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56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带着老婆开着车,开开心心到抚仙湖度假。不料在睡梦中突然被警察叫醒带走,做尿检、讯问、签字按手印……;买张机票去天津,机场的工作人员突然将他带进一房间,搜身、盘问、检查……原来,这些麻烦全部来自于陈刚(化名)身份证中有涉嫌毒品犯罪信息记录。
4年前,陈刚因“涉嫌运输毒品”被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被释放,其称,被扣押的总价值约400余万元的财物全被没收。获释后,一条“涉嫌毒品犯罪前科”的信息如烙印般跟随陈刚,至今没有删除。陈刚郁闷不堪:“无证据起诉我有罪,那就证明我是无罪。但他们不仅没收了我的财产,还‘没收’了我的人身自由,凭啥?”
祸端 广州黑市兑美元
“在释放我之前,他们(德宏州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让我签字放弃被扣押的财物(总价值约400余万元)。在看守所被关疯了,心想只要能回家,让我做什么都行。所以我赶紧签了字……”4年前因“存疑不起诉”被释放的陈刚,想不通财物为何被没收,更想不通其涉嫌犯罪前科信息为何一直被挂在互联网上。
陈刚称,2005年8月,他以300万元的价格协议收购“潞西中德有色金属化工有限公司”――一家生产活性氧化锌的工厂。“当时,活性氧化锌在中国刚进入市场,卖方市场很好。1999年,我曾销售该厂产品到云南轮胎厂和力车胎厂。这家公司的老总得了重病,无力继续经营,我收购该厂后,主要供货给贵阳轮胎厂。”
据陈刚称,厂子转过来后,须再投入些设备,于是他向国外的堂姐和妹妹借了25万美元。在昆明兑换了5万美元后,他听说美元在广州的黑市价要比银行的汇率高很多,于是马不停蹄地去了广州。陈刚将余下的20万美元兑换成167万人民币,又到广州二手车市场,以7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9成新捷达轿车,开车返回昆明。
“刚和朋友注册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买二手车更划算。兑换的钱我没存银行,因为存银行很麻烦,转账还得收费。再说,原材料的卖家都喜欢现金交易。”于是,陈刚开着刚买的二手车,带着一皮箱人民币现金(167万元)回了昆明。
拘留 “涉嫌贩毒”被调查
2005年10月23日,陈刚回到家的第二天下午,德宏州公安局的民警突然出现,称陈刚涉嫌贩毒,遂将其带回德宏州人民政府第一看守所拘留。随后,民警扣押了陈刚的现金(167万元)、银行卡(1798550元)和汽车(3辆),所有财物总价值约为400余万元。“天天有人提审我,问的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事。”陈刚说,一个月后,哥哥陈宏向德宏州公安局缴纳了30万元取保候审金后,自己终于得以回家。
“我去德宏州公安局给弟弟办取保候审,一开始说要交50万元。经讨价还价,最后才让到30万元。” 陈刚被拘留后,其哥哥陈宏便四处奔波。“我担心弟弟在里面遭罪,那段时间真是花钱如流水……”陈宏说为弟弟“办事”前后共花了近百万的钱。
而2006年7月26日,德宏州公安局打来电话,让陈刚去一趟,陈刚前往又被拘留。2006年9月1日,陈刚因涉嫌运输毒品被德宏州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羁押于德宏州人民政府第一看守所。“那段时间,随时被提审。一开始,我的心里很坦荡,想没犯罪怕什么,等他们调查清楚了自然会放我回家。然而时间一长,精神、心理全都崩溃了……” 陈刚被羁押8个月后,德宏州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再次出现,这一次是让他签字放弃所有被扣押财物(总价值约为400余万元)。为早日回家,陈刚签了字。2007年3月20日,德宏州检察院对陈刚做出了“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的决定,陈刚获释。
获释 “罪名”仍然跟着他
2007年夏天,陈刚与家人到澄江抚仙湖度假,入住酒店时,陈刚用身份证进行登记。次日凌晨3时,熟睡中的陈刚被叫醒,由当地公安机关的民警带走。“他们给我做尿检,然后讯问,让我签字按手印。” 陈刚当时并不知道,其涉嫌犯罪前科信息一直被挂在互联网上。
2009年11月,陈刚订了机票前往天津。在机场,工作人员突然将他带进一房间进行盘问、搜身、检查,并给他做了尿检。“工作人员说我的身份证信息中有涉嫌毒品犯罪的记录,他们是例行检查。后来我到了天津,只好住到亲戚家。”4年了,陈刚说他没得到相关部门任何说法。为避免尴尬和麻烦,凡是要用身份证的事他都尽量避免。
2010年9月17日晚,陈刚偶然看到央视CCTV新闻频道播出的一条新闻,其中谈到,调整后的《国家赔偿法》就是要彻底破除“有罪推定”“疑罪不赔” 等模糊的认识,对于因证据不足,存疑无罪的人员,同样要依法赔偿。
