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演讲被忽悠 提问“学生”是“演员”(转帖)

不得不说,你这种清洁卫生的方法很特别。不过,不建议推广。:D

清洁卫生的方法取决于排泄的方法。你应该比较熟悉“飞来客”的排泄的方法。:D
 
清洁卫生的方法取决于排泄的方法。你应该比较熟悉“飞来客”的排泄的方法。:D
你这不是玩别人的『排泄物』吗?这是你的专长,应该是驾轻就熟的。:D:D
 
拜托,大家看看仔细,团委常务副主任也是学生,学生干部的一种嘛!中国大学里哪个班没有个团支部,哪个系没有学生党支部的?人家网站上也说了-“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主要学生干部名单”。人家复旦可没有弄个“非‘学生’”代表提问呀!


http://bbs.51.ca/thread-222332-1-1.html

本帖最后由 纷纷世间事 于 2009-11-17 07:53 编辑

911162150221002.jpg

提问的上海同济的教师黄立鹤写的《同济青年教师支教团(十二批)》博客文章。(网络截图)

美国总统奥巴马16日与上海大学生直接对话,并精心挑选了出席学生、所提问题。未想演讲直播后不到一个小时,中国网友们通过“人肉搜索”发现,提问的“学生”竟是“演员”!​

16日,奥巴马中午出席午宴之后,在上海科技馆与四百多名来自复旦、同济以及交大的上海知名学府的学生举行直接对话,外界普遍认为这是奥巴马此次访华的一大看点。但外电指出,从精心挑选出席学生、提问问题到播出形式,整场活动都可见到中共当局严密控制的痕迹。​

据了解,演讲直播后不到一个小时,中国网友们通过“人肉搜索”发现,第一个提问者,女“学生”程熙,是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第二个“学生 ”黄立鹤,则是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另外一个提问者钱文韬,是06级本科生,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都是党和国家信得过的学生干部”。
911162158421002.jpg

第一个提问的女“学生”程熙,网站资料显示是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最后一行)。(网站截图)​

这个信息在网上迅速传播,引起民众的反感和咒骂,其中一个安排问问题的团委书记的个人博客网站涌入大量中国网民,留言级胡都是讽刺挖苦。涌入的网民自称 “twitter观光团前来拜见五毛假学生。”“观光五毛狗狗”,还有人讽刺称:“下回冒充学生就别写博客了,免得被围观,丢脸啊!”一时间,毫不热闹。​

强国论坛网友评论称:实在不必派团委书记们上场,大学生当中忠于党国的人还不少,随便拉几个出来溜溜,不比今日这种状况差。况且,即便是作伪表演,总得找一些演技好、敬业一些的演员。团委书记们可以演强盗,可以演嫖客,却演不好学生,何苦来哉。还是严复那句话: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事实上,海外媒体也很快发觉对话中的做戏,CNN一度在节目中讨论,在座的这些青年才俊是不是ZF选派的。一个CNN的现场记者说,看到一个同学手里握着纸条,不停的背诵英文版的问题。​

华盛顿邮报也指出,从精心挑选出席学生、提问问题到播出形式,整场活动都可见到中国政府严密控制的痕迹,这场活动从每一面向来看都是照剧本走的。​

据报导,奥巴马面对的四百多名大学生,都是官方从上海八所大学挑选 的。21岁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学生刘玉盼说,他和同学事先接受一整个下午的“训练”,也有不得其门而入的北京部落客饶谨向邮报表示,中共当局拒绝美国大使馆的要求让他出席。​

报导说,美中双方为了这场活动形式讨价还价好几周,美方希望限制越少、越能自由发挥越好,中方的要求正好相反。白宫16日在官网提供网路直播,希望尽可能避开中国政府的严密资讯管控,让中国民众都能看得到奥巴马的谈话;北京政府则安排上海地方电视台做区域性而非全国性直播,这表示大陆大部分人都没有机会看到这次奥巴马与学生的对话。​


而网上由中国官方新华网独家直播,但在在新华网上的文字稿网民提出的封锁twitter等提问则被删去。​
 
你自己拉屎,应该自己把嘴擦干净。我只是发现你没擦,提醒你一下。:D

northernwolf 和 飞来的苍蝇互相舔舔就行了。
 
美国总统奥巴马本月16日与上海大学生直接对话,应当是这次访华整个行程中的第一亮点,从目前海内外的媒体报道看,大学生提问造假已露了马脚,上海官方精心地挑选了出席学生、并拟定了所提的问题,做了细致的培训,似乎象一场并不精采但成功的表演,但未想到,演讲直播后不到一个小时,中国网友们便通过“人肉搜索”发现了秘密,提问的“学生”竟是“演员”式的政工干部。

