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5,925
- 荣誉分数
- 18,522
- 声望点数
- 1,393
费尔刚进公司的时候,穿一件口袋撕裂的羽绒服。走起路来,右边那片破口袋耷拉着,忽闪忽闪,像一只狗耳朵。
他三十出头,体格相当健壮,亮亮的额头呈“M”状升得很高。他中气充沛,声音洪亮,笑起来格外爽朗。我是他的紧邻居,两张办公桌之间只立着一堵不到一人高的隔断。日复一日,从他的电话里,我学了不少法语单词。
公司每两周发一次工资,每次等不及发工资他兜里就没钱了。上班的第一个月他就向我借了两次钱,数目不大不小,每次60加元。他对我解释说,刚到新单位,家用一时周转不过来,保证一发工资就还我。我把钱给他,他规规矩矩打印一张欠条,签上大名。一拿到工资,他果然如数归还,并无拖欠。可是第二个月他又来借,还是保证发了工资就还,还是签字的借据。
后来我发现,他不止跟我一个人借,至少还跟翠西和亚尼借,借不借得到就不得而知了。那两位同事大概与一般的加拿大年轻人没两样,到发工资的前两天,囊中早已空空如也。一次费尔当着亚尼的面向我借钱,看到我从钱夹里抽钞票,他瞪大眼睛,摇着头对亚尼说:你瞧瞧这些中国人!眼看就到发薪日了,钱包里居然还有这么多钱!
工资一到手,费尔前脚把借同事的钱还掉,后脚就张罗大家一起外出午餐。有时还买点土豆片之类的零食,高高兴兴分给同事吃。我以为生活对于他,就是这么无忧无虑、这么简简单单。直到有一天,他拿出一摞照片给我看。
照片上是一个四、五岁的亚裔女孩子,胖乎乎的,齐耳短发,正在乱七八糟堆放的玩具中间玩耍。费尔非常骄傲地告诉我,这是他女儿。说实话,凭长相我一点都看不出这是他的孩子。何况照片上他儿子跟他一样碧眼金发,与那女孩毫无相像之处。当然惊讶归惊讶,这纯属个人隐私,我不便乱问。倒是费尔看我疑惑,主动揭开了迷底。他说:“她叫娜娜,是我去中国领养回来的。她真是棒极了!”
我不由想起上次从国内回加拿大的航班上,有三家加拿大人各自抱着一个初生的女婴。有一位父亲特别高大,婴儿在他的一双大手中显得格外弱小,像一个小小的玩具娃娃。我很早就听说加拿大人喜欢从中国领养小孩子,亲眼见到了,心里却有种说不上的滋味。后来偶尔读过一篇报道,题为《被质疑的善举》。文章介绍了美国人领养中国孩子的情况,其中有关国内福利院的描写让我非常震惊。从那以后,一提外国人领养中国孩子这件事,我的心情就变得沉重而复杂。
费尔喜欢喝酒,我不时被他拉去泡泡酒吧。零零星星听他讲了一些自己和娜娜的故事。
他和妻子离婚半年多了,两个孩子跟着父母两边轮流住。费尔脾气暴躁,我经常听到隔断那边他在电话里冲前妻大声叫嚷,有时简直就是咆哮。幸好公司的电话机的质量不错,否则不知会被他摔坏几部。我有些担心,娜娜在这样一个需要经常借钱而又风风火火的养父家里,生活到底怎么样呢?
