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佛陀教育 – 现代佛法修行入门

梵音清响

无级会员
注册
2009-11-11
消息
110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18
[FONT=宋体]前言:[/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阿弥陀佛!大家好,没想到这么快又会开一个楼。看过我的另一个贴子的同修们可能会了解,在[FONT=宋体]佛教[/FONT][FONT=宋体]世界宗教的一朵奇葩[/FONT][/FONT][FONT=宋体]那个贴子,意将佛教的基本理论知识介绍给大家。佛教是活活泼泼的,有理论同时也很注重实践。而且理论和实践是密不可分的。[/FONT][/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举用[/FONT][FONT=宋体]净空老法师[/FONT][FONT=宋体]在《佛学十四讲》中的几句话:[/FONT][/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事与理是一不是二。要把理会归在事相上就有用处,从理要悟到事,这就圆融。要把理在日常生活当中,显现出来,这个理才不致于落空;理与事要相应。无理事不能通,故不可滞事昧理;无事理何所立,故不可执理废事。佛法的修学一定要圆融,要懂得理事无碍,事事无碍。[/FONT][/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佛教[/FONT][FONT=宋体]世界宗教的一朵奇葩[/FONT][FONT=宋体]那个贴子将[/FONT][FONT=宋体]偏重在理论基础。而[/FONT][FONT=宋体]实践佛陀教育[/FONT][FONT=宋体]这个贴子,将[/FONT][FONT=宋体]偏重在[/FONT][FONT=宋体]实践与[/FONT][FONT=宋体]修行。只有把[/FONT][FONT=宋体]佛陀教育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才得到佛法真实之利。[/FONT][FONT=宋体]南无阿弥陀佛![/FONT][/FONT]


[FONT=仿宋体]本贴注意事项:[/FONT]

1)此楼内文章将引用来自佛教界内具备影响之高僧大德或具备相当声望之在家居士或团体之已发表著述,如同时引用多部不同著作,也将一一标明出处。因有些原文段落较长, 不便全文摘录。故只选取其中相关的某些段落或文字,为上下衔接,文字也可能略作精简和修改. 大家若欲进一步了解,请详阅原文。一切以原文为正宗。笔者摘录将以保持原文为基准,但不排除因文字删减而使文意略有差疵

2)此楼将引用当代高僧: 净空法师及各祖师大德的开示为主。原则上不作研究讨论。妄语为佛门根本重戒,佛弟子不敢诳言。况本人学识有限,唯恐误人误己。故对于[FONT=宋体]吾人力[/FONT]所能及以外之问题不便回答,特请见谅。

3)此楼内只论佛法。对于其它宗教不作个人评论。本人非常欢迎欲了解佛法之其它宗教人士光临,愿以兄弟之宜以待,但此楼内不讨论其它宗教。(引用大德文章中若有提及其它宗教为例外[FONT=宋体]。)[/FONT]

4)近代高僧印光大师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又「入道多门,唯人志趣,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曰诚,曰恭敬。」特将此言与大家共勉,愿我等均能慎言慎行,一切恭敬。则佛法之实益不求而自得。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可不慎哉!

5)本贴将以当代大德:净空老法师之开示为主,兹将老法师的详细介绍与教育理念登载于本贴之初,以便起信。


[FONT=宋体]南无阿弥陀佛![/FONT]

[FONT=宋体]不肖佛子梵音[/FONT]
 
[FONT=宋体]净空法师德像[/FONT]
[FONT=宋体][/FONT]
 

附件

  • lfbx[1].gif
    lfbx[1].gif
    60.4 KB · 查看: 156
[FONT=宋体]法师简介[/FONT]


[FONT=宋体]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FONT]

[FONT=宋体]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 [/FONT]

[FONT=宋体]印度尼西亚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荣誉博士 [/FONT]

[FONT=宋体]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FONT]


[FONT=宋体]净空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FONT=宋体]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五四年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桐城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與儒佛大家濟南李炳南老教授,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十三年,而於佛教淨土宗著力最多。[/FONT][/FONT]

[FONT=宋体]一九五九年,法師於台北圓山臨濟寺剃度;以恢復聖哲倫理道德教育,弘揚大乘佛法慈悲精神為己任。至今講經教學已逾五十年,從無間斷。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說,大開印贈經典及運用影音設備、網絡、衛星電視普及仁慈博愛之全民教育的風氣。至今已印購六千五百套以上的《大藏經》贈送全球高等學府、國家圖書館暨各宗教團體。[/FONT]

