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ysilence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2-17
- 消息
- 23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好贴一堆
看透人生,或者自以为看透人生,有时浮躁在心,无所成事,幸福不至,不免兴起自杀的念头。
可是再想想,想想别的人,比如以下(希望大家能好好看看 :)------------------
读 江
我独自一人穿过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人多的可以排成墙,街道确是窄的出奇,那情景十分诡异。
城外码头,很宽的水面,很小的船,船夫是个中年汉子,他说的话我只能听懂一半。传往水窄处走,不久----也许很久----两岸就是层层叠叠的水成岩,就是乱峰,就是飞鱼般的落叶。城中的拥挤燥热恍然是隔年的事了。
回想当年经过的山山水水,都成了蒙蒙烟雨中的影子,象米黻的画,唯有这条江一根线条也不失落。船是溯江而上,我坐在船头仔细读那条江,江上秋早,寒意扑人,江水比烈酒还清,水流很急,但水纹似动还静,江面象一张古代伟人的脸,我仔细看那张脸,看大脸后面排列的许多许多小脸,以他们生前成仁取义的步伐,向下流急忙奔去。
如果我横坐,江岸就是徐徐打开的手卷了。山高必定水窄,想是大禹王为了省些力气。这时,山就贴在我的脸上,竖在我的鼻子上,山上的树就生在我的头顶上,好像我的生活已经离开了我,我已经属于这个世界了。
有些石板屋以看台座位的模样,依地形排列在岸上,偶然露出晒衣的竹竿。看台上并没有观众,江岸上的人,石板屋里的人--如果屋里有人的话,对这条江,江上的船,船上的人,从不瞧上一眼。鱼郎和浣女都是在工作的时候不轻易抬头的,这更增加了秋江的寂冷。
那船家汉子,应该是个和石板屋关系密切的人吧,同船共渡,他是一船之长。他的表情十分紧张,这个藏着许多迷信的人,时时防范有人触犯他的忌讳。
我就一句话也不说。我的沉默和他的沉默比赛。他的沉默的江的沉默比赛。江面有浪无声,沉默得令人慌张。落雨了,我倾耳细听,听雨点打在江心弹奏的声音,听雨点打在蓬顶嘈杂的声音,听雨点打在石板上近乎干裂的声音。然后再听各种雨声的混合。
每天早晨,日出之前,我望着利刃似的江水,江水般的天空,天空一样的前途。想人,想人生。逆水行舟,连坐船的人也容易疲劳,你总觉得你也在使力气。这江上的滋味是什么滋味呢?同是祖国山河,为什么这里使人血冷呢?
船借风力行使,可是行到上游,要靠人力拽过浅滩。这时,我见到了从没有见的纤夫,听到了从没有听过的纤歌。领队主唱的人确有一副很好的歌喉,加上山鸣谷应,秋水传音,当做一场音乐会听并不为过。可是这话未免太没有心肝了吧,那一小队纤夫,除了那领队的以外,竟然都是在秋风里一丝不挂,在山径上赤足而行!想必因为常年如此,他们全身的皮肤厚黑粗糙,简直就是直立的野兽(我说出这等话应该打自己的耳光,可是,不这样说,又该怎么说呢?)。拉纤的时候,上身弓成直角,男人最该遮掩起来的那团事物,累累挂在股间,从后面看去,不是仅仅少了一条尾巴(耳光!耳光!)?
我很悚栗了一阵。他们并没有随身携带衣物,旁边的石板屋就是家,他们是赤条条走出来的吧。也是再赤条条走回去的吗?我的同类,我的同胞,我们都是人,那站在冷冷的江水里张网待鱼终此一生的,是人,表情漠然,撑一条船上游下游终此一生的,是人;在长纤上栓成一串挣扎呼号度过一生的,也是人。我的一生会是什么样子呢?生命有没有共同的意义呢?
一天,船行到一个上有悬崖下有激流的地方,靠了岸,一船之长取出纸钱来到岸上去焚烧。我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敢问。这回他忍不住告诉我,上个月,这里淹死了一男一女。他指着一簇石板屋,那里有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女孩的父母百般阻挠,男孩只好要求做那女孩的弟弟,当然,这个要求照例受到了严厉的驳斥,那伤心绝望的男孩说:“好吧,我一定要做你的弟弟,我明天去死,死后要你家投胎,做你的弟弟!”
