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 青龙桥 新手上路 注册 2007-07-02 消息 456 荣誉分数 17 声望点数 0 2010-04-22 #1 我忍不住投也了一票。 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packages/0,28757,1972075,00.html
G greenboro 新手上路 注册 2009-11-04 消息 69 荣誉分数 4 声望点数 0 2010-04-22 #3 不解,韩寒有那么大影响力吗?虽然不少80后、90后都看过他的小说,不过我敢打赌,爸妈这辈估计没几个知道这个人。
只是马甲而已 新手上路 注册 2009-12-07 消息 1,575 荣誉分数 17 声望点数 0 2010-04-22 #4 现在第一名伊朗的大叔听都没听说过。 这是苟延残喘time网站忽悠骗点击率的吧。
L liveincanada 新手上路 注册 2008-10-01 消息 53 荣誉分数 1 声望点数 18 2010-04-22 #5 村里的图书馆有韩寒的书, 可以在网上预定, 然后送到你指定的图书馆去取, 前提是你要有图书卡. 一切都是免费的. 村图书馆网址 http://biblioottawalibrary.ca/en/main/overview
村里的图书馆有韩寒的书, 可以在网上预定, 然后送到你指定的图书馆去取, 前提是你要有图书卡. 一切都是免费的. 村图书馆网址 http://biblioottawalibrary.ca/en/main/overview
tree&waves 青铜怅老 VIP 注册 2009-02-24 消息 3,138 荣誉分数 163 声望点数 0 2010-04-22 #6 转贴:韩寒是毛泽东的好学生 作者:刘仰 [FONT=仿宋体]韩寒这几年越来越出名,讨论他也就有点意思。韩寒最初的出名是因为他中学没毕业就退学了,还写了一本小说。如今,韩寒各方面好像也搞得不错,便更加出名了。无独有偶,郑渊洁也有类似的事情,但不是郑渊洁本人,而是他的儿子。郑渊洁不让他的儿子上学,而要自己教育孩子。最近没怎么听说郑渊洁儿子的消息,因而无法知道他抛弃学校教育,改用家庭教育的成果究竟如何。不管怎么说,在针砭中国当今教育体制的问题上,应该说韩寒的价值暂时超过了郑渊洁父子。那么,韩寒厌倦学校教育的态度来自哪里?一些人常常把韩寒所代表的形象当成是西方文化的结果,事实上,可能连韩寒自己都不清楚,他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结出的果子。[/FONT] [FONT=仿宋体]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韩寒生在宋徽宗时代会怎样?答案是,如果他生的不巧,结果会有点惨。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问一个问题:宋朝有无数名垂史册的文人、知识分子,他们都是在哪个学校毕业的?说实话,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即便有的人能够查到曾经就读的学校,也没什么了不起。“三苏”之一的苏老泉,也就是苏东坡的老爹,少年时不好好读书,到了27岁才发愤读书,终于成了大器。中国历史上谁问过苏老泉有没有学校毕业?从哪个学校毕业?中国人才不关心这种事,有本事、有学问才是硬道理。如此解释苏老泉与韩寒的类似,不应该有一个误会,以为那时候中国没有学校。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普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而且,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学校、各类专科学校都很齐全,在当时的世界上绝对领先,无一能比。范仲淹为官的时代,是北宋第一次兴学高峰,开始在各县建学校;王安石的时代是第二次,此后,几乎每个乡里都有学校;到了宋徽宗时代,也就是被人骂的蔡京,又是北宋第三次兴学高峰。政府办的学校,用宋徽宗的话说,要网尽天下读书人,但是,宋朝还是有很多民间私立学校。[/FONT] [FONT=仿宋体]因此,宋朝的学校绝对是发达的,即便不能同今天相比,像韩寒这样的年轻人,如果生在宋朝,如果想读书,到学校里去,一点问题没有。那么,为什么说,如果韩寒生在宋徽宗时代,生的不巧会有点惨?