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过去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DDL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到现在为止,这是我看到的一个最勇敢的选择。我不赞同自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会给苟活的人留下太多的痛苦。如果一个妈妈都可以勇敢地接受这样的选择,情形就不同了。

一位年轻的网友上周提到一篇关于文革期间我家邻居的回忆。当时薛伯伯采取了自杀的办法来回答周先生的批评,结果给他的家庭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他的儿子,嘎兵哥哥,年轻轻的就死去了。我很不忍心想起他们。

不知道伟人周先生知道不知道他的批评会造成这样的悲剧?如果知道了,他会怎样想呢?他会和我一样痛苦吗?他会反思自己吗?如果反思了,他又会怎样想?

在PD问题现实的案例中,wiki给出的数据是40%的人会采取沉默,更让我感到悲伤。我所看到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伟人们,钱先生,邓先生,还有令全国人民尊敬的周先生,在历史的最重要时刻却做出不同的选择--配合或者妥协。而新的一代知识分子,也有人成功地用自己小小的谎言来换取权利,地位和金钱。

这一切到底说明了什么?应该给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的下一代有什么样的启示?

自戳双目是救了一个还是五个呀?我也成唯物主义了。
这个妈妈比较独特,我估计她这样说的时候没有想到宝宝。我可得好好活着。
 
自戳双目是救了一个还是五个呀?我也成唯物主义了。
这个妈妈比较独特,我估计她这样说的时候没有想到宝宝。我可得好好活着。

我认为,她想到了这一点, 然后提出有这样的选择。这可以从她后来的回帖中看出来。这是在西方文化范畴内无法想象的选择,也是在哈佛的教室里所没有看到的。
接着,wiiwii不同意这种选择,或许会引发出新的见解。

等待中。
 
我认为,她想到了这一点, 然后提出有这样的选择。这可以从她后来的回帖中看出来。这是在西方文化范畴内无法想象的选择,也是在哈佛的教室里所没有看到的。
接着,wiiwii不同意这种选择,或许会引发出新的见解。

等待中。

我也不能理解。且不说这在道德上是否说得通,逻辑上也难以理解。
本来是1个和5个的问题,现在变成1个和5个再加1个。(保险条例中双目与生命是等值的)。
这算什么呢?仁义地逃避,跟什么也不做的又有什么差别?
这个假设太穿越了,哈佛教室里是不会有这样的假设的。
 
大家对电车难题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凑个热闹。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1。我感觉,如果把“自杀”作为对于“电车难题”的一个答案交出去,得分是零。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电车难题的重点,不在于你能够提出什么解救方案,而是在于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牺牲一个人来换取多个人的生命”这个道德判断的标准。而且,重点在于你要说出来你赞成或反对的道理。比如小学算术老师说,三兄弟,老大和老二手上各有一个苹果,老三没有,问你共有几个苹果。如果你的答案是“我给老三也拿一个苹果来”,那是文不对题。
2。这种难题是伦理学课堂必然要提到的,因为它是作为对于西方三大道德理论之一的“功利主义”的一种反证提出来的。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医生是否应该杀死一个健康的人,用这个人的器官来挽救几个病人的生命?功利主义之所以引起这些难题,是因为它的道德基本主张是:道德行为是那些能够使社会幸福最大化的行为。
3。功利主义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密尔和边沁。他们属于道德判断的目的论者。也就是认为判断行为的道德标准,在于考察行为的后果。边沁的道德评价体系很详细,把所有的行为都赋予某个价值,最后的道德判断就是所有价值的加总成。边沁的这种方法,引起很多哲学系学生的嘲笑,被认为是愚蠢和不可思议的。但是,边沁用同样的理论体系研究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代鼻祖。
4。康德,作为功利主义的反对面,属于道德判断的义务论者。他认为道德判断的标准,不在行为的后果,而在行为的动机和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只要动机好,这个行为就是道德的。
5。孤陋寡闻,不知道唯物主义在这里是什么立场。
 
为楼主的好文配些图片,都是在文章里提到的公园拍的。
 

附件

  • 1.jpg
    1.jpg
    276 KB · 查看: 131
公园的沙滩,秋天来这的人不多了
 

附件

  • 2.jpg
    2.jpg
    256.6 KB · 查看: 131
自插双目在天涯是个比较流行的词。那句话是我回给wiiwii的,我记得他说他也上天涯,调侃而已。你们都太较真了,所以觉得无法理解。如果说不调侃,我可能会牺牲我自己让其他的几个人活下去。不是什么唱高调,我就这么想的。人生不过如此,还有什么能比这样死更有意义的呢?

我还是回去上天涯吧,那里宽松随意,不比这里说每句话都得小心翼翼的。
 
河的对岸是魁省
 

附件

  • 3.jpg
    3.jpg
    115.6 KB · 查看: 124
  • 6.jpg
    6.jpg
    105.3 KB · 查看: 126
  • 7.jpg
    7.jpg
    109.4 KB · 查看: 125
  • 4.jpg
    4.jpg
    160.4 KB · 查看: 127
  • 5.jpg
    5.jpg
    99.2 KB · 查看: 118
楼主,我帮你把它拍下来了。
 

附件

  • 8.jpg
    8.jpg
    215.7 KB · 查看: 123
俺来听课的:cool:.
“比如医生是否应该杀死一个健康的人,用这个人的器官来挽救几个病人的生命?” 这问题让我想起不久前的新闻(多伦多?),一个婴儿大脑发育导致呼吸有问题,医生认为该婴儿迟早会有一天在睡觉中死去,而且说服了父母俩,拔掉了氧气管,准备移植心脏给另一婴儿。结果,该婴儿生命力顽强,没在医生的认为的时间内死亡.结果,医生只好把氧气管又插回去.不知道后来结果如何。

个人认为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来得复杂.不能都用二进制数学,或YES/NO来解答问题.