但奥巴马似乎也不怕,也不惊奇,他的智囊团有备而来,果然他听到了美国使馆方面转来的网民提问。这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美国总统还是把握了有利时机,谈了有关网络自由的问题,我想,这大概是坐在上海科技馆的四百多名来自复旦、同济以及交大的上海知名学府的学生们,难以预料的结果吧。面对“我们该不该能够自由使用Twitter”?的提问,奥巴马总统说:“信息交流得越自由,社会就越强大,因为这样世界各国的公民可以向自己的政府问责。他们会开始独立思考,从而产生新思想,鼓励创造性。所以,我从来都是一个互联网公开使用的支持者。我大力支持信息不受管制。这也是我刚才所说的美国传统的一部分,我认识到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传统。我可以告诉你们,在美国,我们具有的自由的互联网----或者说上网无限制,是我们力量的一个来源,我觉得应该得到鼓励。”

在这里,奥巴马已经在委婉地批评中国了,身上顶着8500亿债权人的压力,讲出这样的话,已是相当不容易,显然他是很有勇气和政治智慧的,他知道学生背后还有权势者在操控监听,所以他接着讲了一番安慰中国领导人的话,他的原话是:“我应该坦诚地说,作为美国总统,有时候我倒希望信息传播得没有这么自由,因为这样我就不会老是听到别人批评我。我觉得人很自然地----当他们在有权有势的时候就会想,那个人怎么能那样说我,或者,那是不负责任的,等等。然而事实是,由于在美国信息是自由交流的,在美国有许多人批评我,说我什么的都有,我其实认为这让我们的民主体制更强大,也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领导人,因为这种做法迫使我倾听那些我不想听的意见,迫使我审视我每天的所作所为,看一看我是否为美国人民尽了全力。”我认为,奥巴马的话潜台词很多,也是针对中国领导人的,它的微妙之处在于,他既批评了他们,又以个人为例,请求他们谅解,因为就常人共同的弱点看,他也不喜欢别人对他指手划脚,说三道四,但没办法,他是美国公民投票选举的总统,他必须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老百姓的诉求,他绝对不可能象中国领导人那样,动辄把持不同意见者投入监狱,或者在网上修建万里长城和柏林墙,以维护自已的统治,实际上他的话,已极大地刺痛了坚持一党执政,拒绝普世价值,老虎屁股摸不得的共产党领导人,所以奥巴马是假中求真,一针见血。

接着他进一步巧妙地煽动青年学生的民主改革的激情,他说,“互联网成了这种公民参与的更强大的工具。其实,我能当选总统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通过互联网我们能够调动起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的参与。开始的时候,谁也不认为我们能赢,因为我们并没有所必须的财力最大的人的支持,也没有最有势力的政治掮客。但通过互联网,人们对我们的竞选活动产生了激情,他们开始组织起来,聚会,安排竞选活动、事项和集会,最后成了真正的自下而上的运动,使我们能够干得出色。”我想,他讲这番话是基于自信和对既时信息的把握,因为他独自一人手持雨伞走下飞机和与习近平握手时灿烂的笑容,已经给中国百姓很新奇的印像,他知道中国人正在拿他和胡锦涛等领导人相比:黑人或少数民族的人可以当总统,为什么只有共产党员才能领导这个国家?所以他的现身说法,一定使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感到十分恐慌。假如中国人,利用网络参与言论自由和民主选举,那么现有的国家领导人将被时代所抛弃,中国人民会自下而上地选出新的领导人,中国就能和美国一样是民主国家了。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奥巴马沿着当年尼克松的路线,刚一走进中国上海就旗开得胜,打了一个漂亮仗。这真的使我非常意外。

不过,不甘于退出历史舞台的中共领导人也有智囊{酒囊},他们制定了“圈地”的补救措施,下令仅限于此次对话在上海电视台播出,并在中文网站上删去了敏感内容,但显然已于事无补。上海是经济中心,但政治信息传播也很快。据报道,演讲直播后不到一个小时,中国网友们通过“人肉搜索”推出了名单,第一个提问者,女“学生”程熙,是共青团复旦大学委员会研究室常务副主任;第二个“学生”黄立鹤,则是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另外一个提问者钱文韬,是06级本科生,上海交大密西根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总之他们“都是党和国家信得过的学生干部”。

