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觉得布什搂着的那位是余杰?他好像不是余杰。
还不是那些卑鄙的下三烂手法呗!
*************************************************
余傑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File:Wikify_logo-2.svg&variant=zh-tw此條目或章節需要被修正為維基格式以符合質量標準。(2008年1月24日)
請協助添加
相關的
內部連結來
改善這篇條目。
此條目的中立性有爭議。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2008年1月24日)
加上此模板的編輯者需在
討論頁說明此文中立性有爭議的原因,以便讓各編輯者討論和改善。
在編輯之前請務必察看討論頁。
余傑(
1973年10月3日-),
中國四川成都人,
作家,
獨立中文筆會副會長(2005年-2007年),積極參與中國人權活動並公開表達自己觀點。
目錄
[
隱藏]
[編輯] 生平
余傑1973年10月生於四川省成都。十三歲開始發表文學作品。
1992年考入
北京大學中文系,1997年獲文學學士學位,2000年獲文學碩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近代文學史、思想史和學術史,碩士論文為《<知新報>研究》。
1998年,出版隨筆集《火與冰》,被其自稱為「抽屜文學」,該書尖銳批判中國大陸的文化和政治弊端,在知識界和廣大讀者中引起了反響。。
此後,陸續出版《尷尬時代》、《我的夢想在燃燒》、《拒絕謊言》、《致帝國的悼詞》等多部雜文集和長篇小說《香草山》,以及研究日本文化和中日關係的《鐵與犁》、《曖昧的鄰居》,研究美國文化的《光與影》等著作。2005年之後,其最新作品已經無法在中國大陸出版,即便重版的舊作,也迅速遭到安全部門和宣傳部門的查禁。
2000年,余傑研究生畢業之後,受聘於中國現代文學館。但由於當時中共宣傳部部長丁關根的直接干涉,現代文學館單方面撕毀合同,還未工作一天被剝奪了工作權。
[來源請求]余傑先後在網路和海外媒體發表《致中國作家協會的公開信》,痛斥官方的文化專制主義,呼籲知識分子一起捍衛言論自由,大陸數十名作家學者聯名發表公開信表示聲援。《紐約時報》、《時代周刊》等國際媒體也對此事件進行了報導。
此後,余傑成為完全靠稿費維持生活的獨立作家。2000年以來,其作品越來越難於在中國大陸發表,遂更多發表於香港《開放》雜誌、《
蘋果日報》、台灣《印刻》雜誌以及美國中文網站《觀察》、《民主中國》、《人與人權》、《議報》、《博訊》等。許多文章被翻譯為英文、法文、日文、韓文等多種語言,受到瑞典漢學家馬悅然、美國漢學家林培瑞、法國漢學家白夏、日本漢學家藤井省三等人的高度評價。
[來源請求]
2003年受洗成為基督徒,余傑開始深切介入一系列人權案件。先後參與多封重要公開信的起草或簽名,為遭到不公正審判的西藏活佛阿安扎西、被判處重刑的「新青年讀書會」成員、被以莫須有罪名起訴的家庭教會牧師蔡卓華、被非法剝奪人身自由的盲人維權人士陳光誠等人呼籲。余傑一直密切關注以「天安門母親」為代表的「六四」受難者及其家屬、受到官方打壓的基督教家庭教會以及上訪者和遇難礦工等弱勢人群的基本人權。
2003年,余傑與王光澤、劉曉波等發表公開信,呼籲當局「迅速遷移毛澤東屍體,將毛主席紀念堂改為文革博物館,將毛像從天安門城樓取下」。2004年,在六四事件十五周年前夕,余傑與王怡聯名發表公開信,譴責中共十五年前的的行為,建議中共當局及對死難者及其家屬早謝罪並啟動政改。2005年,余傑與丁子霖、劉曉波聯名在法國《費加羅報》發表公開信,譴責法國政府遊說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
2004年12月,因參與起草一份2004年度的中國大陸人權問題報導,余傑以「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罪名受到北京警方的傳訊、通宵審問和死亡恐嚇,其妻子的工作也受到秘密警察的騷擾。余傑繼續寫作抨擊共產黨的統治。
2006年5月11日,余傑以中國大陸家庭教會成員和異議作家的身份,與
王怡、
李柏光一起在白宮受到美國總統
布希的接見,針對中國大陸的宗教信仰自由等問題展開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深入交談。有人認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以來,美國在任總統第一次接見來自中國大陸的、具有基督徒身份的民間知識分子,此次會見被西方主流媒體稱為重要的「破冰之旅」,亦使得中國大陸日趨嚴重的宗教迫害情況受到西方政府、媒體、人權組織和民眾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余傑先後赴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巴黎大學、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雪梨科技大學、莫納什大學、海德堡大學、法蘭克福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台灣大學等著名學府訪問和講學。
[編輯] 獎勵和榮譽
- 1998年,處女作《火與冰》被席殊讀書俱樂部評為 「十大好書」(文學類)之一
- 2000年,政治評論《為自由而戰》獲《亞洲周刊》(英文版)「年度最尖銳評論獎」
- 2002年,獲美國紐約萬人傑基金會之「萬人傑文化新聞獎」
- 2006年,長篇小說《香草山》獲得香港湯清基督教文藝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