[FONT=宋体]曾受聘任台北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內學院院長。創辦華藏視聽圖書館、佛陀教育基金會與澳洲淨宗學院。指導新加坡淨宗學會創辦「弘法人才培訓班」。現今全球有百餘所的佛陀教育機構聘請法師為永久導師;成千上萬的聽眾,透過遠程教學向法師學習。[/FONT]

[FONT=宋体]除講經教學,法師於各類醫藥、教育、慈善救濟事業也非常關注,不分國家、宗教、族群,平等真誠的貢獻力量。一九九七年始,旅居星洲三年,致力團結新加坡九大宗教,告知世人「世界不同宗教確實是可以團結的」!先後榮獲美國德州榮譽公民、達拉斯榮譽市民、澳洲圖文巴榮譽市民、印尼宗教部最高榮譽,以及澳洲格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南昆士蘭大學與印尼夏利.悉達亞都拉回教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與榮譽教授。[/FONT]

[FONT=宋体]二ΟΟ[FONT=宋体]五年,榮獲英國女王[/FONT]AM[FONT=宋体]勳銜,再次肯定了法師對多元文化教育與宗教團結的卓越貢獻。半世紀以來,法師足跡遍滿五大洲。多次代表大學至亞、澳各地參加國際和平會議;數次陪同新加坡九大宗教、印尼五大宗教、馬來西亞五大宗教代表團,訪問中國(遠至新疆)、羅馬、埃及等宗教聖地與大學。並捐贈泰國僧伽醫院建設基金,實為化解南北傳佛法兩千多年來的隔閡邁一大步。所至之處,不僅深受佛教信眾的擁護愛戴,也與各宗教人士親切交流,真誠學習,成為坦誠相待的老朋友。[/FONT][/FONT]
 
[FONT=宋体]二ΟΟ[/FONT][FONT=宋体]五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澳代表,多次訪問老法師,希望與澳洲淨宗學院合作,邀請真正有愛心、有道德學問的老教授、專家學者講演。再加上《弟子規》、《十善業道經》的教學,以中、英、阿拉伯、西班牙、俄、法等六種語文向全世界推廣。利用網絡、衛星電視,二十四小時於全世界各地區反複播放。提供全球人士認識學習神聖至善圓滿倫理、道德、因果、宗教的教育。法師有鑑於近代各宗教逐漸式微,偏重形式而缺乏實質,積極提倡建立「宗教大學」或「多元文化大學」,培育各宗教教師傳道人員,深入教義,提昇素質。誠望各宗教學習者皆能恪奉真主神聖仁慈博愛精神,落實和諧社會的大同理想。[/FONT]

[FONT=宋体]為堅實倫理、道德、因果、宗教、科學的聖賢教育基礎,法師特於二ΟΟ[/FONT][FONT=宋体]六年在澳洲昆士蘭省購買建校土地,希望建校培育世界各宗教及優秀傳統文化的師資。以儒之《弟子規》、道之《太上感應篇》與佛之《十善業道》的教誨為扎根教育,戒律基礎,要求全體師生百分之百落實此三門課程。因此三科,不僅是儒釋道三家學術的基礎,實為聖賢「仁慈博愛、誠敬謙和」教育之大根大本。尤於今日社會,老法師更加強調,唯有深明因果教育,才能真正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若不明因果,縱然學習倫理、道德教育,亦容易流於表面,徒具形式。故安士先生云:人人皆明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明因果,天下大亂之道也。若非切實履行,世出世間所有德行學問僅如空中樓閣,自行化他均難真實成就。[/FONT]

[FONT=宋体]二十世紀英人湯恩比博士曾說:「欲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法師多次參加國際和平會議的經驗,深切認識,唯有建立和諧社會示範區,才能使世人明白肯定「人性本善」,告知世人「和諧是可以落實的」。於是,法師秉持著「但開風氣不為師」的處世原則,於家鄉安徽廬江縣湯池鎮建立「文化教育中心」,培養倫理道德教育的師資,展開小鎮全民倫常教育。老師們經過二個月的密集學習,下鄉上課,短短三、四個月內,已協助鎮中四萬八千居民,道德水平顯著提升,民風純樸,好禮知義。地方領導與百姓深刻體會「『和諧社會、和諧世界』不是口號」![/FONT]
 