这一信息的曝光,进一步揭露了中共弄虚做假的雕虫小技和虚弱本质,加重了奥巴马演讲的份量和意义,中方弄巧成拙,使人耻笑,奥巴马假中求真,出奇制胜,进而随后的在中国刮起的奥巴马旋风,一浪高过一浪,谁也不能阻挡。

我认为,虽然接下来的访问活动中,包括奥巴马和胡锦涛共同召开的记者会,都没有提到释放狱中政治犯的明确要求,但中美双方承诺明年初既恢复人权对话,可以预见刘晓波,谭立人等良心犯有希望获释,据我所知,象刘晓波和谭立人这样的仅仅是写文章发表不同意见,并没有组党或参与某个组织的异议人士,最有可能被中国当成人质,与美国交换,以满足众议院的诉求和决议。那么今年底或明年初会看到奥巴马访华的深远意义渐渐体现出来。

今天早晨,我通过cbc电视再次看到了奥巴马的明亮笑容,他是快步走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上,我猜想至此他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与中国打交道如此麻烦,如此弯弯曲曲,以至他不得不辩明真假,假中求真,长城还告诉他,中国过去受到外族的欺辱威胁太大,现在的领导人耳中仍然回响着战鼓声,而且他们还坚信城墙的封堵是最有效的办法,既使美国欠了8500亿元债务,中国也怕美国使他和平演变。然而他们不知道,演变已经开始,造假和封堵加速了进程,一切都将不可避免。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4299
 
 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接受中国敢言媒体《南方週末》独家专访报导,最终没有在原定的出刊日週四(11月19日)见报,此报当天以“开天窗”广告,表达无声抗议。

  备受瞩目的《南方週末》专访奥巴马文章,为了送审,比平日晚了半天才上架面世,但由于最终未获当局审核通过,临时抽换稿件,此报最终在头版及2版,各留下三分之一与半个版的“空白”,并刻意处理成“形象广告”。

  据悉,北京多个订阅此报的外国媒体,当天收到逢週四出版的《南周》时,独缺了刊有奥巴马专访的首页,附近一些报摊所售的亦是如此。

  此报网络版则需注册才可浏览专访全文。

  据瞭解,这篇事前直接跳过中国中央文宣部的独家专访,一度遭中宣部下令禁刊,经此报力争及美国驻中大使馆施压后,中宣部彻夜审查内容,包括奥巴马简略谈及中国的人权和新闻自由等话题,皆一一遭删除。

  《南周》工作人员透露,其实短短12分钟的访问,话题很表面,“奥巴马只是希望中国政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开放新闻自由,以及重视人权,但当局却无法接受。”

  专访稿最终以问答形式刊登于此报2版,配上一张专访照,篇幅仅约半版,在头版则有一行“奥巴马接受南方週末独家专访”的提要。

  内部人士透露,此报刻意在头版和2版都做了“开天窗”,并在里头写下寓意深长的字句,以技巧性方式,表达此报的立场和价值观。

  不过,美国白宫网站週四登出的访问内容,与《南周》刊出的内容大致相同。

□ 星洲日报

                    ※   ※   ※   ※   ※

                    《南方周末》奥巴马专访令人失望

《南方周末》周四(11月19日)刊登了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独家专访,据悉,此次美方点名要中国自由派媒体采访,经过层层审查发表的内容被评如同《人民日报》风格,一些外国媒体订阅的这期刊物还被抽去了该专访。

被誉为中国最大胆敢言的南方报业集团旗下《南方周末》周四刊登了一天前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对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独家专访。问题主要关于中美亚太地区合作,为何美至今未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以及美如何落实不寻求遏制中国崛起的政策。

活跃媒体评论人士北风认为,奥巴马选择接受南周专访显示对自由派媒体的认同和支持,而该报道的内容取向未免令人失望:“南周作为指定采访媒体,我想也是对《南方都市报》的一种肯定,但因为毕竟国内有严格媒体管制,所以内容是出不来的,我们能看到的内容可能跟专访实际内容可能有很大出入,今天的稿子可说是经过重重审查,最后才形成目前这个样子。据内部传闻,奥巴马曾对南周采访人员说过一句话,他是对‘自由媒体’的一个肯定。他认为这种市场取向、比较偏自由主义,应该给予支持,所以才会指定南方周末采访。

