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氓党 - 流氓点孛尔帖赤那
- 注册
- 2002-02-26
- 消息
- 22,918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艾施利・孟塔谷说:“过着生命和爱合而为一的生活,是人类唯一的生活方式。”这地球的男人和女人是互补的两极,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没有异性的交融,则必定是不成熟的。
孩提时代纯情天真、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们,很少会想到他们长大后的某一天会在异性面前忐忑不安。有些人能很快通过这一段男女交往的“羞怯期”,而进入浪漫的青春时代,也有些人不但没有消除羞怯,相反愈演愈烈,在异性面前惊慌失措,患上了“男女交往恐惧症。”
此症在持传统伦理观的长辈眼中,不以为是病,还可能会被赞誉为“守本分”。但害怕同异性交往的青年人必然会感到自尊的失落,从而影响整个人生的发展。
一、为什么会对异性交往感到恐惧
1. 童年时代爱的缺乏
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被人发现的时候,生活习性完全与狼一样,她们对与人交往感到恐惧,她们不会说话,却能以狼似的吼叫声对待常人。狼孩由于从小没有得到人类的爱,从而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教育与体会,长大后也会表现出社会交往与爱的能力的缺乏。有些在清教徒式的家庭里培养出的孩子,会把异性交往视作罪恶,长大以后,青春的冲动与道德观念的剧烈冲突就会导致强烈的焦虑,乃至恐惧。在失败婚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从小目睹父母的冲突,无形中会对异性交往产生一种悲剧式的预期。这种预期往往也是导致异性交往恐惧症的原因之一。
2.不正确的爱的教育
在缺乏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对爱不知所措,这是比较浅显的道理,可我们也观察到那些家境优裕、爱护充分的孩子,有时也有异性交往恐惧症。分析缘由,我们发现这种家庭的教育往往有不正确的方式,这便是“溺爱”。
对孩子过分的保护与迁就,使孩子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家庭氛围之中,是许多父母的期望。殊不知在这种“溺爱”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往往习惯于接受他人的爱,而同时却放弃了爱他人的责任心,漠视了爱的互换价值。这样的孩子习惯于等待、接受和依赖,而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往往以自己为中心,自我感觉过分地好,对人际交往有不切实际的幻觉。带着这种幻想去交际,失败就是难免的了。而可悲的是,这样的人又很难经受得住失败,结果就容易产生异性交往恐惧症。
二、如何消除恐惧
1.爱的重建---空椅技术
当你发现自己有严重的异性交往恐惧症后,应做的第一件事便应是追本溯源,寻找令自己最早感到恐惧的那个长辈形象和记忆中最初、最深的那些恐惧场景。(介绍自我疗法时,我们采用了“你”这个第二人称的形式进行对话,以利于缩短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以便于更好地交流。)例如:
当我四岁时与邻居家的小女孩玩办家家游戏,我扮医生给她打针,被父亲看见了,挨了他一巴掌。父亲说我下流,警告我不许和女孩子玩。
这个父亲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采用了伤害性的手段来阻止孩子的“堕落”,殊不知正好摧残了孩子娇嫩的爱心。心理学家阿德勒十分看重最初记忆的治疗价值,他认为对最初记忆的重新认识与体验是治疗的一个关键技巧。在没有精神分析医生的帮助下,可以采用“空椅”技术对最初记忆进行治疗。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以后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技术来帮助治疗。
空椅技术是这样进行的,在家里放三张椅子,每一张椅子代表一个人,如:我、父亲、女孩。然后你坐在“我”这张椅子上,想象你正与那女孩在一起玩耍。你模仿童年情境,向代表女孩的空椅说话。过一会儿,你坐上“女孩”空椅,向“我”空椅说话。这种游戏似乎很可笑,但如果你在家中忘情一试,就会逐渐获益。当你在“我”与“女孩”空椅之间交流一段时间后,可想象父亲前来粗暴干涉了。你可坐上“父亲”空椅,模仿父亲语气对“我”空椅进行斥责。这时你要体会父亲的心理状态,然后再转回到“我”的位子上,对“父亲”空椅进行申辩与渲泄。整个空椅技术都是由你一个人来表演,对这三个角色的模仿越像、表演越彻底,消除童年期的不良影响的效果也就越佳。
