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所有善良的人们对我们的祝福,也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有点标题党,刚开始看题目.下一跳,这么nb的孩子啊.都坐飞机上学.都啥待遇啊.然后进来读你的文章才知道怎么回事儿...
 
加拿大队残障人有很多福利,我们不知道,确实可惜。
许多华人家有残障儿童或学习障碍,因为家丑不可外扬或不知哪里去找资源,耽误教育培养时机。希望有问题的家长能走出去,请教教育局,或社会服务机构人员。

在加拿大,很多家庭不希望与残疾儿童分开生活,更多的想让自己的孩子与该社区的朋友在一起。所以就有“Inclusion”教育,希望大家更多地了解,这可能也是老师忘了提供资源的原因吧。:)

中外教育界,不是很同意将残障孩子放在寄宿学校,远离家人。再说,老师可能主动建议或者暗示家长,把孩子送别的学校吗?这可能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孩子不可教育的感觉, 伤害家长和孩子。另外,过于奢华的福利教育,对残障孩子并不一定有好处,毕竟残障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过普通人的生活。

在加拿大,不仅要享受不同形式的福利,也要对不同形式的福利感恩,即使自己不喜欢某种福利形式。楼主的 “儿子以前的老师从来也没提过有关这个学校的信 息,大概是怕丢了工作吧!不过这不是误人子弟么?我和老公对这都很气愤”,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以前的老师,辛苦一场,得到辛苦是“怕丢了工作”的评价,会不会有些伤心?如果以后楼主发现有更好的学校,但是现在楼主满意的学校没有主动提起,楼主会不会又“很气愤”? 即使楼主孩子以前的学校,没有现在的学校条件好,社会在以前的学校的投入也高于普通学校的投入,是社会对残障孩子的关爱,不是“怕丢了工作”。

爱来得太容易,便不会被珍惜,甚至被认为应该。
 
中外教育界,不是很同意将残障孩子放在寄宿学校,远离家人。再说,老师可能主动建议或者暗示家长,把孩子送别的学校吗?这可能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孩子不可教育的感觉, 伤害家长和孩子。另外,过于奢华的福利教育,对残障孩子并不一定有好处,毕竟残障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过普通人的生活。

在加拿大,不仅要享受不同形式的福利,也要对不同形式的福利感恩,即使自己不喜欢某种福利形式。楼主的 “儿子以前的老师从来也没提过有关这个学校的信 息,大概是怕丢了工作吧!不过这不是误人子弟么?我和老公对这都很气愤”,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以前的老师,辛苦一场,得到辛苦是“怕丢了工作”的评价,会不会有些伤心?如果以后楼主发现有更好的学校,但是现在楼主满意的学校没有主动提起,楼主会不会又“很气愤”? 即使楼主孩子以前的学校,没有现在的学校条件好,社会在以前的学校的投入也高于普通学校的投入,是社会对残障孩子的关爱,不是“怕丢了工作”。

爱来得太容易,便不会被珍惜,甚至被认为应该。

同感, 得到帮助要记住,感恩,回报社会,帮助了别人要忘记.
 
不管如何不要搅制一位母亲的喜悦!:)
 
说得好!:cool:
大家受教育。其实一个班里有特殊教育的孩子对老师是非常challenge的。
不过不知者不为怪。

所以“融入主流”其实就是学习和open mind。
这一点也不是当地人就做得很好,但有我们值得学习的东东。
 
可是有必要做直升机吗?这样就是good use of tax payer's money?我怎么觉得有点儿浪费呢?为什么孩子父母不能每周一次开车去接送呢?

另外那个做专机从多伦多回来的孩子也是,我只能想象那是紧急情况,否则为什么不能乘坐其他便宜的交通工具呢?

我不认为这样使用纳税人的钱是正常的,或者应该鼓励的。
 
Julie说的很对。

我以为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就是幸福的开始。孩子即使有残疾,做父母看到的只是孩子,而且永远是最疼爱的孩子。

我的孩子是唐氏症患者,是个始终长不大、而且可能这辈子都不能够独立的孩子。感谢神让我们坦然面对这个事实。我们坦然以对而开心,他更开心!