本台记者从不同媒体渠道了解,此次美方要求由中国自由派媒体对奥巴马进行专访,点名《南方》报业和《财经》杂志,而由于胡舒立的离职这一变故,最终敲定《南方周末》。派出的是总编向熹,而十二分钟的专访,也是经过上级包括中宣部的层层审批才能够面世。

专栏作家安替在twitter上对此报道的评论是:奥巴马同学力抗中共,要和“中国自由媒体”对话,结果南周派出的是党性最强的向熹,在中宣部层层监护下,做出了南方版《人民日报》报道,奥巴马还是玩不过中共,他不明白媒体在最高层面上,都是党的。

而南都周刊主笔石扉客在twitter写道,对南周和奥巴马‘亲密接触’的效果分析:中宣部恼怒,央媒嫉妒,南周狂喜,粤督忐忑,向西(向熹)泪流满面,舒立爽然若失。

这篇被抹去了自由媒体特色的对美国总统的专访,在《南方周末》电子版及南方网上能查阅,但不允许转载。印刷版似乎也有选择性的不让某些人看见,在北京建国门外大街外交公寓办公的《纽约时报》、NBC、ITN等多家外国媒体都发现,周四收到的《南方周末》唯独缺了采访奥巴马的头版。

一名在此办公的外媒记者周四告诉本台:“整个公寓的南周全都没有第一页采访奥巴马这个,他们的理由是来得特别晚,这一页没到,所以就没派这一页。”

这名记者表示,此前也有英文报纸中有批评当局的版面被抽起的情况,但内地中文刊物还是首次,他认为这种做法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网上都能看到,在外面也能买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故意的,如果是那很无聊,没什么太大意义,以前外电外国报纸有过缺页,就是说中国这种比较不好的那些故事,但中文报纸我觉得还从来没有过。”

本台周四致电《南方周末》北京营业部,工作人员称当天曾收到相关投诉,但发行部说已经发出,至于为何会少了头版原因不明:“少了头版是吧!(就是电子版上看到专访奥巴马的那个)对,今天我也问过发行部,他们也都说发过去了,不知道怎么回事,你再问一下那边吧!我觉得这事情应该让他们重视一下。”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丁小的采访报道。

(图片摘自网络)

□ 自由亚洲电台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4308
 
白宫网站上有这个 演讲提问 的视频,可以在线看, 这:http://www.whitehouse.gov/photos-and-video/video/china-town-hall

看了,觉得:

1。问的水平不高(跟这边的 town hall 比起来)。 估计这大学生独立思考的不多 或者就是独立思考也被压制了!

2。英文不行! 英文不行为啥不用中文捏?
 
为什么奥巴马在中国很严肃?
华尔街日报:Andrew Browne

作为世界上最擅长跟人打交道的人之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期间却能够显得不可接近,几乎是不苟言笑。这当中是有原因的。

很多中国领导人也是这么不可接近。负责维护中国政治局高官公共形象的宣传官员们,不会让奥巴马抢了中国领导人的镜头。

让奥巴马的下属们尤为失望的是,中国拒绝按照他们的要求,允许奥巴马与上海学生面对面的活动在国家电视台上直播。(最后是上海电视台直播,新华网文字直播。)

对这一结果,北京传媒界内部人士提供了多种解释。

──中国官员不想轻易给奥巴马一个展现魅力的舞台。

──他们不想让奥巴马比中国领导人显得更加坦诚、更加平易近人。

──他们不想助涨“奥巴马热”。

──在中国,没有人搞“市民会议(Town Hall)”这种面对面的活动。为什么要对美国人做这种公开的让步呢?

──谁晓得奥巴马可能会在电视直播中说什么?

