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车正面碰撞事故死亡率是大车两倍!! 

要是飞出来的呢?肯定就是不及安全带的。LOL

微小型车正面碰撞事故死亡率是大车两倍!!        
  4月14日,美国高速公路保险协会(IIHS)对外发布了一份数据报告,旨在研究汽车的尺寸、重量与安全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越小的汽车在路上与较大型汽车正面碰撞时产生的车辆损毁和个人受到的伤害危险系数越大,在多车碰撞事故中,微小型汽车与大型汽车相撞时前者的死亡率是后者的两倍。
4855724823236356039.jpg


    此报告一出即被各大媒体转摘援引,微小型车在碰撞试验中表现糟糕的消息传遍了各地。对人们来说,这样的结果似乎并没有什么疑义,但问题是IIHS详细公布了碰撞试验的细节,特别是所采用的品牌车型,直斥它们的安全性,并推荐消费者购买大型汽车,这让相关厂商颇感不爽,非议和指责旋即接踵而至。
    
    在正面碰撞试验中,IIHS特意选择了一辆2009款的丰田雅力士和凯美瑞相撞,本田飞度与雅阁碰撞,让Smart Fortwo撞向奔驰C级轿车,碰撞时它们的时速都在40公里/小时。结果三辆小车表现令人失望,驾驶室中的假人面临着来自风挡柱、仪表板、脚踏板和方向盘等部位的侵入式挤压,头部和腿部严重受伤,而大车相对来说要好得多。
    据统计,正面碰撞是最严重的交通危险事故,在美国每年发生40000次交通死亡事故,其中就有15000次是正面碰撞所致。参与测试的微小型车虽然在常规的障碍物碰撞试验中表现优异,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安全标准,但在正面碰撞中却不堪一击。
    尽管车商一再强调新世代的小车在安全性上已和一般车型同样水准,不过能量守恆的物理定律还是必须遵循;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公布最新的撞击测试结果指出,迷你车在与体型较大的车发生对撞时,无论是否有无气囊,车内人员的头部与腿部都极可能出现严重伤害。
    该协会会长Adrian Lund说,虽然微小型车的安全性能比几年前有所提高,但整体上看它们在事故中对保护驾乘人员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购买微小型汽车无疑是在牺牲人身安全,相对来说大一点重一点的混合动力汽车是较好的选择,因为它们通常拥有与微小型汽车相近的燃油经济性,在正面碰撞事故中更能呵护人们的安全。

    相关厂商对此报告反应强烈。在Smart对奔驰C级车的正面碰撞测试中,前者被后者抛在空中并旋转了450°,假人身体多处受伤。Smart美国的负责人Dave Schembri说,IIHS的测试只能发生在极为罕见的状况下,在现实事故中概率不足1%,意味着几乎不可能发生。丰田和本田的相关发言人也表示,IIHS的测试非常极端,令人难以信服。

MARCO878: 这个测试一出来,马上轰动了,明明在NCAP的碰撞安全测试中,大车和小车在同样条件下测试出来的成绩是差不多的,安全成绩基本都为4星、5星的。但是怎么大小车一互撞,小车基本都是支离破碎、车毁人亡了呢!?

其实用真实的车与车对撞并不是第一回了,在1991年时候欧洲有一个著名的汽车媒体《auto moto and sport》曾经多次用不同的车型进行对撞,其中在2003年3月时候就用大众的大型豪华房车辉腾(PHAETON) 和 大众小车波罗(POLO)进行对撞(辉腾重量为2.3吨,波罗约为1.3吨),结果是polo的损伤比辉腾的大,但是两台车里面的测试假人都只是有轻度的碰撞而已,驾驶舱保持完好,车门能正常打开。