空椅技术目的是对童年缺失的爱进行重建,要求你在现时现地重演一幕爱的童年的景象,通过澄清事实、辩明道理,把沮丧的、失败的“我”改变成自信的、成功的“我”,把粗暴、固执的“父亲”改变成通情达理的“父亲”。使用这个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每个角色,有些问题一次表演后感觉不够的话,应多进行几次,直至把心中的固结消除掉。空椅上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当你与父亲的关系和解后,可以把原来“女孩”的空椅改成“成熟少女”的空椅,直接进行异性交往恐惧症的治疗。
2.系统脱敏法
行为疗法中治疗恐惧症最经典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上述爱的重建的方法是基于精神分析的理论而提出的。行为疗法不关心过去,只对现在的行为进行切实可行的矫治。这个方法的道理很简单,你对一样东西特别恐惧,是因为某一事物总是伴随着不良情绪感受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而不是绝对不可消除的。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全部克服恐惧的情绪,但却可以一点点接近目标。我们在这一事物出现的同时控制自己不良感受的强度,进行的每一步都迈得很小,使不良感受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到后来不再引起恐惧的情绪。而这一步步进步逐渐加起来,便会很自然地接近目标,消除对目标的恐惧。
对与异性交往有恐惧心理的人会发现,你对不同的异性恐惧的程度是不相同的。例如,一个少女在她所钟情的少年面前会惊慌失措,可在她不屑一顾的少年面前则要相对轻松得多,而在年龄差距很大的小男孩面前就会摆出大姐姐的样子。显然,恐惧有程度上的差别,克服恐惧的努力也有程度上的差别。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地系统脱敏就会逐渐消除男女交往恐惧症。
默想系统脱敏法是系统脱敏的第一步。你把你最不怕到最怕的异性及场景排列成了一个序列表(一般可分十至十五级),然后就其中最不怕的那一级开始进行默想,默想你与最不怕的人在一个最不怕的场景里相遇了。默想数分钟,体验有无焦虑感。如果产生了焦虑感,随即进行全身放松练习。放松方法有三种:意念放松法、吐气默念放松法和深度肌肉放松法,其中最简单的是吐气默念放松法。
“吐气默念放松法”的具体做法是,当你吸气时全身微微紧张,随着长长地将一口气吐出,默念“松”字,同时全身肌肉放松。一般用此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抗焦虑效果。如果此法进行数分钟仍不能消除焦虑,则应进行系统的全身放松。全身放松的顺序为:额---颊---下巴---颈---双肩---双臂---双手---胸---腹---双腿---双足。每吐一口气,则想象有股暖流随上述顺序慢慢地流动开来。
当序列表中所列的低一级的焦虑消除后,则上升一级,再进行放松练习。如果你能够做到在默想时与最怕的异性在最怕的场景中都不感到焦虑的话,则大功即将告成。下一步要做的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练习了。现实生活练习的级别可不必分那么细,只须注意,为了防止失败,起先选择的交往对象不可恐惧级别太高,同时可以找同性伙伴支持、帮助你克服恐惧。
孩提时代纯情天真、青梅竹马的小伙伴们,很少会想到他们长大后的某一天会在异性面前忐忑不安。有些人能很快通过这一段男女交往的“羞怯期”,而进入浪漫的青春时代,也有些人不但没有消除羞怯,相反愈演愈烈,在异性面前惊慌失措,患上了“男女交往恐惧症。”
此症在持传统伦理观的长辈眼中,不以为是病,还可能会被赞誉为“守本分”。但害怕同异性交往的青年人必然会感到自尊的失落,从而影响整个人生的发展。
一、为什么会对异性交往感到恐惧
1. 童年时代爱的缺乏
狼孩卡玛拉和阿玛拉被人发现的时候,生活习性完全与狼一样,她们对与人交往感到恐惧,她们不会说话,却能以狼似的吼叫声对待常人。狼孩由于从小没有得到人类的爱,从而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爱的教育与体会,长大后也会表现出社会交往与爱的能力的缺乏。有些在清教徒式的家庭里培养出的孩子,会把异性交往视作罪恶,长大以后,青春的冲动与道德观念的剧烈冲突就会导致强烈的焦虑,乃至恐惧。在失败婚姻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从小目睹父母的冲突,无形中会对异性交往产生一种悲剧式的预期。这种预期往往也是导致异性交往恐惧症的原因之一。
2.不正确的爱的教育
在缺乏爱的环境下长大的人,对爱不知所措,这是比较浅显的道理,可我们也观察到那些家境优裕、爱护充分的孩子,有时也有异性交往恐惧症。分析缘由,我们发现这种家庭的教育往往有不正确的方式,这便是“溺爱”。
对孩子过分的保护与迁就,使孩子生活在无忧无虑的家庭氛围之中,是许多父母的期望。殊不知在这种“溺爱”的教育方式下,孩子往往习惯于接受他人的爱,而同时却放弃了爱他人的责任心,漠视了爱的互换价值。这样的孩子习惯于等待、接受和依赖,而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他们往往以自己为中心,自我感觉过分地好,对人际交往有不切实际的幻觉。带着这种幻想去交际,失败就是难免的了。而可悲的是,这样的人又很难经受得住失败,结果就容易产生异性交往恐惧症。
