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值得中國人三讀,值得西方人三讀,铁杆『独轮运』是没本事读懂的。

我看了这首莫明其妙的湿,不由得的浮现出一群只读过教委编的历史书的愤青高举红旗冲进"美国加洲牛肉面大王"到处乱砸。

听歌儿啊!真是不知道如何享受。
 
这首诗可视为述世诗,就是用诗的体裁陈述一件不平等的事实,你如果認为他所述说的是真实的,就行了。

即使诗中所述说的大多是真实的,其自怜加威胁的语调,俺只能是一笑置之。但许多“爱国者”的民族主义情绪却可能会被其进一步激发一下,并且被GCD利用一下,不知是好是坏。
 
即使诗中所述说的大多是真实的,其自怜加威胁的语调,俺只能是一笑置之。但许多“爱国者”的民族主义情绪却可能会被其进一步激发一下,并且被GCD利用一下,不知是好是坏。
物不平则鸣,有什么『威胁的语调』?即使有,也是被迫出来。

再说啦,『民族主义』有何不妥?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里不是有《民族主义》吗?要知道《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是首要的。没有这《民族主义》的『激发』(譬如我们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可能还要生活于『华人与狗不能进』的年代。你说说,这是好是坏?
 
林多梁:网上热传之诗非我所写,反对仇美                          
记者:丁力

一首北京奥运会前传开的名为《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的诗如今又在中文网上热传,被一些人称作反映了海外华人反对西方偏见的心声。该诗作者不详,却被不少网民和中文媒体误传,安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退休教授林多梁或者“林良多”头上。林多梁教授告诉美国之音,这首诗不是他写的,他反对诗中的仇恨情绪,对有些相关评论中的仇美情绪也不以为然。

这首诗的英文名字是“What Do You Really Want from Us”,比较长,其中有几句是“当我们推行马列救国时,你们痛恨我们信仰共产主义;当我们实行市场经济时,你们又嫉妒我们有了资本。当我们的人口超过十亿时,你们说我们摧毁地球;当我们限制人口增长时,你们又说我们践踏人权。”

记者在过去主持美国之音节目时,曾和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华裔物理学教授林多梁长谈过,所以在看到网上流传的所谓林多梁的这首诗时,感到这又是误传或者托名之作。

*中国名媒所刊评论出错*

最近,这首诗从“网上论坛和博客热传”升级到进入中国中央和地方的一些顶级媒体网站。例如:东方网刊文说:“美国退休华裔物理学荣誉教授林良多在美国媒体发表了一首英文诗《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似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但西方媒体热传,而且中国互联网的点击如井喷。”

人民网刊文说,林良多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这首诗“表达了许多美籍华人长期以来内心的压抑和愤慨:‘为什么你们这样憎恨我们?’,因此被评论为是多年来受到双重标准困扰的海外华人向西方偏见‘射出的一记利箭’,而引起中外网友热议。”

新华评论也有类似说法,也发表了这首诗的中英文版,也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退休华裔物理学荣誉教授林良多(Duo-Liang Lin)......”

*作者不是林多梁 何来十万林良多?*

有一篇网文指责这篇新华评论“造假”,文章说,国内大多数网站都转载了这篇文章,“原因大家都懂的,就不多说了“。

记者用谷歌搜索"林良多",显示出有十万八千个结果。

对于"林良多"之说,林多梁感到奇怪,他说,从他英文名字的汉语拼音就能看出来不是林良多。

林多梁说,2008年2月3月间,他在电邮中收到了这首诗,感到它有意思,有不少内容符合历史情况,所以就转发给朋友,有朋友以为是他写的,在网民的不断转发中,以讹传讹了。他在当年三四月收到了近千封电邮,大多来自东南亚。他答复了上百封信,做了澄清。

*评论鲜提日苏俄 常将矛头指美国*

林多梁认为,这首诗中的仇恨情绪不大合适。这首诗质问西方国家,没有点出哪个国家的名字。然而他看到有不少评论针对美国,却没有提到对中国损害很大的沙俄、苏联和日本,一些中国年轻人不冷静,借此激烈抨击美国。这位学者还表示,没听说历史上美国对中国有多大伤害,在八国联军中,美军只占一小部分,后来还带头把赔款还给中国,帮中国兴办教育和医疗。

*美国大报问津*

2008年5月,林教授接到华盛顿邮报编辑的电话,问他是不是作者,还问这诗是哪天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的。林多梁回答不是他写的,还说他估计这诗没有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过。邮报的编辑请他给该报写东西,谈谈有关看法。而他当时在上海,手头没有电脑,就没有写。他听说后来华盛顿邮报发表了此诗。

