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道昌遗孀难民申请被拒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xjj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xjj

封禁用户
注册
2009-10-24
消息
2,340
荣誉分数
587
声望点数
123
难民申请被拒 吁华社捐钱助上诉

明报/41岁山东新移民钟道昌,4年前在新市骑单车横过马路时被汽车撞死,其遗孀张敏和 17岁女儿钟意的难民申请今年3月11日被拒,面临遣返。几位华社热心人士为张敏找到移民律师Lorne Waldman接手此案准备上诉,他们呼吁华社慷慨解囊,为张敏筹集8000元律师费,也呼吁联邦移民部长特批此案。

张敏在昨日的记者会上声泪俱下,哭诉其无法回国,执意留加,是因为丈夫的父亲和弟弟一家人不断发出威胁,放狠话,要她交出赔偿金。她说:“我想留加有2个原因,一是我先生原本就为我们申请了移民,打算一家人安居在此,另一个原因是我先生的家人那样逼迫我们,令我们不敢回国。”

恐回中国遭家翁小叔索钱逼迫

她说,早在她06年2月来加前,丈夫的父亲就要求她用即将得到的赔偿金给他买房子,“我告诉他,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我先生办后事的钱,都要靠加拿大华人社区的朋友帮助筹集,但是他不同意,就抢我们的护照,让我们把这边筹集的钱,都给他寄回去,还要我交押金和保证书。”

她继续说,“来了加拿大以后,他们也不放过我们,不断打电话、发邮件要钱,说不给钱,就小心我们的性命。……说如果回去了看到我们,就打断我们的腿。我的女儿那时只有13岁,这种伤害给她留下一辈子阴影。我没有别的想法,我只想有一个安静的生活,希望我的女儿能在一个平静的生活环境里长大。”

钟道昌2006年1月16日出事后,警方裁定事故原因不在肇事司机。张敏母女2月16日抵多,总领馆官员前往迎接。由于钟道昌是家中唯一经济来源,其突然去世令妻女生活陷入困境,事件引发华社广泛关注,由湛山精舍、加拿大齐鲁同乡会等5个机构联合成立了“钟道昌家属援助组”,呼吁华社筹款援助同胞。

张敏昨日表示,当时她收到的筹款总数为7万元,这笔钱用作办理后事,并在其后一段时间,用作她和女儿的生活费。后来她提交了难民申请,就获得了工作签证,开始打工。筹款目前还剩下一点点,但不够缴律师费。而她和肇事司机的民事诉讼仍在进行中,尚未获得任何赔偿。

她说自己在06年丧事办完后就决定留下来,提交了基于人道同情的移民申请,但被拒。08年她再提交了难民申请,又于今年3月11日被拒,被拒的理由是移民部认为家翁对她的迫害可受当地公安保护。她目前尚有一段时间的上诉期,如果再被拒,则要立即遣返。她现在一家打印机墨盒厂做包装工,女儿明年就要读大学。

奚治瑾:盼移民部长插手施援

奚治瑾律师表示,Lorne Waldman是业内知名的移民律师,他将为张敏做三件事:要求难民上诉;如果批准,展开上诉;以及再次提交基于人道同情移民申请。她希望移民部长康尼(Jason Kenney)能亲自过问此案,特批张敏永久居留。

已故约克区议员黄志华的遗孀黄陈依莉,当年和丈夫一起协助张敏,这几年她们一直保持联系。她说:“我看到她多么投入地融入社会,参与很多义工,钟意的成绩也很好,非常乖巧,就像我的女儿一样。……我愿意为她挺身而出,为她争取最后的机会。她不是偷渡,她的先生本来就是移民,只是因为文件没及时准备,才没落实。”

张敏表示,丈夫当年是为一家办的移民,且都做了体检,但由于担心来加生活费太高,想让丈夫先来探路,她和女儿就在最后一步放弃了申请,没想到丈夫突然去世,她的移民申请也随之作废。

她说:“这些年我心情很不好,原本在我先生去世时,最应该给我支持的家人,却给我最深的伤害。……我时刻有一种恐惧的心理,被家翁和小叔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黄陈依莉将于本月23日(周五)晚7时在太古金王朝酒楼举行“资助张敏被递解之难民律师费用”之怀旧音乐会,餐券分68元、50元、38元三种。购票电话:905-948-8811。