因为,宋徽宗曾经想全部用学校培养人才,代替科举选拔人才。为此,宋徽宗还废止了科举。所以,如果韩寒生在宋徽宗废除科举的年代,按要求一定要通过学校,他就会有点惨。但为何又说他“如果生的不巧”才会有点惨呢?因为,宋徽宗和蔡京的这个办法,后来被批评,所以又放弃了,恢复了科举。用科举选拔人才和用学校培养人才有什么不同?科举等于是:不管你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教育,达到标准就可以。学校等于是:你只有接受我的教育,才可以。因此,通过宋徽宗的这个政策变化,我们就能理解,科举是在自由教育的基础上选拔人才,学校是在强制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人才。所以,韩寒颇为符合科举体制、自由教育的精神。[/FONT] [FONT=仿宋体]相反,强调学校教育的确是西方的传统。为什么?因为西方教育出现的时候,是一个等级社会,教育是少数人的权利,不像宋朝那样,教育对全社会开放。因此,在西方受教育最初是特权。要想在社会上获得地位,就必须通过特权教育的培训。一个没身份、没地位、没钱财的小子,想自我教育,首先是不可能,没地方教你,连书都找不到。即便像韩寒这些想办法完成了自我教育,在西方社会,没有特权阶层认可的学校颁发的文凭,[/FONT][FONT=仿宋体]没有穿上难看的学位服拍张照[/FONT][FONT=仿宋体],也没戏。因为,如果让韩寒这样的人轻易得逞,特权阶层的垄断就会被打破。所以,如果韩寒是在西方社会,不完成学业而想有所发展,恐怕很难。西方教育基本上不接受这样的事情。说一点历史上的事,便于大家理解。西方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普鲁士,如果父母不让孩子上学,属于犯罪,要被抓起来,或者罚款。西方的“义务教育”,从源头上说不是政府的“义务”,而是民众的义务。由此,学校就能按政府的意愿,向每个人灌输政府希望大家接受的教育内容。[/FONT] [FONT=仿宋体]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奇怪?韩寒对学校教育的蔑视,难道是反对西方式教育,而不是反对中国式教育?的确如此。为什么?因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在今天已经很淡薄了,当今中国的教育已经非常西化了。所以,韩寒不完成学业,自由发展,实际上正是用了中国科举时代的教育观念,来反对当今中国的西式学校教育。当然,今天的西方教育同历史上已经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比方说,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查禁了一本书《自由的土地》,这本书本来是美国中学的历史教材,因为其中针对美国政府当年对于印第安人的政策有所批评,便成为禁书。如果说西方教育现在有自由的倾向,那也是向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学习的结果。[/FONT] [FONT=仿宋体]西元1921年,刚刚在上海开完“一大”,年轻的毛泽东于8月份发表了一篇文章,《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由于毛泽东与岳麓书院有过直接的接触,在这篇《宣言》中,他对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做了一番比较。文章中的很多内容对于今天依然能有所启发。毛泽东写到:[/FONT] [FONT=仿宋体]从前求学的地方在书院,书院废而为学校,世人便争毁书院,争誉学校。其实书院和学校各有其可毁,也各有其可誉。……但是书院也尽有好处。要晓得书院的好处,先要晓得学校的坏处。……学校的第一坏处,是师生间没有感情。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什么施教受教,一种商业行为罢了!学校的第二个坏处,是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学法和管理法戕贼人性。……学校的第三个坏处,是钟点过多,课程过繁。终日埋头于上课,几不知上课以外还有天地,学生往往神昏意怠,全不能用他们的心思为自动自发的研究。……回看书院,形式上的坏处虽然也有,但上面所举学校的坏处,则都没有。一来是师生感情甚笃。二来,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故从“研究的形式”一点说,书院比学校实在优胜很多。但是现代学校有一项特长,就是他“研究的内容”专用科学,或把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哲学和文学,这一点则是书院所不及学校的。[/FONT] [FONT=仿宋体]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韩寒可以算是毛泽东的好学生。[/FONT]
