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过去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DDL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我对“老闹子”谈到的第一点有不同的看法。因为关于一个假想的哲学难题讨论的实际意义在于为现实生活提供深入讨论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去限制它。1对5只是电车难题的最基本形式,而它的变形就会出现另外两个站在桥上的人的例子。如果您继续听下去这门课,就会有关于从桥上推下去一个胖子来挽救5个人的情景。所以,哈佛的这门课不是局限在赞成还是反对这样的话题,两元的答案对现实问题的解答会有局限性,这样作只是为了简化问题,而不是限制思维。这门课程正是在此基础上扩展思维,寻找新的解答,这才是哲学的真正意义所在。

我认为您关于零分的说法显得仓促。我仍然看好“黑色晚装”的观点,我劝她不要轻易离去。虽然她并不是从哲学或逻辑作为出发点,而是出于本能的反应,我想哲学的最终解答应该和现实的道德伦理相对称。

<!--[if gte mso 9]><xml> <w:WordDocument> <w:View>Normal</w:View> <w:Zoom>0</w:Zoom> <w:PunctuationKerning/> <w:ValidateAgainstSchemas/> <w:SaveIfXMLInvalid>false</w:SaveIfXMLInvalid> <w:IgnoreMixedContent>false</w:IgnoreMixedContent> <w:AlwaysShowPlaceholderText>false</w:AlwaysShowPlaceholderText> <w:Compatibility> <w:BreakWrappedTables/> <w:SnapToGridInCell/> <w:WrapTextWithPunct/> <w:UseAsianBreakRules/> <w:DontGrowAutofit/> </w:Compatibility> <w:BrowserLevel>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w:BrowserLevel> </w:WordDocument> </xml><![endif]--><!--[if gte mso 9]><xml> <w:LatentStyles DefLockedState="false" LatentStyleCount="156"> </w:LatentStyles> </xml><![endif]--><!--[if gte mso 10]> <styl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style> <![endif]--> 本来正为黑色晚装的决定离去而惋惜呢,突然经过DDL的上下一联系,才恍然大悟那是因为老闹子的不恰当言语引起的。

对黑色晚装表示十二万分的抱歉。这是老闹子绝对没有想到的后果。深深自责中。

非常谢谢DDL的提醒。
 
本来正为黑色晚装的决定离去而惋惜呢,突然经过DDL的上下一联系,才恍然大悟那是因为老闹子的不恰当言语引起的。

对黑色晚装表示十二万分的抱歉。这是老闹子绝对没有想到的后果。深深自责中。

非常谢谢DDL的提醒。
哎呀,我得赶快出来说一句,我可没那么小心眼,说实话,我不记得你(老闹?)回过我的帖子。真的真的,我来这里不多,加上我的习惯是只看主贴很少看跟帖,我不记得谁得罪我了。

我的那个自戳双目的回帖就是回给一个人的,并且我相信熟悉天涯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句玩笑话,可是各位真的当真,还从什么逻辑阿道德方面阐述对错,我就吃不消啦

各位别为我的一言半句在意哈,本来就是网络的东西,有的人可能特别认真,可是我就一嘻嘻哈哈的人,上学的时候都没认真过,现在认真可是难为我。。

大家继续玩,谈不上走,想回个帖子我就回,味道不对了我就闪,就酱。
 
哎呀,我得赶快出来说一句,我可没那么小心眼,说实话,我不记得你(老闹?)回过我的帖子。真的真的,我来这里不多,加上我的习惯是只看主贴很少看跟帖,我不记得谁得罪我了。

我的那个自戳双目的回帖就是回给一个人的,并且我相信熟悉天涯的人都知道那不过是句玩笑话,可是各位真的当真,还从什么逻辑阿道德方面阐述对错,我就吃不消啦

各位别为我的一言半句在意哈,本来就是网络的东西,有的人可能特别认真,可是我就一嘻嘻哈哈的人,上学的时候都没认真过,现在认真可是难为我。。

大家继续玩,谈不上走,想回个帖子我就回,味道不对了我就闪,就酱。

谢谢黑色晚装的大量。你不生气,那就太好了。
有时候无意之间得罪了人,自己都不觉得,真是不够敏感。以前发生过,昨天又发生了。该死该死。
昨天大概喝多了,居然会说出“得零分”的这么无礼的话。其实也是因为自己从来就对于分数是很不在乎的,当时以为是朋友们聊天,只是想善意提醒“文应对题”,就没有感觉到这句话有什么太过份的。现在想来,真是考虑不周到,完全应该是我自己“得零分”。
抱歉,抱歉。
 
S 第三种办法就是找个猪圈 自行了断,你救了 六个 人。最优解。B

当你只有两种选择,用杀死一个人来挽救五个人,或者什么也不做,而眼看五个人被电车压死的时候,你会怎样做?

