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人(营志宏)看中国海军远征索马里

我本善良VII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08-05-01
消息
1,843
荣誉分数
41
声望点数
0
(作者营志宏,法学博士,前新党立法委员,国民大会代表,现于洛杉矶任美国联邦及加州律师)

缅怀郑和下西洋--看中国重振远洋雄风

大约七,八年前,我在台湾担任立委。一天路过台北鸿霖画廊,看见那里挂着「纪念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展览」的招示,便高兴地进去参观。主事者是一位与我有同名之雅的「王志宏」先生,我对他们举办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活动,与为它所下的数年工夫,深深的敬佩。

我 站在一幅「郑和舰队航海图」的巨画前,震惊而又激动。那是一个两百多艘各式船舰,承载两万七千多人,世界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舰队,却又井然有序罗列于 大海之中,在金黄色的阳光之下,昂首前行。它满载着中国探索海洋的希望,像大鹏鸟似的航向远方;它准备载囘中国人的荣耀与骄傲,为我国历史写下壮伟的海洋 史诗。我站在那里,眼角泛着泪光,久久不愿离去。

中国的挫败,在于航海事业不如西方。当欧洲人越过海洋,佔领了美洲与澳洲,割据了非 洲与亚洲时,中国正在沉沉大睡。中国有太好的机会比欧洲人先一步到达各地,只要十五世纪郑和的海洋事业能被继续下去。但继之而起的却是横跨明,清两代的 「海禁」政策,让中国失去了海上动力,依旧是一个封闭而停滞不前的大陆国家。

我们都知道,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是非洲东岸的「竹步」。这个「竹步」,就位在最近国际上大大有名,屡次閙出海盗劫船事件的索马利亚。当地还有土着自称是中国人后裔,至今仍可找到发音近似「林」、「黄」等中国姓氏的索马利亚人。

六百年过去了,这块海域上不再见到中国舰队鼓浪而过。那在金黄色的阳光下昂首前行的庞大舰队,你到哪里去了?印度洋上风云仍旧,但是找不到一面汉家旌旗。

我们听到了春雷乍动。中国决定接受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桉的呼吁,派遣舰队到亚丁湾护航,避免国际商船受到索马利亚海盗的劫掠。六百年后,中国人又要来了。

这个行动,正当而应该,舰队护航是履行身为国际社会成员的义务,何况它有联合国的授权。列强的官方声明中对此都有正面的回应,但骨子里却有不安和疑惧。尤其是曾与清朝作过海上决战的日本,右翼分子不断地咆哮或者哀鸣。

六百年后的中国,已经觉醒而认识到海洋的重要。虽然晚了,但已开始整建远洋海军,把目光投射到四大缘海之外的海洋。

美国太平洋军区司令最近透漏,在与中国海军交流的过程中,曾有一中方将领建议,中美何不以夏威夷群岛为中界,平分太平洋?

美国将领当然震惊而不悦,其中更有嗤之以鼻认爲中国不自量力者。但是且莫把这件事当作笑话看,中美平分太平洋的事必定成真,只是时间迟早而已。

中国作爲「三洋大国」将海军佈局全世界的时日,或者还远;但成爲「两洋国家」,左倚太平洋,右傍印度洋的日子,就在明天。中国必须让它的力量到达两洋,才能保障东起巴拿马运河,西至波斯湾,红海,与好望角,这块水域的贸易与资源运输路线的畅通无阻。

我们往东看去,中国要出太平洋必须经过琉球群岛与台湾。二战之后,蒋介石政府错误地不去争取琉球群岛由中国托管,乃至东大门被人堵住了大半。所幸台湾仍在。台湾要作怎样的战略取向? 究竟是作中华民族东出太平洋的绊脚石,还是作面向太平洋的一艘伟大的航空母舰?