热心华裔助筹律师费上诉


星岛日报/2006年到多伦多办理因交通意外身亡丈夫钟道昌身后事的张敏,事后与女儿向联邦移民部提出难民申请,两周前接获移民部拒绝其难民申请的通知,现正面临被递解出境。为了筹集张敏难民申请上诉的律师费用,一群热心的华裔人士组成委员会,于下月举办音乐筹款晚宴,盼望筹到8000元律师费。

张敏带同现年17岁的女儿钟意,自2006年到加国处理钟道昌的丧事后,一直在一班社区人士及当时的约克区区域议员黄志华和夫人黄陈依莉、前华谘处会长谭北鸿等人的帮助下,留在多伦多,并依靠从社区筹得的7万元善款应付生活。

当时张敏的半年期旅游签证还未到期时,已向移民部申请人道移民,但直至2008年申请被拒后,她便改为申请难民。不过,张敏于3月11日也收到了移民部的正式通知,拒绝其难民申请。她可于15日内向移民部提出上诉,但假如上诉失败,两母女便要面临被遣返中国的命运。

加拿大华人保守党协会副主席兼是次活动筹委会主席袁海耀表示,社区非常关注和同情张敏两母女的遭遇,所以特订于4月23日(星期五)晚上7时假太古金皇朝酒楼举行“人道援助张敏母女演唱会”,为她们筹募律师费用。此外,更为张敏聘请城中著名的移民大律师华德曼(Lorne Waldman)向法庭提出上诉。幸得该律师仗义相助,整个上诉及移民申请的法律费用只需8,000元。

张敏在申请难民期间,取得工作签证,便在一间包装工厂任职,至今已有一年。经常当义工的张敏,与将于今年高中毕业的女儿,已慢慢适应及积极投入加国生活。

黄陈依莉表示,她与张敏在这几年间互相扶持,情同姊妹。对于其难民申请被拒,感到非常难过,希望尽最后一分力,为她们争取到合法居留。造福单亲家庭,也是她与亡夫黄志华一直的心愿。所以,她与一众热心的华裔名人,出钱出力,希望将筹得的律师费帮助她们早日上诉成功。

人道援助演唱会23日举行

资深大律师奚治瑾指出,华德曼在移民律师界享负盛名,曾代表轰动一时的非裔加人默哈姆(Suaag Haji Mohamud)因身份受怀疑而滞留非洲的案件、安省亚积士(Ajax)男子兰普雷尔(Tavis Lamprell)被误为非法入境而被递解离境回澳洲的案件等。张敏的上诉个案得到他的帮助,是他们能做到的最佳安排。奚治瑾不讳言,假如连华德曼也无法改变张敏被遣返的命运,相信最后的打救者,是联邦移民部长康尼(Jason Kenney)。因为根据移民法第25条,移民部长可基于人道立场,有权亲自审批某些特殊的申请个案。

有关筹款音乐晚宴的门票,可到太古金皇朝或耆晖会4个服务中心购买。餐券分68元、50元及38元3种。

对于为何面对重重障碍,仍立心要留在加拿大,张敏声称,自丈夫因意外身亡后,部分在中国的家人一直要求她交出亡夫可能获得的保险金或赔偿金,又要求给他们买房子,否则不会让她们回家,甚至要对她们不利。

张敏表示,除了当年社区人士为她们筹得的7万多元以外,至今仍未收过任何赔偿金,所以根本无钱可付。因此,考虑到自己及女儿的人身安全,以及希望在加国重新生活,张敏便以家庭迫害为理由,申请难民。
 
2007.02.12 加方拒发大陆亲属奔丧签证


近50名华裔社区人士,昨日送别不幸遭遇车祸离世的同胞徐维曼最后一程,徐维曼追思会昨晚在士嘉堡一间殡仪馆举行,而令人遗憾的是,徐维曼在天津的父母及弟弟最终未能获得赴加签证,不能为亲人送别。

据明报报导,今年元月二日傍晚,来自中国天津、年约40岁的徐维曼,在准备上夜校的途中,横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倒,她被紧急送新宁医院抢救,不幸的是在第二日因伤重离世,作为多市今年第一宗夺命车祸受害人,徐维曼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各方关注。