“德宏州检察院对我做出‘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的决定,应视为无罪。既然证据不足,何以认定德宏州公安局所扣押财物为我的‘非法所得’?被释放之后,德宏州公安局仍在互联网上保留我涉嫌犯罪前科信息长达4年之久,严重侵害了我的人身权益;被羁押在看守所期间,我是迫于无奈才签字同意放弃所有被扣押财物,德宏州公安局无权将我400余万元的财物没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陈刚决定讨个说法。
说法
公安局 处理过程无任何瑕疵
2011年4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德宏州公安局。政治部的民警邢国防告诉记者,德宏州公安机关依照德宏州人民检察院“存疑不起诉”的决定和“没收其违法法所得财物”的建议,释放陈刚的同时,已将其被扣押的全部财物没收并上缴国库,并保留其“涉嫌毒品犯罪前科”信息。德宏州公安机关在该案件处理过程中无任何瑕疵。
记者查阅到关于陈刚涉嫌运输毒品一案的相关文件,其中有:2005年10月24日,陈刚涉嫌贩卖毒品被德宏州公安局刑事拘留,羁押于德宏州人民政府第一看守所,同时,陈刚价值约400余万元财物被扣押;11月21日,因证据不足,德宏州公安局收取了30万元取保候审金之后,陈刚获准取保候审;2006年7月26日,陈刚涉嫌与陈强(另案处理)以运送氧化锌为由,非法运输毒品187件(1200克)至广东,陈刚非法获得200万元报酬;2006年9月1日,德宏州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陈刚,羁押于德宏州人民政府第一看守所;经德宏州人民检察院两次退侦,仍证据不足,2007年3月20日做出了“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的决定。同时,建议德宏州公安局没收在侦查中查获的涉案款物及违法所得,继续收集陈刚犯罪证据。
检察院 未建议没收其合法财产
记者来到德宏州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联系相关采访事宜。政治部主任王莉琼称,记者的身份不具备查阅陈刚案件卷宗的法律资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对陈刚“存疑不起诉”的决定。“检察院两次退侦仍然证据不足,所以做出了‘存疑不起诉’的客观决定”。针对没收陈刚被扣押的所有财物之事,王主任解释:“我们从未扣押陈刚任何财物,德宏州公安局也未移交任何扣押财物至检察院,所以对此不了解。”
对于“建议德宏州公安局没收在侦查中查获的涉案款物及违法所得”,德宏州检察院检察官孙俊红解释称:“我们只是建议没收在侦查中查获的涉案款物及违法所得上缴国库,并没有建议没收陈刚的合法财产。”
陈刚称,他至今没有收到公安机关没收扣押其财物的相关决定文书。
专家
不起诉仍登记“涉毒信息”是对人格权的严重侵犯
云南智林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刚说:“陈刚案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后,仍没有证据证明他实施了贩卖毒品的行为,德宏州检察院依法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也就是说明公安机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陈刚应被视为无罪。况且,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已经明确了‘疑罪从无’,即便是‘存疑不起诉’也可以申请国家赔偿,怎么反而至今仍将当事人作为‘涉毒人员’记录在案呢?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维习说,从表面上来看,公安机关对陈刚进行释放,是实践了“疑罪从无”的法治精神,但又作为“涉毒人员”进行登记,实际上是仍然将他当成“嫌疑人”甚至“犯罪人员”对待,“这是对人格权的严重侵犯,不符合法治精神。”
付刚称: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扣押、冻结。公安机关拒绝返还被扣押财物,就是违法的。此外,陈刚在看守所中签署的放弃财物的文件应视为无效,“因为当时他没有自由,没有独立意志”。而陈刚至今没有收到公安机关没收扣押其财产的相关决定,也是不合法的。《中国青年报》记者雷成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源:云网)
http://shehui/2011-04-21/1513709.php
4年前,陈刚因“涉嫌运输毒品”被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被释放,其称,被扣押的总价值约400余万元的财物全被没收。获释后,一条“涉嫌毒品犯罪前科”的信息如烙印般跟随陈刚,至今没有删除。陈刚郁闷不堪:“无证据起诉我有罪,那就证明我是无罪。但他们不仅没收了我的财产,还‘没收’了我的人身自由,凭啥?”
