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陷害郭德纲的黑手骑虎难下 目前已经走到第四步

事件 记者采访又遭打

  昨天下午,多家媒体记者再次回访亦庄瀛海庄园,在采访过程中,多家媒体记者被保安盘问阻挠,并有人遭陌生男子殴打和威胁。

  下午4时50分,北京晨报记者李显峰正在和摄影记者蔡代征在瀛海庄园内观察违建情况,他突然接到京华时报一实习生打来电话,称自己被打了。这名实习生 告诉李显峰,他当时正在准备赶往业委会,就在离业委会不远的路口处,一名30岁左右男子从一辆白色本田雅阁车上走下,问他是不是记者。还没等实习生作出反 应,对方就将他的包打开了,翻阅了采访本。等这名男子发现本上还没有任何记录时,便又扔回给实习生,说:“来来来,我送你回家。”然后就把实习生往车上 拽。实习生表示,在挣扯中,该男子一拳打在他胸前。

  京华时报实习生被打的事马上在记者中传开,京华时报记者李靖迅速赶过去支援。李靖赶到事发现场时,同样遭到白色雅阁的拦截。这次,车上下来两名男子, 不由分说将李靖往车里塞。争执过程中,其中一名男子一脚踢在李靖左腿膝关节部位,李靖摔倒在地,头部和左肩磕在地上。接着,另一名男子又使劲在李靖的背上 踢了一脚,随后,两人骂骂咧咧地离开。

  下午6时许,各家媒体记者相继赶来,扶着李靖进入业委会办公楼休息。雅阁车上的男子再次出现,把大家推搡进房间,并关上房门。

  新京报女记者告诉大家,她在业委会附近采访时也发现有保安跟踪。当她回头告诉对方不要再跟着她了,这时,那辆白色雅阁出现。车中男子大声质问李靖是不是记者,并威胁道:“我现在就开车去找记者,见一个打一个!”

  记者们听说后担心受到挟持,决定报警,警方随后赶到现场。此时,屋外男子仍要冲上来打人,被10余名民警制止。调查此案的民警告诉记者,阻挠记者进行采访并进行威胁的人为郭德纲邻居。

  记者上午从北京警方获悉,冲突双方昨夜在派出所进行了长时间调解,目前双方尚未提出验伤或其他要求。 本报记者黄敬
========================

这些无法无天的土围子还真要打掉。
 
你少恶毒地给我扣大帽子好不好,我声明,我是爱国学生,但是爱不是溺爱,有错误之处,需要有人发出疑问,需要让人给回答这个公道的问题。这有什么错误?而且,请你不要用你的惯用伎俩模糊国家与官商这个概念,国家是国家,每人都应爱自己的国家,但是我该连权贵一并去爱吗?

我什么时候骂街了?你不当记者真瞎了你这个人才了,那么会扣大帽子,上纲上线。

说你幼稚还真没说错。
你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说主流媒体放狠话,判郭“死刑”。这是简单的疑问?
如果你觉得无地自容,就赶紧把自己的blog改了吧,省得其他愤青又看了以后发扬光大。:D
 
Everyone knows you are the famous 愤青 here.

我也上网搜索信息,但不会100%都相信,尤其打着《人民日报》,CCTV的旗号。
愤青和非愤青的区别就是,谣言被愤青放大,而被非愤青截止。:D
 
@laoyang945: 郭德纲确实挺三俗的,汶川地震一帮人民表演艺术家在一块开会研讨该捐5000还是3000的时候你个草根演员凭什么就在第一时间一下子捐出十万块。你有高级职称么???
 
如果没有行政干预,如果司法确实是独立有公信力的,这次争议是一次很好的界定媒体的权利和权利的限制,公民的私有财产权隐私权以及其限制的机会。

现在大家对政府角色有怀疑,很正常。但如果各方有足够的耐性宽容和爱心,这也不失为一个在更大范围内界定各社会成员的权利与权利的限制的机会。

但是,如果各方只是为了己方的利益,无限伸张自己的权利而无视其它社会成员的合法权利,来一次无所不用其极的“超限战”,最后的结果就很可忧虑了 - 很可能是卷入各方多败俱伤,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进一步削弱,“和谐社会”遥遥无期。
 
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文艺总是为统治阶层服务的, 娱乐达官贵人.现在主要是在天子脚下开个小剧场娱乐大众, 以三俗的小市民为衣食父母,而巨量文艺高级职称人员是国家包养的,为了创建和谐社会,那必须和谐掉非主流的不受政府管制少数,而动用了公检法和报纸电视快速将一个草民搞臭消灭.
以往搞运动, 能享受的此大规模资源的攻击需有中央领导级别, 才能得到人民日报的口诛笔伐,现可见郭德纲不是一般的俗.
 
