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SuanNiHen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10-11-21
消息
1,002
荣誉分数
52
声望点数
0
随着钱村长死之谜调查的一步步拓展,展现在温州政府面前的民众信任危机已日益尖锐,民众需要更具权威的机构出面是希望能调查出一些稍微可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及解释,以使民众灭掉心中怒火,真真正正接受“交通肇事”案一说。然而,不仅仅是乐清政府,温州政府也同样是蜿蜒躲避,避重就轻,似乎一开始介入调查就想要尽快了结此案。

空穴不来风,若是清白身,何必“躲猫猫”?

我们需要的是官方能出来主持公道,可以听取各种民意民调,然后展开详细周密并采取多种途径进行调查,调集权威力量对事实进行验证,给全国人民一个合情合理解释,没有谁有要求温州政府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去定性什么,而温州政府仍然走乐清政府老路,一上来还是草草“盖棺定论”,与乐清政府“不谋而合”。

温州政府的办事效率果然是非一个神速了得,只是召开官方所谓的调查研究会议,听了下“肇事司机”单方面口供,并随意勘查案发现场,拍几张照片,还是毅然在民众仍坚信钱村长是被谋杀之时,公开声称钱村长之死只是一起普通交通肇事案,这样的行为不是越描越黑是什么?不是做贼心虚是什么?不是想逼民众再次抗议是什么?

这样的态度这样的结论,只是再次让民众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官官相护”,什么叫做民斗不过官。其实,早在温州市委介入调查的那一刻起,我们群众就已经猜到12月29日晚上温州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要公布的内容,终于,温州政府也是相当配合的向民众证实了这一点———温州查乐清,跟老爸查儿子没有区别!

再拿目击证人来说,自事发之日起,这次是首次公开在民众面前,这么多天的关押时间,谁知道政府会对其做些什么说些什么?钱村长的女儿女婿在看守所内也曾遭受殴打,怎么能去相信政府不会对目击证人也同样会进行精神摧残及人身折磨?谁家里没有个一儿半女可以拿来威胁?谁可以是完全大公无私,连家人亲戚命都不顾?

还有,测谎仪既然可以对目击证人进行测谎,为什么不可以对肇事司机也进行测谎?“李刚”案件中的李启铭最后在媒体面前也都会动之以情,哭之以鼻,而费玉良怎么可以做到如此淡定如此从容?轧死了人还能把案发经过描述的跟讲别人的故事一样,此人定力非一般人所能及!

最后,如此一个外地来乐清谋生活的司机,既然买的起价值四十几万的工程车,且在自己驾照下个月就能拿到的前几个月还肯每个月花3000元去应聘专门司机帮忙开车,还有生病的老婆要照顾,9岁的儿子要供养,这费玉良担子的确不轻,每个月没有几万元的收入是无法支撑家庭基本生活的,难道就这开开工程车月收入能有好几万?有如此丰厚收入的工作,乐清本地人能让给你一个外来务工者做?乐清是个什么地方?没有一定的权跟钱,有高收入的工作是想也别想的。政府为什么不从这个突破口再进行调查?费玉良称工程车是问亲戚朋友借的钱贷款买的,那是从什么亲戚那借的?哪里买的车?为什么买车这么久了刚去考驾照?为什么驾照就要拿到手了还要聘请司机来开车?如此种种,即使政府做过相关调查,为何不向民众公开,还说什么办案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寨桥村的村民现在担心的不是眼下,而是钱会长之死若真以“交通肇事”案定性后,村民们今后的苦日子该如何面对?乐清乃至温州政府会这么轻易放过这些与政府对着干的村民吗?一条人命可以定性为是“交通事故”,为什么不会有更多的“交通事故”发生呢?接下来政府只手遮天的日子就是屈指可数、漫漫而无尽头了…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摆在温州政府面前如此尖锐的官民矛盾,使得政府公信力荡然无存,不管温州政府再怎么做,都已经无法挽回在人民群众心里根深蒂固的“官不为民”烙印,实至名归“为人民币服务”。

政府是谁的?政党是谁的?国家是谁的?人民是谁的?党和人民谁做主?中学生政治课本都会学习到的知识,温州政府难道不知道吗?强行定论就能了结命案吗?你们视人民为什么?“被服务”对象还是“被车祸”对象?政府不给民众说话的权力,那只能说明政府对自己不信任,对我们的社会和人民不信任!如此信任危机才是真正的国难当前。

土地问题全世界可见,但在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纽约都可以看到的钉子户,比如高楼大厦几十层,旁边一个小楼,那就是钉子户,那就是拆迁不走的,无论补偿价多高,他不愿拆迁谁也不敢强拆,所以大楼就要围着他建,你还不能剥夺他被阳光照射的权力,这就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标志。

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请不懂此道理的官员们重回学校好好学学政治课本后再为人民办事,不要在世界人民面前丢中国人的脸!



最后,一起来好好学习<人民日报时评:"交通事故"不是乐清事件的终点>

2010年12月28日10:1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惨不忍睹的细节,扑朔迷离的背景,各执一词的说法,让浙江乐清蒲岐镇寨桥村前村主任钱云会的死,迅速成为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公共事件。乐清方面27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其定性为"交通肇事案件"。但仍有一些疑问,相信随着事件的深入挖掘,会有更多的事实和细节浮出水面,乐清方面需要做好全面公开真相、继续回应公众质疑的准备。

抛开细节不论,在这样一起事件之后,出现如此多的质疑和猜测,本身就让人深思。

"水很深"的质疑和猜测,一方面来自事件本身,包括公众质疑的"工程车逆行"、"路口摄像头失效"、"肇事车不刹车"、"村主任女儿女婿被带走"等。另一方面,死者背后有着复杂的利益纠葛:死者是长期为村民权益上访的前村主任,其要求征地补偿款,会让相关企业利益受损。死者之前还有过因此被关进看守所的经历。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件难免被"多角度解读"。

而且,即使"前村主任死于预谋"是谣言,这样的舆论风暴,也是当地政府为自己"先在行为"付出的代价。按照去年8月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央政法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的意见》,对群众来信和初访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原则上要在60日内解决,并回复当事人。然而,对于浙能乐清电厂征用146公顷农业用地,村民却没有拿到一分钱,作为村主任的钱云会竟然上访5年还未能得到解决。这不免让人猜想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的复杂关联,不免让人猜想征地背后的利益纠葛。可以说,死亡事件发生前的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正是"谣言"产生最根本原因。

正因为公众利益无从表达、公众诉求难有回应,才让信任被撕裂,才让怀疑而不是相信成为面对一事时首选的思考方式。围绕前村主任死亡事件的种种传言,不如说是民意的另一种表达:这是需要被倾听、需要被重视的东西。

这一事件,即使是简单的交通事故,其后勾连的征地补偿问题,也不能因此而不了了之。村民对自身权利的主张,政府维护弱者权益的职责,如果因为前村支书的"意外死亡"而中断,不仅会让死者泉下难安,而且也阻塞了更多需要活下去的村民的希望。地方政府需认真对待此事背后透露出来的民意呼声。只有疏通各种权利救济渠道,畅通各种民意表达渠道,只有"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信任的裂痕才会慢慢抹平,直至消弭。

相关新闻:
乐清回应“上访村主任被碾死”:属交通肇事案件
相关评论:
西安晚报:谁能驱散上访村长之死的疑云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13600000.htm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