据他讲,他前妻的身体不好,生过儿子后医生建议他们不要再生了。而他们当时恩恩爱爱,非常希望再有一个自己的女儿,于是决定收养一个。选择中国是因为去那里领养孩子的加拿大人不少,手续完备,费用也低。另外,在费尔的印象里,中国孩子既聪明伶俐,又懂事听话。
看得出,娜娜在他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提起她,费尔便眉飞色舞。他告诉我娜娜刚到他家的时候,他和妻子被娜娜惊人的饭量吓坏了。我敏感地抬起头,看他这么说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调侃乡下穷亲戚那样,话里话外总透着点施舍者的语气。可是费尔没有,他讲述的时候,满脸都是发自内心的微笑。他觉得娜娜是他的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理所当然地庇护在他的羽翼之下。
娜娜特别喜欢吃一种甜点,而甜点总是不宜多吃的。费尔每次饭后,总把剩下的甜点放在冰箱最上面一格。晚上,娜娜蹑手蹑脚溜进厨房,悄悄打开冰箱……
“娜娜!”费尔躲在楼梯口,向下大叫一声马上躲起来。在他看来,娜娜就像一只淘气的小猫。娜娜吓一大跳,立刻跑到一边。左看右看没人,又去开冰箱,费尔再叫一声,她再跑开。反反复复,父女俩一玩就是个把小时。费尔一边给我讲,一边哈哈大笑,不停地说:“她总是很饿!”我却没有费尔的胸怀,这句话让我很不舒服。都怪那篇报道,那里面的孩子在福利院的生活简直糟透了。
办公楼里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费尔的大声嚷嚷了,娜娜的名字不时夹杂在他的欢声笑语中。费尔住的公寓租期快结束了,他不想再续约,计划买一所自己的房子。费尔递给我一叠售房广告让我帮他参谋,我接过来的时候不由替他捏一把汗。我们的另一位同事刚刚买过一幢新房子,花费将近30万。不过我看过广告之后松了一口气,费尔选的是旧房子,而且远在讲法语的魁北克省赫尔市的乡下,售价只有六、七万加元。费尔本来就是法裔,法语是他的母语。再加上他天性亲近自然,喜欢住在远离人烟的荒郊野外,那个地方对他来讲相当称心如意。他说开车上班也就40分钟路程,房子又宽敞又便宜,烧烤钓鱼都方便,聚会时闹翻天也没有邻居抱怨,何乐而不为?他说他敢打赌,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那里。后花园有足够的空间,他要给他们架设秋千、滑梯,搭建玩具房子。他还要请朋友和同事过去喝酒。说到这里,他遗憾地摇摇头,说:酒店里只能买到青岛啤酒,买不到北京啤酒。他实在很留恋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他说:在北京,你都来不及看清谁敬你酒,就已经醉了。你也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喝了多少,因为酒杯从来都不会空。
领养娜娜颇费周折。一年多的时间都花在文件往来和审批程序上。最终获准去中国领孩子的时候,费尔和妻子高兴极了,他们在北京停留了三周。按规定领养人不准提前见孩子,他们只能提出尽可能具体的要求。他妻子大为不满,说买只小猫小狗都得看看喜欢不喜欢呢。费尔却严肃地说:“正因为是人,才不可以挑。这个世界上有哪个父母可以挑选孩子的长相呢?”不过中国的办事人员还是挺通融的,允许他们提前看一下孩子的照片。如果他们觉得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实在不喜欢,可以再找别的孩子,但绝对不允许拿一堆照片挑来拣去。他们看到的第一张照片,正是娜娜。他们立刻就喜欢上了她。
从费尔新拿给我的照片上,我发现娜娜戴上了一副厚厚的黑边眼镜。问起费尔,他难过地说:医生刚刚发现不久,娜娜先天性弱视。她以后的生活也许很不方便……
公司的医疗保险虽然涵盖娜娜的治疗费用,但自己终归要出一定的百分比。费尔到发工资的前几天,便又显得焦躁不安。他在电话里对前妻的大声叫嚷,又在办公室上空回旋。有一次喝酒,我忍不住对他说:“你脾气那么坏,娜娜怕你吗?”他不解地问:“她怕我?为什么?噢,你说我跟她发脾气?怎么可能,她是个孩子啊!”我想到娜娜的身世,不禁百感交集,对他说:“你对她是负有责任的。虽然你给予她的,她的亲生父母都不一定给得了。”费尔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不,你错了。娜娜给我的,比我给她的多!”
