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台湾人(营志宏)看中国改革开放叁十年

我本善良VII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08-05-01
消息
1,843
荣誉分数
41
声望点数
0
(作者营志宏,法学博士,前新党立法委员,国民大会代表,现於洛杉矶任美国联邦及加州律师。正文为NOWnews.com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

2008 年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一年发生的大事还真不少,国际上有金融大海啸与继之而起的经济萧条,美国选出了首位黑人总统,中国大陆有四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台湾有马英九当选和陈水扁贪污的世纪大丑闻。但这些,对闗心中华民族命运的我来説,都远不如在年底悄悄走过叁十年的大陆改革开放运动来得重要。

回想叁十年前,我还是一个在美国为学业和前途挣扎的台湾留学生。虽然中国大陆问题一直是我最大的关切 ( 我是专门研究大陆问题的政大东亚研究所毕业的 ) ,我竟无暇分心,当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大叁中全会通过的开啓改革开放路线历史性的决议案,在我的记忆--居然是一片空白。说起来,真是惭愧得很。

之後几年,随着学业的完成和律师业务的开展,我又重拾了我的兴趣。但那是改革开放的起始几年,迹象和路綫还不明确,守旧势力还在负隅顽抗,了解中共历史上多次反覆路线斗争的我,兴奋而睁大眼睛看着运动的展开,却是不敢太有信心。

在美国,来了中国大陆的留学生。这就好像是北来春燕第一声,敍説着大洋彼岸中国大地上冰雪融化,春天开始降临了。接着又来了大陆商人,先是国营企业的,之後则是大批的私人企业主;先是穿着过时西装举止拘谨不敢花钱的,之後成了穿着跟我们加州人一样随便,而又挥金如土面不改色者。蒙特利公园市的昵称由小台北变成了小上海,发着卷舌音的北京腔及阿拉与侬的上海话,充斥了圣盖博谷的几个城市。我的律师事务所的华人客户,由台湾来的居多变成了大陆来的占多数。

我在1990 年代之初,第一次踏上大陆的土地。那是到上海去出席一个「第叁产业研讨会」,为他们担任美国法律的讲员。那时接触到的官商,相关的知识不足而充满了好奇。如今你再看看他们,成熟老练而充满了自信,第一流的专家学者比比皆是。

2000 年左右,我在台湾担任立法委员,曾多次来往海峡两岸。大陆的城市早已现代化,有些设施我们在台湾或美国都不曾见过。我在新党党部接见大陆来的知识界访问团,他们看过了台北与高雄,觉得有些失望,似乎比北京和上海差了一点。他们客气地说:「我们有後发的优势」。我心--不知是心酸还是高兴。

这叁十年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是丝毫不为过的。大陆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与乡巴佬。海峡两岸已经主客易势,台湾方面的筹码流失殆尽。台湾在大陆的人,由「台商」成了「台干」,将来还可能成爲「台工」。大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由小媳妇成了婆婆。国际经济危机中,列强引领企盼中国的帮助;中国的财经官员赴美开会,大声地斥责美国的金融政策不负责任。

这一切的变化,都开始於叁十年前的那个决议。「十一大叁中」有它特殊的时空背景,文革十年动荡之後留下一个残破落後的中国,所幸毕竟还有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推倒了「凡是派」,把中国从思想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鸦片战争之後,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推出或引进种种的思想主义,发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想要挽救中国的命运。由「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太平天国起义,维新立宪,国民革命,到马列主义革命,但中国的龙体始终药石罔效沉戹未起。这一次,我确信是开对了药方走对了路,原来中国并不需要什麽深奥的理论和主义,这叁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指导原则,不就是邓小平的一句谁都能懂的「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吗?

不存成见不説大话实用主义的做法,让中国的进步一日千里。只有维持这样的作风,打破思想上的框框架架,继续奋斗二十年,才能把中华民族的地位推向世界顶峰,完成历代知识分子复兴中国的梦想。

叁十年在改革开放的路上,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但却不是终点。我们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更多的汗与泪要流。眺望远处,我们几乎已经可以看到目的地的伟大壮丽,中间却仍有数不清的悬崖峭壁,山川阻隔。城乡距离的差距,贫富不均的扩大,贪腐不法的滋生,国际反华势力的嚣张,更不要说眼前能源与金融的危机,经济转型的瓶颈。在叁十年经济改革之後,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揭开政治改革的序幕,让民主的花朵更灿烂地绽放?让中国更美丽,人民更骄傲?

我注视着中国大陆这叁十年的变化,眼睛--不禁涌出了泪水。复兴中国,那也是我从小就有的梦呀。虽然生在台湾远居美国,命定只能扮演一个旁观者;但眼见中国在复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自己的梦有可能实现,我心--是怎样的激动和喜悦啊?!

祝福中国,祝福正在为自己的民族打拚的中国人;你们正在集体创造历史,而未来的历史上,必定有你们用血汗泪水写成的民族荣耀!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