虽然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领导人在媒体面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不能自由发挥。前总理朱镕基对自己妙语连珠的能力颇为自得,为此还他出了一本包含他答记者问文字实录的书,畅销全国。

十年前力推不受欢迎的经济改革时,朱镕基跟他的下属开玩笑地讲了一句名言:准备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留给贪官,一口留给我自己。

对外国媒体来说,过去接近中国高层领导人要更容易一些。1956年来华的路透社北京分社前社长漆德卫(David Chipp)就喜欢跟听众讲,他是怎样不小心踩了毛主席的脚,转过头来,他发现自己跟“伟大的舵手”面对面站着。他得到了原谅。

长驻北京的外媒成员记得,当年他们会受邀前往机场,目睹高级领导人启程前往国外访问的时刻。政治局成员会出现在那里,偶尔跟记者交谈一两句。

现在中国领导者的行为方式都是一致的。明显突出个人主义是有风险的,与外国记者脱稿交流也一样。

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会议过后的年度新闻发布会,是媒体向他发问的少有机会之一。

奥巴马的随行白宫记者团中有人抱怨说,这次访问亚洲期间,总统没有举行过哪怕是一次常规的新闻发布会。而另一方面,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作为国家元首,也没有坐下来接受任何美国媒体的采访。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4309
 
奥巴马访华幕后的美中信息大战

记者:东方

奥巴马访华落幕之后,美中两国幕后进行的一场没有硝烟的信息战细节逐渐露出水面。一些海外著名新闻学术研究机构认为,这次围绕奥巴马访华的信息战,美中双方你来我往,都试图得分,然而均未能取胜。只有新媒体技术获得小胜,给中国的信息开放带来了一线希望。

*美方先开第一炮*

香港大学新闻和媒体研究中心发表中国传媒研究项目主任陈婉莹的学术文章说,这场信息战争的第一炮是美方先打响。在奥巴马到来的前夕,美国大使馆邀请了十多个中国著名博客作者座谈,并且对奥巴马访华的有关情况进行了通报。美方这一非同寻常之举动,立即引起中方高度警惕。

*电视转播规模之争*

奥巴马在上海会见青年学生的报道形式和报道规模,是美中双方激烈讨价还价的又一个焦点。对报道细节谈判一直继续到最后一小时。美方希望中国的国家电视台能够在全国进行现场转播,让这个拥有13亿人口同时百分之97的家庭收看电视的国家人民可以直接看到奥巴马的形象,听到他的声音。而中方在这一点上绝不让步,只同意在上海电视台当地转播。不过中方同意让新华网在网络上实况播发奥巴马和中国青年的对话,作为中方退让的底线。

*新媒体大发神威**

美国人并不打算放弃。他们转向互联网这个媒体战争中最新同时也是最有威力的武器。白宫雇用加州ConnectSolutions公司,在自己的网站上实况播出奥巴马上海对话中国青年的高清视频。CoNx团队还为白宫网站设立了一个聊天室链接,征求中国民众向奥巴马提出他们关心的问题。

*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在聊天室里,中国网民对中国政府互联网审查制度的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CoNx报告说:“大约七千多中国网民在美方设立的网站上提出问题,其中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问题表示他们最关心的是中国的互联网审查制度。”一些中国网民把中国的互联网防火墙比作“柏林墙”,并提到柏林墙倒塌20周年。这个问题也成为后来在会上正式提出的那个Twitter问题,其震撼波一直从上海传到波及到美国。

*防火墙? 新华网民无人关心*

新华网也不示弱,开始在网上征集中国网民向奥巴马提出的问题。到11月14号截止日期,共征集了3290个问题。不过根据新华社征集的提问,没有一个人提到取消互联网审查制度的要求。

*奥巴马未能进入中国大学校园*

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项目主任陈婉莹的学术文章说,奥巴马和中国青年对话在激烈的讨价还价中进行。不过,奥巴马与克林顿和前总统布什以前的访问相比,奥巴马和青年学生的对话未能在大学校园举行。前几次美国总统在北大等大学校园的露面,均在大学生中引起了轰动的效应。而这次奥巴马对话上海大学生,却被安排在浦东的一个上海科技馆举行。周围的街道被警方严密封锁,参加对话的大学生分乘大巴抵达会场。上海科技馆本身对游客闭馆两天。

*缺乏火热的激情*

对比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时到欧洲的演讲,当时几十万欧洲青年慕名前去,一睹奥巴马的风采。激动人心的场面,丝毫不亚于一场超级摇滚乐巨星的演唱会。相比之下,上海大学生显得比较文雅成熟,缺乏青年人的那种激情。

接下来的进展对美方来说是进一步的失望。新华网开始滚动报道奥巴马市政厅会议之后,美方发现报道只有文字,没有视频流的显示。精明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开始转向白宫网站,观看高清晰度视频服务。在北京,美国大使馆邀请一些学生和客人观看白宫的视频实况转播。据白宫的博客报道,中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和不那么年轻的人在教室,咖啡馆,客厅,以及美国大使馆和领事馆为举办的派对,观看奥巴马对话中国青年的实况。