大家对电车难题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凑个热闹。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1。我感觉,如果把“自杀”作为对于“电车难题”的一个答案交出去,得分是零。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电车难题的重点,不在于你能够提出什么解救方案,而是在于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牺牲一个人来换取多个人的生命”这个道德判断的标准。而且,重点在于你要说出来你赞成或反对的道理。比如小学算术老师说,三兄弟,老大和老二手上各有一个苹果,老三没有,问你共有几个苹果。如果你的答案是“我给老三也拿一个苹果来”,那是文不对题。
2。这种难题是伦理学课堂必然要提到的,因为它是作为对于西方三大道德理论之一的“功利主义”的一种反证提出来的。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医生是否应该杀死一个健康的人,用这个人的器官来挽救几个病人的生命?功利主义之所以引起这些难题,是因为它的道德基本主张是:道德行为是那些能够使社会幸福最大化的行为。
3。功利主义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密尔和边沁。他们属于道德判断的目的论者。也就是认为判断行为的道德标准,在于考察行为的后果。边沁的道德评价体系很详细,把所有的行为都赋予某个价值,最后的道德判断就是所有价值的加总成。边沁的这种方法,引起很多哲学系学生的嘲笑,被认为是愚蠢和不可思议的。但是,边沁用同样的理论体系研究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代鼻祖。
4。康德,作为功利主义的反对面,属于道德判断的义务论者。他认为道德判断的标准,不在行为的后果,而在行为的动机和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只要动机好,这个行为就是道德的。
5。孤陋寡闻,不知道唯物主义在这里是什么立场。
 
大家对电车难题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凑个热闹。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1。我感觉,如果把“自杀”作为对于“电车难题”的一个答案交出去,得分是零。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电车难题的重点,不在于你能够提出什么解救方案,而是在于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牺牲一个人来换取多个人的生命”这个道德判断的标准。而且,重点在于你要说出来你赞成或反对的道理。比如小学算术老师说,三兄弟,老大和老二手上各有一个苹果,老三没有,问你共有几个苹果。如果你的答案是“我给老三也拿一个苹果来”,那是文不对题。
2。这种难题是伦理学课堂必然要提到的,因为它是作为对于西方三大道德理论之一的“功利主义”的一种反证提出来的。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医生是否应该杀死一个健康的人,用这个人的器官来挽救几个病人的生命?功利主义之所以引起这些难题,是因为它的道德基本主张是:道德行为是那些能够使社会幸福最大化的行为。
3。功利主义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密尔和边沁。他们属于道德判断的目的论者。也就是认为判断行为的道德标准,在于考察行为的后果。边沁的道德评价体系很详细,把所有的行为都赋予某个价值,最后的道德判断就是所有价值的加总成。边沁的这种方法,引起很多哲学系学生的嘲笑,被认为是愚蠢和不可思议的。但是,边沁用同样的理论体系研究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代鼻祖。
4。康德,作为功利主义的反对面,属于道德判断的义务论者。他认为道德判断的标准,不在行为的后果,而在行为的动机和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只要动机好,这个行为就是道德的。
5。孤陋寡闻,不知道唯物主义在这里是什么立场。

高!分析得很透彻。一个问题:边沁是Jeremy Bentham吗?

功利主义试图把快乐和痛苦量化,并赋予价值。尽管有高等满足和低等满足的区别,就像小Mills说的:"it is better to be a human dissatisfied than a pig satisfied; better to be Socrates dissatisfied than a fool satisfied",这种简单的量化还是站不住脚。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两个不同的个体怎么可能对快乐痛苦感受相同?这也是Rawls批评功利主义的一个理由。

唯物主义是我乱说的,本意是materialistic,中文比较烂。:blowzy:
 
楼主,我帮你把它拍下来了。

嘿嘿,就等这张啦!懒人自有高人帮啊,先收下来。
然后呢,还有一个刻着诗的红石头呢,应该离那座塔不远。
请帮着考证一下什么时候放在那的。
没见过那个桥唉,因该是到了旧电站附近的地方吧?那里的水面就很窄了。

;)

另外在小猫的故事后面跟了一对双胞胎自称是您街坊,
麻烦给鉴定一下是不是龙凤胎。

:D
 
自插双目在天涯是个比较流行的词。那句话是我回给wiiwii的,我记得他说他也上天涯,调侃而已。你们都太较真了,所以觉得无法理解。如果说不调侃,我可能会牺牲我自己让其他的几个人活下去。不是什么唱高调,我就这么想的。人生不过如此,还有什么能比这样死更有意义的呢?

我还是回去上天涯吧,那里宽松随意,不比这里说每句话都得小心翼翼的。

我对“老闹子”谈到的第一点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关于一个假想的哲学难题讨论的实际意义在于为现实生活提供深入讨论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去限制它。1对5只是电车难题的最基本形式,而它的变形就会出现另外两个站在桥上的人的例子。如果您继续听下去这门课,就会有关于从桥上推下去一个胖子来挽救5个人的情景。所以,哈佛的这门课不是局限在赞成还是反对这样的话题,两元的答案对现实问题的解答会有局限性,这样作只是为了简化问题,而不是限制思维。这门课程正是在此基础上扩展思维,寻找新的解答,这才是哲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认为您关于零分的说法显得仓促。我仍然看好“黑色晚装”的观点,我劝她不要轻易离去。虽然她并不是从哲学或逻辑作为出发点,而是出于本能的反应,我想哲学的最终解答应该和现实的道德伦理相对称。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