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L 可以进来一下吗茉莉花也行。也没什么大事~~学术讨论。。。

我走了
只有那留下的小鸟
依然在婉转啼鸣

茉莉花姐姐,我记不住这是谁的了~~~
 
欣赏一首颤动人心的, 真正的诗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看看人家茉莉的这个境界,这个追求,这个深度
让俺觉得俺太肤浅了。。。惭愧惭愧

俺觉得茉莉是cfc里的第一号女王。。。
 
如果不是俺对DDL有一贯的膜拜
如果不是俺看到这篇文章的署名是DDL
俺肯定是会觉得这是一篇装B的杰作。

又是Plato,又是Mill, 又是Bentham,又是Tony Blair(还怕群众们不知道谁是Tony Blair,特意加注英国首相),又是quantity of pleasure,
真把俺给雷住了

想吐的那哥们,俺理解你
我看你是和名人过不去。:blowzy::p
 
我看你是和名人过不去。:blowzy::p
冤枉啊,俺对女名人素来都是顶礼膜拜的。。。这个大家有目共睹吧。。。。
DDL兄,您不要怪俺啊,谁让您不是一个美女呢。。。。
 
说法一:作者是泰戈尔,《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曾经刊登过此诗,署名是泰戈尔, 出处《飞鸟集》。
  考证:泰戈尔这么鼎鼎大名,不会假冒吧?从网上找到泰老爷子的作品集,在《飞鸟集》搜索“距离”二字,没有!难道是翻译用词不一致?仔细看看,《飞鸟集》收的都是两三句的短诗,不可能收录这么长的诗。
  难道出处有误?本着严谨的精神,继续追查泰戈尔的其他作品。《新月集》,目有;《园丁集》,目有;《边缘集》、《生辰集》、《吉檀迦利》……找遍了所有诗集,没有这个配搭!
  这时,偶然在网上看到,《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的引诗,是摘自同年第5期《女子文学》(现改名《女子文摘》)。但据《女子文摘》一位编辑透露,这首诗是从网上弄来的。哇卡卡~~原来也是网上抄来的!那就不足为信了。 不过有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地方言之凿凿地说出自《飞鸟集》,难道都没有去查过么?恶毒地猜测一下,恐怕是从最后一段“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自己推演出来的吧?
说法二:张爱玲,语言风格相似 。
  考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说法三:张小娴,她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有一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考证:确有其事!据说,陶晶莹因为特别爱张小娴写的这个句子,访问张小娴时,还在电台节目引述这一段句子,并说明由来。结果,比不上吴宗宪对陈孝萱在综艺节目的“表白”引起的骚动。张小娴本人也是蛮生气的,就去查泰戈尔的诗,至今并没有发现。她说:“那些句子,是我当时写那篇小说时想到的,为了表现女主角的心情;可是如果泰戈尔真的有类似的诗,翻译成中文也不可能一模一样的字句啊。”
  在《荷包里的单人床》的再版序中,张小娴有详细的说明(参见附注)。她本人当时只写了第一段,后面部分是别人续写的。据说是阳明神农坡医学院的一些同学在BBS上集体创作的,最后在网上流传的。这个说法目前来看比较可靠,可以作为结论。可惜阳明山医学院的BBS无法登录,不能找到更有效的直接证据。


懂孟加拉语的全中国廖廖无几。。
我认识的一个伯伯翻译的"飞鸟集",他现在已经去世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quote]
 
说法一:作者是泰戈尔,《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曾经刊登过此诗,署名是泰戈尔, 出处《飞鸟集》。
  考证:泰戈尔这么鼎鼎大名,不会假冒吧?从网上找到泰老爷子的作品集,在《飞鸟集》搜索“距离”二字,没有!难道是翻译用词不一致?仔细看看,《飞鸟集》收的都是两三句的短诗,不可能收录这么长的诗。
  难道出处有误?本着严谨的精神,继续追查泰戈尔的其他作品。《新月集》,目有;《园丁集》,目有;《边缘集》、《生辰集》、《吉檀迦利》……找遍了所有诗集,没有这个配搭!
  这时,偶然在网上看到,《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的引诗,是摘自同年第5期《女子文学》(现改名《女子文摘》)。但据《女子文摘》一位编辑透露,这首诗是从网上弄来的。哇卡卡~~原来也是网上抄来的!那就不足为信了。 不过有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地方言之凿凿地说出自《飞鸟集》,难道都没有去查过么?恶毒地猜测一下,恐怕是从最后一段“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自己推演出来的吧?
说法二:张爱玲,语言风格相似 。
  考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说法三:张小娴,她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有一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考证:确有其事!据说,陶晶莹因为特别爱张小娴写的这个句子,访问张小娴时,还在电台节目引述这一段句子,并说明由来。结果,比不上吴宗宪对陈孝萱在综艺节目的“表白”引起的骚动。张小娴本人也是蛮生气的,就去查泰戈尔的诗,至今并没有发现。她说:“那些句子,是我当时写那篇小说时想到的,为了表现女主角的心情;可是如果泰戈尔真的有类似的诗,翻译成中文也不可能一模一样的字句啊。”
  在《荷包里的单人床》的再版序中,张小娴有详细的说明(参见附注)。她本人当时只写了第一段,后面部分是别人续写的。据说是阳明神农坡医学院的一些同学在BBS上集体创作的,最后在网上流传的。这个说法目前来看比较可靠,可以作为结论。可惜阳明山医学院的BBS无法登录,不能找到更有效的直接证据。


