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zt)

shoppingcart

新人
注册
2003-05-24
消息
3,477
荣誉分数
31
声望点数
0
据18日扬子晚报报道,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地铁站高架桥下,每天晚上都有大量外来民工睡在这里,有的民工已经在这里睡了几年。日前因气温骤降,一名民工晚上睡下后第天上午未起,人们发现他已经死亡,死因可能是冻死的。

这个新闻似乎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网上没有什么反响,人们在议论着哥本哈根或是其他奇闻逸事;大街上依然是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一派盛世和谐景象;领导们仍然乘着小轿车进入威严的大楼坐在豪华的会议室里吸着九五至尊级别的香烟讨论着GDP之类的问题,并没有看到有哪位领导对此事下个批示。一惯忌世愤俗动不动就高叫人权以人为本的精英们也不见任何动静。好像死水一潭。 因为死的是民工。

好在警方还是负责的。派出所接到报案后随即来到现场,对死者遗物进行了清理,在死者的一个口袋里,发现了一张脏兮兮的身份证,身份证上显示,死者姓周,江苏盱眙人。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上去是老人的死者,是1962年出生,年龄仅有47岁;这让众多围观市民很是吃惊,年龄40多岁,但是死者面相却有60多岁,很多人连连感慨,这或许就是生活质量造成的。

1962年生的人,说明他的母亲应是1961年怀上他的。那正是中国的困难时期,而苏北盱眙又是很贫穷的地方,当时他的父母不仅没有饿死,反而怀上了他,生下了他,而且养活了他,这也许是个奇迹吧?不知道盱眙是不是只有他一个特例?如果不是,如果盱眙确实有一定数量47至50岁的人,那么说明当时这些人的父母也没有饿死。列位看官,你的身边有没有47至50岁的人?他们的父母应当有不少还健在吧?他们是那个时期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活着,就是击破谎言的最有力证据吧?

然而在旷古未有的盛世之时,在号称要率先全面达小康的膏腴之地,这位47岁姓周的人死了。死在繁华似锦的大都市一个角落,死在异乡的立交桥下,死在年关将近的寒夜,死在饿寒交迫之中。

47岁,是人生的壮年。但是他没有工作,看不起病,住不起房,只能在严寒的冬夜露宿街头,倦缩在破被里硬挺,以至于活活冻死。

47岁,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他有父母和妻儿吗?他的亲人知道他死得如此凄惨悲凉,会不会心如刀绞?

难道他不是我们的乡亲?不是我们的同胞?当你唱着“让世界充满爱”,“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时候,心里会想到这些人吗?如果你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同胞,自己的乡亲,自己的亲人,你于心何忍?难道以人为本,不包括这些人?难道人权,与这些人无关?

这是人间的悲剧,这是不应当发生的悲剧,这是与和谐盛世极不相称的悲剧。精英们,请不要说偶然,个别,特殊;请不要再粉饰太平,自欺欺人;请不要再文过饰非,强词夺理。就在这段高架桥下,每天晚上都有大量外来民工睡在这里,有的民工已经在这里睡了几年。就在这个桥下,还有个叫王震学的,今年46岁,安徽阜阳人,父母过世,由于腿疼、肺部也有毛病,所以干不了重活,20天前得了重感冒,一直以来发烧不止,已经20多天没有起过床,这几天也是基本吃不下饭,再不将他送进医院,他也只有等死了。而且就在你们的面前,别装着看不见。

侧隐之心,人皆有之?那么对这些农民工兄弟为何如此冷酷无情?因为救急不救穷吗?如果是地震,火灾,事故,很多人会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对这种涉及贫困的根本问题,也许还是当个看客为好?

马路上,车流滚滚;商场里,人头攒动。多么祥和的盛世景象。再看看寒夜中在立交桥下瑟瑟发抖在贫病交加中等死的民工兄弟,想哭,但是欲哭无泪。只能胡乱敲着键盘,于是有上面的文字,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个世界, 没有贫富差距, 就不能奖勤罚懒.