[FONT=宋体]一生致力於宣揚神聖倫理道德教育的老法師,以「團結宗教、族群為世界和平的基礎」之理念,深深感動了全世界無數各行各業的志士仁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鑑於此,特於二ΟΟ[FONT=宋体]六年十月,以教育與和平為前提,誠邀老法師於法國巴黎總部,進行為期三天的「二五五[/FONT]Ο[/FONT][FONT=宋体]年歡慶衛塞節活動」,多方闡揚「宗教是可以團結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聖賢傳統文化教育於現代社會仍深具實用」等重要理念。此次慶典,有來自全世界一百九十二國的駐法使節、團體代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秘書長以及法國重要官員共襄盛舉,對全球宗教人士與愛好和平者而言,實為一次意義深遠的重要活動。[/FONT]

[FONT=宋体]二ΟΟ[FONT=宋体]九年二月,在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先生的支持讚揚下,由老法師領導的淨宗學院與格里菲斯大學於澳大利亞布里斯本市政廳聯合舉辦三天,以《世界宗教是一家》為主題的「澳洲、亞太地區促進和平與和諧之多元宗教高峰會議」。來自亞、澳各地一百四十八個宗教、政府、商業、醫藥、大學、警方和媒體機構的二百八十八位代表出席。與會者反響踴躍,如悉尼吠壇多中心代表所說:「你們舉辦的多元信仰高峰大會,不但惠利這一區的人民,甚至會對人類有極重大的貢獻,因為所探討的問題是全世界所關心的。這個會議,已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不可磿滅的記號,假以時日,一定能作出更有意義的貢獻。」[/FONT][/FONT]

[FONT=宋体]簡言之,「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是淨空法師立身處世不變的原則。「仁慈博愛」,「修身為本、教學為先」是他講經教學純一的主旨。「誠敬謙和」、「普令眾生破迷啟悟、離苦得樂」則為其生命中真實的意義。[/FONT]

[FONT=宋体]资料出处:[/FONT]
http://www.amtb.cn/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1&web_choice=1
 

附件

  • rejk1[1].jpg
    rejk1[1].jpg
    116.2 KB · 查看: 156
弘法理念

  「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二十個字是老法師修學教化的基本理念。老法師誨人不倦地以此來勸化他人,自己亦終身奉行不渝。自一九五九年開始在台灣講經弘法以來,迄今已有四十年。

自始至終,老法師不厭其煩地闡釋「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釋迦是一位義務的社會教育工作者;佛教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須」等思想,讓社會大眾重新認識佛教,並且也極力提倡孝道、師道和中華傳統文化。

在四十餘年的弘法歷程中,法師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美洲、澳洲和東南亞地區法緣非常殊盛,所到之處極受當地社團、學校及四眾弟子的尊敬和愛戴。淨空老法師的思想體系蘊含豐富,博大精深,現試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對其加以說明,俾使我們能對老法師的思想有一個粗淺的認識︰


(一)以教育弘揚佛法  

【1】、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

  淨空老法師倡導下,一九六二年起便創設「華藏法施會」以印送佛經善書,無條件贈送給需要的人。一九八五年一月「佛陀教育基金會」正式在台北成立。基金會秉持「促進道德,推展佛慈,闡發倫理」的宗旨,多年來以贈送經書及佛教音像製品、舉辦佛學講座、捐助獎學金等為主要弘法方式

先後翻印《大藏經》及佛教歷代祖師大德著作、儒家《四書》、《五經》等善書及一切與提升善良品質、恢復心性、昌明道德、改善社會風氣、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有關的書籍。目前,佛陀教育基金會的經典及音像製品贈送範圍已由原來的亞洲、美洲地區擴展至澳洲、非洲和歐洲地區的許多國家。單單在一九九八年,世界各國接受佛陀教育基金會贈送法寶的團體就達到兩百多個,所贈送的經典總數達到兩萬八千多箱一百七十餘萬冊。數十年來,「華藏法施會」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已累計贈送經典善書千餘萬冊,佛菩薩及祖師大德像數百萬張流通全球。

