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报11月13日
中国人民银行在周三晚发表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三季度)”,人行透露会”按照主动性、可控制和渐进性原则,结合国际资本流动和主要货币走势变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此话一出,外国媒体纷纷演绎为中国央行承认人民币受到升值压力.
结果,中国官方新华社昨天”郑重澄清”,指”央行新提法并不意味人民币近期要升值”,报导又引述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珍表示,中国外贸形势刚有好转,人民币贸然升值会对中国内地经济造成伤害.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并非对中国全无好处,因为汇率上升有利入口,有助鼓励人民出国消费,在目前中国政府致力转型,希望把出口带动转为刺激内需,人民币升值正合乎这种新思维新策略.为了刺激内需,除了贸易和货币汇率等环节,提高中国内地打工一族的工资是另一办法.
中国央行的报告认为,国内经济在较长时期仍然会面对外需萎缩的压力,必须加快推动居民消费需求拉动的转变,报告建议应完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薪酬管理,实施绩效工资,除此之外,中国央行报告也提倡完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多财产性收入渠道.
除了收入分配不均,中国内地贫富悬殊也不断恶化,根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2007/2008年度报告,中国居民收入的坚尼系数高达0.469,不但超过了国际上0.4的警戒线,更高于报告中127个国家的平均值,列入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国家.中国内地虽行社会主义,贫富悬殊却比不少发达国更严重,要扭转这种状态,中国政府应加强税收调节、转移支付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的社保、医疗、住房和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
以中国内地的经济结构,要完全改变由出口带动、以内需为主的增长模式,中国并没有这种条件,要立竿见影刺激消费,最直截了当的仍是由中国政府直接资助,如去年底推出的家电下乡、资助买车等等,非如此而待各项配套齐备才推动内需,远水救不了近火,直接资助消费肯定更加见效.配合人民币升值让人民享受更多消费机会,正是中国经济崛起的成就,也应是中国政府乐见的结果.(P02)
注:以上的评论仅为摘要,并且不代表路透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