但是如果差距太大, 大到有人愿意劳动却找不到工作或者工资极低, 饥寒交迫以至路有冻死骨的地步, 也实在是过分残酷和不人道了.

相比之下, 加拿大的高税收和对低收入人群较高标准的社会福利, 加上众多的慈善机构, 我们交的税捐的款有很大一部分真正到达了急需帮助的人手里, 使得这样的事发生得更少, 算是比较好的折衷了.
 
这类不幸加拿大每年冬天也都有的。寒冬腊月的时候我在渥村看到过睡在桥墩下的无家可归者, 大冬天在多伦多也见到过有人睡在街上过夜。
 
看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差不多,只要是人类社会就有贫富贵贱,到哪里都是一样
 
还是印度好 只有夏天热死人 没有f冬天冻死人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共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
说得到 做得到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坚决跟着共产党
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 建设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江山人民保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份子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共产党好 共产党好
共产党领导中国富强了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份子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社会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
 
相关照片
 

附件

  • 490a5c37x7b12df59ec43&690.jpg
    490a5c37x7b12df59ec43&690.jpg
    33.5 KB · 查看: 498
  • 490a5c37x7b131e211342&690.jpg
    490a5c37x7b131e211342&690.jpg
    58.6 KB · 查看: 495
  • 490a5c37x7b13822f720a&690.jpg
    490a5c37x7b13822f720a&690.jpg
    68.3 KB · 查看: 496
  • 490a5c37x7b138353567d&690.jpg
    490a5c37x7b138353567d&690.jpg
    124.6 KB · 查看: 499
巴黎的地铁站里,过道和站台上,这种情景有的是,没有人大惊小怪,更没有人幸灾乐祸。
 
这类不幸加拿大每年冬天也都有的。寒冬腊月的时候我在渥村看到过睡在桥墩下的无家可归者, 大冬天在多伦多也见到过有人睡在街上过夜。

巴黎的地铁站里,过道和站台上,这种情景有的是,没有人大惊小怪,更没有人幸灾乐祸。


毛邓分歧(1)-“竟优”和“竟次”的较量

这个世界上,竞争的方式有两种,一曰竟优,二曰竟次。两种方法大路两边,各行其道。毛和邓的一大分歧就是竟优和竟次的回合较量。​

什么是“竟优”?

就是始终和世界上最优秀的比,始终和最一流的比。比如,“如果洋人不能,我们也要能;如果洋人能,我们要比他们强。”​

比如,如果美国有腐败,我们就说“腐朽的资本主义”,“我们坚决杜绝腐朽” 。
比如,如果美国花了很多年才造出来一样设备,我们就说,“我们也一定能造出更好的设备”“核潜艇就是一万年,也要造出来。”
比如,如果美国有妓女,就说“美国文化堕落,我们不允许堕落”​

这种“竟优”理论的正面作用是激发全体民族的向上意识;然而,竟优的负面作用也很大,如果被“形左实右”利用,就会被指责为“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特别是这三十年来,竟优是被大肆批判的或避免谈及的。如果谁提竟优,则当今精英们只要用“大跃进”或“赶英超美”几个字就能把所有提倡“竟优”的人给憋回去。

竟优的人,下场往往很悲壮,因为当今精英们只要 “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竟优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自我犯罪感。毛泽东时代都是用“竟优”的观念,所以被这三十年的精英们指责为“好高骛远、不顾国情、不知天高地厚”。

但竟优的魅力也真是让人荡气回肠、气迈豪概的。正是这种竟优的观念,毛时代始终把眼光放在世界上最高的位置,不畏强敌,战胜了美苏的压力。朝鲜战争、印度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珍宝岛争战,实际都是以美苏为对手的,这使得中国从东亚病夫变成世界的一级。毛时代的两弹一星,大型计算机、大飞机、激光技术、杂交水稻、大化肥等,都是竟优理念的结果。至今还有许多遥遥领先世界的成果,比如当年拍摄核爆的高速成像技术,至今是世界领先。

