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四大名著翻拍成“疯”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55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今年可以算是一个四大名著重温年,《三国》、《西游记》、《红楼梦》都以大手笔的姿态登台亮相,剩下那部《水浒》也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中,估计不久之后就与观众见面。
  四大名著对于影视制作单位似乎有强大的吸引力,使他们不惜砸下重金,再苦再难再有争议挨多少板砖也要将翻拍进行到底。已经亮相的这三部虽然褒贬不一,有的甚至“雷倒众生”,但都卖了个好价钱。比如在一阵阵“批斗声”中登场的新版《红楼梦》已经赚了近亿元,骂归骂,黑归黑,一点都不影响人家收银子。
  四大名著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本身就积累相当大的人气,可以节省一笔不少的宣传费和广告费,乍看上去挺美,可一深思细想却只能叹气,四大名著被翻拍是巧妇难为无“新米”之炊,炒冷饭以掩囊中之羞涩。
  其实炒冷饭也不是件容易事儿。重拍四大经典最大的风险在于是否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无论是三国群雄、绿林好汉还是取经路上的各路神仙妖怪、宁荣两府中的芸芸众生,可谓栩栩如生,深入人心,而且央视拍的四大名著是公认的经典,已经先入为主,陈晓旭版的林黛玉、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李雪健版的宋江、唐国强版的诸葛亮都曾经是人们心中不可替代的形象。观众以老剧的标准去看新剧,“思维定式”很难让人们接受新的形象。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曾表示:“我主张以一种宽容的态度看待翻拍现象,它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只要能赢得票房、收视率,得到观众认可,就是好的翻拍剧。”
  重拍四大名著不应是简单的复制,在新时代下必须对人物对情节进行深入的挖掘,而且在表演上能准确到位,真正抓住小说和人物的神韵。此外,还需要引入创新元素,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加以创造发挥。比如《大话西游》一改师徒四人的形象,相当成功,被人们奉为经典。
</img>
</img>
XvZO7occm-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