二、如何消除恐惧
1.爱的重建---空椅技术
当你发现自己有严重的异性交往恐惧症后,应做的第一件事便应是追本溯源,寻找令自己最早感到恐惧的那个长辈形象和记忆中最初、最深的那些恐惧场景。(介绍自我疗法时,我们采用了“你”这个第二人称的形式进行对话,以利于缩短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以便于更好地交流。)例如:
当我四岁时与邻居家的小女孩玩办家家游戏,我扮医生给她打针,被父亲看见了,挨了他一巴掌。父亲说我下流,警告我不许和女孩子玩。
这个父亲以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儿童天真无邪的游戏,采用了伤害性的手段来阻止孩子的“堕落”,殊不知正好摧残了孩子娇嫩的爱心。心理学家阿德勒十分看重最初记忆的治疗价值,他认为对最初记忆的重新认识与体验是治疗的一个关键技巧。在没有精神分析医生的帮助下,可以采用“空椅”技术对最初记忆进行治疗。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以后的许多心理问题都可以用这个技术来帮助治疗。
空椅技术是这样进行的,在家里放三张椅子,每一张椅子代表一个人,如:我、父亲、女孩。然后你坐在“我”这张椅子上,想象你正与那女孩在一起玩耍。你模仿童年情境,向代表女孩的空椅说话。过一会儿,你坐上“女孩”空椅,向“我”空椅说话。这种游戏似乎很可笑,但如果你在家中忘情一试,就会逐渐获益。当你在“我”与“女孩”空椅之间交流一段时间后,可想象父亲前来粗暴干涉了。你可坐上“父亲”空椅,模仿父亲语气对“我”空椅进行斥责。这时你要体会父亲的心理状态,然后再转回到“我”的位子上,对“父亲”空椅进行申辩与渲泄。整个空椅技术都是由你一个人来表演,对这三个角色的模仿越像、表演越彻底,消除童年期的不良影响的效果也就越佳。
空椅技术目的是对童年缺失的爱进行重建,要求你在现时现地重演一幕爱的童年的景象,通过澄清事实、辩明道理,把沮丧的、失败的“我”改变成自信的、成功的“我”,把粗暴、固执的“父亲”改变成通情达理的“父亲”。使用这个技术时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每个角色,有些问题一次表演后感觉不够的话,应多进行几次,直至把心中的固结消除掉。空椅上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当你与父亲的关系和解后,可以把原来“女孩”的空椅改成“成熟少女”的空椅,直接进行异性交往恐惧症的治疗。
2.系统脱敏法
行为疗法中治疗恐惧症最经典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上述爱的重建的方法是基于精神分析的理论而提出的。行为疗法不关心过去,只对现在的行为进行切实可行的矫治。这个方法的道理很简单,你对一样东西特别恐惧,是因为某一事物总是伴随着不良情绪感受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而不是绝对不可消除的。我们虽然无法一下子全部克服恐惧的情绪,但却可以一点点接近目标。我们在这一事物出现的同时控制自己不良感受的强度,进行的每一步都迈得很小,使不良感受在可以忍受的范围内,到后来不再引起恐惧的情绪。而这一步步进步逐渐加起来,便会很自然地接近目标,消除对目标的恐惧。
对与异性交往有恐惧心理的人会发现,你对不同的异性恐惧的程度是不相同的。例如,一个少女在她所钟情的少年面前会惊慌失措,可在她不屑一顾的少年面前则要相对轻松得多,而在年龄差距很大的小男孩面前就会摆出大姐姐的样子。显然,恐惧有程度上的差别,克服恐惧的努力也有程度上的差别。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地系统脱敏就会逐渐消除男女交往恐惧症。
默想系统脱敏法是系统脱敏的第一步。你把你最不怕到最怕的异性及场景排列成了一个序列表(一般可分十至十五级),然后就其中最不怕的那一级开始进行默想,默想你与最不怕的人在一个最不怕的场景里相遇了。默想数分钟,体验有无焦虑感。如果产生了焦虑感,随即进行全身放松练习。放松方法有三种:意念放松法、吐气默念放松法和深度肌肉放松法,其中最简单的是吐气默念放松法。
“吐气默念放松法”的具体做法是,当你吸气时全身微微紧张,随着长长地将一口气吐出,默念“松”字,同时全身肌肉放松。一般用此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抗焦虑效果。如果此法进行数分钟仍不能消除焦虑,则应进行系统的全身放松。全身放松的顺序为:额---颊---下巴---颈---双肩---双臂---双手---胸---腹---双腿---双足。每吐一口气,则想象有股暖流随上述顺序慢慢地流动开来。
当序列表中所列的低一级的焦虑消除后,则上升一级,再进行放松练习。如果你能够做到在默想时与最怕的异性在最怕的场景中都不感到焦虑的话,则大功即将告成。下一步要做的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练习了。现实生活练习的级别可不必分那么细,只须注意,为了防止失败,起先选择的交往对象不可恐惧级别太高,同时可以找同性伙伴支持、帮助你克服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