中国要作太平洋西半边的主人,就要与日本化敌为友,并联好在南太平洋的澳洲。「甲午海战」的失利,只能用来激励我们向海上发展的雄心,却不宜成爲阻碍中日两国结成联盟感情上的纠结。

「郑和下西洋」,开啓了中国向东南亚的移民。现在中国在这一带已颇有实力,因此西经麻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应该没有克服不了的障碍。如果以铁路连接昆明与仰光,则南临安达曼海西接孟加拉湾的缅甸,更可以成爲中国迅速通往印度洋的基地。

西方国家不必疑虑。郑和下西洋,并没有用火砲去兼併土地劫掠资源,它的目的仅在于宣扬国威与认识世界。它基本上,只是一支促进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亲善访问舰队。当中国再度成爲海上的主人,西方国家将会见识到,那与十七世纪欧洲殖民主义截然不同的东方王道文化。

沉睡了六百年之后,中国终于醒来,现在要循着郑和的踪迹前进。这次进驻亚丁湾,并不是去打几艘海盗船,捉几个赤脚海贼而已;那是一个开始,它将揭开中国远洋海权时代的序幕。

我 们欣喜地看着中国自己研发製造的「武汉号」,「海口号」导弹驱逐舰,与「微山湖号」综合补给舰,在三亚港升火待发,准备去完成国家及历史交付的使命。我依 稀看见那在大洋之上鼓风前进由鲲鱼化成的大鹏,它不仅仅是郑和的舰队,还是我梦里的中国!
 
美媒:中国要想复兴进入印度洋是必然选择
2008年12月31日 08:33:34  来源:环球时报


中国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舰队预计30日晚驶出马六甲海峡,进入“陌生海域”———印度洋。“中国这次行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复杂而矛盾的反应!”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30日文章说。美国《世界论坛报》报道称,“中国要想复兴,进入印度洋是必然选择”,文章不乏“中国向印度洋渗透”、“中国发展海军帝国”等“中国威胁论”论调。对此,中国军事专家表示,这反映了西方媒体面对中国崛起的矛盾心态。

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三艘中国军舰将于1月6日抵达亚丁湾,执行打击海盗的任务。文章称,中国将这次行动视为回归大国行列的正常行动,但在国际社会却引起复杂而矛盾的反应,有的国家对中国海军的行动感到忧虑———尤其是日本和印度。该报援引日本退役海军中将金田秀昭的话说,拥有能远洋行动的强大海军的中国,“对日本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日本应该密切关注中国的动向”。该报同时表示,这次军事行动也为中国海军与外国海军合作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会。报道援引印度海军专家阿文德?库玛的话说,“索马里海盗是全世界面临的问题,印度和中国都是受害者,要解决这个问题,所有国家必须一道行动。”

美国《世界论坛报》29日评论文章则称,“中国军舰此番经过印度洋进入亚丁湾显然是中国长期驻留印度洋的第一步,而在印度人看来,中国海军长期进入印度洋毫无疑问是对印度在这一地区权威的挑战”。文章说,只有那些认为中国的意图是合法且没有威胁的人才会相信,中国向索马里海域派遣军舰是在履行一个负责任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的义务,中国向索马里海域派遣战舰意在长期进入印度洋。

文章称,几年前中国专业论文甚至一些电视媒体上提出的观点都认为,海上力量的扩张是此前传统帝国的必经之路,尤其是在印度洋。中国要想实现复兴,进入印度洋是必然选择。在这里,中国已经通过“珍珠链”战略———建立穿越亚洲的一系列海上据点,对印度形成挑战。中国已经或者正在马尔代夫、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地建立军舰和商船可以共用的港口。这种战略与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曾经的帝国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同。另外,中国通过对外援助等方法,与许多非洲国家建立密切关系,新的“珍珠链”将很快在靠近安哥拉的南大西洋和靠近苏丹的红海沿岸建立起来。

《世界论坛报》还表示,中国正在迅速扩大自己的潜水艇部队,并寻求建造航母,可能对美国海军霸主地位形成挑战。文章称,虽然目前中国潜艇舰队还不能和美国甚至日本海军相比,但一些专家认为,按照目前中国潜艇的发展速度,中国潜艇数量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在太平洋拥有的潜艇数量。

中国军事专家宋晓军30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进入印度洋是中国护航舰队行程中自然而然的一步,却让一贯对中国崛起保持警惕的西方媒体制造了新闻点。宋晓军表示,据此前消息,中国军舰在印度洋途中可能会停靠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港进行物资补给,由于中巴是传统盟友,再加上目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非常紧张,外界可能担心这次停靠对印巴局势产生微妙影响,这或许是西方及印度媒体下一个炒作点。

此外,据日本《产经新闻》29日报道,美国明年春季将在巴林成立一个“打击海盗司令部”,日本政府已决定要派遣多名海上自卫队高官参加该司令部的最初筹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