令人悲哀及遗憾的是,虽经徐维曼家属、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加拿大国会议员及华人社区的多方努力,徐维曼在天津的父母及弟弟申请赴加签证最后被拒,未能赴加送亲人最后一程。

据有关社区人士分析,徐家属赴加签证被拒,怀疑与加国大使馆有「前车之鉴」有关:中国移民钟道昌去年初因车祸丧生,他在中国的两名亲属申请赴加料理后事之后,并没有如期返回中国,而是吁手申请移民,此事件令当初协助处理钟后事、发动各方捐款逾10万加元的华人社区及有关国会议员颇为尴尬。


徐维曼举殡父母弟弟来不了

加国大使馆此后亦对有关赴加奔丧的签证申请表现慎重,此次更以「有移民倾向」拒绝了徐维曼父母及弟弟的申请。

徐维曼追悼仪式昨日由加拿大天津同乡会及中国移民紧急求助基金共同主办,天津同乡会秘书长曹颖、中国移民紧急救助基金两名干事朱萱东牧师与黄政,华咨处行政总监梅伟思、齐鲁同乡会会长孙善勤等人出席并致悼词。

天津老乡、徐维曼生前好友,自愿为徐送行的华人社区人士近50人,出席送徐维曼最后一程。

徐维曼遗体在医院地等候了一个多月,今日将火化,其骨灰稍后由在加国的亲属送返故乡天津。
 
妻女留加的理由确实有点牵强,不把钱交出来就要杀人(虎毒尚且不食子,怎么有人为了身份把自己的亲属说得跟魔鬼似的),难怪加拿大不批.

找个律师胜算可能大一点吧,祝她们成功.
 
华人不断完善加国的法律法规的又一例证。
 
因为她们母女俩失信,造成其他家属奔丧不成.

就这样还有人募捐,真够热心的.
 
非常同情她们,特别是其女儿要读大学了
看来,对普通中国民众来说,加拿大还是天堂,想尽办法要留下来
这世道就是不公平,骂加拿大的人,来去自由,但也不离开加拿大

朋友们,渥村有十多家(也许更多,没探访到)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
都有咱们中国老年父母居住,逢年过节,华侨服务中心有组织探望
骂华侨服务中心的其他组织何时也去探望呢?
在这说风凉话,骂加拿大政府的网友,如果也去探望一次
再骂加拿大时,嘴巴就会留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加拿大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居住的中国老人
相当一部分老人退休前都在为中国服务,
许多人是教授高级工程师,行业分布很广,
有搞军工的,有搞电力的,搞地质的
有在大西北贡献大半辈子的,也有在北京上海设计院工作大半辈子的
这些老人为中国贡献一生
老了老了,是加拿大政府在承担他们晚年
(有部分老人有幸拿到加拿大政府的老年金)
抛开政治不谈,每个老人情况都不同
当你面对他们时,你发现他们都值得你尊重,他们年青时都为国家贡献过
除了加拿大这样宽阔胸怀的国家,谁还能做到呢?
 
说得好,精辟:cool:
非常同情她们,特别是其女儿要读大学了
看来,对普通中国民众来说,加拿大还是天堂,想尽办法要留下来
这世道就是不公平,骂加拿大的人,来去自由,但也不离开加拿大

朋友们,渥村有十多家(也许更多,没探访到)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
都有咱们中国老年父母居住,逢年过节,华侨服务中心有组织探望
骂华侨服务中心的其他组织何时也去探望呢?
在这说风凉话,骂加拿大政府的网友,如果也去探望一次
再骂加拿大时,嘴巴就会留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加拿大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居住的中国老人
相当一部分老人退休前都在为中国服务,
许多人是教授高级工程师,行业分布很广,
有搞军工的,有搞电力的,搞地质的
有在大西北贡献大半辈子的,也有在北京上海设计院工作大半辈子的
这些老人为中国贡献一生
老了老了,是加拿大政府在承担他们晚年
(有部分老人有幸拿到加拿大政府的老年金)
抛开政治不谈,每个老人情况都不同
当你面对他们时,你发现他们都值得你尊重,他们年青时都为国家贡献过
除了加拿大这样宽阔胸怀的国家,谁还能做到呢?
 