转贴:韩寒是毛泽东的好学生 作者:刘仰 [FONT=仿宋体]韩寒这几年越来越出名,讨论他也就有点意思。韩寒最初的出名是因为他中学没毕业就退学了,还写了一本小说。如今,韩寒各方面好像也搞得不错,便更加出名了。无独有偶,郑渊洁也有类似的事情,但不是郑渊洁本人,而是他的儿子。郑渊洁不让他的儿子上学,而要自己教育孩子。最近没怎么听说郑渊洁儿子的消息,因而无法知道他抛弃学校教育,改用家庭教育的成果究竟如何。不管怎么说,在针砭中国当今教育体制的问题上,应该说韩寒的价值暂时超过了郑渊洁父子。那么,韩寒厌倦学校教育的态度来自哪里?一些人常常把韩寒所代表的形象当成是西方文化的结果,事实上,可能连韩寒自己都不清楚,他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结出的果子。[/FONT] [FONT=仿宋体]我们先做一个假设:如果韩寒生在宋徽宗时代会怎样?答案是,如果他生的不巧,结果会有点惨。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问一个问题:宋朝有无数名垂史册的文人、知识分子,他们都是在哪个学校毕业的?说实话,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即便有的人能够查到曾经就读的学校,也没什么了不起。“三苏”之一的苏老泉,也就是苏东坡的老爹,少年时不好好读书,到了27岁才发愤读书,终于成了大器。中国历史上谁问过苏老泉有没有学校毕业?从哪个学校毕业?中国人才不关心这种事,有本事、有学问才是硬道理。如此解释苏老泉与韩寒的类似,不应该有一个误会,以为那时候中国没有学校。宋朝是当时全世界普及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而且,从地方到中央,各级学校、各类专科学校都很齐全,在当时的世界上绝对领先,无一能比。范仲淹为官的时代,是北宋第一次兴学高峰,开始在各县建学校;王安石的时代是第二次,此后,几乎每个乡里都有学校;到了宋徽宗时代,也就是被人骂的蔡京,又是北宋第三次兴学高峰。政府办的学校,用宋徽宗的话说,要网尽天下读书人,但是,宋朝还是有很多民间私立学校。[/FONT] [FONT=仿宋体]因此,宋朝的学校绝对是发达的,即便不能同今天相比,像韩寒这样的年轻人,如果生在宋朝,如果想读书,到学校里去,一点问题没有。那么,为什么说,如果韩寒生在宋徽宗时代,生的不巧会有点惨?因为,宋徽宗曾经想全部用学校培养人才,代替科举选拔人才。为此,宋徽宗还废止了科举。所以,如果韩寒生在宋徽宗废除科举的年代,按要求一定要通过学校,他就会有点惨。但为何又说他“如果生的不巧”才会有点惨呢?因为,宋徽宗和蔡京的这个办法,后来被批评,所以又放弃了,恢复了科举。用科举选拔人才和用学校培养人才有什么不同?科举等于是:不管你通过什么方式获得教育,达到标准就可以。学校等于是:你只有接受我的教育,才可以。因此,通过宋徽宗的这个政策变化,我们就能理解,科举是在自由教育的基础上选拔人才,学校是在强制教育的基础上培养人才。所以,韩寒颇为符合科举体制、自由教育的精神。[/FONT] [FONT=仿宋体]相反,强调学校教育的确是西方的传统。为什么?因为西方教育出现的时候,是一个等级社会,教育是少数人的权利,不像宋朝那样,教育对全社会开放。因此,在西方受教育最初是特权。要想在社会上获得地位,就必须通过特权教育的培训。一个没身份、没地位、没钱财的小子,想自我教育,首先是不可能,没地方教你,连书都找不到。即便像韩寒这些想办法完成了自我教育,在西方社会,没有特权阶层认可的学校颁发的文凭,[/FONT][FONT=仿宋体]没有穿上难看的学位服拍张照[/FONT][FONT=仿宋体],也没戏。因为,如果让韩寒这样的人轻易得逞,特权阶层的垄断就会被打破。所以,如果韩寒是在西方社会,不完成学业而想有所发展,恐怕很难。西方教育基本上不接受这样的事情。说一点历史上的事,便于大家理解。