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菲与王益就是现实版“海藻宋思明”(组图) ZT

闲得慌

知名会员
VIP
注册
2002-10-02
消息
9,388
荣誉分数
257
声望点数
193
 
23sezw1.jpg


2lxi70i.jpg
 

六六的电视剧《蜗居》,真正打动观众的除 了反映当下城市年轻人的房奴生活之外,当属剧中人海藻与宋思明的情感故事。市长秘书宋思明利用手中的公权力,为海藻及其姐姐海萍解决了住房等一系列的生活 困难,而海藻也慢慢适应了宋思明给她的这种情和爱。海藻结识上宋思明之后,要钱给钱,要房给房,要名牌服装给名牌衣服,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看起来日子过 得很滋润,小媳妇生活得很快活。在海藻身上宋思明则显得很有担当、很负责任,就是祸到临头还为海藻的生计着想,给海藻了一大笔钱。宋思明俨然就是一个有情 有义的大男子、好丈夫。 

  笔者与一些青年人交流过,尤其是一些女孩子, 大多都非常欣赏宋思明这个“好男人”。有的女孩子简直把宋思明当成了自己的梦中情人,也幻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遇上一个“宋思明”。她们直言不讳地说,如果 有这样一个男人爱我,我也爱他,他有权有钱对我又好。其实,这些年轻人误读了海藻与宋思明之间的感情问题。误认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真的,宋思明是一个有情 汉。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肤浅的理解,也是一种误解。透过现象看本质,海藻与宋思明绝对不是单纯的情感之间的交流,而是特权阶级对感情的掠夺,这不仅仅是简 单的两个人的爱情,里面包含着更多的是一种交换。海藻给宋思明的美色,宋思明给海藻的则是金钱和享受。当然还有终身的痛苦。我们说,如果宋思明不是个秘书 长的话,海藻还会爱他吗?如果宋思明是一个奋斗不息的中年下岗工人,你觉得海藻会爱上他吗?

   文艺作品总是对现实的反应,最近王益受审牵出了美女主持刘芳菲,刘芳菲与王益也成为现实版的“海藻和宋思明”。许多人认为刘芳菲与王益之间是恋爱关系, 不是权色交易,他们是真感情。刘芳菲的央视好友阿忆在微博中也发表观点说,“王益和刘芳菲妹妹是真感情”。有人说王益送给刘芳菲200万元还住房贷款,也 是情有可原的。一时间舆论所指,刘芳菲似乎是被冤枉的。果真如此吗?以刘芳菲自身的综合条件,她不可能看上一个其貌不扬的老男人。

  据资料介绍,刘芳菲中学期间品学兼优,保送入吉林大学外语学院日语系学习。大学期间连 续四年年级总成绩第一名。获吉林大学学子风采刘芳菲大赛第一名、宝钢奖学金、东荣奖学金、全国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第二名、作文大赛一等奖、日本八潮市市长 特别奖,代表中国参加友爱青年国际会议,毕业获“吉林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保送研究生。同年放弃保送进入辽宁电视台新闻中心,参加“荣事达”杯全国电视 节目主持人大赛获优秀奖和“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奖”进入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工作。2004年11月调入文艺中心国际部工作。
  刘芳菲是央视很有名气的美女主持人,清新靓丽,才貌俱佳,又是单身女郎。而王益是一个 离过婚的老男人,要长相没长相,要才气没才气,唯一有的就是权力和金钱。一支鲜花怎么能无缘无故地愿意插在“牛粪”上?如果王益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和那么高 的地位,刘芳菲还会和他谈情说爱吗?也许这是我们的无端推测,但按照人之常理,刘芳菲是不会主动与王益谈恋爱的。除非刘芳菲脑子有病偏爱吃这种老草。

  说穿了,刘芳菲与王益之间的感情,就是现实版的“海藻与宋思明”。实际上刘芳菲看重 的不是王益的人,而是王益的权力、地位和金钱。刘芳菲与海藻应该是一路货色。而王益最像那个宋思明,他和宋思明一样有担当、有责任、有情义。王益对于女色 也很仗义,宁肯自己受累,也不害红颜知己。事发后,为了刘芳菲不受法律制裁,王益除了让她退回200万,还特意叮嘱多付了4万元利息。正因为多了这4万元 利息,才得以让刘芳菲保了平安。都知道,脏款从来没利息,借钱才会有利息。所以,刘芳菲才从法律上与王益案无关,无刑事责任平安放归。从某种意义上说,王 益救了刘芳菲。假如王益不出事,刘芳菲会退回那200万元吗?更别说4万元的利息了。王益真的太像宋思明了。
  不论是海藻与宋思明,还是刘芳菲与王益,他们都是披着爱情的外衣,做着利益的交换。其 实,他们心里早就清楚这是一种交换,但他们都愿意以爱情的名义进行这种交换。这种爱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是充满铜臭味的爱情,是各取所需的爱情。这种 爱情是社会的一种传染病,我们认为,但凡对婚姻对家庭对社会抱有期待的人都应该去谴责这种行为。就像作家六六说的那样,凡是期待这种爱情的人内心都有幻 想,因为他们得不到,因为他们没有机会做这种交换。现在如果说刘芳菲与王益是“真感情”,鬼才信呢。