唉,无话可说!
楼下的,你有什么就说什么吧!
 
老华在200多年前就论述过崇洋媚外的原因和后果了。这种情况,在来加拿大的某些技术移民中还是比较典型的,CFC上这样的人也不鲜见,他们认为加拿大美国是天堂!

------------------------

  1796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告别演讲中说:“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热情的笃信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罪恶。⋯⋯这会让那些野心勃勃、腐化堕落、受到迷惑的国民献身自己喜爱的国家,反而背叛或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却没有丝毫反感之情,有时甚至颇感自豪。”

“ a passionate attachment of one nation for another produces a variety of evils. 。。。 And it gives to ambitious, corrupted, or deluded citizens (wh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favorite nation), facility to betray or sacrifice the interests of their own country, without odium, sometimes even with popularity“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140/thread783625.html

致美国兵

作者:焦国标 北京大学教授

伊拉克战争的第二天,战场卷来沙尘暴。
前线出现胶着状态,你知道我有多么心焦!

伊拉克的沙漠风搅天撼地,你背负着小山一样的军包,
趔趔趄趄,顶着沙幕前行,你知道我有多么心疼!

伊拉克沙漠盘亘无际,沙梁上,你从镜头远处跋涉而来。
恶人和恶人的朋友诬你是入侵者,
对的,你的确是“入侵者”,迷彩装的你,
是万古死寂荒漠里第一株先锋植物,
是万里无垠沙海里第一抹绿色希冀。

阿拉伯沙漠里,骆驼就是轻舟。
骆驼是最受爱戴的生灵。
如果这个古老民族还有救,
那就从心底把骆驼置换成,
伊拉克沙漠里行军跋涉的美国兵。

于今几乎所有国家的青年,都不再蒙受跨国征伐之苦。
美国号称是孩子的天堂,
天堂里的孩子却在代全球的同龄人,
从军远行,自陷地狱,与战邪恶。

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先生说:
“战斧”巡航导弹带不来民主。我说这要看什么时代:
给法国带来民主的是攻克巴士底狱的炮火,
给予英国带来民主的是英王查理的断头台,
给予美国带来民主的是来克星屯的枪声,
时代在前进,伊拉克的民主,
只有靠“战斧” 巡航导弹呼啸携来。

你的笨重的军靴,跨涉在伊拉克沙漠的地平线,
那是人类文明的走,
如果你倒下了,人类将失去正义的脊梁。
如果你的国家跨掉了,人类将回到中世纪的蛮荒。

丑陋的嘴脸在电视屏幕里评点战争,
实乃一帮号称专家的巫婆神汉胡批乱侃。
彻底的陈词滥调,全心全意的愚民,
是我逃不脱的声音聒噪。
我的心遥向伊拉克战场千百呼喊:“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美国兵,请允许我喊你一声“brother!”
如果招募志愿者,请你第一时间通知我!

假如有来生,当兵只当美国兵。
假如今生注定死于战火,
就作美国精确制导炸弹下的亡灵。

(写于伊拉克战争第十五天,2003年4月5日)
http://www.asm386.com/bbs/showtopic.asp?TOPIC_ID=83&Forum_ID=17
 
老华在200多年前就论述过崇洋媚外的原因和后果了。这种情况,在来加拿大的某些技术移民中还是比较典型的,CFC上这样的人也不鲜见,他们认为加拿大美国是天堂!

------------------------

  1796年,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在告别演讲中说:“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热情的笃信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罪恶。⋯⋯这会让那些野心勃勃、腐化堕落、受到迷惑的国民献身自己喜爱的国家,反而背叛或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却没有丝毫反感之情,有时甚至颇感自豪。”

“ a passionate attachment of one nation for another produces a variety of evils. 。。。 And it gives to ambitious, corrupted, or deluded citizens (wh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favorite nation), facility to betray or sacrifice the interests of their own country, without odium, sometimes even with popularity“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140/thread783625.html


(以下的发言同这桩难民申请案无关)

加拿大不是天堂,但是比起中国来,离天堂稍微近那么一点点.