【2】、佛教是教育

  按淨空老法師的指導思想,凡是新的淨宗學會成立,首先所要進行的會務重點便是印贈經書、流通音像製品,展開佛教的「正名」活動。淨空老法師經常說︰「作為一名現代的佛教弟子,所首先應該明白的就是搞清楚我們和佛陀之間的關係。我們稱佛為「本師」,他老人家是我們根本的老師,他和我們之間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非常明顯的教與學的關係,而不像其他宗教那樣存在所謂的「父與子」的關係。

佛教的教學是非常藝術化的教學,每一尊佛像,每一種儀式,每一個供養具都是非常好的教學工具,都有無限深廣的表法意趣。如果我們進入任何一座寺院,在天王殿首先所看到的是一尊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彌勒菩薩塑像,它代表的是──如果想學佛、如果想作菩薩,第一步便要從「歡喜大度」修起。要學會包容別人、體諒別人、時時笑面迎人,不生煩惱,對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這樣,我們才有資格進入佛門薰修。由此看來,這「微笑運動」還是佛教首先提出的呢。

另外,「四大天王」、「四大菩薩」、「十八羅漢」等所有塑像;供香、供花、供果等種種供奉儀式,各有其表法深意。如果我們現在只是把佛菩薩當成偶像加以崇拜,以為多燒幾支香,多磕幾個響頭,便能得到佛菩薩的保佑,便能升官發財,這是迷信!這簡直是對佛菩薩教學的侮辱!任何事情是以因果而存在的,如果不明白因果的事實真相,不按照佛教導我們的理論方法去學習,只是一味的盲目崇拜,這完全與佛教化的宗旨相違背,也完全脫離了佛陀教育的本懷。

老法師四十餘年來,一直推行「佛教是教育」的理念,並在一切場合、聚會和演講中對此概念加以闡述和論證,使聞者無不頷首稱是。所以由「淨宗學會」的命名中,我們即可以看出法師的一番苦心,雖然此名在二戰後即由夏蓮居老居士提出,但一直以來,並未落實到實際修學生活中,淨空法師所推行的「教育」理念才真正把夏老居士的理想變成現實。

资料出处:http://www.amtb.org.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2&web_choice=1
 
[FONT=宋体][FONT=楷体](二)、以講學培養人才[/FONT][/FONT]

[FONT=宋体]創辦「弘法人才培訓班」[/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一九九五年五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淨宗學會誠邀老法師來新講經,並主持「弘法人才培訓班」的日常教學工作。截至目前,弘法人才培訓班共開辦四屆,接受了來自祖國大陸、美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的法師居士七十餘位(其中來自國內的法師共六十八位),這些法師現已分別在各自的寺院或應邀至各地正法道場講經弘法[/FONT]

[FONT=宋体]籌辦「佛陀教育學院」[/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佛陀教育學院」以「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為辦學宗旨,準備開設三級教學課程,即預科班(一年)、正科班(三年)和研究班(三年)。學院在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學理論等方面稍有別於一般的佛教院校。老法師希望通過這種中國傳統的私塾教學方式,能為祖國佛教界培養一批宗教兼通,解行並進,有修有證,並能運用現代科技設備為弘揚佛法服務的高素質法門精英。[/FONT]


[FONT=宋体][FONT=楷体](三)以慈悲利益社會[/FONT][/FONT]

[FONT=宋体]慈悲是佛教的基本教義[/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佛教是以推行和平和慈悲為其主導思想的特殊教育。淨空老法師經常教導弟子和學生們,要拓開心量,包容一切,並且時時提及佛教所要求的慈悲不僅僅是對家人、朋友、認識的人或不認識的人,它還包括了我們的對手、敵人、動物、植物和一切我們能看見或看不見的有情生命。佛教的慈悲觀主要是建立在「物我一體」,即「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的理論基礎上。還要有一種「所有眾生皆是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的想法,尊敬愛護一切眾生,處處替他們著想,為他們謀福祉,這樣,佛教所要求的慈悲才算是做到了第一步。[/FONT]

[FONT=宋体]說法四十年慈悲利人天[/FONT][FONT=宋体]  淨空老法師自講經弘法以來,足跡已遍及亞洲、澳洲、美洲各地,四十餘年來老法師以講經弘法為唯一正業,橫說豎說無間斷說,教化勸導無以數記的東西方有緣眾生,使他們以積極正確的態度面對人生,超越瓶頸,滿懷信心,滿懷希望的迎接新的生活。淨空老法師已步入古稀之年,在這個常人或盡享天倫或坐以待旦的年歲裡,老法師卻將無量眾生的生死大業一肩挑。[/FONT]