Still I will try to find a third way:blink:
 
唯物主义就是站在那里不动。物质永远不会消亡。

大家对电车难题讨论的那么热烈,我也凑个热闹。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

1。我感觉,如果把“自杀”作为对于“电车难题”的一个答案交出去,得分是零。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电车难题的重点,不在于你能够提出什么解救方案,而是在于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牺牲一个人来换取多个人的生命”这个道德判断的标准。而且,重点在于你要说出来你赞成或反对的道理。比如小学算术老师说,三兄弟,老大和老二手上各有一个苹果,老三没有,问你共有几个苹果。如果你的答案是“我给老三也拿一个苹果来”,那是文不对题。
2。这种难题是伦理学课堂必然要提到的,因为它是作为对于西方三大道德理论之一的“功利主义”的一种反证提出来的。类似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医生是否应该杀死一个健康的人,用这个人的器官来挽救几个病人的生命?功利主义之所以引起这些难题,是因为它的道德基本主张是:道德行为是那些能够使社会幸福最大化的行为。
3。功利主义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密尔和边沁。他们属于道德判断的目的论者。也就是认为判断行为的道德标准,在于考察行为的后果。边沁的道德评价体系很详细,把所有的行为都赋予某个价值,最后的道德判断就是所有价值的加总成。边沁的这种方法,引起很多哲学系学生的嘲笑,被认为是愚蠢和不可思议的。但是,边沁用同样的理论体系研究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代鼻祖。
4。康德,作为功利主义的反对面,属于道德判断的义务论者。他认为道德判断的标准,不在行为的后果,而在行为的动机和行为本身。也就是说,只要动机好,这个行为就是道德的。
5。孤陋寡闻,不知道唯物主义在这里是什么立场。
 
唯物主义就是站在那里不动。物质永远不会消亡。
你对唯物主义的理解,很有特色。:cool:

我前面说,道德哲学上用于讨论一个问题的举例,不能脱开它的限定条件来讨论什么第三解决方案,因为这种例子的重点就是要讨论对于例子所提供的两种选择的态度,用逻辑思维来辩论是否赞成或者反对某种理论。如果脱离这个重点,讨论第三或第四方案,那样的讨论将是不着边际的,没有什么讨论的价值。

引用一段英国哲学家Bernard Williams的原文:

There are two ways in particular in which examples in moral philosophy tend to beg important questions. One is that, as presented, they arbitrarily cut off and restrict the range of alternative courses of action.... The second is that they inevitably present one with the situation as a going concern, and cut off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agent got into it, and correspondingly about moral considerations which might flow from that. These difficulties, however, just have to be accepted, and if anyone find these examples cripplingly defective in this sort of respect, then he must in his own thought rework them in richer and less question-begging form.
译为中文是:
道德哲学的举例经常在两个方面受到质疑。第一,正如我下面要举的例子,它们武断地拒绝和限制其他的行为替代方案,,,。第二,它们总是提供一个要被讨论的困境,而不管行为主体是如何进入这个困境以及由它引起的相应的道德问题。但是,这些麻烦你必须接受。如果有人觉得这些例子用在这样的讨论上是不恰当的话,那么他只有自己去弄一个其他形式的例子。
 
DDL 的文章我经常读不懂. 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谈到铁锚, 我当时就不想读了. 没兴趣.

后来,我就在想, 他为什么要写这么个一点美感都没有的铁锚呢?

这篇文章是今年10月9号出来的, 今天已经12约3号了, 到现在,我悟出点什么: 铁锚是干什么的? 它的作用就是让船固定的.

有一首童安格的歌<<把根留住>>, 我想铁锚和根是有联系的. 对我们这些处在海外的华人来讲, 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根一至深埋在我们的心里, 忘也忘不了.

我想起了我的在中国的爸爸和妈妈, 我还能再看他们几面?

有一些老人,都有90几岁了, 还时不时地问, 我要我妈妈. 你说她痴呆也好,觉得她好笑也行, 到了这个岁数, 如果还有妈妈, 应该还是很幸福.

我还有很多的问题.

您的想法很特别:)
 
很好很好, 我就喜欢读你的帖子,感觉很放松~~谢谢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