毛时代,在政治上也竟优,采用大民主的方式,“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发动了被现代精英诅咒的文革。而同期,美国还在为黑白同校、男女同校的问题争吵不休。

毛时代还搞全民基本免费医疗和教育,也是要和美苏的制度一较高低。现代精英批评说,那是“不自量力。”

毛时代的竟优理念使得中国在百年战乱后的基础上从 1949 至 1979 其间增加了 4.5亿人口,寿命从35提高到65,GDP大踏步提高到了世界第7位,成为第9位工业大国,经济增长率平均可超过5%。而毛的竟优在军事上则被洋人称为“毛魔”。毛时代在外交上除了因台湾问题毛泽东不肯让步没有正式建交外,至文革结束,已经和近100个国家建交。

毛时代的目标是建立“四个现代化”,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什么是“竟次”?

就是始终和次一等的比,和更低最低的比,理论和实践都要和更低的比,这样就会显出自己的优点,就会有伟大的成绩和快乐的感受,甚至是盛世的欢呼。​

比如,如果有腐败,就说“美国也有腐败”。
比如,如果我们不想造设备,就说“美国都花了那多年才造出来,我们怎么能造出来呢?”。
比如,如果有妓女,就说:“美国妓女还合法呢!”
比如,如果教育收费,就说:“美国学生还要打工交学费呢”
比如,如果我们搞初级阶段,就说:“美国当年走资本主义也很残酷,我们怎能避免呢?”

概括起来说,这三十年是把这样一个原则做前提的:“如果洋人不能,我们肯定也不能;如果洋人能,我们不一定能。所以,一买二办最简单。”

这三十年都是用“竟次”的观念,还要外加“服从”。什么是服从?就是说,西方的准则,就是全世界的“客观”规律 。 我们按西方制定的游戏规则办事,叫做“与国际接轨”。

中国在这三十年闻名世界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就是“竟次”的优势。因为竟次,所以越“廉价”,就越有 “优势”。比如,前段时间邓鼓励或默许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企业给民工“减薪”以避免企业倒闭,暂缓劳动法最低工资的实行,就是加大“廉价优势”的举动,而且这个举动看起来深入人心、实事求是、立竿见影。

1997 年纪念邓小平去世时,官方一篇颂扬邓小平具有世界眼光的文章就说:“当中国在文革期间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问世时,总设计师说‘没什么了不起,我当年在法国留学时人家就有了,还比我们的吨位大,我们没必要自己折腾’”。文革后,历史就是按照总设计师的路线走的。

这三十年的竞次,出现了中国热衷于拿印度作比较取得快感的普遍现象,甚至出现了向印度学习的口号。而这在三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这三十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就是竟次的结果。成就永远是巨大的,因为总能找到更次的。

http://blog.creaders.net/QiJiewen/user_blog_diary.php?did=51911
 
毛时代的中国人与邓时代及执行邓路线的后邓时代中国人,思想上意识上也截然不同了。
 
这种事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不是好事,只不过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也是事实。不承认也不行。当然最好都能消失殆尽,不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怕是再发达的国家也做不到煞。
 
1997 年纪念邓小平去世时,官方一篇颂扬邓小平具有世界眼光的文章就说:“当中国在文革期间第一台万吨水压机问世时,总设计师说‘没什么了不起,我当年在法国留学时人家就有了,还比我们的吨位大,我们没必要自己折腾’”。文革后,历史就是按照总设计师的路线走的

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在 1964 (或 1965 ?)之前就造出来了,而文革是从 1966 年才开始的。道听途说的东西靠不住。
 
陈胜,吴广起义不是没有可能, 如果有起义, 象任志强这样的人头落地也不奇怪.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