
,或受帝命,或矫诏陷害忠良。朝野共恶此四人,称之为四人帮。
文革十一年,相国周文正公薨,天下悲泣,京师万民送葬。十里长街
,哭不绝声。是年四月,京师百姓进言,请加周相国尊号,配享太庙
。江后不许,引发清明京师民变,江后与皇侄远新进谗言。帝以为世
祖所谋,黜世祖。七月,太师朱武胜公薨,未几,地大震于唐山,丧
丁二十余万口。
帝自林庄幽公之乱后,龙体日衰。文革十一年,天降星雨于吉林,地
大震于唐山,民以为上将归天,人心惶惶。帝废世祖职,以右丞相华
国锋为储君,赐遗诏曰:你办事,我放心。以大司马兵部尚书叶剑英
为辅政王,仿刘蜀主托孤之意,委政于叶公。
九月九日帝崩于寝宫,寿八十三岁,天下色变,亿万臣民俱悲,如丧
考妣。国锋即位,是为废帝,新君葬太祖于天安门前,号曰:至圣革
命真龙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太祖武皇帝。太祖文韬武
略,历代帝王所不及也。太祖文传于《太祖选集》及《太祖语录》中
,诗存于《太祖诗词选》,皆官修定稿。
太祖后三人,杨后开慧,为太祖结发妻,因太祖起事,亡于前朝。贺
后子珍,因不敬之罪,贬为庶民。
李后云鹤又称江青,因阴结其党,欲废新君华国锋,效武则天事,为
大司马辅政王叶公所废,后自缢于室。帝之嫔妃无数,因共产之道学
定曰:帝王不得多嫔妃。故帝晚年所幸之张妃玉凤等人皆未得以正名
加封。
太子岸英,公子岸青,岸龙为杨后所生,公主李敏为贺后所生,公主
李讷为李后所生。太子岸英阵亡,岸龙早夭,起事之时,又有子女数
人,失于乱中,不知所终。诸嫔妃或有生子女者,皆不得知也。公子
岸青,公主李讷、李敏均为闲官,皇孙新宇,举进士,入翰林,供职
太学。
未名野人论曰:吾本燕园卑微一书生,诚惶诚恐,效董狐作良史,太
史公作史记,斗胆为太祖作传。才疏学浅,无生花之笔。鄙陋之文难
登大雅,故现于网络。太祖与前朝思宗武厉皇帝共逐倭奴,雪中华百
年之耻。后太祖一统大业,击退美夷,沙俄、天竺、南越诸国,扬我
大汉之威。奈何太祖行事尤效汉高、明祖,除异己、戮功臣。兴文字
狱,使民不聊生,天下再乱。功首罪魁非两人,流芳遗臭本一身!帝
之功过尽在民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
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
红朝太祖武皇帝传
红朝太祖武皇帝,姓毛讳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也。其寿诞之日为
大清光绪十九年十一月十九日,若以西历西时记,此日为西夷之圣诞
日。
帝少有大志。未冠之时即作咏蛙诗,以述其志。及少壮,游学长沙,
师从杨昌济,后入京,供职于京师太学藏书阁,问学于鸿儒陈仲甫、
胡适之、李守常等。适之昔日留学于美夷,恃才傲物,因帝未忝科名
,甚轻之。适之门生傅斯年、罗家纶之辈亦甚轻帝。后帝一统天下,
欲灭群儒,盖因此三人故耳。
帝受仲甫命,返湘结党,得仲甫提携,得以拜见于前朝太祖,官侍读
学士。前朝太祖崩,时,前朝武厉帝为大司马大将军,阴结其党,欲
灭帝党人。帝谏以兵击之,仲甫不许,武厉得以蓄积羽翼,民朝十六
年武厉于凇沪,前朝摄政王汪公于江夏,大杀帝党人。八月帝与诸党
人会于汉口议事,帝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众皆异之,后受命返湘
,策反南军卢德铭部,九月九日兴兵起事,围长沙,不克,败走江西
。
军次三弯,帝重编余部,至队官皆有帝之党人监军。帝据井岗,与朱
武胜公所部合兵,屡败官军,威名远扬,号朱毛军。武厉怒,令江西
巡府鲁涤平统兵十万进剿,帝诱敌深入,引兵击之,涤平败,帝擒官
军先锋总兵张辉瓒。武厉闻信,令兵部尚书何应钦统兵二十万进剿,
帝大败之。武厉益恐,统兵三十万再战,又败于帝。
一载余,武厉又率五十万劲旅进剿。时帝因党争,被削兵权,虚职赋
闲。官军犯境红朝震恐,朱武胜公与周文正公掌兵权,问计于帝,帝
授奇计再破官军。武厉败绩,再整旗鼓,以西夷番将参赞军机,以百
万之众犯境。时,自俄狄归国之儒生博古辈摄政,番将李德与周文正