过了不久,费尔开心地告诉我,娜娜的眼睛幸亏治得早,不会有大问题了。我笑着对他讲,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好心必有好报。”他当下表示,要把这句话教给娜娜。费尔知道我关心娜娜的情形,不时讲给我听:娜娜把哥哥的玩具踩烂了,娜娜替爸爸收空酒罐了,娜娜学会了这个、弄坏了那个……最让费尔自豪的是一张娜娜画的爸爸带她吃热狗的彩笔画。他毫不犹豫地把它钉在办公室的墙上,跟他的专业证书排在一起。
娜娜是个弃婴,生下来没几天就被路人送进了孤儿院。娜娜的生身父母在襁褓里留下一封信。信上写着他们是湖北人,孩子叫李娜,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只要有一点办法他们也不会丢下不管。他们祈求上苍保佑娜娜,保佑收留她的好心人。费尔被这封信感动,他和妻子决定,保留“娜娜”作为孩子的正式名字。费尔讲,等娜娜稍大一点,他就送她去中文学校学汉语。他要让她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费尔盼望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打算储蓄足够的钱,到那时带着长大了的娜娜一起去中国。
圣诞节前夕,学校放假了。两个孩子被费尔带到了办公室。他儿子长得白白净净,十分腼腆。娜娜却活泼好动,四处跑来跑去。不一会,儿子回来告状,抱怨娜娜用力推他了。费尔笑呵呵地告诉我,儿子从来不还手,问他为什么,小家伙说自己将来要娶娜娜。桌上恰好有我为过节刚买的巧克力,我递给两个孩子一人一条。男孩子说英文:“Thank you!”娜娜说法文:“Merci beaucoup!”我问她愿意跟我用中文说“谢谢”吗?她摇摇头,跑掉了。
一个月之后,费尔的脾气又坏起来。他说做公司雇员收入太低,而家里需要支付的账单又太多,他必须找一个赚钱更多的合同工作。又过了一个月,费尔告别大家,去新公司上班了。
我不知道娜娜算不算幸运。不过我知道,万里迢迢、人海茫茫,善良而富有爱心的费尔对她的收留,彻底改写了这个身世可怜的小女孩的命运,这种改变超然于血缘、种族和国界之上……
愿好运常伴娜娜和费尔一家。
他三十出头,体格相当健壮,亮亮的额头呈“M”状升得很高。他中气充沛,声音洪亮,笑起来格外爽朗。我是他的紧邻居,两张办公桌之间只立着一堵不到一人高的隔断。日复一日,从他的电话里,我学了不少法语单词。
公司每两周发一次工资,每次等不及发工资他兜里就没钱了。上班的第一个月他就向我借了两次钱,数目不大不小,每次60加元。他对我解释说,刚到新单位,家用一时周转不过来,保证一发工资就还我。我把钱给他,他规规矩矩打印一张欠条,签上大名。一拿到工资,他果然如数归还,并无拖欠。可是第二个月他又来借,还是保证发了工资就还,还是签字的借据。
后来我发现,他不止跟我一个人借,至少还跟翠西和亚尼借,借不借得到就不得而知了。那两位同事大概与一般的加拿大年轻人没两样,到发工资的前两天,囊中早已空空如也。一次费尔当着亚尼的面向我借钱,看到我从钱夹里抽钞票,他瞪大眼睛,摇着头对亚尼说:你瞧瞧这些中国人!眼看就到发薪日了,钱包里居然还有这么多钱!
工资一到手,费尔前脚把借同事的钱还掉,后脚就张罗大家一起外出午餐。有时还买点土豆片之类的零食,高高兴兴分给同事吃。我以为生活对于他,就是这么无忧无虑、这么简简单单。直到有一天,他拿出一摞照片给我看。
照片上是一个四、五岁的亚裔女孩子,胖乎乎的,齐耳短发,正在乱七八糟堆放的玩具中间玩耍。费尔非常骄傲地告诉我,这是他女儿。说实话,凭长相我一点都看不出这是他的孩子。何况照片上他儿子跟他一样碧眼金发,与那女孩毫无相像之处。当然惊讶归惊讶,这纯属个人隐私,我不便乱问。倒是费尔看我疑惑,主动揭开了迷底。他说:“她叫娜娜,是我去中国领养回来的。她真是棒极了!”