华盛顿邮报网站2008年5月18日的“见解”版(Opinion)上现在还有这首诗,前面的按语说:“此诗3月出现在互联网上,随后形成病毒式疯传,在数以千计的中英文博客和网站上冒出来。作者不详。”该文后面有5条读者评论,不算热议。

*外交部论坛提及*

北京青年报报道,最近在外交部举办的主题为“新时期的中美关系”的第二届“蓝厅论坛”上,有专家提到《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关注到此诗的外交学院副院长郑启荣认为,此诗在网上传播反映了中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以及人们对当前中美关系的一种心态:‘美国人对中国的自然成长、地位上升感到焦虑,中国人则感到不公平。’”

*好评恶评和仿作*

有些称赞者说:“这首诗实在值得中国人三读,值得西方人三读。”“引起国人共鸣”,“表达的是对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双重标准的反感。”而有批评者说:“这里的‘我们’不代表我,什么‘马列救国’‘信仰共产主义’?”

还有些人模仿这首诗的句式,写诗讽刺或者质问中国当局。有人在猫眼看人论坛上写道:“民主自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要让我们看到公平正义的希望!这曾经也是你们的政治主张,难道掌权了就可以统统遗忘?!” :p

□ 美国之音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3Farticleid=27952
 
林多梁:网上热传之诗非我所写,反对仇美                          
记者:丁力

一首北京奥运会前传开的名为《你们究竟要我们怎样生存?》的诗如今又在中文网上热传,被一些人称作反映了海外华人反对西方偏见的心声。。。。。。 :p

□ 美国之音
你信『新华社』还是信『美国之阴』?:D
我前面不是已经说了吗?此诗是位台湾的朋友转来的,出处已无可考。物不平则鸣,此诗所反映出之事实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位中国人要三思。:p
 
你信『新华社』还是信『美国之阴』?:D
我前面不是已经说了吗?此诗是位台湾的朋友转来的,出处已无可考。物不平则鸣,此诗所反映出之事实才是最重要的。作为一位中国人要三思。:p

俺不轻信任何“社”或“音”,不管来自何处,觉得可信的就信,觉得不可信的就不信。
不过,如果你要俺一定要从『新华社』和『美国之音』中选其一的话,俺宁愿选后者。:D

是的,作为一位中国人要三思。不过,对如下诉求我们也应三思。:p
民主自由是人类共同的愿望,要让我们看到公平正义的希望!
这曾经也是你们的政治主张,难道掌权了就可以统统遗忘?!
 
我在标题上已经明确的讲了,某类人是读不懂的(因其头脑不具备这能力),也省得多费口舌。:D
 
这个,叫青春期的烦恼 - 长大些就好了。
 
中国正在“和国际接轨”,实际上就是和西方接轨。接轨需要磨合,磨合必有磨擦,摩擦必生痛苦,痛苦时就会抱怨。

- 中国有抱怨,西方也会有抱怨。
 
中国正在“和国际接轨”,实际上就是和西方接轨。接轨需要磨合,磨合必有磨擦,摩擦必生痛苦,痛苦时就会抱怨。

- 中国有抱怨,西方也会有抱怨。
几千年来,中国也没和哪个国际接轨,要接轨也是国际和中国接轨。接轨接轨接什么轨?中国人吃饭用筷子,洋人吃饭用刀叉,如何个接法?所以你这接轨说纯属是大忽悠,想必是你们这些基督教徒、或其同路人想出来的損招。:D
 
几千年来,中国也没和哪个国际接轨,要接轨也是国际和中国接轨。接轨接轨接什么轨?中国人吃饭用筷子,洋人吃饭用刀叉,如何个接法?所以你这接轨说纯属是大忽悠,想必是你们这些基督教徒、或其同路人想出来的損招。:D

老飞啊,磨合时最痛苦的也吱吱哑哑叫得最凶的,一定是部件外面老旧生锈的那薄薄的一层。那层磨掉了,再加上一点点润滑油,一般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老飞啊,磨合时最痛苦的也吱吱哑哑叫得最凶的,一定是部件外面老旧生锈的那薄薄的一层。那层磨掉了,再加上一点点润滑油,一般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这接轨、磨合,都非上策,是肯定会纷争不断的,最好还是归化。至于如何归化,就不和你这神父多说了。:p
 
这接轨、磨合,都非上策,是肯定会纷争不断的,最好还是归化。至于如何归化,就不和你这神父多说了。:p

像您一样归化,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放弃中国国籍并且在坐巴士时讲英文不讲汉语?

这样归化起来倒是方便快速,只是成本忒高,多数同胞归化不起啊。还是与西方接轨比较可行。:)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