听听郭德刚如何论雅俗。让人不得不佩服.

"郭德[FONT=FangSong_GB2312]纲多次在演出中提到他的雅俗观,前晚,在新段子《你要高雅》中,他再次风趣地质疑:什么是雅什么是俗?牙佳为雅,人谷为俗。有牙有口,嘴里说出来,吃完饭没事,坐到那儿叨叨叨说出来,这是雅;单立人一个谷为俗,吃喝拉撒是俗。人可以不说,就是你不需要雅的东西,但这俗你离不开,吃了不[/FONT]憋死你。" :cool: :D

******
晚,郭德[FONT=FangSong_GB2312]纲从艺二十周年系列演出[/FONT]在工人体育[FONT=FangSong_GB2312]馆落幕。据媒体报道,从去年[/FONT]59日至今短短十个多月,[FONT=FangSong_GB2312]该系列演出一共举办了[/FONT]21[FONT=FangSong_GB2312]场,几乎场场爆满,累计观众人数[/FONT]6万多人次,票房收入超2000万元,堪称[FONT=FangSong_GB2312]创造了相声演出史上的一个奇迹。这还没算上德云社在天桥和三里屯两处的定期演出以及在外地的巡演。[/FONT]<O:p></O:p>
  从2005年底[FONT=FangSong_GB2312]开始走红,郭德纲的高人气已经持续保持了四年多,至今未见丝毫消退的迹象,作为一名至今得不到曲艺界官方认可的[/FONT]非主流相声演[FONT=FangSong_GB2312]员,实在难能可贵,同样发人深思。郭德纲持续走红靠的是什么?[/FONT]<O:p></O:p>
  一靠他[FONT=FangSong_GB2312]贴近老百姓生活的[/FONT]。相声[FONT=FangSong_GB2312]门艺术,本来就是俗文化,来自民间,来自茶楼酒肆,以逗乐观众为主要目的。当然,最好也能寓教于乐,寓知于乐,但前提是要贴近生活,让观众先乐起来。后来,随着它逐渐登堂入室,并随电视走入千家万户,它却越来越[/FONT]被高雅了,脱离生活,脱离群众,不接地气。于是,我[FONT=FangSong_GB2312]们看到央视春晚上的相声一[/FONT]年不如一年,[FONT=FangSong_GB2312]观众越来越不爱看。而郭德纲的相声,虽被一些[/FONT]相声表演[FONT=FangSong_GB2312]艺术家[/FONT][FONT=FangSong_GB2312]责为[/FONT]三俗,但[FONT=FangSong_GB2312]际上非常贴近生活,比如说他相声里多次提到[/FONT]300路等公交[FONT=FangSong_GB2312]车,多次抖出涉及拉屎吃饭的包袱,看似庸俗,其实是来自老百姓衣食住行乃至吃喝拉撒中的乐子。[/FONT]<O:p></O:p>
  郭德[FONT=FangSong_GB2312]纲多次在演出中提到他的雅俗观,前晚,在新段子《你要高雅》中,他再次风趣地质疑:什么是雅什么是俗?牙佳为雅,人谷为俗。有牙有口,嘴里说出来,吃完饭没事,坐到那儿叨叨叨说出来,这是雅;单立人一个谷为俗,吃喝拉撒是俗。人可以不说,就是你不需要雅的东西,但这俗你离不开,吃了不[/FONT]憋死你。<O:p></O:p>
  二靠他的才[FONT=FangSong_GB2312]华和旺盛的创作力。郭德纲说学逗唱样样精通,才华自不必多说。令人吃惊的是他旺盛的创作力。成名前,他经过多年积累,创作了大量相声段子,这不难理解,正所谓厚积而薄发。难能可贵的是,走红后他依然保持着相当数量的创作量,仅[/FONT]2009年就[FONT=FangSong_GB2312]创作了《我要下春晚》等[/FONT]15个段子,今年才过几个月,又有《你要高雅》等新段子[FONT=FangSong_GB2312]问世,真不知道他哪儿来如此旺盛的精力。[/FONT]<O:p></O:p>
  三靠他敢于在媒体面前放炮,[FONT=FangSong_GB2312]爱憎分明的鲜明个性。跑曲艺的记者最爱采访的人就是郭德纲,因为每次采访他几乎都有猛料。他不仅敢说,而且会说,嬉笑怒骂出口[/FONT]成章,写[FONT=FangSong_GB2312]进稿子就有读者爱看。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公众人物,在如今这个眼球经济时代,能不红吗[/FONT]<O:p></O:p>
<O:p> http://opinion.hunantv.com/ent/yp/mingxing/20100322/598175.html</O:p>
 
