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4-24
- 消息
- 33,189
- 荣誉分数
- 17,601
- 声望点数
- 1,373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这话也有问题,遇见个小人,就不这样想了。《孟子.離婁下.二十八》這樣說: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於禽獸又何難焉!」
白話: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在這裡,以粗暴蠻橫的態度對待我,那麽君子必定會反省自己,我一定有不仁的地方,一定有無禮的地方,所以才被人這麼回敬。反省之後做到仁了,反省後有禮了,那人的粗暴蠻橫仍然如此,君子必定再反省:我一定還沒有盡力。經過反省,盡力了,那人的粗暴蠻橫還是這樣,君子就說:「這也是個胡言亂語的瘋子。像他這樣,同禽獸有什麽區別呢?我為什麼要為難禽獸呢?」
孟子這樣說挺好,但也是一種阿 Q 精神勝利。聖賢也許可以用言行改造那種人踩人、人吃人的叢林社會的一個角落,但一般人沒那個智慧,改造不了環境,還是盡快離開那樣的環境比較好,像孟子小時候,孟母就要三次搬家。孟子長大以後就回來不斷改造環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