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mozhuben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10-07-31
- 消息
- 786
- 荣誉分数
- 31
- 声望点数
- 0
最大的问题是,断层。中间过渡的生物哪去了?
那你们想证明什么?神创造了人和万物?
不会有英文版的。LZ的文章是中国人写个中国人的:文中很多地方谈到中国人。没有仔细读,只是感觉没有必要,因为LZ的立论起点就是错误的:‘科学界新发现:原来“进化论”的“证据”是豆腐渣’。因为看到这个标题,所以进来坎两句。
如果科学界的新发现真能推倒进化论,那么进化论在科学界早就被推倒了,LZ的文章也就没什么新颖之处了。LZ之所以有这篇文章,因为进化论依然是生物科学界的一个重要基础。
首先谈一下什么是科学。科学只是人类根据某一种形式和结构得到的知识。人类还有通过其他形式和结构得到的知识:比如faith,比如想象,比如算命等。从不同思考形式和结构得到的知识会互相有冲突的,但想统一它们就像在同一个形式和结构中的统一思考结论(知识)那样是不可能的。要统一的前提是要有一个统一的基础形式和过程结构,在这点上LZ是做不到的。
Science is an enterprise that builds and organizes knowledge in the form of testable explanations and predictions about the world. 亚里斯多德认为,scientific knowledge was a body of reliable knowledge that can be logically and rationally explained. 科学是提出各种理论去解释事情,而这些理论是人造的理论,是empirical and falliable (open to fasification)。人造的理论不可能是perfect,它永远不可能可靠地解释一切现象,但不会因为有一些现象不能解释就不被接受在它能解释的范围内。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有很多宇宙现象解释不了,但相对论依然还是科学地存在。
看LZ文章的开头一句话,“据说,在久远的远古时代,寂寥四极,落寞八荒,冷冷清清的地球上没有动物也没有植物。湖泊池塘,面平如镜,连一片浮萍都没有;大海汪洋,一望无际,连一根海藻都没有。”显示那作者对进化论和地球生命的起源并不在科学上的了解。科学的理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说只要有水和其它几个元素就会有生命,换句话说,在上面描叙的“远古时代”,根据科学的理论,生命早就存在了。
说这些,只是突然想起来谈谈科学。
再上一个搞笑的图拉馬克學說
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於1809年發表的《動物哲學》著作中曾提出用進廢退說,舉例來說,只要生物功能長期使用者進化,不常用者退化,而會遺傳給下一代。此理論經不起古典遺傳學(孟德爾遺傳學)的推敲,也較不符合現代的遺傳學,因而比較不被普遍的接受。为此,德國的科學家魏斯曼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將雌、雄的老鼠尾 巴都切斷後,再讓其互相交配來產生子代,而生出來的結果也依舊都是有尾巴的。再將這些有尾巴的子代互相交配產生下一代,而下一代的老鼠也仍然是有尾巴的。 他一直這樣重複進行至第二十一代,其子代仍然是有尾巴的。从理论和实践观察上,這個理論都缺乏说服力,就不太被大多數的遺傳學家所接受了。
現代分子遺傳學已非常清楚,生物的性狀功能無論再常用或不常用,也不會編碼到染色體中。
[编辑] 達爾文主義
當今演化學絕大部分以查爾斯·達爾文的演化論為主軸,已為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之一。达尔文的演化論以天擇說和地擇說為理論基石。达尔文晚年將演化論加入性擇,有別於天擇,以強調交配競爭對於演化的重要性。天擇指 生物的遺傳特徵在自然環境的限制下,物種在生存競爭中,若某種特徵性狀具有優勢或劣勢,劣勢者不利於生存而被環境淘汰,優勢者得以繁殖而將優勢性狀遺傳後 代。這就是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地擇說則說明了同一物種受到地形障礙分隔,比如地殼大陸移動或海洋隔開的島嶼,在夠長時間之後,物種產生了性狀特 徵的差異,比如亞洲象和非洲象。
以天擇的定義來說,一般中文大眾經常將演化等同於“進化”,但这并不完备:因為性狀特徵的優勢或劣勢取決於地球當時期的客觀環境,比如冰河時期的生物的厚毛皮和高體脂肪可能利於生存,但一旦到了冰期氣候轉溫的時候,這些性狀可能不利於調節體溫。因此漫長時間演化,並非朝進步的方向演進,而是決定哪種性狀特徵是環境的「適者」。
达尔文演化論提出的當時,很可惜的是,孟德爾的遺傳學發現並未受到世人注意。因此达尔文演化論的實質基礎,並沒有遺傳科學做為支持,僅為生物現象觀察的總結。1930年代,部份科學家将达尔文的演化論與孟德爾遺傳學合而為一,即現代綜合理論,成為當代生物演化學的完整理論。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演化學的內涵,從原先對「性狀特徵」的天擇,推展為「基因」的天擇。當代演化學和生物分類學,諸多物種之間的同源關係,用演化樹來表示,其鑑定方式皆採取DNA定序結合統計學來建構。物種間的演化樹建立為電腦資料庫之後,對於其他學科甚有幫助,比如,在蛋白質體學中用以分析蛋白質之間的關係,或是利用已確知結構之物種的蛋白質,來協助建立另一物種之蛋白質結構。
你才是老师啊老师您总是有这么严谨科学的态度啊不过LZ开头那段是说进化论者所想象的图画,并非本文作者对生命开始的观点。或许我理解错了您的意思,那就请您原谅:blowzy:
再有本文虽说是中国人写的,但参考资料应该是西方的,也会有很多类似的英文著作提到同样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