乔治·华盛顿之伟大在于他具有成为独裁者的一切条件, 但是他却没有把持政权的野心,他缔造了一个民主自由国家.虽然那里也不是天堂,但比起中国来,也近那么一点点...

而另一些领袖人物,一边对人民坚持专制统治,一边把乔治·华盛顿这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话拿来当镇宅之宝.唉,真遗憾....我想起某个北朝鲜文艺团体在招待国外游客时曾经唱过一首歌曲,歌名叫<全世界羡慕我们>. 如果被这里的某些人听到了,应该会很感动吧.

另:我相信在这里真正不希望祖国好的人少之又少,正因为身在海外,离天堂近一点点,才更迫切希望祖国人民的也能离天堂近一点点.
 
非常同情她们,特别是其女儿要读大学了
看来,对普通中国民众来说,加拿大还是天堂,想尽办法要留下来
这世道就是不公平,骂加拿大的人,来去自由,但也不离开加拿大

朋友们,渥村有十多家(也许更多,没探访到)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
都有咱们中国老年父母居住,逢年过节,华侨服务中心有组织探望
骂华侨服务中心的其他组织何时也去探望呢?
在这说风凉话,骂加拿大政府的网友,如果也去探望一次
再骂加拿大时,嘴巴就会留德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加拿大政府资助的老年公寓居住的中国老人
相当一部分老人退休前都在为中国服务,
许多人是教授高级工程师,行业分布很广,
有搞军工的,有搞电力的,搞地质的
有在大西北贡献大半辈子的,也有在北京上海设计院工作大半辈子的
这些老人为中国贡献一生
老了老了,是加拿大政府在承担他们晚年
(有部分老人有幸拿到加拿大政府的老年金)
抛开政治不谈,每个老人情况都不同
当你面对他们时,你发现他们都值得你尊重,他们年青时都为国家贡献过
除了加拿大这样宽阔胸怀的国家,谁还能做到呢?

:cool::cool::cool:

认识好几对老人现住在老年公寓,领着老年津贴。
 
(以下的发言同这桩难民申请案无关)

加拿大不是天堂,但是比起中国来,离天堂稍微近那么一点点.

乔治·华盛顿之伟大在于他具有成为独裁者的一切条件, 但是他却没有把持政权的野心,他缔造了一个民主自由国家.虽然那里也不是天堂,但比起中国来,也近那么一点点...

而另一些领袖人物,一边对人民坚持专制统治,一边把乔治·华盛顿这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话拿来当镇宅之宝.唉,真遗憾....我想起某个北朝鲜文艺团体在招待国外游客时曾经唱过一首歌曲,歌名叫<全世界羡慕我们>. 如果被这里的某些人听到了,应该会很感动吧.

另:我相信在这里真正不希望祖国好的人少之又少,正因为身在海外,离天堂近一点点,才更迫切希望祖国人民的也能离天堂近一点点.

:cool::p
 
(以下的发言同这桩难民申请案无关)

加拿大不是天堂,但是比起中国来,离天堂稍微近那么一点点.

乔治·华盛顿之伟大在于他具有成为独裁者的一切条件, 但是他却没有把持政权的野心,他缔造了一个民主自由国家.虽然那里也不是天堂,但比起中国来,也近那么一点点...

而另一些领袖人物,一边对人民坚持专制统治,一边把乔治·华盛顿这个伟大的政治家的话拿来当镇宅之宝.唉,真遗憾....我想起某个北朝鲜文艺团体在招待国外游客时曾经唱过一首歌曲,歌名叫<全世界羡慕我们>. 如果被这里的某些人听到了,应该会很感动吧.

另:我相信在这里真正不希望祖国好的人少之又少,正因为身在海外,离天堂近一点点,才更迫切希望祖国人民的也能离天堂近一点点.

嗯,老华早料到了,所以他说那些人:“受到迷惑的国民献身自己喜爱的国家,反而背叛或牺牲自己国家的利益,却没有丝毫反感之情,有时甚至颇感自豪。”
 
“it gives to ambitious, corrupted, or deluded citizens (who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favorite nation), facility to betray or sacrifice the interests of their own country, without odium, sometimes even with popularit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