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潮论坛――3D电影发展现状”文字实录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53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3D电影的时代来了,但并非所有电影都应该做3D
主持人石班瑜:欢迎大家来参加由新浪网跟中国电影报道共同主办的关于3D电影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论坛,主题是“技术力量国产3D电影的发展现况”。小弟我姓石,叫石班瑜,套一句大家熟悉的话,感谢各位坐得这么直,没有站着,来这听我主持,今天不是说书。
  首先介绍今天现场的三位嘉宾,首先是国内3D技术方面的资深专家王建雄,中间就坐的是上影集团副总裁汪天云,最右边的是《熊猫总动员》的制片人陈晓翔。
  年初开始,《阿凡达》在国内造成了3D电影的轰动,直到现在,不断有很多论坛在讨论:到底国内3D电影的将来会怎样?目前3D电影的现状又是怎样?我们到底是要做真真正正国产的3D,还是要跟国外合作的3D?那么现在我们到底欠缺什么?是欠缺技术,欠缺行销,还是欠缺资金?昨天有一位伟大的导演讲过现在不缺资金,缺的是技术,技术可以合作嘛!像《熊猫总动员》就是跟欧洲德国合作的。
  我想首先请汪天云副总裁来帮我们介绍,国内3D电影的市场到底是怎样的,银幕数如何,未来的发展会怎样?
  汪天云:3D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有人说世界变小了,人和人接近了,当今是一个长变长兴、多元多极、眼花缭乱的时代,3D是目前的一个奇迹。3D的疯狂起源于《阿凡达》,如果没有刹车的话,票房肯定突破15个亿。这几天在上海电影节上,美国人和加拿大人都特别兴奋,来了以后到处问:你们现在市场怎么样?
  斯皮尔伯格把电影现状分成“《阿凡达》前”和“《阿凡达》后”,《阿凡达》后的科技时代,出现了一种倾向,科技要盖住内容,但中国电影最缺人才和内容。3D银幕数增加的速度很惊人,很多地方都在盲目上3D,就像做动画片一样。前几年因为动画片只有6万分钟,那会就加大力度,只求数量,各省市就要报指标,如果这个省市上的快就表彰,上的慢就受批评,数量是上去了,但质量下来了。我承认,有一定的数量才有一定的质量,现在对技术的狂热,产生了对内容的偏执,应该注意到,不是所有的电影都是可以做成3D的。
  我在这里谈两个观点:第一个是我们现在上3D(银幕)的形势很好,估计在三年以内,中国各省市的3D的数量,都会上升,超过两维。3D电影院的建构,特别以京沪深、华东、长江一线为主,电影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城市,城市文化一定是能动农村文化。3D电影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对电影革命的需求。有人说,第一次电影技术革命是无声到有声,第二次是从黑白到彩色,第三次是从二维到三维。如果我们现在有十块银幕,那么有两块是3D,占到了五分之一的比例,很快这个比例将会被突破。当做了大量的3D影院,有了大量的3D技术设施的配备,就会大量地缺3D电影。如果没有内容,等于造了很多高速公路,跑谁的车?只能跑美国的车,还只能为别人服务。
  第二个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都应该做3D。《苏乞儿》很大的失误是什么它都要,明星也要,技术也要,声誉也要,票房也要,最后票房不好。我们也投了资,我们也有责任,就不如《锦衣卫》。《锦衣卫》跟它差不多时候上,明星可能还不如它,导演的名气也不如它,但个票房差距就很远。为什么?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整个组合上有差错。不是所有动画片都应该做3D,有的适合做。比如说《大闹天宫》,金箍棒打下去,其他东西飞溅起来,立体效果会呈现一种逼真性和动感,视觉的冲击力会很大。比如说《功夫熊猫》,熊猫本身的立体感会给人一种亲切、憨厚、可爱,最后取胜的不仅是形式,而是内容,是里面朴实的价值观--信任。危机来临,憨厚的、笨重的、没有什么本事的熊猫,后来成为英雄,实际上是我们中国人经常讲的成功教育。比如说《小蝌蚪找妈妈》,做成3D的,就未必好,它一定是用水墨,体现空灵感来。三维不是我们所有作品成功的法宝,三维和二维应该并存。
  专家称3D并非全新的技术
主持人石班瑜:汪总说的重点是,3D的技术和画面做得再好,还得有非常好的故事内容。
3D制作非常繁琐,随便一个画面做做,可能就三个月、半年就没了,像陈总从第一天开始做《熊猫总动员》,到今天已经超过六年了。《阿凡达》实际上是导演在10多年里,不断改变,不断设计,才做出来的,时间非常重要。
王老师是3D方面的专家,请问您,目前国内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您在学习3D的过程当中,了解到3D的难度在什么地方?
  王建雄:3D不是全新的技术。早在50年代,咱们国家就已经拍出了类似《魔术师的奇遇》这样的立体胶片影片,7、80年代,拍出了像《欢欢笑笑》、《快乐动物园》等立体胶片电影。3D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又重新回潮,为什么呢?3D电影在拍摄和放映时,在实际操作当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些影片只限于大部分的特种影院,类似于五分钟、十分钟的私立动感电影来放映,或者是经典电影里有一些类似技术的运用,带给观众一种很刺激、很新鲜的感觉。它让观众觉得物体飞向自己,有强烈的视觉和身体冲击的感觉,但作为电影院来说,一个电影要放90分钟,如何能让观众很平稳地坐在椅子上看完,这个技术是以前大家没有太关注的。现在的3D电影,是要让观众在影院里看到一个自然的3D场景,更接近它平时所观看到的世界的画面。
让为好莱坞服务的公司为我们服务
  主持人石班瑜:大家看过《少林足球》吗?《少林足球》里面所有的动画就是3D,只是没有立体。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功夫》变成立体的话,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首先邀请《熊猫总动员》的制片人陈老师来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电影的情况。
  陈晓翔:我是一直听石大哥的声音长大的。以前没有看过石大哥的脸,但是一直听他的声音。大家都看过周星驰的电影,一定记得他的笑声。
从本质上来讲,我不懂技术,我的工作主要是整合,现在跟好莱坞合作,我有一些体会。做《熊猫总动员》,来来去去,走的路比较多,飞的次数比较多。技术归技术,内容归内容,整合归整合,投资归投资,大家各自做自己这一块,可能会出一个好东西,当中的协调工作,避免不了。
  主持人石班瑜:陈老师现在合作的对象,也是同时为好莱坞服务的技术公司,换句话说,好莱坞也是靠这些技术公司来替它服务,那它能替好莱坞服务,为什么不能替我们服务呢?好莱坞也要靠别人,我们靠别人有什么不对?而且它还能帮我们,再重新去制作一套非常好的载体,为什么不可以呢?
  陈晓翔:石老师说的一点不错,我们这次合作的最大的体会,就是合作的公司非常多,主要是在技术方面的合作,我们是包括德国、比利时、西班牙、法国、瑞士一共有六个国家一起合作,这些公司也为好莱坞的公司提供服务,这样的合作比较良性。




上一页123下一页</img>
</img>
J-syJ7wKvzU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