马上,男孩投江自尽了。
奇怪的是次年女孩家里果然添丁,在那样的家庭里,照顾婴儿是女孩无可避免的责任。婴儿在女孩的怀里长大,相貌越来越象死去的男孩,望着姐姐的脸笑,紧贴在姐姐的胸前,小情人一样微醉。
一天,女孩望着弟弟,目不转睛地望了很久,忽然说,我们都死掉吧,我们一同死,一同投胎转世,然后我再嫁给你。她竟抱着弟弟从崖上跳进江里,两具尸体都没有找到。
啊,这样也是一生!
我每天读那条江如同读一厚册哲理,同时我读你如读那条江。我拼命探索你说过的每句话,诠释你的每个表情,审问你的细微的动作所扬动的灰尘,重数你临风昂首时的头发,温习你微笑时眼中闪耀的光线。我想像你的一生。一如那条江,我相信你是统一的。可是读江不易,读你更难。
你怎样想像自己的一生呢?你怎样衡量别人的一生呢?什么是你的表白?什么是你的隐藏?什么是你的停顿?什么是你的奔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迷?你是哪一种禅?
我要仔细问你。我躲在舱里给你写信,写了一封又一封,写光了我带的纸。我可以写得和江一样长。但是,在舍舟登岸之前,我站在船头,凝望平陆,把那一叠叠信一张一张投入江中,波浪象鱼一样咬它们。我知道你什么也不会说。你不是江,你是一本合着的书。
后来,很久以后,我忽然灵机顿悟,一切豁然。我明白里,我了解人,也了解你。屈指算来,正是我读江二十年后,你所懂的,我也懂了,你到达的境界我也到了。
你的智慧比我领先了五分之一世纪,那也没关系,人生如后浪跟前浪,最后总是所见略同。
那条江,还是昼夜不息地流着吧。
王鼎钧
看透人生,或者自以为看透人生,有时浮躁在心,无所成事,幸福不至,不免兴起自杀的念头。
可是再想想,想想别的人,比如以下(希望大家能好好看看 :)------------------
读 江
我独自一人穿过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人多的可以排成墙,街道确是窄的出奇,那情景十分诡异。
城外码头,很宽的水面,很小的船,船夫是个中年汉子,他说的话我只能听懂一半。传往水窄处走,不久----也许很久----两岸就是层层叠叠的水成岩,就是乱峰,就是飞鱼般的落叶。城中的拥挤燥热恍然是隔年的事了。
回想当年经过的山山水水,都成了蒙蒙烟雨中的影子,象米黻的画,唯有这条江一根线条也不失落。船是溯江而上,我坐在船头仔细读那条江,江上秋早,寒意扑人,江水比烈酒还清,水流很急,但水纹似动还静,江面象一张古代伟人的脸,我仔细看那张脸,看大脸后面排列的许多许多小脸,以他们生前成仁取义的步伐,向下流急忙奔去。
如果我横坐,江岸就是徐徐打开的手卷了。山高必定水窄,想是大禹王为了省些力气。这时,山就贴在我的脸上,竖在我的鼻子上,山上的树就生在我的头顶上,好像我的生活已经离开了我,我已经属于这个世界了。
有些石板屋以看台座位的模样,依地形排列在岸上,偶然露出晒衣的竹竿。看台上并没有观众,江岸上的人,石板屋里的人--如果屋里有人的话,对这条江,江上的船,船上的人,从不瞧上一眼。鱼郎和浣女都是在工作的时候不轻易抬头的,这更增加了秋江的寂冷。
那船家汉子,应该是个和石板屋关系密切的人吧,同船共渡,他是一船之长。他的表情十分紧张,这个藏着许多迷信的人,时时防范有人触犯他的忌讳。
我就一句话也不说。我的沉默和他的沉默比赛。他的沉默的江的沉默比赛。江面有浪无声,沉默得令人慌张。落雨了,我倾耳细听,听雨点打在江心弹奏的声音,听雨点打在蓬顶嘈杂的声音,听雨点打在石板上近乎干裂的声音。然后再听各种雨声的混合。
每天早晨,日出之前,我望着利刃似的江水,江水般的天空,天空一样的前途。想人,想人生。逆水行舟,连坐船的人也容易疲劳,你总觉得你也在使力气。这江上的滋味是什么滋味呢?同是祖国山河,为什么这里使人血冷呢?
