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特区”带我出发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22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2010061210354112c8e.jpg


喀什高台古城里的孩子。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南方周末记者 覃爱玲 发自喀什
治疆新政策大背景下,喀什官方渴望借“特区”建设,迅速推动经济发展,而当地普通百姓,则希望喀什发展能真正惠及他们的生活。
对经济发展的渴望之情,弥漫着整个古城喀什。从民间到官方,都认为经济的发展将会解决社会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
喀什建“特区”,首先面对的是解决就业的问题。一位当地出租车司机说,“最重要的是要有工作,年轻人没有工作,那怎么行?”
33岁的喀什青年克力木穿着短袖白衬衫,坐在喀什老城区景区收费处的小屋内。旧木桌上放着本汉英版的《朗文新概念英语2》。现在没有客人,他正边读边抄写学习英语。
窗外,熟悉的老婆婆抱着孙子走过。阳光照在古老的黄土墙上,有着中世纪般的静谧安详。不过他知道,老城的安静没准很快就会不复存在了。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
按照喀什市政府2009年2月宣布的5年拆迁规划,8平方公里的老城区,除大约1平方公里的迷宫式街巷将得到整体保护外,其他部分生土结构的老房子将全部拆除,重建为砖土结构的新房。
今年以来,新一轮援疆政策令新疆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5月中旬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更是推出一连串利好。喀什地委委员、市委书记曾存表示“依托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喀什经济特区”,这一说法令当地人开始期待这座西域古城,能有朝一日成为“西部深圳”。
这个“特区”准确讲应被称为“特殊经济开发区”,是一个包括起步区8.5平方公里,核心区50平方公里,发展区140-16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
在当地官员们的眼里,这一“特区”如同喀什发展的抓手,承载着这座西域古城千载难逢的发展希望。而“过上和内地人同样的现代化生活”,正在成为喀什民间的基本共识。
但是,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再到喀什,中央的特殊政策要转化为新疆当地百姓的福祉,尚需要跨越千山万水。
当地许多导游都愿意学英语。克力木的英语刚刚学会一点,但他已经在想,是不是必须开始学习新的语言――俄语了。他想跟在东门大巴扎卖家电的哥哥一起去做生意。
克力木琢磨,一边是作为重点旅游景点老城区的拆迁重建,一边是“建经济特区”的信息,喀什的发展要从旅游城市转向以工商业为重点了。而成了“特区”,喀什肯定会更开放,往中亚市场的边贸生意应该很有前途。他开始关心阿拉伯世界的信息,因为那里市场更大。
在喀什东门大巴扎的家电区,克力木的哥哥对门开着两家共约100平方米的家电销售店。这个全称喀什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的地方,被认为是全疆最大的集贸市场,中亚物资博览会。
2005年,在奔波一年多无果后,克力木的哥哥放弃了做边贸生意的打算,用做十多年煤气生意赚的50万元开了这两家店。
他店里的家电是分别从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进来的。店里卖的还是21英寸的彩电,没有内地家电店里成排摆放的背投和液晶电视,因为“当地消费能力有限”。这几年喀什正处于家电普及时期,每年能挣十多万元。
但是,他念念不忘的是去中亚做边贸生意。加上汉语和维语,他能说7种语言,主要是周边与维语接近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等国的语言。想起他那些做边贸赚了大钱的朋友,他就痛惜,“我做10年只顶得上他们做一年!”
对于周边国家有限的购买力,他似乎并不担心。因为“那里什么都不生产,什么都没有,虽然很多人没有钱,但是总能卖得掉”。
在新任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近日发布的治疆思路中,打造“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五口通八国的边贸重镇喀什,在建“特区”的呼声下,更是担负着向中亚进军的重担,克力木和哥哥都看到了这一前景。
喀什和五个国家接壤,另与三国毗邻,区位优势明显。当地有谚语称“五口通八国,一路联欧亚”。但是,由于周边国家经济都不太发达,去年喀什地区的外贸出口仅为10.17亿美元。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
end_i.gif
tongji.gif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