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

这些婆婆妈妈的事真是中国特色,从来都是说不清,理还乱。

1。近臭远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和你老公的小家要和婆婆家,妈妈家保持适当的距离(例如,独立居住,自立自主),千万忌讳把三家裹在一起过日子。

2。别老想着沾点儿老人的光。孩子要自己带,房子要自己买(租),饭要自己烧,卫生自己做,怕累怕苦就多花钱请保姆。

3。孝敬老人是应该的,两家老人要尽可能的一碗水端平。但孝敬要做在明面儿上,否则你委屈是为他们着想,婆婆妈妈们却不领情,反而觉得你在沾他们的光。搬出来自己住吧,把省下的房租再加点儿钱凑成几大千儿的做为赡养费,逢年过节的当红包孝敬给双方父母。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我婆婆从来没和我在一起生活过所以她不了解我。婆婆的生活经历和我不同。婆婆在中国的单位里有一定的职位,别人在她面前毕恭毕敬,婆婆人很能干,年轻时是个女强人,有心眼,头脑也灵活,和我的性格截然不同。​
我的家庭很普通。我工作的时间短,对人处世很稚嫩,不会说漂亮话,也不会讨人喜欢,没什么心眼,对人很少抵防。我们就像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我希望婆婆对我尊重,因为我在经济和人格上都很独立。她虽然有两处房产,但我作不到为了继承她的房产而对她巴结奉承。我想如果两家还要相处的话,那不管我般到天涯海角,矛盾还是存在的。光逃避和生气是不行的。我得想想怎么样让自己和婆婆都高兴。
这样的话,我觉得她其实并不是不尊重你,而是她只是习惯了以她自己的准则去思考,去要求你,就像她以前要求她的下属一样. 应该是一种惯性思维,她的特点.一个强势婆婆. 虽然对你来说,会难过点. 试着去理解一下,和努力多跟她沟通一下,可能会好点吧...只要她不是不喜欢你,或者是故意为难的的话,应该是有希望的. 而且,老人家也需要年轻人多点包容和理解的.
 
我和我婆婆关系特别好,因为我从来不计较给她花钱,而且总是提醒老公经常去看她 ,我婆婆也总是希望我去看她,但是她挺抠门的,从我们结婚以来,她从来没有给过我一分钱,也从没向我们要过一分钱,我觉得这样和平相处挺好的。 也可能是我比较LUCKY 吧!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买房子搬家,为自己和你将来的宝宝着想 ,你婆婆哭闹只是暂时的,过一阵子就会好的。
 
I recommend you yuys move out. You're renting her house, she's the boss. If you've tried your best to get along w/her, but she doesn't appreciate it, then you should ignore her. sometimes what happens is you give her an inch, she wants a foo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your husband is by your side.
 
再掺和一遍,婆媳关系重点在儿子。就找他一个人算账。
 
转一篇文章,感觉分析得不错。

*******
心灵花园:记住婆媳之间别强求成母女
一部小说,一种缩影

  被评为“最具争议”的长篇家庭伦理小说《双面胶》相当受读者欢迎。作者用洋洋洒洒数十万字写出了让女性心有戚戚的婆媳关系:
  丽鹃感觉,这个家里,自己像个客人,在亚平他们三个中间,自己犹如隔着一层玻璃,虽然看得清楚,却水泼不进。当然,如果自己愿意,绕过那层玻璃,是可以将水泼进去的,其结果更有可能是他们家包括自己都全身湿答答。就这样远观挺好,既不远又不近,既不亲又不疏,既不冷又不热。
  一对卿卿我我的恩爱夫妻反目为仇,成为不再有一丝亲情的陌路者,甚至还走向血腥悲剧,原因只为两代人生活理念和方式的不同。
  或许正如作者在书里最想传达的:即使没有第三者、没有重大误会、没有病痛折磨,也可能因为双方各自家庭的介入,生活琐事的一点点累积,导致严重问题。
  “这样的故事,普遍存在于现实家庭生活中。”上海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杜亚松从大量门诊案例中研究发现,婆媳关系难处的关键之一,是如何处理生活方式的差异。

婆媳相处要存“边界心”
  结婚了,要不要跟父母住在一起?
  在绝大多数想尽孝道的年轻夫妻中,跟父母住在一起的冲动,总能妨碍他们对生活习惯差异的考虑。一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刘女士对此就有切身之痛。
  本来她天真地以为,自己性格大大咧咧,凡事很少钻牛角尖,跟婆婆住在一起应该是自然简单的事。没想到,正是她的凡事都不放在心上,让婆婆怎么也看不惯:“不爱做家务还制造混乱”;“我跟她说的话,从来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一橱子的衣服还不断买,这么不会过日子”。
  婆媳俩闹别扭,生气却由儿子代劳,因为怎么也端不平那碗水,最终小两口搬出去住才算了结。
  对此杜亚松认为,婆媳相处,要有“边界心”。无论是婆婆住在媳妇家,还是媳妇来到婆婆家,客随主便,谁也别想着控制谁,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婆媳别强求成母女
  杜亚松指出,生活中很多细节,包括花钱方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在婆媳之间不仅会有代沟,还可能存在地域差异。我们要做的不是简单判断谁的方式对,谁的方式错,也不是力图抹平那些差别,而是在保留自己边界的前提下,追求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但在传统的婆媳关系中,无论是婆婆、儿媳还是儿子,都只强调了家庭意识,希望能尽量融入对方生活,因此,很多人都无意中在试图改变别人的生活方式。或者总觉得对方在否定自己,让自己很不舒服。
  “每个人都有自主表达对某个东西判断的权利。我们的社会提倡多样化,过于追求一致的婆媳关系,反而很危险。”杜亚松说。

儿子别当传话筒
  婆媳有矛盾,很多家庭选择让儿子当传话筒,以互吐不满。但杜亚松认为,“我不提倡让先生当传话筒,因为长时间这样间接沟通,婆媳之间容易出现更大误会。”他指出,最好的方式是进行“三方会谈”,讲明原则:
  一、夫妻小家庭、丈夫的家、妻子的家,是三个家庭,任何把这三个家庭搅在一起的做法都不可取;
  二、媳妇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任何过度试图美化和亲近两者的做法都是徒劳的;
  三、夫妻之间完全契合的可能性为零,任何对对方的刻意改造都将是对自己的伤害。

****************
</IMG>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