[FONT=宋体]祖國結緣[/FONT][FONT=宋体]  [/FONT]

[FONT=宋体]淨空老法師對祖國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對佛教界、文化教育界及各地災區的支持與資助,早在八十年代便已開始。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五年間老法師曾給國內各大寺院、佛學院居士林贈送《大藏經》達八百多部。一九九一年國內華東等地遭受特大水災,老法師傾全力與華藏佛教圖書館、華藏講堂共捐資二十五萬美元救災。一九九二年中國佛教文化教育基金會成立,老法師為基金會捐資四萬美元。一九九三年,老法師在南京金陵刻經處及上海佛學書局印贈《佛學大辭典》一萬部,與全國所有佛學院的學員結緣。同年,老法師還捐贈《四庫全書薈要》三十三套,每套五百巨冊,給北京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及各省市高校圖書館。一九九四年,老法師在新加坡捐資六萬新幣支持祖國「萬村書庫」工程。[/FONT]


[FONT=宋体](四)以真誠增進交流[/FONT]

[FONT=宋体](五)以專修專弘求生淨土[/FONT]

[FONT=楷体][FONT=宋体]因为篇幅有限[/FONT], ([FONT=宋体]四[/FONT]) ([FONT=宋体]五[/FONT]) [FONT=宋体]不展开了[/FONT].[FONT=宋体]详情请见资料出处[/FONT].[/FONT]

[FONT=宋体]资料出处:http://www.amtb.tw/jklfs/jklfs.asp?web_amtb_index=2&web_choice=1[/FONT]
 
本篇节录自印光大师开示 -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 净空法师讲述于 二○○一年九月廿九日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

佛教非宗教非哲学

如何能够把佛法落实到我们生活上,这一点我相信许多同修们非常的关心,因此我们学佛首先要认识佛法。佛法究竟是什么?一九七七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住在‘中华佛教图书馆’里面收藏的书不少,尤其是‘苏州弘化社’出版的。因为弘化社是印光大师办的,我对弘化社的东西非常留意。在这些书本里面,我翻到一个小册子是欧阳竟无大师的讲演,王恩洋笔记记录下来的。他的讲题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

这个讲题很吸引人,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我那时还是第一次听到。我学佛入门是从佛经哲学入门的,他怎么说不是哲学?我把这一篇讲演细看,觉得他讲得很有道理,这一篇讲演是在民国十二年,地点是在第四中山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我从这一篇讲演得到很大的启示。佛教到底是什么?实在讲,欧阳竟无居士只说出,它不是宗教、不是哲学,而是现在人所必需要修学的。我们再仔细去观察,我明白了,佛教是教育,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它确实不是宗教、不是哲学。

怎么说是‘多元的社会教育’?它的教学超越了国土,我们今天讲的国家的界限,超越了种族的界限、超越了宗教的界限。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许许多多的宗教徒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像《华严经》里面五十三参,我们看到胜热婆罗门,胜热婆罗门是婆罗门教,是现代的印度教,遍行外道。这些经里面有很多其他的宗教徒,像当时印度的瑜伽、数论,许多人都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把佛教的本质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学佛到底是学的什么东西?我们要是用一句话说明白,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这一句要用现代的话来讲,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心经》上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物质,心就是精神,它是一不是二,现在我们把它分成两桩事情来看,这是错误的,这里头产生了矛盾、才产生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我们世间所有一切苦难的根源,不但是苦难的根源,是六道轮回的根源、是十法界的根源。如果我们把这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放下了,世界原本是一真,佛家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诸佛菩萨所证得的境界,那个境界才是最圆满的、最究竟的、最幸福的。
 
教学的事业


释迦牟尼佛这个人,如果用今天我们一般社会的看法给他定位,他是什么地位?诸位一定要知道,他不是神,他也不是仙人,他是人。实际上他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我们知道他是王子出身,他的愿力弘深、眼光深远、悲心很重,他发的愿是为一切众生服务、帮助一切众生解决苦难的问题。他知道这桩事情政治做不到,所以他不去继承他父亲的事业,舍弃王位。他也知道这桩事情军事、武力也办不到,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世尊年轻的时候武艺超群,所以他也不去作将军,也不去作统帅,把这个统统放下了;用现在话来讲,科学、技术、经济都不能解决,什么能解决?教育能解决,他最后选择这个行业。于是我们这才明了,解决社会问题,最重要的、最殊胜的、最有效果的是教育

