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来客”是制造话题的高手。仅仅一句话,就挑起两个争议的概念来 -- “瞎折腾(不折腾)”、和夏时制。
这里说的“不折腾”可能就是现在特别时髦的名词 -- 胡锦涛于2008年12月18日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提到的“不折腾”。
这是一个非常口语化的词。我们(尤其是北方方言体系的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领导人讲话中用到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们善于跟风、善于发挥的人将其上升为一个政策导向,就有问题了。
作为一项政策,必须要概念明确。否则,就很会产生畸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不同的人就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我所用”。
折腾有变化的意思。那反对改革的人,就会指责改革为“折腾”;
折腾有反复的意思。那如果一个领导决策错误,就会以“不折腾”为理由拒绝改正。
大家知道,概念明确,是一切逻辑推理的前提;概念明确,是任何自然科学赖以存在的根本。然而,概念不明确、管理不规范,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
再说夏时制,这是非常不适合在中国施行的。
且不说我国南北跨度非常大,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不善于将一项制度规范起来。
象时间设置这样关系国民生活方方面面的事,如果不能很好规范,而是靠各级政府的红头文件,靠人为的指导,就很容易造成混乱。
对比北美的2007年开始的夏时制的延长,那是一个从明确概念、规范管理入手的例子。人们所要做的,就是对各种与时间有关的自动控制系统安装补丁程序。大家看到几个红头文件了没有?各级领导来开会宣传了没有?
可能会在头一年,造成局部的、个体的小差错,但在整体上,人们是适应了夏时制的变化的。
一个规定,一旦制定,就规范下来,而且长期不变;直到下次改动之前,尽量减少人工干预。这就是科学管理的特点。
一句话:规范、规范、再规范!
这让我想起了我以前的一个贴子:《从国务院2009年放假通知,看什么是科学管理》: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5/thread662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