至于开心,他2000年在多伦多儿童医院做完开心手术以后也是乘专机回到渥太华的CHEO的。我常给同事说你们还有我们自己的税钱就是这么用的。

愿神祝福保守楼主的孩子和楼主的全家。有一点我觉得你可能同意:你我来到了一个幸福的国度,让有些这样那样小问题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心理和身体上)。

God bless,

也祝福你们一家。家有病童真的非常不易,也是种blessing。
 
楼主不要介意有些人的发言,毕竟人跟人的视角不同,可你也应该看到,大多数人还是为你们高兴的。

我看了这帖真的很感动,也感谢你跟大家分享。
 
可是有必要做直升机吗?这样就是good use of tax payer's money?我怎么觉得有点儿浪费呢?为什么孩子父母不能每周一次开车去接送呢?

另外那个做专机从多伦多回来的孩子也是,我只能想象那是紧急情况,否则为什么不能乘坐其他便宜的交通工具呢?

我不认为这样使用纳税人的钱是正常的,或者应该鼓励的。

有理.
 
中外教育界,不是很同意将残障孩子放在寄宿学校,远离家人。再说,老师可能主动建议或者暗示家长,把孩子送别的学校吗?这可能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孩子不可教育的感觉, 伤害家长和孩子。另外,过于奢华的福利教育,对残障孩子并不一定有好处,毕竟残障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过普通人的生活。

在加拿大,不仅要享受不同形式的福利,也要对不同形式的福利感恩,即使自己不喜欢某种福利形式。楼主的 “儿子以前的老师从来也没提过有关这个学校的信 息,大概是怕丢了工作吧!不过这不是误人子弟么?我和老公对这都很气愤”,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以前的老师,辛苦一场,得到辛苦是“怕丢了工作”的评价,会不会有些伤心?如果以后楼主发现有更好的学校,但是现在楼主满意的学校没有主动提起,楼主会不会又“很气愤”? 即使楼主孩子以前的学校,没有现在的学校条件好,社会在以前的学校的投入也高于普通学校的投入,是社会对残障孩子的关爱,不是“怕丢了工作”。

爱来得太容易,便不会被珍惜,甚至被认为应该。
我最反感某些人从不检讨自己的责任,而把一起“过失”都怪罪于别人没有尽到义务。
 
中外教育界,不是很同意将残障孩子放在寄宿学校,远离家人。再说,老师可能主动建议或者暗示家长,把孩子送别的学校吗?这可能给家长和孩子造成孩子不可教育的感觉, 伤害家长和孩子。另外,过于奢华的福利教育,对残障孩子并不一定有好处,毕竟残障孩子最终要融入社会,过普通人的生活。

在加拿大,不仅要享受不同形式的福利,也要对不同形式的福利感恩,即使自己不喜欢某种福利形式。楼主的 “儿子以前的老师从来也没提过有关这个学校的信 息,大概是怕丢了工作吧!不过这不是误人子弟么?我和老公对这都很气愤”,显得有点莫名其妙。以前的老师,辛苦一场,得到辛苦是“怕丢了工作”的评价,会不会有些伤心?如果以后楼主发现有更好的学校,但是现在楼主满意的学校没有主动提起,楼主会不会又“很气愤”? 即使楼主孩子以前的学校,没有现在的学校条件好,社会在以前的学校的投入也高于普通学校的投入,是社会对残障孩子的关爱,不是“怕丢了工作”。

爱来得太容易,便不会被珍惜,甚至被认为应该。
同感,楼主的“很气愤”让人感觉实在是没有道理。我不信以前的老师若告诉你了什么信息就会丢了工作。你的儿子在国内14年,你是否都很气愤?当然啦,我还是为你的儿子感到庆幸,祝他一切顺利。
 
Julie说的很对。

我以为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就是幸福的开始。孩子即使有残疾,做父母看到的只是孩子,而且永远是最疼爱的孩子。

我的孩子是唐氏症患者,是个始终长不大、而且可能这辈子都不能够独立的孩子。感谢神让我们坦然面对这个事实。我们坦然以对而开心,他更开心!

至于开心,他2000年在多伦多儿童医院做完开心手术以后也是乘专机回到渥太华的CHEO的。我常给同事说你们还有我们自己的税钱就是这么用的。

愿神祝福保守楼主的孩子和楼主的全家。有一点我觉得你可能同意:你我来到了一个幸福的国度,让有些这样那样小问题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心理和身体上)。

God bless,
也祝福你的孩子。
同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听不进去的也不必放在心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