懂孟加拉语的全中国廖廖无几。。
我认识的一个伯伯翻译的"飞鸟集",他现在已经去世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quote]
: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cool:

俺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居然相信这首诗是泰戈尔的
俺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居然相信这首诗是泰戈尔的
俺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居然相信这首诗是泰戈尔的
俺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居然相信这首诗是泰戈尔的
俺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居然相信这首诗是泰戈尔的
俺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居然相信这首诗是泰戈尔的
俺这么多年算是白活了,居然相信这首诗是泰戈尔的
 
说法一:作者是泰戈尔,《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曾经刊登过此诗,署名是泰戈尔, 出处《飞鸟集》。
  考证:泰戈尔这么鼎鼎大名,不会假冒吧?从网上找到泰老爷子的作品集,在《飞鸟集》搜索“距离”二字,没有!难道是翻译用词不一致?仔细看看,《飞鸟集》收的都是两三句的短诗,不可能收录这么长的诗。
  难道出处有误?本着严谨的精神,继续追查泰戈尔的其他作品。《新月集》,目有;《园丁集》,目有;《边缘集》、《生辰集》、《吉檀迦利》……找遍了所有诗集,没有这个配搭!
  这时,偶然在网上看到,《读者》杂志2003年第14期上的引诗,是摘自同年第5期《女子文学》(现改名《女子文摘》)。但据《女子文摘》一位编辑透露,这首诗是从网上弄来的。哇卡卡~~原来也是网上抄来的!那就不足为信了。 不过有个问题,为什么这么多地方言之凿凿地说出自《飞鸟集》,难道都没有去查过么?恶毒地猜测一下,恐怕是从最后一段“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自己推演出来的吧?
说法二:张爱玲,语言风格相似 。
  考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说法三:张小娴,她的小说《荷包里的单人床》里有一段“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天各一方,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考证:确有其事!据说,陶晶莹因为特别爱张小娴写的这个句子,访问张小娴时,还在电台节目引述这一段句子,并说明由来。结果,比不上吴宗宪对陈孝萱在综艺节目的“表白”引起的骚动。张小娴本人也是蛮生气的,就去查泰戈尔的诗,至今并没有发现。她说:“那些句子,是我当时写那篇小说时想到的,为了表现女主角的心情;可是如果泰戈尔真的有类似的诗,翻译成中文也不可能一模一样的字句啊。”
  在《荷包里的单人床》的再版序中,张小娴有详细的说明(参见附注)。她本人当时只写了第一段,后面部分是别人续写的。据说是阳明神农坡医学院的一些同学在BBS上集体创作的,最后在网上流传的。这个说法目前来看比较可靠,可以作为结论。可惜阳明山医学院的BBS无法登录,不能找到更有效的直接证据。


懂孟加拉语的全中国廖廖无几。。
我认识的一个伯伯翻译的"飞鸟集",他现在已经去世了。

欢天喜地姐姐既然这么说了,我胆子也就大了~~我也看不象泰戈尔的风格虽然最后一段强拉扯上飞鸟。。。所以我就跟贴搞了个泰戈尔典型的飞鸟集句子~~~~
 
感谢幕天席地的严谨风格. 我知错就改. 姆该!姆该!

我记得原来读过这首诗, 没这么长, 比这首更加感人.

茉莉的知错就改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

不过要改,你就顺道把那个康桥的评论也给改改吧
康桥不是桥,就像剑桥不是桥一样。。。。

这徐志摩,真是会误导人啊。。。
 
茉莉的知错就改的精神着实让人感动。。。。

不过要改,你就顺道把那个康桥的评论也给改改吧
康桥不是桥,就像剑桥不是桥一样。。。。

这徐志摩,真是会误导人啊。。。
拥抱哥,要是按现在地名的翻译是不是要改成再别剑桥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