老怪也觉得像是有人有组织的对付郭德刚
 
各位在这儿真会上纲上线,一个偶然突发事件竟然成了有组织有系统有预谋的陷害,还竟然能演绎出国家和政府对自由打压的伟议,看来各位还真是吃得太饱,需要磨牙消食的材料。

事件的起因是打了人,或人被打了,被打方栏目组派人去交涉谈判,也是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提出赔个医疗费什么的,根本无意把事情闹大。谁知老郭家自持财大气粗人多势众,根本不甩,还来个嚣张的大批判,诸位可以看看老郭发的5千字博文和演出时对电视台的编排臭骂。 由于过分嚣张跋扈,招致近日众人的口诛笔伐,纯粹是咎由自取,或法网恢恢,何来陷害一说? 我看现在是有心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借题发挥,以为他用而已。
 
各位在这儿真会上纲上线,一个偶然突发事件竟然成了有组织有系统有预谋的陷害,还竟然能演绎出国家和政府对自由打压的伟议,
是你有点孤漏寡闻。下面仅列出一些官方和官方喉舌的声音。
*****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上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中央政府反三俗举措受到国内外媒体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新时代中国什么都在进步,唯有一些恶俗的“文化毒瘤”在拉后腿,中国的大众文化需要完成一个自我的超越。香港《明报》刊文说,许多迹象表明,内地正发起一次新的“道德运动”,低俗化已被视为文化体制改革新课题。
详情请看: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008/t1350404.shtml
http://tieba.baidu.com/f?

[FONT=ˎ̥][URL="http://tieba.baidu.com/f?z=856781357&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9%F9%B5%C2%B8%D9&pn=180ffice"]http://tieba.baidu.com/f?z=856781357&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9%F9%B5%C2%B8%D9&pn=180ffice[/URL][/FONT]
[FONT=ˎ̥]<O:p</O:p[/FONT]
南方周末最新文章□本报记者黄秀丽实习生张一龙林安镇发自北京
“郭德纲”没有了
  8月8日,面对正在电脑查询郭德纲作品的记者,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工作人员及时告知,“不用找了,已经没有了。”同日,王府井图书大厦,工作人员亦对寻找“郭德纲”的记者说:“接到上级通知,下架了。”“哪个上级?”“就是上级。”对于同一个问题,西单图书大厦的回答更加干脆:“我们有规定不接受采访。”京城之外,天津的四家新华书店已将“郭德纲”全部下架,广州一新华书店称“风声很紧,观望一下”,而沈阳北方图书城、上海书城、重庆书城、西安汉唐书城均称,“郭德纲没有了”。

北京电视台《每日娱乐播报》李姓主编告诉记者,停郭德纲的节目是栏目自己的决定,原因在于中央倡导文艺界“反三俗”,凡是符合“低俗、庸俗和媚俗”范畴的节目都不能上。他称,BTV一直坚持这个原则,不是因为郭的徒弟打了他们的记者才这么做的。