*美国大使代表中国人民*

与此同时,美中双方的斗争继续会议大厅内举行。当美方发现中国学生们问的问题大多是软性问题之后,奥巴马的团队首先试图打破中方的封锁。在奥巴马的要求下,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出面,代表中国人民提出了那个关于互联网自由的著名问题。奥巴马抓住机会,发表了一个互联网需要开放的一个小型演讲。奥巴马突破中方防线立即成为西方媒体第二天的头条新闻。这一回合还有助于奥巴马平息在美国国内受到的自由派有关他在中国人权问题上不够强硬的批评。

*白宫:历史性对话*

在和中国青年对话之后,白宫声称这次奥巴马在上海的市政厅会议是和中国人民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公开对话。不过,香港大学中国传媒研究中心认为,和历届美国总统与中国学生会面相比,奥巴马这次是被控制控制和管理最严的。

不过,香港大学研究文章认为,尽管中国政府控制严密,但是裂缝已经出现。美国已经表明作为一个外国政府,可以挑战中国政府对信息的封锁。美方这次在中国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同时这也是白宫首次在中国收集普通公民的民意,并以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在整个中国传播信息。

*缺乏安全感*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发表采访前纽约时报驻上海记者站主任霍华德.法兰西的文章说:“莫大的讽刺是,中国政府事实上在会场塞满了共青团员和青年,他们受到的训练使他们提出一些很平庸的问题以及一些比较明显的政治问题。从一个层面你可以得出结论是美国(民主政治理念)对中国(青年)缺乏影响,很多人也学会得出这个结论。但是也可以从另一视点看,把它视为一个表象,那就是:‘嘿,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是下一个崛起的大国,而他们自己似乎没有什么安全感。他们甚至不敢让一些年轻人和美国总统进行问答对话。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更有趣的诠释。“

*圆滑世故的精英*

凤凰网11月17日发表张恒的文章,也对上海大学生表示失望。文章说:“在听完那一个小时的问答之后,我也毫不掩饰我对这些精英的失望之情。提出那些温温吞吞的问题的大学生,更像是一个迟暮之人,饱尽社会风霜,看穿红尘坎坷,历尽复杂的人际关系之后,终于对这个社会,对这个国家,对这个世界变得圆滑世故,左右逢源,身体对外界刺激 毫无反应,声音也变得有气无力。”

香港大学的研究报告也认为,在这场围绕奥巴马访华的信息战中,上海数百名学生是最大的输家。他们受到海内外舆论的嘲笑,认为他们信息不畅,英文不好,提出一些迎合奥巴马的问题,不敢发出尖锐的提问。

*希望的曙光*

不过,香港大学的研究报告最后的结论是,在对信息控制严密的中国,终于有了一线希望,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使得社会变得更加透明,所有的政府都必须更加透明,在这一点上没有回头路。

□ 美国之音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24331
 
党爸爸最没自信了,让几个学生问问题都怕失控。

我倒注意到小奥背景上全是气质美女,不他妈尽挑细选才怪呢。

其他也都是1个个衣冠楚楚,全是大商业公司白领派头
 
演员啊,都是演员,连奥巴马都是
请注意他手中的报纸
 

附件

  • B1921EE3-E6DC-4AAE-B987-EF4928E912C9.jpg
    B1921EE3-E6DC-4AAE-B987-EF4928E912C9.jpg
    52.8 KB · 查看: 64
和这张南方周末网站上的截图比较,到底哪张是真的?
 

附件

  • E871733F-79AA-4EA9-9B8F-5302B00239B6.jpg
    E871733F-79AA-4EA9-9B8F-5302B00239B6.jpg
    148.2 KB · 查看: 64
你这不是玩别人的『排泄物』吗?这是你的专长,应该是驾轻就熟的。:D:D

你应该感谢我和northernwolf,我指出你拉屎没擦嘴,northernwolf出来帮你舔了一下。:D

你能承认你前面的帖子是『排泄物』,这是个进步,下面就需要你自己把嘴擦干净:


复旦大学方面表示,「根本没有内定名单」。

香港文汇报说,在对话中代表大陆网友提问的3名中国学生,事前都被请至上海的美国总领事馆「喝咖啡」。

到底是党的香港喉舌(香港文汇报)造谣,还是党的下级单位(复旦大学)撒谎?

赶快擦 :D :D :D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