   所幸刘芳菲没有涉案,但还是提醒刘芳菲一句:好自为之,引以为戒吧。不要去贪图享乐、攀附高枝,不要挥霍如土,浮华无度。做人要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 健康;不求有权有势,只求安居乐业;不求锦衣玉食,只求粗茶淡饭。在追寻幸福的路上,得到了是因为没苛求,所以失去了也不必太在乎。得到是福,舍得是福, 知足最幸福。愿刘芳菲能够走好以后的路,做一名邢质斌那样的德艺双馨的好主持人。六六的电视剧《蜗居》,真正打动观众的除了反映当下城市年轻人的房奴生活 之外,当属剧中人海藻与宋思明的情感故事。市长秘书宋思明利用手中的公权力,为海藻及其姐姐海萍解决了住房等一系列的生活困难,而海藻也慢慢适应了宋思明 给她的这种情和爱。海藻结识上宋思明之后,要钱给钱,要房给房,要名牌服装给名牌衣服,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看起来日子过得很滋润,小媳妇生活得很快活。 在海藻身上宋思明则显得很有担当、很负责任,就是祸到临头还为海藻的生计着想,给海藻了一大笔钱。宋思明俨然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大男子、好丈夫。
 
78届的光环因王益们而暗淡


心言


前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益的年龄段,在从政的77和78年考入大学的学 子中算得上典型。乘着科学的春风,那时的大学生们是不屑从政的,若要做管理工作也是专业技术优先。若有人做干部家庭的女婿,依靠女方家庭的背景当官则更是 大逆不道,同学们碰头总要把这种“另类”评论一番。但是,在五四年到五八年出生的年龄段里,有些人巧于心计,擅长社交,还是很出了一些政坛上的佼佼者的。 年龄再大的文革老三届毕业生考上大学就很知道珍惜了,年龄又不饶人,专心搞好学业就很不容易了。这些老大哥们经历的世事也多,已经不把功名放在心上。年纪 再小的应届高中生们涉世不深又年高气盛,学习成绩倒可以傲人,但是若要八面玲珑讨人喜欢就大多勉强,况且又是班上的少数。倒是王益们攻于心机,而且精力旺 盛,学习上比不过小弟弟们却也各有神通,或是拉住成绩好的学弟考试时递卷子,或是对成绩好气又傲的小学弟们挑剔攻击,背后造谣,特别是到毕业分配和考研的 时候,这些人大显身手,把所有可能的竞争对手们或排挤或诋毁搞得所有人都不安宁了,于是这些人的机会也就来了。

其实,说到77和78届大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好,除了那时崇尚的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外,其它诸如能力出色等等,还是要归功于王益们长于经营。

王益是幸运的,得到贵人相助,不晋官胄反而倒是天下奇闻了。但是一朝为官或是抛弃结发妻子,或是贪娈成性进而东窗事发,就不仅令人感到不耻,而且更是愤恨了。

今天的中国身价达到千万亿万者都是何许人等呢?王益们的德行怎能不令人深思,感到切肤之痛?

创造一个宽松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环境本身是没错的,错在急功近利,贪利忘义!

假 如,在改革开放之始,搞清楚究竟何为立国之本的话;假如,77到78年崇尚的对科学和真理献身追求的精神没有被忘却的话;假如,对前人的功过是非的评论能 够客观真实的话;假如,首先澄清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目标需要一个实实在在过程的话;那么,今天的社会会不会清廉一些,详和一些,注重客观实际一些,和更加 脚踏实地一些呢?

一个没有平等的社会何以讲得起和谐?一个崇尚华贵,追求物欲的社会哪里找得到清廉?无独有偶,恰恰是王益们把中国社会推 向浮躁腐败的恶俗里,窃天下之财为己有,然后再身败名裂着让人唾弃。可是,我们中华民族勤俭,朴实的美德呢?中国文人不近功名的传统呢?长久以来仁人志士 们不惜为真理抛洒热血的气概呢?就是借以打开改革开放之路的“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求实精神呢?

现 今的“盛世”是贱卖普通中国人尊严的权力新贵们的盛世,而那些农民工们,那些普通的工薪阶层们,却要承担这种盛世的成本;他们今后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们不仅 继续承受这样的“被盛世”,在把今天的资源“被盛世”贱卖和污染以后更可能没有立身之地,而且不再有教育和发言的权力!哪怕是那种因言或罪的机会! 难道这样的盛世才是我中华民族的命运结局?

王益们的起伏不是偶然的。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也决不是冀望于其它国家的发展弯路就可以一蹴而就 的。假如哪个国家的发展都可以呈一条直线的话,那么,汉唐以来的中国人应该引领风骚无穷尽,宋清的国破家亡也可以让中华民族永远不得抬头。知史如鉴,我们 民族的命运,是万不能在对声色犬马的陶醉梦呓中得以提升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