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日,安阳西高穴大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曹操高陵在河南得到考古确认。
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获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基本情况近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获重大考古发现,经权威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考古资料现场考证研究,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魏武王曹操高陵航拍照
曹操高陵墓道
曹操高陵墓门
曹操高陵前室
曹操高陵侧室门
该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曹操高陵出土的石圭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石牌
曹操高陵出玉、玛瑙装饰品
曹操高陵出土画像石
在墓室清理中,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专家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
认定依据
有关专家对这些考古发现进行了多次论证,根据墓葬形制、结构及随葬品时代特征,认为这座大墓年代为东汉晚期,结合文献记载,判定该墓的墓主人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大墓即文献中记载的高陵。
首先,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其次,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石枕
曹操高陵出土石枕铭文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综上所述,专家们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
发现意义
曹操高陵的发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这一重大发现,印证了文献中对曹操高陵的位置、曹操的谥号、他所倡导的薄葬制度等有关记载是确凿可靠的信史。千百年来,这些问题扑朔迷离,异说种种,疑雾重重,并由此产生了对曹操的许多怀疑和曲解。曹操高陵的确认,扫去阴霾,解决了诸多历史悬案。其次,曹操高陵的发现,让我们新获许多历史信息,必将为曹操及汉魏历史的研究开启新的篇章。第三,发掘成果为汉魏考古树立了准确的年代标尺,相关领域的研究必将获得新的突破。第四,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墓葬及有关遗存的保护展示,必将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曹操高陵的发掘,尚有许多工作仍在进行,如陵园建筑、墓地布局的调查等。同时,保护展示规划也已开始着手进行。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