于是我们再仔细观察释迦牟尼佛选择的这个行业,不但一生教学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虽然是出家,他的父亲是帝王,他可以盖一个很好的寺庙,可以过很舒服的生活,他为什么要树下一宿、日中一食、沿门托钵?为什么?他教导我们,如果真正从事于教学的事业,一定要自己给一切众生做出最好的榜样,你所教的,人家才肯相信、才肯接受。你自己做不到,怎么能教别人做到?佛教人‘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你要不能过清苦的生活,你的烦恼习气决定断不了。



本篇节录自印光大师开示 - 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净空法师讲述于 二○○一年九月廿九日 台北国际会议中心


 
佛法修学的目标

佛法的修学,我们第一个目标当然是了脱生死,超越轮回,这是一个大问题,正是佛在《法华经》上所讲的‘一大事因缘’。世尊在许多大乘经论上告诉我们,无论是理论或是方法,无不是以此为终极之目的。

可是佛法传到现在,依中国历史之记载,已经三千年了,外国人的记载也超过二千五百年了,法传了这么久,总免不了有流弊发生。现在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末法时代’,五个五百年,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二千五百年之后,这个时代众生之根性,与古时候当然不相同,因此有许许多多的经论法门,不是不好,而是我们现代人修学,实在说呢,作不到啊

依照大乘经的理论原则,无论修学那个法门,显教也好,密教也好,禅宗也好,教下也好,都需要断见思烦恼,才能够了脱生死。什么叫‘见思烦恼’?简单的说,‘见’就是指对于宇宙人生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这叫‘见烦恼’。‘思’是指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想法,见思包括的范围太多、太多了。佛在经论上将无量的见思烦恼归纳为十大类,这是为说法方便起见。这十大类的任何一类,说实实在在的话,现代人都断不了。一类都断不了,何况十大类呢?若是断不了烦恼,这一生的修学就不能成就啊!这不是某一个人的毛病,而是现代人的通病


(节录于净宗入门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参禅与念佛

我们从倓虚大师的《念佛论》里可以看到,他老人家曾经非常感慨的说出,他一生当中所见到的、所听到的,参禅有得禅定的,但是已经很少、很少了;而参禅开悟的,不但一生没见过,听也没听说过

参禅要是不能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不算成就;得禅定,定的功夫有浅深,功夫浅的生初禅、二禅;功夫深的生三禅、四禅;四禅天和四空天都没有离开天道,何况是得禅定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了。这就是说明末法时期众生,本身烦恼习气很重,再加上环境的外缘不善,什么叫‘不善’?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的诱惑,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怎么能成就?而念佛的人,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病苦,我们确实亲眼看见,也时有所闻,所以净宗这法门叫‘易行道’。

何况修学中,古大德所谓的‘不老实’,这句话份量很重、很重,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听了没在意,笑笑而已,没当一回事情,而不晓得这句话正是说中了我们的要害。为什么不老实?不外乎二个原因,要是依佛经来说是善根浅薄,没有福报,要是以我们现代话来讲呢:第一:我们对于经义未能真正了解。第二:我们在世做人,苦头尚未吃够。所以修学就不老实了,这是误了我们一生的大事。

那要怎样才能得到佛法殊胜的利益?如何修学,我们这一生才真正有成就?我们既然有这个愿望,这愿心是不是真的恳切呢?如果真有这个认识,真有一个恳切的愿心,那么此人就是佛经上所讲的‘觉悟的人’,他真的觉悟了。如果我们还醉生梦死,过一天算一天,以这样的心态学佛,依旧是在无明迷惑之中,并没有觉悟,他修学功夫怎会得力?