央视排比句式的不点名批评被一些网民称为“掷地有声”:“他的徒弟动手打人,他自己却用骂人的方式为徒弟撑腰。在这个行业的精华与糟粕之间,他留下了糟粕;在这个行业的正气与江湖气之间,他选择了江湖气;在个人的私愤与公众人物的责任前,他习惯性地倒向私愤。这位公众人物如此庸俗、低俗、媚俗的表现是多么的丑陋。”公众很想看到伶牙俐齿的郭德纲又将如何“反击”,不过,这一次,他和他的德云社选择了罕有的沉默。“郭家班”已暂时中断了与媒体的联系。郭德纲的经纪人王海对记者只说了一句,“现在不接受任何采访”,从此不再接听电话。

六.媒体齐轰郭德纲及其音像制品下架、德云社自查
8 月2日开始一直到现在,全国(主要是京城)多家媒体齐轰郭德纲,尤其是4日和5日最多,简单罗列,就有“郭德纲不能太缺德了”(北京晚报)、“对待无良演员封杀也许是最好的办法”(新华网)、“郭帮主,您还是收了神通吧”(新京报)、“谁来给郭德纲补补课”(京华时报)、“郭德纲上演硬暴力与软暴力”(新京报)、“郭德纲,拿道德玩幽默的玩笑你开不起”(华商晨报4日)、“郭德纲别拿穷人当对立面”(东方早报)、“郭德纲与流氓文化”(新闻晨报)、“法治社会岂容郭德纲如此纵横”(新华每日电讯)、“郭德纲不跟中国人讲理,想跟哪国人讲理啊”(环球网)、“郭德纲被圈了”(搜狐娱乐)。甚至连CCTV都不指名地用排比句痛批郭德纲是三俗代表,而人民日报、新华社也都发表批评郭德纲的评论。与此同时,相声界元老姜昆也出面声称郭德纲是他们2007年以来一直要反对的“三俗”。


最后,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都出来点名批郭了。
 
老怪也觉得像是有人有组织的对付郭德刚

阴谋论一直比较流行,反正怎么说怎么有理。其他人信不信就无所谓了。
 
各位在这儿真会上纲上线,一个偶然突发事件竟然成了有组织有系统有预谋的陷害,还竟然能演绎出国家和政府对自由打压的伟议,看来各位还真是吃得太饱,需要磨牙消食的材料。

事件的起因是打了人,或人被打了,被打方栏目组派人去交涉谈判,也是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提出赔个医疗费什么的,根本无意把事情闹大。谁知老郭家自持财大气粗人多势众,根本不甩,还来个嚣张的大批判,诸位可以看看老郭发的5千字博文和演出时对电视台的编排臭骂。 由于过分嚣张跋扈,招致近日众人的口诛笔伐,纯粹是咎由自取,或法网恢恢,何来陷害一说? 我看现在是有心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借题发挥,以为他用而已。

这位政治学习还没到位的5毛,看看你党妈给你的指示,外面怎么评论的

胡锦涛提抵制三俗 港媒:内地掀"新道德运动"

2010-08-03 19:28:33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跟贴 6058 条 手机看新闻

核心提示:香港《明报》3日刊文说,许多迹象表明,内地正发起一次新的“道德运动”,胡锦涛近日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

中国新闻网8月3日报道

香港《明报》3日刊文说,许多迹象表明,内地正发起一次新的“道德运动”,整改相亲节目是开始;低俗化已被视为文化体制改革新课题。胡锦涛近日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低俗文化产品是物欲社会的影射,先除去滋生这种文化的社会土壤,应从更为根基的制度建设入手。

文章摘编如下:

许多迹象表明,内地正在发起一次新的“道德运动”。整改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是一个开始,这个节目充斥的金钱、美色和性话题被政府主管者认为是“非主流的”,不应该被公开展示。

刚刚结束首轮播出的新版《红楼梦》是另一个近例。这部为林黛玉设计了裸死情节的电视剧不仅遭到了内地网民的恶评,还罕见地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批评文章称其“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

“低俗化”已经被视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课题。胡锦涛近日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近年来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地强调抵制“三俗”之风。

在“反低俗”的同时,官方希望努力倡导先进性的文化。8月3日至9月4日,北京将举行2010国家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这是近十年来国家艺术院团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集中展示。官方称这次活动旨在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

一系列行动显示出政府在“启动民族优秀文化”上的努力,但靠行政力自上而下推动的效果还有待观察。


不必说,文化的问题不能单在文化范围内解决。在当下个人主义、精英主义和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要重建集体主义、平等主义和价值理性时代下克己、利群的传统道德观念确实有很大难度。