“丰田和本田的相关发言人也表示,IIHS的测试非常极端,令人难以信服”,所以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丰田本田领导的这句话:你们都没有按照NCAP公布的测试规则来碰撞,超出我们的计算了,车子就只能是这样啦!! 同时,如果大家留意中国国内的所谓C--NCAP的安全测试的话,肯定可以发现基本大部分的日系车的碰撞分数都是非常高的,哪怕是连最基本的后防撞梁都没有的飞度、骐达之类。 个人觉得,日本的设计师都是非常厉害,不仅能把车子的外表设计的很好看,空间设计的很大车重却很轻,发动机很省油。 车子设计的也很安全,什么GOA车身,什么三角钢材,什么车头吸能区、、、车子设计的非常配合各种碰撞测试:什么正面碰撞,什么侧面碰撞、、、只是可惜在真实发生事故的时候,没有多少车子是按照设计的那样来碰撞,所以那些头顶着5星安全成绩光环的雅阁啊、凯美瑞啊频频出现了那么多车毁人亡事故,那么多的“断裂门”“气囊不开”事件。

不过有些网友说,用大车来撞小车,都不是同一级别的车,小车当然吃亏啦。如果这样问的话,我就搞不懂了,难道安全测试的等级分数还分大型车、小型车吗?没有吧!不是都是在同样的条件同样的规则下面测试的吗!?

还有网友又说了,NCAP里面测试时候的正面碰撞速度为64公里/小时,而对撞的速度双方都是40公里/小时,相当于80公里速度发生碰撞了,已经超出设计了,车子能不烂吗! 这时候我想告诉大家日本人的厉害之处,日系车厂比较喜欢把车子设计的比较“吸能”,当车子发生碰撞的时候,车头把碰撞能量吸收了,驾驶舱也就安全了,而这个碰撞能量大小的标准刚好就是64公里/小时,也就是说,车子碰撞速度如果超过64公里的时候,日系车子就会把多出的能量吸收到驾驶舱里面咯,这时候的驾驶员也就一块“吸能”咯,你说危险不危险啊,而真实事故中又有多少车子速度小于64公里啊!?

曾经听过一个笑话,在同等条件下发生碰撞事故,乘员从车里走出来的是开 德国车的,爬出来的是开 美国车的,抬出来的是开日本车的。呵呵~~

不管怎样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车,只有相对安全的车,所以不管大家开什么车都是要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哦。
 
国内时,我有个同事,在广东,就是死在长安奥托的手里。

那个小车碰见事,不死都难。:(
 
国内时,我有个同事,在广东,就是死在长安奥托的手里。

那个小车碰见事,不死都难。:(

嗯,三轮帝里的三厢菲亚特,从后面撞成一厢,两死一伤,而撞人的无限接着又撞了公交车都没事,叹啊,好好的一家人就这样生离死别了:(
 
真正的杀手是大货车。一辆货车可以撞烂十辆小车。

另外,据IIS统计美国车的死亡率高于日本车和德国车。
 
在美国,路上跑的车辆,美国产的车高于日本和德国产的车。所以,美国车的死亡率高于日本车和德国车,不说明任何问题。
 
 
V6 3.2 , 91号油,上下班开11升多一点,绝对不到12升
另外开过的几部车,从没有上下班平均低于10升的,故说10%


2006 Touareg?
 
美国车2003年以前的structure beam设计还是有问题。。过重和过于结实的设计导致吸能不是很彻底。。。车的驾驶区会受大量的冲击力。。尽管很少像日本车那样超出“吸能”设计而整个车体变形把人弄死的情况。。。
而且貌似那个阶段美国以gm为首的air bag性能不是很好。。。。


2004-2005这个阶段的车基本修正了从1995-1998年代留下来设计的这个根本问题。。。。学习了很多日本车的设计,但是保留了强硬的safety cage材质强度。。。。

2006-2008年的美国车在安全性上是已经绝对比同级日本车了强很多了。。。。新的advanced side airbags等等性能改进很大。。。而且美国车本身的强度就很不错。。。。。

2010年以后的美国车安全性。。。已经完全超越了。。。
 
那个时候死亡率最高的反到不是日本车,以yukon为首的。。。美国车厂也意识到了只是靠车本身强度并不能完全保证安全。。。
 
以后买卡车了,但是驾照说只能开4.5吨以下的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