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大家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俺干闺女真勇敢!干妈都心疼了。
西西这个性格肯定特受欢迎。
当然跟教育有关了,三个大人几年如一日地成天围着她一个小人转悠,安全感能不好吗?
 
但是还是要有些约束吧,也要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不是吗?比如文明礼貌。 
像我孩子现在就比较皮,生气会打人、扔东西,常常叫他不要吐口水,他就吐得更厉害,还很高兴的样子。 我觉得这么大也该教育引导他了吧。

在加拿大教育孩子:我和老外学两招
http://www.huzhu.ca/home/space.php?uid=1388&do=blog&id=4445

加国无忧: 作者:舞在枫林

刚移民加拿大不久,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加拿大本地人的孩子,不论是白人还是黑人小孩,在公共场所基本上都是安安静静、规规矩矩的,很少哭喊吵闹。在人多的地方偶尔听到孩子的哭闹声,或者在图书馆、社区中心等地听到大声喧哗打逗的声音,扭头一看,多半是新移民的少数族裔小朋友。

那时候还很纳闷,在国内时经常听说老外不怎么爱管孩子,孩子们基本上是自然发展,为什么人家的小孩反倒这么乖巧听话呢?

后来在这里呆长了,逐渐琢磨出点门道来:谁说老外不管孩子?许多加拿大人教育孩子其实是相当用心的,而且算得上是教子有方呢。 近朱者赤,我也在不经意间和加拿大人学了两招,并从中受益匪浅。

一、学会对孩子说“不”

许多人都认为,西人父母对孩子非常宽容、民主。要我说,那也得看是什么情况。加拿大人教育孩子确实很注意方式方法,但对于孩子的无礼要求或者不当言行也会温柔地说“不”。在这方面,他们似乎比我们这些中国父母执行的更坚决。

几年前,我住在一个西人社区。由于中国人不太多,所以附近的几家中国人感情非常亲密,天气好时常常相约一起带孩子到附近的公园去玩。每次到了该回家吃饭的时候,本地小孩的父母基本上只喊一两声,孩子就乖乖地跟着大人走了;而我们这几家的孩子却经常对父母的呼唤不理不睬,就像没听见一样。大人们没办法,只好宣布“再玩五分钟”。然而,好几个五分钟过去了,孩子们还是不走,死磨硬泡地要求接着玩。如此的过程循环往复,大人们对此也只能无奈地苦笑。

孩子贪玩本不稀奇,但是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重演,对我的触动很大。才三四岁的小朋友,为什么就不听父母的话了?仔细观察发现,我们的孩子不听话其实是大人本身的态度造成的。喊一遍两遍,孩子不听,就让孩子再玩一会;喊三遍四遍还不听,就还让他再接着玩。最后,有的妈妈没办法,只好吓唬孩子说:再不过来我就自己走了。可孩子却毫不在乎,因为以前的经验告诉他,妈妈根本就舍不得走。

父母一再地让步,孩子从中尝到了甜头:原来我可以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于是,在其他事情上,也把家长的话当成是耳旁风了。

反观老外,在对待年龄特别小的子女的教育上,颇有点说一不二的架势。喊一遍你不走,OK,那就再给你五分钟。五分钟一到,还不想走?那就给你和颜悦色地讲道理。不听道理?妈妈干脆利利索索地收拾东西走人。孩子一看妈妈真走了,慌忙追上去,老老实实地跟着走了。

有这么几次下来,孩子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妈妈不是在吓唬我,而是动真格的。不听妈妈的话是要惹麻烦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能不听话吗?

后来,我也学着用同样的方法来教育我自己的孩子。对于他们提出的合理要求,我尽量予以满足;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心平气和地坚决说“不”。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比以前有规矩了,也更通情达理了。

二、把教孩子做人放在第一位

住在西人社区时,发现周围邻居很重视对孩子文明礼貌和道德规范的教育,邻居小朋友的言行举止都比较得体,也很有爱心。

和我家只相隔几个门的一个小姑娘患有先天性糖尿病和肾病,需要很多特殊照顾。我隔壁的一个小女孩就天天陪她一起上学放学,课间活动时还陪着她玩耍。父母对她的这种助人为乐精神也积极鼓励,每次提起来都特别为女儿感到自豪。

