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2-16
- 消息
- 5,279
- 荣誉分数
- 83
- 声望点数
- 0
纯理论探讨,谢绝骂街。
晚清和民国初年,有三股有识之士。
第一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
第二股以杨度为代表的君主立宪派。
第三股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派。
最后共和派胜利。杨度当时是想立袁大头做皇帝,受到袁克定的大力支持。
从古到今,中国摆脱不了两个现象,第一是皇帝必须是亲临朝政的明君,第二是小C提到的人人做皇帝的
梦想。这两种现象都使朝代不稳定的因素。做了皇帝的,必须兢兢业业地治理天下,如果遇上一朝昏君,或者不爱朝政,或者不爱江山爱美人,都导致其他有皇帝梦的人趁虚而入,取而代之。
而君主立宪正好可以弥补这两个缺陷,首先皇帝就像董事长。具体办事的,由总理办,就像CEO。这样
,皇帝就不必亲临朝政,多少皇帝就不用做亡国之君了。CEO没干好,可以换一个,老百姓的怨言不会
直指懂事长。即使还有想当懂事长的老百姓,也得考虑一下宪法允许不允许。这样政治体制稳定,人民可
以安居乐业。
共和的好处是老百姓说了算,可是,你见过老百姓真的说了算的共和国家吗?我是没见过。
但是董事会决定谁当CEO,皇帝有这个权利吗?没有的话和饭馆柜台上的招财猫有啥区别?
我觉得更为紧要的是如何保证这个政体不被推翻,或者说不会被大多数非精英强烈反对。这就是胡总提“和谐社会”的来源,换句话说就是缓和阶级矛盾。中国现在的制度,从效率和管理上,实践证明是不错的。
可是如何能保证这种制度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还不是特别清楚。
中国不太可能实行君主立宪制,因为中国人的血统概念不是很强烈。对于中国士大夫阶层,经常以出身贫寒为荣耀,而对于中国皇帝,则流行: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
中国最后一代皇帝,是少数民族,所以更不可能君主立宪。这也是当年慈禧抵制维新的原因,君主立宪最后的结果,是满清不流血的亡国灭种,当然,抵制君主立宪的结果,是满清流血的亡国灭种。
欧洲人血统概念比较强,老百姓多多少少觉得王族们的基因与众不同,所以能实行君主立宪制, 欧洲历史上,出身贫寒,一次做大的国王,很少。日本除了血统,更重要的是将天皇神化了,所以能实行君主立宪制。
杨度就不要提了。他投靠过康梁,投靠过袁大头,投靠过孙中山,最后投靠过共产党, 幸亏死得早,否则,凭他在日本游学的经历,对君主立宪的推崇,政治上的反反复复,最终有可能跟了日本人和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