(节录于净宗入门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修学入门

这些年来,我们在讲习当中,诸位从录影带里听到,还有一些已经写成文字的,大家也都有看到,我们从那里入门呢?一定要从‘三福。六和’。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六和’,我想我们同修人人都能道得,都会说啊,做到了没有呢?没有做到,就没用处。我们必须要晓得,‘六和’不分在家、出家,所以佛法是平等法,特别是净宗的法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能令九法界的一切众生平等成佛,所以在末法时期要想成就,只有这一门了。

前几个星期,我在洛杉矶讲演,有一位同修来告诉我,他说他持经,我问他持什么经,他说他持《无量寿经》已经三千遍了。我就告诉他,你不是持经,他说他每天都有读诵,我说你是读经,你读了三千遍,你没有持;他说什么叫‘持’呢?‘持’是做到,佛在经上讲的那些话,你做到没?你没有做到就叫‘读经’,连‘念经’都没有,‘念’是什么?你心上真有,你是有口无心,对不对?他说对。有口无心是读经,尚谈不上是‘念经’,你能够说‘持’吗?

我举一句话,经上讲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做到没有?他还算老实,摇摇头说:‘我没做到’,没有做到,你就是没有‘持’。大乘经论上,佛告诉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摆在第一,佛所讲的理论你懂了,方法你明白了,你能够把理论、方法在生活当中完全做到了,那才叫‘受持’。所以‘受持’和‘读经’是两桩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我教初学,开始要把经念三千遍,目的何在?教你把经典上的教训牢牢记住,必须在生活当中,在处事接物待人当中去做到,这叫‘受持’,那就有感应了。假如你没有照做,你来告诉我,你也有感应,我相不相信?我相信,我为什么相信?你的感应不是佛菩萨,你的感应是妖魔鬼怪。确实有感应,妖魔鬼怪加持你,帮助你增长贪嗔痴,帮助你造作恶业,帮助你赶快堕阿鼻地狱。你的心正、行正,就与佛菩萨感应道交;心邪、行邪,就与妖魔鬼怪感应道交。

社会很复杂,六道里的情形比我们现在更要复杂,一个人在这个时代,要想了生死出三界,的确不容易,但是也不能把它看得太难,把它看得太难,那也错误了。它的确有门径,有道路,这就一定要遵循佛陀的教诲,依教奉行。


(节录于净宗入门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FONT=宋体]净业三福[/FONT]


[FONT=宋体]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FONT]


[FONT=宋体]三福第一个是孝顺父母,我们讲得很多。我们经念不熟,经义含糊不明,心行与经教相违背,这是大不孝、大不敬,必须要知道啊。[/FONT]

[FONT=宋体]奉事师长[/FONT][FONT=宋体],我们学佛人第一个老师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老师教我们学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也是我们的‘本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心像不像佛心?念头像不像佛的念?佛的心、佛的念头像什么样子?一部《无量寿经》、《阿隬陀经》里所讲的就是佛的真心,佛的样子,我们有没有认真去体会?有没有认真的去修行?[/FONT]

[FONT=宋体]修行就是依照佛所说的标准,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错误的想法、看法修正过来[FONT=宋体],这叫‘修行’。如果我们天天还装著学佛的样子,[FONT=宋体]就[/FONT][/FONT][FONT=宋体]是自欺欺人。所以我劝勉我们的同修,我们的机缘是无比的殊胜,在这一会里,失掉人身而堕三途,实在是太可惜了,说得不好听的,太冤枉了。[/FONT][/FONT]

[FONT=宋体]所以佛法的基础,根本的根本就是‘孝敬’,把孝敬扩大,孝敬一切众生,这是学佛。果然能够做到孝敬一切众生了,那就恭喜你了,你不但超越轮回,你也超越十法界了。因为真正孝敬一切众生,只有法身大士才能做到,《华严经》所讲的,圆教初住以上才能做到。因此心不能不发,发了之后,要认真努力去把它兑现,也就是要做到。[/FONT]

[FONT=宋体]在行为上,罪业最重的是杀业,所以佛综合戒律的重心,告诉我们‘慈心不杀’,佛门里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要培养慈悲心,决定不能杀害,乃至恼害一切众生。没有慈悲心不能学佛,恼害众生一定结得很多的冤仇,所以这些冤家债主冤冤相报,没完没了。[/FONT]

[FONT=宋体]觉误的人决定不会与众生结冤仇,凡是与众生结冤仇的都是迷惑颠倒,都是被无明烦恼所覆。要修十善业,这是行门的基础,我们应将它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标准都是经论上的教诲,从这基础入佛门。[/FONT]


(节录于净宗入门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FONT=宋体]净业三福[/FONT]


[FONT=宋体]二、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FONT]


