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反思中国电影:我们是不是被资本绑架了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417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视频:陈凯歌接受网易娱乐专访 反思中国电影发展。
20101201203723ef028.jpg

[娱乐核动力]陈凯歌专刊。详细>>
<strong class="cRed">网易娱乐12月1日报道 陈凯歌导演新作《赵氏孤儿》即将在12月4日全国公映,两年前《梅兰芳》也选在了这天上映。在首轮媒体试映后,有人盛赞“这是近年来最好的国产片”,这么说有些夸张,公映前更大范围的一次媒体试映,不少记者的反馈是“比《梅兰芳》更好”。陈凯歌此次比较完整地收归了曾被形式感或外力稀释掉的人文精神与叙事能力,影片也提早为今年大片当道的贺岁档树立起品质保障。
网易娱乐与陈凯歌对话,从他在美国学英文的日子,聊到中国电影创作环境的变迁,不再是言必称艺术的大师:“别叫我凯爷!”这位第五代导演如今拍摄电影与成名时不尽相同,陈凯歌却认为自己一直在拍着同一种人:“不识时务的人”。《黄土地》的象征意义,他归于时代的宽容,如今的国产电影经历了公私体制的交接,进入“纯粹经济”的时代,精神却退回保守。谈起后辈的创作困境,他形容道:“大潮一起,鱼就翻起来了。可现在没有大潮。”经历过大潮,也看着上一代潮流退去,陈凯歌直言自己做不到“不识时务”,而“中国士的这个阶层已经被消灭了”,但“程蝶衣”也好、“荆轲”也好,“在时代要求屈服的情况之下,挺身而斗”,“我就是一个理想,有这么一帮人。”
陈凯歌曾言欲借《赵氏孤儿》反思自己与中国电影,电影曾为政治侍妾,如今一切为资本服务,效益:“经济发展的时代,不是掀起风潮的时代,不是求知、求真的时代”;时代趋势不能逆转,陈凯歌也得应付怎么配合宣传需要跟媒体说话、琢磨怎么尽量不跟外行的投资人打交道;但一边还得“不仅问好的创作环境还剩下多少,更应该问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创作者,你心里面给自己留了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激情始终都在,还保持着最大程度的敏感的话,可能环境再不济也还能拍。”
好莱坞启示录:拿不到好剧本 导演沦为工具
现在中国电影一群大腕级导演,当年都是文艺界的前卫人物。80年代至90年代初,这些崭露头角的先锋们也先后飘在海外;陈凯歌曾在纽约呆过一段时间,再后来又去好莱坞拍了自己唯一一部英文电影《温柔地杀我》,也意识到在那个工业流程很完备的地方,导演很大程度上只是工具,而外来者也没法拿到好剧本。但这部并不成功的电影还是灌注了他个人的一些观念:“都想互相特想了解对方,但是了解不到。人让机器给异化了。”
网易娱乐:在八十年代的时候,像您、姜文、冯小刚等等电影人,那时候都在美国待过吧,现在来看那时候都是挺前卫的一帮人。在美国浸淫的那一段时间,对你后来拍电影有什么影响吗?
陈凯歌:影响可能都是无形的,我对纽约就特好奇。
网易娱乐:你们在那边都做什么呢?
陈凯歌:什么都做,什么都做的意思就是,因为那时候得到了一份钱,让我在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做客座的意思,给他们讲一讲。我英语也不行,头一年人家给你找一个翻译,第二年你还在那儿没钱了,就说你自个儿说吧,在这儿也待了一年了,就特磕磕巴巴就开始了,然后我还记得有一个ABC的主播叫Peter Jennings-现在这个人已经死了-天天晚上听他的,就坐在电视前看,瞧他怎么说。第二天模仿着,把自己这点意思糅进去,慢慢慢慢就能说一些了。后来说的还不错,还行。
其实就是这么个情形,也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事儿,其实我觉得美国是个移民国家,我意识到一点,美国电影为什么要简单,美国电影是针对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观众的,虽然都是美国公民,但有的人就是,为什么外国电影在美国不大灵啊。
网易娱乐:看不懂?
陈凯歌:不是看不懂,是看不懂那字幕,他跟不上那字幕,他那阅读能力不行你知道吧。就是不知道他说什么呢,是真的。这是一个特别客观的事儿。他是美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就是说你得往简单里拍,因为每一个观众都可能是从不同国家来的,他自己的美国观众就是国际观众了,是这个情况。而我们呢,要完全学这个,也不对,其实也不对。因为要从文化的传承上看,美国才200多年的历史,他的文化还早着呢。
当然,我觉得像在纽约这么一座城市中,它的活力你每天都能感觉到,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老不睡觉,我问他我说你怎么不睡觉啊?他说我在纽约待着,我觉得每睡一分钟都是浪费。他觉得特HIGH那个劲。就是这么个事儿。
网易娱乐:后来您也去好莱坞拍过电影,但是现在可能很多观众都不太记得那个片子,叫《温柔地杀我》。那个片子在你导演生涯里面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陈凯歌: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剧本,但是在好莱坞,他认为可以拍了,但是在好莱坞有一个(规矩),他不让你改。他是一个完全的工业流程,在这个过程中间,所以与这个制片人总是不太和谐。我说这个不合理,他说这个不能动,你就得这么来,这个时候你就感觉到在那儿做导演,很大程度上你是一个工具,你是实现一个目的的工具。
另外一个,因为他是彻底的资本运作,所以在资本运作的情况之下,他从来没人告诉你你要拍一个好电影,没人告诉过你,他只是要告诉你说,你要拍一个别人能喜欢,观众(喜欢),能赚钱的电影。
网易娱乐:可是好莱坞还是能拍出很多特别好的电影。
陈凯歌:没错,没错。但是咱们就是到那儿去,最好的剧本你拿不到的,最好的剧本都在那些他们自己本土的大导演手里,是这么个情况。
网易娱乐:所以您受不了这个才回来的。
陈凯歌:也不是说受不了,我觉得什么事儿都得笑着面对,人家能给我一个机会,我不能说人家特别不好。另外,我自己觉得这个电影对我来说有一个意义,因为它是写人和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绝 对隔膜,都想互相特想了解对方,但是了解不到。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什么我现在都不大用电脑,我也不大用手机,就是人原来八十年代的时候,老争论什么人的异化,我说这现在是异化了。拿什么异化了?让机器给异化了。
你说一个人没手机,这一天就叫坐立不安、心神不宁,他觉得这个第二生命丢了。因为我不太用手机,我就觉得这不是我的第二生命。
网易娱乐:你不怕跟小朋友沟通不了了?现在的90后都手拿iPad。

陈凯歌:iPad我也有,我也知道怎么下报纸,我也知道怎么下文件,但是问题在于你不能过度的依赖它,依赖它的时候,你就只能跟机器说真话了。你跟人说真话的能力就丧失了,你不习惯了。我为什么要跟你说?这个我自己还是一个特简单的愿望,我觉得人和人还得亲点,就是这个意思。
网易娱乐:您后来回来的动力是什么?怎么不想在好莱坞发展了?
陈凯歌:没准儿再去,没准儿什么时候合适了我还再拍一个也有可能,因为我自己觉得其实特简单,就是想拍电影呗,反正就是觉得有好的故事能拍就拍了。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作者:文/3pinky 视频/663)
arc_icon.gif

http://ent/2010-12-02/1271985.php
</img>
</img>
loH438yPpYk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