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7-06-14
- 消息
- 8,234
- 荣誉分数
- 64
- 声望点数
- 178
令人尴尬的两种极端病症:"面盲症"和"认脸狂"
backchina. com
本文网址:http://news./2009/7/4/gb2312_47514.html
人脸可以呈现7000种不同表情,面盲症和超级认脸者是记住人脸的两种极端案例。面孔失忆症者甚至连家人都无法认出,而超级认脸者却连擦肩而过的路人都能记忆深刻。
从不停地追问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女人”的恶毒皇后,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怀春少女,不论童话世界,还是现实空间,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 面孔倾注了不一般的关注。据英国研究机构的调查,利物浦女性每天平均照镜子71次,英国男性也不差,27岁是他们最喜欢照镜子的年龄,每天在镜前顾影自怜 54 次。
美丑只是面孔所蕴含信息的极小一部分。基于愤怒、恐惧、快乐、伤心、厌恶、惊讶和轻蔑7种基本表情,人的面孔可以呈现出7000种形形色色的表情。这 些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无论身处丛林深处的原始部落,还是觥筹交错的社交场合,善意的微笑都是友好信号,这些跨越种族和语言的表情也极大 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上世纪8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探讨过脸部表情对交流的作用,他们首先指定出发地与目的地,让参与研究的夫妻在地图上找到最安全可行的道路。这些夫妻被 分为两组,一组只能使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无法看到对方,而另一组则是面对面的交流。结果显示后者找到的路径不仅更准确,而且交流耗费的时间也更短。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确很有道理,网恋中的“见光死”就是明证。
正是这些纷繁复杂的表情提供了面孔识别的特征。不过对普通人而言,面孔识别能力实在算不上高超。在一项认脸实验中,研究者向受试者出示了很多陌生人的 照片,数天之后重复这一步骤,并询问受试者是否记得这些照片。这时的成绩还算不错,9成以上的照片都还留在记忆中。然而在照片中的人不变,只是改换了照相 的光线和角度时,再被认出的概率就陡然降至60%。
与普通人相比,脸盲症患者的识别能力更加糟糕。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每100人就有两位属于脸盲症患者,这一疾病又称面孔失忆症,症状表现为识别面孔非常困难。一些极端的个案中,就算对方是自己朝夕相处的亲人,小别一段时间后仍需花费时间来熟悉。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科学家还发现有一些人属于超级认脸者,仅仅地铁站里的回眸一瞥就能牢牢记住对方的相貌。
在 2009年6月出版的《心理科学进展》杂志上,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报告了他们的发现,文中记录了一些参与研究的受试者令人惊叹不已的表现。比如一些人 能够认出两个月前与自己同在一家商店购物的路人甲,而二者当时仅是一面之缘,并无任何交流。还有一位妇女曾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认出另一名女性,后者5年前 曾在另一个城市的餐馆里做过服务生并为这位妇女上过菜。对于超级认脸者而言,他们的烦恼与脸盲症患者迥然不同:在遇到一张熟识的面孔时,他们需要抑制自己 上前去打个招呼的冲动,以免让对方产生唐突之感。
这篇报告的作者理查德·罗素提到,超级认脸者的发现推翻了此前的假设:某个人要么面孔识别能力正常,要么存在障碍。实际上,识别能力的差异或许能被看 作是一段光谱,而脸盲症患者与超级认脸者正是这段光谱的两极。他还认为,目前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这种超级认脸能力有着很多大显身手的舞台,比如通过 评估证人认脸能力的强弱,有助于法官判定应当采信哪位证人的证言。另外,机场安检部门以及需要查验身份证的工作也非常需要超级认脸者。
backchina. com
本文网址:http://news./2009/7/4/gb2312_47514.html
人脸可以呈现7000种不同表情,面盲症和超级认脸者是记住人脸的两种极端案例。面孔失忆症者甚至连家人都无法认出,而超级认脸者却连擦肩而过的路人都能记忆深刻。
从不停地追问魔镜“谁是世界上最漂亮女人”的恶毒皇后,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怀春少女,不论童话世界,还是现实空间,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 面孔倾注了不一般的关注。据英国研究机构的调查,利物浦女性每天平均照镜子71次,英国男性也不差,27岁是他们最喜欢照镜子的年龄,每天在镜前顾影自怜 54 次。
美丑只是面孔所蕴含信息的极小一部分。基于愤怒、恐惧、快乐、伤心、厌恶、惊讶和轻蔑7种基本表情,人的面孔可以呈现出7000种形形色色的表情。这 些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无论身处丛林深处的原始部落,还是觥筹交错的社交场合,善意的微笑都是友好信号,这些跨越种族和语言的表情也极大 地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上世纪8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探讨过脸部表情对交流的作用,他们首先指定出发地与目的地,让参与研究的夫妻在地图上找到最安全可行的道路。这些夫妻被 分为两组,一组只能使用语言来进行交流,无法看到对方,而另一组则是面对面的交流。结果显示后者找到的路径不仅更准确,而且交流耗费的时间也更短。在人们 的日常生活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确很有道理,网恋中的“见光死”就是明证。
正是这些纷繁复杂的表情提供了面孔识别的特征。不过对普通人而言,面孔识别能力实在算不上高超。在一项认脸实验中,研究者向受试者出示了很多陌生人的 照片,数天之后重复这一步骤,并询问受试者是否记得这些照片。这时的成绩还算不错,9成以上的照片都还留在记忆中。然而在照片中的人不变,只是改换了照相 的光线和角度时,再被认出的概率就陡然降至60%。
与普通人相比,脸盲症患者的识别能力更加糟糕。以往的研究已经证实,每100人就有两位属于脸盲症患者,这一疾病又称面孔失忆症,症状表现为识别面孔非常困难。一些极端的个案中,就算对方是自己朝夕相处的亲人,小别一段时间后仍需花费时间来熟悉。
与此相映成趣的是,科学家还发现有一些人属于超级认脸者,仅仅地铁站里的回眸一瞥就能牢牢记住对方的相貌。
在 2009年6月出版的《心理科学进展》杂志上,哈佛大学的心理学研究者报告了他们的发现,文中记录了一些参与研究的受试者令人惊叹不已的表现。比如一些人 能够认出两个月前与自己同在一家商店购物的路人甲,而二者当时仅是一面之缘,并无任何交流。还有一位妇女曾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认出另一名女性,后者5年前 曾在另一个城市的餐馆里做过服务生并为这位妇女上过菜。对于超级认脸者而言,他们的烦恼与脸盲症患者迥然不同:在遇到一张熟识的面孔时,他们需要抑制自己 上前去打个招呼的冲动,以免让对方产生唐突之感。
这篇报告的作者理查德·罗素提到,超级认脸者的发现推翻了此前的假设:某个人要么面孔识别能力正常,要么存在障碍。实际上,识别能力的差异或许能被看 作是一段光谱,而脸盲症患者与超级认脸者正是这段光谱的两极。他还认为,目前人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这种超级认脸能力有着很多大显身手的舞台,比如通过 评估证人认脸能力的强弱,有助于法官判定应当采信哪位证人的证言。另外,机场安检部门以及需要查验身份证的工作也非常需要超级认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