一些低俗文化产品是当下物欲社会的影射,而非源头所在。若要眼不见为净,倒是应该先除去滋生这种“低俗文化”的社会土壤,从更为根基的制度建设上入手才是。

进一步看,“低俗文化”的泛滥以及中国社会当前的道德困境未必就能完全在大众层面内解决。从道德滑坡自高阶层向下“落势化”移动的角度来看,“反低俗”还应有新的物件。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屁民语:
不折腾之声尚犹在耳,反三俗之势已铺天盖地
 
是你有点孤漏寡闻。下面仅列出一些官方和官方喉舌的声音。
*****

近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上公开提出要“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这是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中央政府反三俗举措受到国内外媒体关注。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新时代中国什么都在进步,唯有一些恶俗的“文化毒瘤”在拉后腿,中国的大众文化需要完成一个自我的超越。香港《明报》刊文说,许多迹象表明,内地正发起一次新的“道德运动”,低俗化已被视为文化体制改革新课题。
详情请看: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008/t1350404.shtml
http://tieba.baidu.com/f?

[FONT=ˎ̥][URL="http://tieba.baidu.com/f?z=856781357&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9%F9%B5%C2%B8%D9&pn=180ffice"]http://tieba.baidu.com/f?z=856781357&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9%F9%B5%C2%B8%D9&pn=180ffice[/URL][/FONT]
[FONT=ˎ̥]<O:p</O:p[/FONT]
南方周末最新文章□本报记者黄秀丽实习生张一龙林安镇发自北京
“郭德纲”没有了
  8月8日,面对正在电脑查询郭德纲作品的记者,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工作人员及时告知,“不用找了,已经没有了。”同日,王府井图书大厦,工作人员亦对寻找“郭德纲”的记者说:“接到上级通知,下架了。”“哪个上级?”“就是上级。”对于同一个问题,西单图书大厦的回答更加干脆:“我们有规定不接受采访。”京城之外,天津的四家新华书店已将“郭德纲”全部下架,广州一新华书店称“风声很紧,观望一下”,而沈阳北方图书城、上海书城、重庆书城、西安汉唐书城均称,“郭德纲没有了”。

北京电视台《每日娱乐播报》李姓主编告诉记者,停郭德纲的节目是栏目自己的决定,原因在于中央倡导文艺界“反三俗”,凡是符合“低俗、庸俗和媚俗”范畴的节目都不能上。他称,BTV一直坚持这个原则,不是因为郭的徒弟打了他们的记者才这么做的。

央视排比句式的不点名批评被一些网民称为“掷地有声”:“他的徒弟动手打人,他自己却用骂人的方式为徒弟撑腰。在这个行业的精华与糟粕之间,他留下了糟粕;在这个行业的正气与江湖气之间,他选择了江湖气;在个人的私愤与公众人物的责任前,他习惯性地倒向私愤。这位公众人物如此庸俗、低俗、媚俗的表现是多么的丑陋。”公众很想看到伶牙俐齿的郭德纲又将如何“反击”,不过,这一次,他和他的德云社选择了罕有的沉默。“郭家班”已暂时中断了与媒体的联系。郭德纲的经纪人王海对记者只说了一句,“现在不接受任何采访”,从此不再接听电话。

六.媒体齐轰郭德纲及其音像制品下架、德云社自查
8 月2日开始一直到现在,全国(主要是京城)多家媒体齐轰郭德纲,尤其是4日和5日最多,简单罗列,就有“郭德纲不能太缺德了”(北京晚报)、“对待无良演员封杀也许是最好的办法”(新华网)、“郭帮主,您还是收了神通吧”(新京报)、“谁来给郭德纲补补课”(京华时报)、“郭德纲上演硬暴力与软暴力”(新京报)、“郭德纲,拿道德玩幽默的玩笑你开不起”(华商晨报4日)、“郭德纲别拿穷人当对立面”(东方早报)、“郭德纲与流氓文化”(新闻晨报)、“法治社会岂容郭德纲如此纵横”(新华每日电讯)、“郭德纲不跟中国人讲理,想跟哪国人讲理啊”(环球网)、“郭德纲被圈了”(搜狐娱乐)。甚至连CCTV都不指名地用排比句痛批郭德纲是三俗代表,而人民日报、新华社也都发表批评郭德纲的评论。与此同时,相声界元老姜昆也出面声称郭德纲是他们2007年以来一直要反对的“三俗”。


最后,党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都出来点名批郭了。

阁下注意点时间顺序好不好?先把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搞清楚。有郭的飞扬跋扈,无理打人谩骂在先,还不引来这后来的墙倒众人推?