[FONT=宋体]入佛门先受三归依,这是佛陀教给我们脱离六道轮回,趋向菩提涅槃的方向目标,称之为‘三宝’。三宝就是觉、正、净,时时处处保持自己的觉心,觉而不迷,我们从前是迷而不觉,现在转过头来叫‘回归’,回过头来要归依‘觉而不迷’。[/FONT]

[FONT=宋体]又教我们从错误的知见,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什么样的知见才算是‘正’呢?佛菩萨决定不会说‘我的知见是正知正见,你们的知见是错误的知见。’,没有这种佛菩萨。佛菩萨告诉我们,与自性相应的知见正知正见,与自性相悖的知见是邪知邪见。[/FONT]

[FONT=宋体]这样的说法,我们就服了。因为我们没有明心见性,我们要承认我们的看法、想法都是错误的,所以在初学时不能不靠佛。但是佛说得很好,佛不是教我们永远的依赖他,可以依赖他一小段的时间,不是教我们长远的依赖,佛教我们自己要明心见性,见性之后就不要依赖他了,但是在没有见性之前,我们不依赖他就没有第二个方法好走了。[/FONT]

[FONT=宋体]明心见性谈何容易呢?必须要断烦恼,破烦恼障啊!烦恼障碍了我们的自性,你有烦恼就决定不能见性,还得要学法门;学法门也破所知障,所知也是障碍自性。这二大类的障碍都除掉了,才能明心见性。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些业障深重的凡夫,要发愿求生净土,这方法妙绝了,可以暂时不要断见思烦恼就往生西方净土,也不必修学无量法门,只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好好的跟阿弥陀佛学,到那地方去,再断烦恼,再学法门,我们这才有救。[/FONT]

[FONT=宋体]因此受持三归,我们要归依阿隬陀佛,归依净宗经典,净宗经典现在只有五经一论,你全归依五经一论,很好,如果嫌多,六种里任何一种都行。也许有人问,一种那不太少了吗?我们在《往生传》上看到,在《净土圣贤录》上看到,自古至今,有许多人连一部经都没有,一生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也能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一句名号都能成就,何况一部经呢?我们在这里要真正能信得过,像《金刚经》上说的‘信心不逆’,我们才能成就[/FONT]

[FONT=宋体]具足众戒’的‘戒’,我们可以解释为佛在一切经典里所说的教诫,我们也都要遵守,而不是呆呆板板的几个戒条,你仔细看经典里的教诲,这些戒条都包含在其中,并无缺失,再从这个基础上契入菩萨法门。[/FONT]


(节录于净宗入门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净业三福

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净业三福末后一条是‘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是果报;果复杂,就复杂的程度来说,因必然与果成正比例,而这么复杂的因果里面,我们必须小心谨慎,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决定不造恶因。

我早年接触佛法,对于佛陀最佩服的地方,是佛陀只教人顾自己,不教你看别人。因为佛法修学的中心禅定,是清净心。如果时时刻刻会想到外面的环境,去分别外面的环境,你想想,你什么时候能得定?永远没指望了。

你要真正成就禅定,成就清净心,要完全不缘外界,往里面缘,这是佛法高明之所在,所以佛法叫‘内学’,是教你不向外攀缘。外面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好人也好,恶人也好,我都不要理会。我们对外面的境界用一个真诚恭敬心,顺境也如此,逆境也如此;善人如此,恶人也如此,绝不用两个心,一心真诚。你能用这个心,好人、善人赞你,恶人也赞叹你,恶人被你感动了,断恶修善了。

六祖惠能讲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问过。’,常常见世间过,自己就完了。我们今天犯的大毛病,一天到晚都看到别人过,却看不到自己过。几时我们能不见到别人过,而见自己过,你就成功了,你的功夫就得力了,你就能得真实的受用了。别人怎么做,他自有他的因果,要紧的是我们自己。他的因果,我们也不能代他受,也不能帮他转。

佛菩萨讲经说法是旁敲侧击,让我们听了会想一想自己有无此过失,有的话,赶快反省,所谓‘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佛菩萨不会指着我们而说过失,他只是让你自己去反省,让你自己去觉悟,他的心是清净的。实际上佛并没看到任何一个人有过失,这是佛法教学的高明,不失清净心啊。


(节录于净宗入门净空法师1996年讲于达拉斯)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