船借风力行使,可是行到上游,要靠人力拽过浅滩。这时,我见到了从没有见的纤夫,听到了从没有听过的纤歌。领队主唱的人确有一副很好的歌喉,加上山鸣谷应,秋水传音,当做一场音乐会听并不为过。可是这话未免太没有心肝了吧,那一小队纤夫,除了那领队的以外,竟然都是在秋风里一丝不挂,在山径上赤足而行!想必因为常年如此,他们全身的皮肤厚黑粗糙,简直就是直立的野兽(我说出这等话应该打自己的耳光,可是,不这样说,又该怎么说呢?)。拉纤的时候,上身弓成直角,男人最该遮掩起来的那团事物,累累挂在股间,从后面看去,不是仅仅少了一条尾巴(耳光!耳光!)?
我很悚栗了一阵。他们并没有随身携带衣物,旁边的石板屋就是家,他们是赤条条走出来的吧。也是再赤条条走回去的吗?我的同类,我的同胞,我们都是人,那站在冷冷的江水里张网待鱼终此一生的,是人,表情漠然,撑一条船上游下游终此一生的,是人;在长纤上栓成一串挣扎呼号度过一生的,也是人。我的一生会是什么样子呢?生命有没有共同的意义呢?
一天,船行到一个上有悬崖下有激流的地方,靠了岸,一船之长取出纸钱来到岸上去焚烧。我什么都不敢说,什么都不敢问。这回他忍不住告诉我,上个月,这里淹死了一男一女。他指着一簇石板屋,那里有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女孩的父母百般阻挠,男孩只好要求做那女孩的弟弟,当然,这个要求照例受到了严厉的驳斥,那伤心绝望的男孩说:“好吧,我一定要做你的弟弟,我明天去死,死后要你家投胎,做你的弟弟!”
马上,男孩投江自尽了。
奇怪的是次年女孩家里果然添丁,在那样的家庭里,照顾婴儿是女孩无可避免的责任。婴儿在女孩的怀里长大,相貌越来越象死去的男孩,望着姐姐的脸笑,紧贴在姐姐的胸前,小情人一样微醉。
一天,女孩望着弟弟,目不转睛地望了很久,忽然说,我们都死掉吧,我们一同死,一同投胎转世,然后我再嫁给你。她竟抱着弟弟从崖上跳进江里,两具尸体都没有找到。
啊,这样也是一生!
我每天读那条江如同读一厚册哲理,同时我读你如读那条江。我拼命探索你说过的每句话,诠释你的每个表情,审问你的细微的动作所扬动的灰尘,重数你临风昂首时的头发,温习你微笑时眼中闪耀的光线。我想像你的一生。一如那条江,我相信你是统一的。可是读江不易,读你更难。
你怎样想像自己的一生呢?你怎样衡量别人的一生呢?什么是你的表白?什么是你的隐藏?什么是你的停顿?什么是你的奔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迷?你是哪一种禅?
我要仔细问你。我躲在舱里给你写信,写了一封又一封,写光了我带的纸。我可以写得和江一样长。但是,在舍舟登岸之前,我站在船头,凝望平陆,把那一叠叠信一张一张投入江中,波浪象鱼一样咬它们。我知道你什么也不会说。你不是江,你是一本合着的书。
后来,很久以后,我忽然灵机顿悟,一切豁然。我明白里,我了解人,也了解你。屈指算来,正是我读江二十年后,你所懂的,我也懂了,你到达的境界我也到了。
你的智慧比我领先了五分之一世纪,那也没关系,人生如后浪跟前浪,最后总是所见略同。
那条江,还是昼夜不息地流着吧。
王鼎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