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村的亲们,看看这就是俺们将来的下场啊!

shoppingcart

新人
注册
2003-05-24
消息
3,477
荣誉分数
31
声望点数
0
这还是NB奖的获得者呢,你我肯定还混不到这地步。看得太凄凉乐,要说还是杨82活得滋润。。。

实拍高锟在美国硅谷生活现状 将捐赠部分奖金(组图)


实拍高锟在美国硅谷生活现状,将捐赠部分奖金(组图) 中新社

U86P4T8D1899657F107DT20091008115220.jpg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美国当地时间10月7日,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光纤之父”高锟和夫人黄美芸计划捐出部份奖金,资助香港圣雅各福群会老人中心和美国阿兹海默症研究协会。

U86P4T8D1899658F107DT20091008115822.jpg

“光纤之父”高锟在美国硅谷的一间老人看护中心内锻炼身体。中新社发 陈钢 摄​

U86P4T8D1899659F107DT20091008115718.jpg

图为高锟在当地的老年中心和护理人员跳舞,安享晚年。中新社发 陈钢 摄​

U86P4T8D1899660F107DT20091008115640.jpg

图为在美国硅谷定居的高锟和夫人黄美芸鹣鲽情深,安享晚年。中新社发 陈钢 摄​

U86P4T8D1899661F107DT20091008115611.jpg

“光纤之父”高锟和夫人黄美芸自2009年夏天起定居于美国硅谷的一所公寓,屋内布置简朴。中新社发 陈钢 摄​

U86P4T8D1899662F107DT20091008115539.jpg

“光纤之父”高锟和夫人在美国硅谷的寓所内,陈列着光纤样品和其英文著作。中新社发 陈钢 摄​

U86P4T8D1899663F107DT20091008115509.jpg

“光纤之父”高锟和夫人在美国硅谷的寓所内的全家福照片。中新社发 陈钢 摄​

U86P4T8D1899664F107DT20091008115440.jpg

图为患有阿兹海默症的高锟在夫人的陪伴下,坚持步行去健身房训练体能。中新社发 陈钢 摄​

U86P4T8D1899665F107DT20091008115421.jpg

“光纤之父”高锟的业余爱好是制作陶瓷工艺品。中新社发 陈钢 摄​

上海交大教授眼中高锟:一位真正的谦谦君子

2009年10月07日 16:19 来源:新华网 

  11年前,陈益新应诺贝尔奖评选机构的咨询推荐过高锟;11年后,陈益新高兴地看到高锟荣获诺贝尔奖。谈起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高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益新由衷地说:“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位乐于助人、热心桑梓的谦谦君子。”

   陈益新是国内光纤通信领域的带头人,他和高锟在将近30年的交往中切磋科研、增进友谊。

   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在1980年。那时候,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陈益新当时作为访问学者正在美国从事光纤通信研究,1980年参加了一次国际会议。“那个时候我们刚刚走出国门,对于怎么作报告还比较陌生,有很多海外华人科学家和国外科学界的老朋友来给我做‘参谋’。”陈益新说,“其中就有高锟,因为他在1966年就发表了《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是公认的‘光纤之父’,所以他的意见很有分量”。

   虽然是业内公认的权威,但是高锟从来没有给人“权威”的样子。陈益新说:“他那时40多岁,总是笑嘻嘻的样子,非常和善,很谦虚,甚至让人感觉比较腼腆。加上我们年龄相仿,所以一见如故。”

   此后,陈益新和高锟经常在美国、日本等地的学术会议场合见面。陈益新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90年代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一次会议。“他那时是香港中大的校长,为了让尽量多的内地学者能够参加,他主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系好,给学者提供一些补贴。另外,中大还把许多接待学者的宿舍腾出来,让内地学者住。所以,那次国际会议内地有60多位学者参加,这对大家提升学术水平很有帮助。高锟对国家的感情很深,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点。”陈益新说。

   这些年来,陈益新经常作为东道主,在上海迎接高锟。陈益新说:“他很喜欢上海,还会用上海话开玩笑。在上海期间,除了讲学,我们也安排他去吃吃地道的上海菜,游览上海风景。这些年来,他来上海不下10次。”

   1998年,陈益新作为国际光纤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收到诺贝尔奖组织机构寄来的推荐信,请他推荐一位本领域的诺贝尔奖人选。“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高锟,毫不迟疑就推荐了他。我认为他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因为光纤是信息革命的基础。”

   11年之后,随着信息革命的继续深入,光纤的重要性更加显现,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显得水到渠成。陈益新说:“他得奖不是任何一个人推荐的结果,而是科学界的共识。”(记者杨金志)
 
大多数人都希望有这样的“下场”, 老了老了来个诺奖,几十万美金
 
杨 used to be 82. :p

82 <--> 28? :D

杨,1922年10月1日生人。
嗯, 28 还是大了一点。 他应该在 81 或者 80 时就动心思 :D
 
72 <--> 18 or 70 <--> 16 ? :p:D:D
NO NO NO!

72 找 27 的, 81 找 18 的。 80 找 8 岁的 (这个,警察要过问的 :blowzy: )
 
NO NO NO!

72 找 27 的, 81 找 18 的。 80 找 8 岁的 (这个,警察要过问的 :blowzy: )

Okay, 87 --> 18的!
 
每天山珍海味在眼前摆着,一口也吃不着,那是什么滋味?:D
你。。。你。。。你咋知道的? :D:D:D
 
:p:p
 

附件

  • W020090122316255136492.jpg
    W020090122316255136492.jpg
    80.3 KB · 查看: 1,433
  • W020071114586185045913.jpg
    W020071114586185045913.jpg
    41 KB · 查看: 1,426
  • 1FU223PI.jpg
    1FU223PI.jpg
    26.3 KB · 查看: 1,426
生老病死,人生必经,就那么几十个寒暑,自己活好每一天,问心无愧,快快乐乐就好,没必要跟人比。: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