我不由想起上次从国内回加拿大的航班上,有三家加拿大人各自抱着一个初生的女婴。有一位父亲特别高大,婴儿在他的一双大手中显得格外弱小,像一个小小的玩具娃娃。我很早就听说加拿大人喜欢从中国领养小孩子,亲眼见到了,心里却有种说不上的滋味。后来偶尔读过一篇报道,题为《被质疑的善举》。文章介绍了美国人领养中国孩子的情况,其中有关国内福利院的描写让我非常震惊。从那以后,一提外国人领养中国孩子这件事,我的心情就变得沉重而复杂。
费尔喜欢喝酒,我不时被他拉去泡泡酒吧。零零星星听他讲了一些自己和娜娜的故事。
他和妻子离婚半年多了,两个孩子跟着父母两边轮流住。费尔脾气暴躁,我经常听到隔断那边他在电话里冲前妻大声叫嚷,有时简直就是咆哮。幸好公司的电话机的质量不错,否则不知会被他摔坏几部。我有些担心,娜娜在这样一个需要经常借钱而又风风火火的养父家里,生活到底怎么样呢?
据他讲,他前妻的身体不好,生过儿子后医生建议他们不要再生了。而他们当时恩恩爱爱,非常希望再有一个自己的女儿,于是决定收养一个。选择中国是因为去那里领养孩子的加拿大人不少,手续完备,费用也低。另外,在费尔的印象里,中国孩子既聪明伶俐,又懂事听话。
看得出,娜娜在他生活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提起她,费尔便眉飞色舞。他告诉我娜娜刚到他家的时候,他和妻子被娜娜惊人的饭量吓坏了。我敏感地抬起头,看他这么说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调侃乡下穷亲戚那样,话里话外总透着点施舍者的语气。可是费尔没有,他讲述的时候,满脸都是发自内心的微笑。他觉得娜娜是他的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理所当然地庇护在他的羽翼之下。
娜娜特别喜欢吃一种甜点,而甜点总是不宜多吃的。费尔每次饭后,总把剩下的甜点放在冰箱最上面一格。晚上,娜娜蹑手蹑脚溜进厨房,悄悄打开冰箱……
“娜娜!”费尔躲在楼梯口,向下大叫一声马上躲起来。在他看来,娜娜就像一只淘气的小猫。娜娜吓一大跳,立刻跑到一边。左看右看没人,又去开冰箱,费尔再叫一声,她再跑开。反反复复,父女俩一玩就是个把小时。费尔一边给我讲,一边哈哈大笑,不停地说:“她总是很饿!”我却没有费尔的胸怀,这句话让我很不舒服。都怪那篇报道,那里面的孩子在福利院的生活简直糟透了。
办公楼里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费尔的大声嚷嚷了,娜娜的名字不时夹杂在他的欢声笑语中。费尔住的公寓租期快结束了,他不想再续约,计划买一所自己的房子。费尔递给我一叠售房广告让我帮他参谋,我接过来的时候不由替他捏一把汗。我们的另一位同事刚刚买过一幢新房子,花费将近30万。不过我看过广告之后松了一口气,费尔选的是旧房子,而且远在讲法语的魁北克省赫尔市的乡下,售价只有六、七万加元。费尔本来就是法裔,法语是他的母语。再加上他天性亲近自然,喜欢住在远离人烟的荒郊野外,那个地方对他来讲相当称心如意。他说开车上班也就40分钟路程,房子又宽敞又便宜,烧烤钓鱼都方便,聚会时闹翻天也没有邻居抱怨,何乐而不为?他说他敢打赌,孩子们一定会喜欢那里。后花园有足够的空间,他要给他们架设秋千、滑梯,搭建玩具房子。他还要请朋友和同事过去喝酒。说到这里,他遗憾地摇摇头,说:酒店里只能买到青岛啤酒,买不到北京啤酒。他实在很留恋在北京的那段日子。他说:在北京,你都来不及看清谁敬你酒,就已经醉了。你也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喝了多少,因为酒杯从来都不会空。
