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TBODY><TR><TD class=postcontent>失误1:谈判期间直接拒绝支持者要求
菲警方动作:在谈判期间,一名反腐败部门的官员与劫持门多萨通了电话,并承诺重新考虑他的案子。但下午6点,门多萨接到了反腐部门拒绝他复职要求的信件。他随即在车内鸣枪一声表示不满。
违反战术守则:在劫持人质事件中,直接拒绝劫持者的要求,激怒对方,属于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失误2:突击行动前没有进行仿真演练
菲警方动作:未见媒体报道菲律宾警方有行动前的模拟演练。
违反战术守则:真实的环境永远充满危险和混乱,但高仿真的模拟训练可以让人在混乱中作出正确的确定。
失误3:营救突击没有在第一时间展开
菲警方动作:在第一声枪声响起后,10分钟内没有任何实际营救行动。
违反战术守则:前线指挥官应得到充分授权,“如果恐怖分子杀害人质,进攻就立即开始”。
黎刹公园劫持事件剖析:菲律宾警方营救完全失败
特警使用的巨大铁锤,从图中看特警已很疲惫。事实上针对汽车的钢化玻璃,现在最佳的方式是使用定向爆破,而且警方在战术上也出现错误,最多只分为2路展开“砸窗”行动,没有扰乱劫持者的判断。
失误4:营救突击没有进行多路突击
菲警方动作:最多只分为2路展开“砸窗”行动。
违反战术守则:对于陷入困境的劫持者,应该采用多路攻击的方法,扰乱劫持者的判断,迅速突入预定地点。
失误5:没有选择正确的“砸窗”工具
菲警方动作:“砸窗”工具采用普通的平头铁锤,效率低下。
违反战术守则:对于汽车的钢化玻璃,应采用锋利的消防斧或破锄头,当然最快捷的还是爆破。
失误6:没有准备用于夜间作战的器材
菲警方动作:从车窗破口向车内扔荧光棒,准备用作突入后的车内照明。
违反战术守则:警方应该预见到可能需要在晚上采取行动,准备可装在枪械上的战术手电或更高级的夜视器材。
黎刹公园劫持事件剖析:菲律宾警方营救完全失败
特警试图打开自动门,但遭遇失败。后来围绕该门警方还试图用警车拉脱旅游巴士的自动门,也同样失败。这样下来又浪费宝贵的数分钟时间。
失误7:没有对每个营救动作进行验证
菲警方动作:试图用警车拉脱旅游巴士的自动门,但在拖拉的过程中绳子被拉断。
违背战术守则:每一个在营救中采取的动作都应该事先进行相应的试验。
失误8:没准备攀登高处用的简易梯子
菲警方动作:意外打开旅游巴士车后的安全门,却因为安全门距离地面过高,一时找不到方法迅速攀入车内。
违背战术守则:在每一个城市营救行动中,梯子都是必须品。
失误9:突入车内前没有投放失能武器
菲警方动作:第一名特警在以小车为跳板攀入安全门后,马上遭到劫持者枪击,被迫退出车外。
违背战术守则:在突入前,一定要投掷震爆弹、烟雾弹、催泪弹等失能武器,让劫持者暂时失去行动能力,以保护队员安全及行动的成功。
失误10:错失数次绝好“狙杀”时机
菲警方动作:在电视直播中,可见劫持者数次露面,毫无遮掩,其实都是狙击手最佳“猎杀”时机,但菲警狙击手全部错过。
违背战术守则:应对挟持人质事件,首要目的是保证人质性命安全,闪电式进攻是最佳方法之一。在谈判过程中,有机会瞄准劫持者应格杀勿论。
黎刹公园劫持事件剖析:菲律宾警方营救完全失败
这起劫持人质事件,共造成9名香港同胞遇难、多人受伤,相信每一位国人都为此感到难过。但更令人痛心的是,菲律宾警方在行动中业余、拖沓的表现,导致这次营救行动完全失败。对于过半人质遇难的结果,菲律宾警方和政府需要对此负责。
</TD></TR></TBODY><TBODY><TR><TD class="postauthor threadfoot">
</TD><TD class="threadfootright threadfoot">
</TD></TR></TBODY></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