平日邻里间孩子们在一起玩,大孩子都很照顾小孩子,孩子间很少发生争吵。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讲道理或者蛮横霸道,家长看到了,一般也会要求孩子道歉。父母完全按照大人的行为规范来要求孩子,并不因为孩子小就忽略他们的不当言行,孩子们自然也从小就把自己当大人来看了。

大儿子原来学校的同学嘴都很“甜”。他们每次见到我领着老二去接老大放学,都会热情地主动和我打招呼。孩子们还喜欢凑过来逗老二说话,也总忘不了对我说一句“He’s so cute!”。虽然这只是一句洋人挂在嘴边的客气话,但还是让人听了很舒服。

对待在公共场所哭闹的小朋友,老外自有一套对付的办法。曾经看到过有两三岁左右的小朋友在商场里撒泼,大人好言相劝未果,就一把把孩子扛起来放在肩上,迈着大步走出了商店。

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不影响别人,这是多数加拿大人的行为准则,也是他们教育孩子的原则之一。孩子们正是从父母身上受到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后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说起来,我们华人孩子其实内心都很单纯善良,读书学习更是聪明伶俐。只是有些小朋友好像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热情和善意。有的孩子见到家里来了客人,连个招呼也不打就低着头走开;随父母到别人家串门,临走也不跟主人道别,自顾自就进了车。

我的孩子小时候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在社会交往中有时会无意中作出一些不太得当的行为。那时候总觉得他们还小,对他们在待人接物方面的教育没太在意,总以为树大自直,孩子长大后自然会修正自己的行为。

后来,受到老外教子方法的启发,我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比如,见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场所适当控制自己的音量,主动向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孩子的可塑性很强,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教育,果然比以前“绅士“了许多。

其实,我们华人移民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有很多我们自己的优势。比如我们的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辅导孩子读书学习可谓得心应手。在对子女的牺牲奉献精神方面,我们也丝毫不输给洋人父母。如果能够虚心吸取本地加拿大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长处和优势,我们华人孩子的未来将会更加光明!
 
要给他设立适当的boundaries,孩子越小这个界限范围也越小,越大越放松。

不好意思,这句话我大概不是很理解。是说孩子越小限制越多,孩子越大就越宽松吗?可以请wiki说具体一点吗?
 
 有安全感的孩子就有自信,而安全感来源于父母的无条件的爱。所以说孩子小的时候(0-3岁)是很关键的一段时期,培养安全感,让他有足够信心面对庞大的世界。

您说的安全感和自信我也一直认为非常要紧和必需,但是让我感到矛盾的是,在此同时,也要对孩子说“不”,有规矩也就要有惩罚,并且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这个时候会不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呢?有时候我就是有点狠不下心,也有点失去耐心,在和孩子拉锯战的时候,在孩子哭闹的时候。
 
正确的是非观

无论孩子大小,一定要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不要认为小的时候不重要,虽然他不讲话,但心里很明白。
作为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
 
不好意思,这句话我大概不是很理解。是说孩子越小限制越多,孩子越大就越宽松吗?可以请wiki说具体一点吗?

对,小的时候很多事情不懂,需要设立更多的界限。大了就可以适当宽松些。比如小的时候不能随便到冰箱拿吃的,大些就可以。随自由而来的是更多责任。
规矩呢随便你定,只要合理而且能坚持执行就好。
 
您说的安全感和自信我也一直认为非常要紧和必需,但是让我感到矛盾的是,在此同时,也要对孩子说“不”,有规矩也就要有惩罚,并且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这个时候会不会让孩子觉得没有安全感呢?有时候我就是有点狠不下心,也有点失去耐心,在和孩子拉锯战的时候,在孩子哭闹的时候。

惩罚不等于打骂,有很多其他方法。尤其小的孩子,还是以分散注意力为主。
即使批评孩子,也还是要让她知道:爸爸妈妈是爱你的。
小巫有本书叫“和孩子划清界限”讲的就是这个事。
 
谢谢wiki详尽的回答!:) 唉,养个孩子真不容易

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成长’。提了要求自己先做到,守规矩父母要以身作则,至少我感觉跟孩子一起成长了。: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