公参赞军机,博古一儒生耳,挟俄狄酋斯大林之威,夺帝兵权,唯俄
狄之命是从,事无巨细,皆听命于李德。
李德辈纸上谈兵,屡战屡败。引兵西走,兵渡湘水,不足三万,众将
皆恶李德,兵次遵义,诸将议政,帝之威众人咸服,周文正、朱武胜
公皆附之,夺博古、李德兵权,帝得以再统雄兵。帝帅余部,转战滇
、黔、川诸省。过雪山,与张国焘部合兵,国焘忌帝之官居其右,欲
害帝,大将军叶剑英闻信,间道驰告帝,帝得脱。
国焘部将陈昌浩欲引兵击帝,大将军徐向前拍案而起,国焘、昌浩乃
罢。民朝二十四年入陕,据陕北以抗官军。官军进剿屡败于帝。帝令
徐向前率所部西征,败于西北回军,丧师数万,向前等仅以身脱。丙
子双十二,帝策反满洲王张学良、陕西镇守使杨虎城兵谏,囚武厉,
帝使周文正公谒武厉,晓以大义,武厉罢兵。
民朝二十六年夏,倭寇兵临幽州寻衅,幽州节度使宋哲元与寇战,不
克,节度副使佟麟阁、总兵赵登禹殉国,哲元败走保定,倭寇陷幽燕
。帝令周文正公再谒武厉,武厉许以招安,北军三万余朱、彭为帅,
辖三镇兵马,林彪、贺龙、刘伯诚为总兵。南军两万余叶、项为帅,
陈毅等为统制。两军均受帝节制。合官军与倭寇血战八年,民朝三十
四年倭寇败降,帝与周文正赴陪都谒武厉,共商国事。
民朝三十六年兵火再起,官军伐帝。帝令大将军林彪、罗荣桓取满洲
,世祖与大将军刘伯诚取中原,大将军陈毅、粟裕取华东,大将军彭
德怀取西北,大将军聂荣臻取幽云。帝与周文正公自帅御林军转战陕
北。诸军屡败官军。
民朝三十七年大将军林、罗与官军战于满洲,大破之,尽占满洲地。
世祖、大将军刘与陈、粟部合兵大破官军于徐蚌,陈兵长江,民朝京
师震恐。林、罗入关与大将军聂合兵,合围幽州,幽州节度使傅作义
降。大将军彭横扫西北,兵临西域。帝移驾幽州,以之为都,改称北
京,北方遂定。
民朝乞和,帝不许,令世祖与刘、陈、粟诸将合百万众,渡长江,取
金陵。以陈、粟取华东,林、罗取华中,世祖与刘将军取西南。诸军
势如破竹,官军尽溃不成军。帝以世祖为西南节度使,坐镇成都,以
图吐蕃。
武厉败走东海夷州,据澎湖以抗王化。民朝三十八年,太祖武帝开国
元年,帝登天安门,诏告天下曰:华夏诸民今日立也!帝定鼎,君临
八方。初,倭寇败降,西夷美利坚助武厉以军资,以抗帝军,帝怒,
斥之曰:美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开国元年作《别了,司徒雷登》以
示美夷,夷使司徒雷登惭去。
开国二年,高丽内乱,南高丽乞师西夷,美夷纠合西夷十五部落进兵
北高丽,势如破竹,北高丽溃不成军。酋帅麦克阿瑟狂言饮马鸭绿水
。北高丽酋长金日成乞师天朝,帝令西北王彭德怀为东征元帅,太子
岸英监军。统兵二十五万,以将军邓华为先行,满洲王高岗为合后。
东征高丽。彭公与美夷战,大破之。开国三年,太子阵亡,帝大怒,
令彭公进兵,美夷乞和,帝不许,彭公再战,五战五捷,阵斩酋帅沃
克,天下皆慑于帝之威。开国五年,彭公平美夷于高丽,班师还朝。
开国初年,帝与周文正公巡幸北狄俄罗斯,与狄酋王斯大林盟,约为
兄弟之邦。国经战乱,百废待兴,帝以刘殇公为太师摄政王,周文正
公为相国。免天下钱粮。世祖平定西南,传檄吐蕃,吐蕃降。征西将
军王震,进兵西域,前朝西域都护陶峙岳降。帝令官军平寇,前朝余
孽星散。行三反、五反,斩天津知府刘青山、河北布政使张子善等以
清吏治,天下安定。
开国九年行反右,帝定奇计曰:引蛇出洞。初令天下无论军民妇孺皆
可谏国事,言政弊。后将直言者尽数收监,交有司论罪。天下儒生遂
不敢以古讽今,枉谈国事。
开国十年行大跃进,民不聊生,饿殍千里,三年饿毙两千余万口。俄
狄发难,帝令翰林作文与俄狄论战。后会诸侯于庐山,大司马兵部尚
书彭德怀谏万言书,帝怒,黜彭公,以林幽公代之。野有功高震主,
鸟尽弓藏之议。吐蕃达赖阴兵起事,帝令军平之,达赖间道天竺。吐
蕃遂定。天竺、俄狄入寇,帝大破之,天下无不慑于帝之天威。
开国十二年,天下饥荒,帝与群臣皆不食肉,以示与民共苦。会诸侯
于京,曰七千人大会,帝下罪己诏。储君刘殇公曰:三分天灾,七分
人祸。帝甚不悦,始有废储之意。
开国十七年,江后令大学士姚文元作《评海瑞罢官》,帝曰:阶级斗
争一抓就灵!