祸端 广州黑市兑美元
“在释放我之前,他们(德宏州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让我签字放弃被扣押的财物(总价值约400余万元)。在看守所被关疯了,心想只要能回家,让我做什么都行。所以我赶紧签了字……”4年前因“存疑不起诉”被释放的陈刚,想不通财物为何被没收,更想不通其涉嫌犯罪前科信息为何一直被挂在互联网上。
陈刚称,2005年8月,他以300万元的价格协议收购“潞西中德有色金属化工有限公司”――一家生产活性氧化锌的工厂。“当时,活性氧化锌在中国刚进入市场,卖方市场很好。1999年,我曾销售该厂产品到云南轮胎厂和力车胎厂。这家公司的老总得了重病,无力继续经营,我收购该厂后,主要供货给贵阳轮胎厂。”
据陈刚称,厂子转过来后,须再投入些设备,于是他向国外的堂姐和妹妹借了25万美元。在昆明兑换了5万美元后,他听说美元在广州的黑市价要比银行的汇率高很多,于是马不停蹄地去了广州。陈刚将余下的20万美元兑换成167万人民币,又到广州二手车市场,以7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辆9成新捷达轿车,开车返回昆明。
“刚和朋友注册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买二手车更划算。兑换的钱我没存银行,因为存银行很麻烦,转账还得收费。再说,原材料的卖家都喜欢现金交易。”于是,陈刚开着刚买的二手车,带着一皮箱人民币现金(167万元)回了昆明。
拘留 “涉嫌贩毒”被调查
2005年10月23日,陈刚回到家的第二天下午,德宏州公安局的民警突然出现,称陈刚涉嫌贩毒,遂将其带回德宏州人民政府第一看守所拘留。随后,民警扣押了陈刚的现金(167万元)、银行卡(1798550元)和汽车(3辆),所有财物总价值约为400余万元。“天天有人提审我,问的都是些莫名其妙的事。”陈刚说,一个月后,哥哥陈宏向德宏州公安局缴纳了30万元取保候审金后,自己终于得以回家。
“我去德宏州公安局给弟弟办取保候审,一开始说要交50万元。经讨价还价,最后才让到30万元。” 陈刚被拘留后,其哥哥陈宏便四处奔波。“我担心弟弟在里面遭罪,那段时间真是花钱如流水……”陈宏说为弟弟“办事”前后共花了近百万的钱。
而2006年7月26日,德宏州公安局打来电话,让陈刚去一趟,陈刚前往又被拘留。2006年9月1日,陈刚因涉嫌运输毒品被德宏州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羁押于德宏州人民政府第一看守所。“那段时间,随时被提审。一开始,我的心里很坦荡,想没犯罪怕什么,等他们调查清楚了自然会放我回家。然而时间一长,精神、心理全都崩溃了……” 陈刚被羁押8个月后,德宏州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再次出现,这一次是让他签字放弃所有被扣押财物(总价值约为400余万元)。为早日回家,陈刚签了字。2007年3月20日,德宏州检察院对陈刚做出了“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的决定,陈刚获释。
获释 “罪名”仍然跟着他
2007年夏天,陈刚与家人到澄江抚仙湖度假,入住酒店时,陈刚用身份证进行登记。次日凌晨3时,熟睡中的陈刚被叫醒,由当地公安机关的民警带走。“他们给我做尿检,然后讯问,让我签字按手印。” 陈刚当时并不知道,其涉嫌犯罪前科信息一直被挂在互联网上。
2009年11月,陈刚订了机票前往天津。在机场,工作人员突然将他带进一房间进行盘问、搜身、检查,并给他做了尿检。“工作人员说我的身份证信息中有涉嫌毒品犯罪的记录,他们是例行检查。后来我到了天津,只好住到亲戚家。”4年了,陈刚说他没得到相关部门任何说法。为避免尴尬和麻烦,凡是要用身份证的事他都尽量避免。
2010年9月17日晚,陈刚偶然看到央视CCTV新闻频道播出的一条新闻,其中谈到,调整后的《国家赔偿法》就是要彻底破除“有罪推定”“疑罪不赔” 等模糊的认识,对于因证据不足,存疑无罪的人员,同样要依法赔偿。