领养娜娜颇费周折。一年多的时间都花在文件往来和审批程序上。最终获准去中国领孩子的时候,费尔和妻子高兴极了,他们在北京停留了三周。按规定领养人不准提前见孩子,他们只能提出尽可能具体的要求。他妻子大为不满,说买只小猫小狗都得看看喜欢不喜欢呢。费尔却严肃地说:“正因为是人,才不可以挑。这个世界上有哪个父母可以挑选孩子的长相呢?”不过中国的办事人员还是挺通融的,允许他们提前看一下孩子的照片。如果他们觉得不符合自己的要求或实在不喜欢,可以再找别的孩子,但绝对不允许拿一堆照片挑来拣去。他们看到的第一张照片,正是娜娜。他们立刻就喜欢上了她。
从费尔新拿给我的照片上,我发现娜娜戴上了一副厚厚的黑边眼镜。问起费尔,他难过地说:医生刚刚发现不久,娜娜先天性弱视。她以后的生活也许很不方便……
公司的医疗保险虽然涵盖娜娜的治疗费用,但自己终归要出一定的百分比。费尔到发工资的前几天,便又显得焦躁不安。他在电话里对前妻的大声叫嚷,又在办公室上空回旋。有一次喝酒,我忍不住对他说:“你脾气那么坏,娜娜怕你吗?”他不解地问:“她怕我?为什么?噢,你说我跟她发脾气?怎么可能,她是个孩子啊!”我想到娜娜的身世,不禁百感交集,对他说:“你对她是负有责任的。虽然你给予她的,她的亲生父母都不一定给得了。”费尔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不,你错了。娜娜给我的,比我给她的多!”
过了不久,费尔开心地告诉我,娜娜的眼睛幸亏治得早,不会有大问题了。我笑着对他讲,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好心必有好报。”他当下表示,要把这句话教给娜娜。费尔知道我关心娜娜的情形,不时讲给我听:娜娜把哥哥的玩具踩烂了,娜娜替爸爸收空酒罐了,娜娜学会了这个、弄坏了那个……最让费尔自豪的是一张娜娜画的爸爸带她吃热狗的彩笔画。他毫不犹豫地把它钉在办公室的墙上,跟他的专业证书排在一起。
娜娜是个弃婴,生下来没几天就被路人送进了孤儿院。娜娜的生身父母在襁褓里留下一封信。信上写着他们是湖北人,孩子叫李娜,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只要有一点办法他们也不会丢下不管。他们祈求上苍保佑娜娜,保佑收留她的好心人。费尔被这封信感动,他和妻子决定,保留“娜娜”作为孩子的正式名字。费尔讲,等娜娜稍大一点,他就送她去中文学校学汉语。他要让她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费尔盼望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打算储蓄足够的钱,到那时带着长大了的娜娜一起去中国。
圣诞节前夕,学校放假了。两个孩子被费尔带到了办公室。他儿子长得白白净净,十分腼腆。娜娜却活泼好动,四处跑来跑去。不一会,儿子回来告状,抱怨娜娜用力推他了。费尔笑呵呵地告诉我,儿子从来不还手,问他为什么,小家伙说自己将来要娶娜娜。桌上恰好有我为过节刚买的巧克力,我递给两个孩子一人一条。男孩子说英文:“Thank you!”娜娜说法文:“Merci beaucoup!”我问她愿意跟我用中文说“谢谢”吗?她摇摇头,跑掉了。
一个月之后,费尔的脾气又坏起来。他说做公司雇员收入太低,而家里需要支付的账单又太多,他必须找一个赚钱更多的合同工作。又过了一个月,费尔告别大家,去新公司上班了。
我不知道娜娜算不算幸运。不过我知道,万里迢迢、人海茫茫,善良而富有爱心的费尔对她的收留,彻底改写了这个身世可怜的小女孩的命运,这种改变超然于血缘、种族和国界之上……
愿好运常伴娜娜和费尔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