开国十八年,太祖武皇帝文革元年,天下大乱,帝于五月十六日下诏
,改元文革。文革始起。林庄幽公赞太祖曰:大海航行靠舵手,太祖
一句顶一万句。令天下无论妇孺老幼皆习帝之语录,舞忠字舞。每日
晨起为帝作三忠于、四无限。各家均供奉帝之像,各地为帝立生祠。
有卑鄙之人作歌曰:爹亲娘亲不如太祖亲。帝大喜,遂立林公为储君
,封摄政王,出入免跪拜。百万红卫于天安门拜谒帝,自林庄幽公、
周相国等皆顿首叩拜,山呼万岁。
帝下挟书律,妖言令,罢科举,焚诸子书,禁百家言。以共产之学为
国学,以愚黔首。臣民偶语诗书、以古讽今者,或弃市,或收监,或
黥为城旦。帝名为文革,实为灭功臣之意。开国初,帝以高岗为东北
王,饶漱石为华东王,刘伯承为西南王,林彪为中南王,彭德怀为西
北王,诸王势力,人莫能及。
帝行削藩策,废高、饶,以林、彭、刘等主军机,因功臣俱在,帝甚
忌之,故先废高、饶,再废彭公,又以文革为名,阴使江后与林庄幽
公结党戮功臣,摄政王刘殇公请乞骸骨,帝不许,后杀刘殇公于开封
,密不发丧。
十年大乱,计杀功臣名将贺、彭等无算。京师大兴县灭四类分子,满
门抄斩数十户。广西民杀逆党,人相食。红色恐怖,人皆股栗。走五
七道路,行上山下乡,使万民妻离子散,荒废学业,此皆太祖之大罪
也。
文革六年,再会诸侯于庐山,林公令大学士陈伯达谏,欲加帝尊号,
帝不许。有废储之意。摄政王林庄幽公不得已谋叛,欲弑帝。帝令周
文正公平叛,林公北逃,与王妃叶群、王世子立果均身死漠北。帝诏
上海知府王洪文入京,加王爵。欲立为储君,因周相国、朱太师等勋
臣力谏乃罢。后王洪文与江后、左丞相张春桥、大学士姚文元等结党
,或受帝命,或矫诏陷害忠良。朝野共恶此四人,称之为四人帮。
文革十一年,相国周文正公薨,天下悲泣,京师万民送葬。十里长街
,哭不绝声。是年四月,京师百姓进言,请加周相国尊号,配享太庙
。江后不许,引发清明京师民变,江后与皇侄远新进谗言。帝以为世
祖所谋,黜世祖。七月,太师朱武胜公薨,未几,地大震于唐山,丧
丁二十余万口。
帝自林庄幽公之乱后,龙体日衰。文革十一年,天降星雨于吉林,地
大震于唐山,民以为上将归天,人心惶惶。帝废世祖职,以右丞相华
国锋为储君,赐遗诏曰:你办事,我放心。以大司马兵部尚书叶剑英
为辅政王,仿刘蜀主托孤之意,委政于叶公。
九月九日帝崩于寝宫,寿八十三岁,天下色变,亿万臣民俱悲,如丧
考妣。国锋即位,是为废帝,新君葬太祖于天安门前,号曰:至圣革
命真龙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太祖武皇帝。太祖文韬武
略,历代帝王所不及也。太祖文传于《太祖选集》及《太祖语录》中
,诗存于《太祖诗词选》,皆官修定稿。
太祖后三人,杨后开慧,为太祖结发妻,因太祖起事,亡于前朝。贺
后子珍,因不敬之罪,贬为庶民。
李后云鹤又称江青,因阴结其党,欲废新君华国锋,效武则天事,为
大司马辅政王叶公所废,后自缢于室。帝之嫔妃无数,因共产之道学
定曰:帝王不得多嫔妃。故帝晚年所幸之张妃玉凤等人皆未得以正名
加封。
太子岸英,公子岸青,岸龙为杨后所生,公主李敏为贺后所生,公主
李讷为李后所生。太子岸英阵亡,岸龙早夭,起事之时,又有子女数
人,失于乱中,不知所终。诸嫔妃或有生子女者,皆不得知也。公子
岸青,公主李讷、李敏均为闲官,皇孙新宇,举进士,入翰林,供职
太学。
未名野人论曰:吾本燕园卑微一书生,诚惶诚恐,效董狐作良史,太
史公作史记,斗胆为太祖作传。才疏学浅,无生花之笔。鄙陋之文难
登大雅,故现于网络。太祖与前朝思宗武厉皇帝共逐倭奴,雪中华百
年之耻。后太祖一统大业,击退美夷,沙俄、天竺、南越诸国,扬我
大汉之威。奈何太祖行事尤效汉高、明祖,除异己、戮功臣。兴文字
狱,使民不聊生,天下再乱。功首罪魁非两人,流芳遗臭本一身!帝
之功过尽在民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呜呼,古人作事无巨细,寂
寞豪华皆有意。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