“德宏州检察院对我做出‘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的决定,应视为无罪。既然证据不足,何以认定德宏州公安局所扣押财物为我的‘非法所得’?被释放之后,德宏州公安局仍在互联网上保留我涉嫌犯罪前科信息长达4年之久,严重侵害了我的人身权益;被羁押在看守所期间,我是迫于无奈才签字同意放弃所有被扣押财物,德宏州公安局无权将我400余万元的财物没收。”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陈刚决定讨个说法。
说法
公安局 处理过程无任何瑕疵
2011年4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德宏州公安局。政治部的民警邢国防告诉记者,德宏州公安机关依照德宏州人民检察院“存疑不起诉”的决定和“没收其违法法所得财物”的建议,释放陈刚的同时,已将其被扣押的全部财物没收并上缴国库,并保留其“涉嫌毒品犯罪前科”信息。德宏州公安机关在该案件处理过程中无任何瑕疵。
记者查阅到关于陈刚涉嫌运输毒品一案的相关文件,其中有:2005年10月24日,陈刚涉嫌贩卖毒品被德宏州公安局刑事拘留,羁押于德宏州人民政府第一看守所,同时,陈刚价值约400余万元财物被扣押;11月21日,因证据不足,德宏州公安局收取了30万元取保候审金之后,陈刚获准取保候审;2006年7月26日,陈刚涉嫌与陈强(另案处理)以运送氧化锌为由,非法运输毒品187件(1200克)至广东,陈刚非法获得200万元报酬;2006年9月1日,德宏州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陈刚,羁押于德宏州人民政府第一看守所;经德宏州人民检察院两次退侦,仍证据不足,2007年3月20日做出了“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的决定。同时,建议德宏州公安局没收在侦查中查获的涉案款物及违法所得,继续收集陈刚犯罪证据。
检察院 未建议没收其合法财产
记者来到德宏州人民检察院政治部联系相关采访事宜。政治部主任王莉琼称,记者的身份不具备查阅陈刚案件卷宗的法律资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对陈刚“存疑不起诉”的决定。“检察院两次退侦仍然证据不足,所以做出了‘存疑不起诉’的客观决定”。针对没收陈刚被扣押的所有财物之事,王主任解释:“我们从未扣押陈刚任何财物,德宏州公安局也未移交任何扣押财物至检察院,所以对此不了解。”
对于“建议德宏州公安局没收在侦查中查获的涉案款物及违法所得”,德宏州检察院检察官孙俊红解释称:“我们只是建议没收在侦查中查获的涉案款物及违法所得上缴国库,并没有建议没收陈刚的合法财产。”
陈刚称,他至今没有收到公安机关没收扣押其财物的相关决定文书。
专家
不起诉仍登记“涉毒信息”是对人格权的严重侵犯
云南智林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刚说:“陈刚案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后,仍没有证据证明他实施了贩卖毒品的行为,德宏州检察院依法做出了不起诉的决定,也就是说明公安机关指控的罪名不成立,陈刚应被视为无罪。况且,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相关司法解释已经明确了‘疑罪从无’,即便是‘存疑不起诉’也可以申请国家赔偿,怎么反而至今仍将当事人作为‘涉毒人员’记录在案呢?
云南大学法学院教授李维习说,从表面上来看,公安机关对陈刚进行释放,是实践了“疑罪从无”的法治精神,但又作为“涉毒人员”进行登记,实际上是仍然将他当成“嫌疑人”甚至“犯罪人员”对待,“这是对人格权的严重侵犯,不符合法治精神。”
付刚称: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扣押、冻结的财物解除扣押、冻结。公安机关拒绝返还被扣押财物,就是违法的。此外,陈刚在看守所中签署的放弃财物的文件应视为无效,“因为当时他没有自由,没有独立意志”。而陈刚至今没有收到公安机关没收扣押其财产的相关决定,也是不合法的。《中国青年报》记者雷成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源:云网)

http://shehui/2011-04-21/1513709.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