想来老郭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转帖个好玩儿的。只是[FONT=FangSong_GB2312]转发,真伪不负责任.:D[/FONT]
[URL="http://tieba.baidu.com/f?z=856781357&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9%F9%B5%C2%B8%D9&pn=210ffice"]http://tieba.baidu.com/f?z=856781357&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9%F9%B5%C2%B8%D9&pn=210ffice[/URL]

北京[FONT=FangSong_GB2312]间[/FONT]2010812本人郭德[FONT=FangSong_GB2312]纲郑重声明,自即日起退出演艺圈,关闭德云社。[/FONT]

本来这几天我正在静默反思,也准[FONT=FangSong_GB2312]备退让妥协,因为我要顾虑德云社百十口子的生计。然而那份日人民报的社评横空出世,开宗明义在标题上就让我退出舞台,明确宣布了我的下场,已然没有任何转圜的余地。中国之大,竟容不下我一个说相声的。恶势力欺人太甚,婶可忍叔不可忍,老子不玩了总行了吧?索性挥一挥衣袖,不带走半片云彩[/FONT]!

此次事件,我原来也以[FONT=FangSong_GB2312]为只是单纯的艺人与媒体的偶发冲突,现在看完全是恶势力有预谋有目标有步骤的迫害行动。按照那篇社论指名道姓的批判,搞完了三俗的郭德纲,还要搞三俗的周立波小沈阳。这不是文革式的折腾运动是什么?恶势力总习惯整人不习惯爱人,如此行事和谐社会焉能建成?今夕何夕,如今哪个中国纯爷们儿尿你那一壶?[/FONT]

某位幽默家[FONT=FangSong_GB2312]说过:幽默是一切专制秩序的死敌。这句话我当初理解不深,时至今日方才恍然大悟:奴才就得有低眉顺眼的奴才风范,整天嘻嘻哈哈没大没小的,主子看不惯后果很严重。反掉了三俗的郭德纲,大家排好队绷起脸一起来做[/FONT]广播体操: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我不过是个从外地来京城找[FONT=FangSong_GB2312]饭吃的穷小子。德纲能有今天,全靠广大观众的支持与厚爱,你们是我的衣食父母,是我唯一的靠山,在此我要深深感谢你们。我要告诉大家,我不会自杀,因为我热爱生活热爱家庭;我不会出走,因为我热爱祖国热爱观众;我更不会消沉,因为我坚信暗夜之后必是黎明。我将沉潜下来,反思自我充实自我找到自我,做些慈善志愿者工作。[/FONT]

[FONT=FangSong_GB2312]让我们共同等待,恶势力必会烟消云散,共和国的天空必将晴朗明丽。那时我们一起流泪一起欢笑,我也会重返舞台,表演最不三俗的相声献给各位。[/FONT]

[FONT=FangSong_GB2312]风萧萧兮易水寒[/FONT],德[FONT=FangSong_GB2312]纲一[/FONT]去兮定复还
 
http://www.cnr.cn/china/gdgg/201008/t20100809_506866506.html

北京工间广播操今恢复 记者探访千人同做集体操场景
2010-08-09 来源:中国广播网
[进入论坛]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北京8月9日消息(实习记者何娟 刘璐)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7时50分报道,暂别北京3年的工间广播体操今天(9日)起重新恢复,全市400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将随着“大喇叭”集体做操锻炼。记者今晨探访北京一家商场,记录千人同做集体操场景。已有59年历史的广播体操对职工产生了哪些影响?重新恢复后的工间操能否博得大家的喜爱?

W020100809659370274770.jpg


8月9日,北京西单商场的千余名职工在开门营业前集体做广播体操(新华社发)



跟北朝鲜的有啥两样?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