西方最早实行义务教育的普鲁士,如果父母不让孩子上学,属于犯罪,要被抓起来,或者罚款。西方的“义务教育”,从源头上说不是政府的“义务”,而是民众的义务。由此,学校就能按政府的意愿,向每个人灌输政府希望大家接受的教育内容。[/FONT] [FONT=仿宋体]这么说是不是有点奇怪?韩寒对学校教育的蔑视,难道是反对西方式教育,而不是反对中国式教育?的确如此。为什么?因为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在今天已经很淡薄了,当今中国的教育已经非常西化了。所以,韩寒不完成学业,自由发展,实际上正是用了中国科举时代的教育观念,来反对当今中国的西式学校教育。当然,今天的西方教育同历史上已经有所不同,但是,本质上还是一样的。比方说,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查禁了一本书《自由的土地》,这本书本来是美国中学的历史教材,因为其中针对美国政府当年对于印第安人的政策有所批评,便成为禁书。如果说西方教育现在有自由的倾向,那也是向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学习的结果。[/FONT] [FONT=仿宋体]西元1921年,刚刚在上海开完“一大”,年轻的毛泽东于8月份发表了一篇文章,《湖南自修大学创立宣言》。由于毛泽东与岳麓书院有过直接的接触,在这篇《宣言》中,他对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学校”做了一番比较。文章中的很多内容对于今天依然能有所启发。毛泽东写到:[/FONT] [FONT=仿宋体]从前求学的地方在书院,书院废而为学校,世人便争毁书院,争誉学校。其实书院和学校各有其可毁,也各有其可誉。……但是书院也尽有好处。要晓得书院的好处,先要晓得学校的坏处。……学校的第一坏处,是师生间没有感情。先生抱一个金钱主义,学生抱一个文凭主义,“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什么施教受教,一种商业行为罢了!学校的第二个坏处,是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学法和管理法戕贼人性。……学校的第三个坏处,是钟点过多,课程过繁。终日埋头于上课,几不知上课以外还有天地,学生往往神昏意怠,全不能用他们的心思为自动自发的研究。……回看书院,形式上的坏处虽然也有,但上面所举学校的坏处,则都没有。一来是师生感情甚笃。二来,没有教授管理,但为精神往来,自由研究。三来,课程简而研讨周,可以优游暇豫,玩索有得。故从“研究的形式”一点说,书院比学校实在优胜很多。但是现代学校有一项特长,就是他“研究的内容”专用科学,或把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哲学和文学,这一点则是书院所不及学校的。[/FONT] [FONT=仿宋体]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韩寒可以算是毛泽东的好学生。[/FONT]
A anna1988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8-01-07 消息 2,756 荣誉分数 151 声望点数 223 2010-04-23 #7 学校的坏处就是教出一个智商跟猪一个级别的加拿大正牌工程师
tree&waves 青铜怅老 VIP 注册 2009-02-24 消息 3,138 荣誉分数 163 声望点数 0 2010-04-23 #8 anna1988 说: 学校的坏处就是教出一个智商跟猪一个级别的加拿大正牌工程师 点击展开... 呵呵,咱们还是得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学校也有优点,只是当一个人没有从学校的优点里受益,而是完全被学校的坏处所祸害了的话,就变成了“正牌工程师”这样的报废品。
anna1988 说: 学校的坏处就是教出一个智商跟猪一个级别的加拿大正牌工程师 点击展开... 呵呵,咱们还是得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学校也有优点,只是当一个人没有从学校的优点里受益,而是完全被学校的坏处所祸害了的话,就变成了“正牌工程师”这样的报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