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 春的使者

春天圆舞曲
 

附件

  • 15Orchid125.jpg
    15Orchid125.jpg
    285.9 KB · 查看: 258
挺好的,构图构思都不错,最喜欢小鸟的那一张。
调出几张参数看了看,最好不要用到太大的光圈,景深还是太浅,
除非你有特殊的需要,要虚化主体前后的东西。
比如第7张, 你的参数是 f1.8 1/160s ISO200,
速度完全可以降到1/60, ISO再升一些,D90的机器噪点应该可以接受,
这样你可得到f4或更小的光圈,景深就可大大提高.
 
好片!高手就是高手,评论写的好!
 
谢谢大家!

好像每个人喜欢的都不一样:)。 我自己比较喜欢“春的使者”。
 
挺好的,构图构思都不错,最喜欢小鸟的那一张。
调出几张参数看了看,最好不要用到太大的光圈,景深还是太浅,
除非你有特殊的需要,要虚化主体前后的东西。
比如第7张, 你的参数是 f1.8 1/160s ISO200,
速度完全可以降到1/60, ISO再升一些,D90的机器噪点应该可以接受,
这样你可得到f4或更小的光圈,景深就可大大提高.

高手啊!

这次一心想把背景拍暗,过于迷信大光圈了。下次试试不同的景深。
 
Ying3Zi好,这组照片很认真,也下了不少功夫,拍得不错,如果我当时马上给你加精华,恐怕你就发现不了照片的不足了,只有心情平静下来,回过头来再看,才能真正发现何处需要提高。我的不少照片,开始觉得很得意,后来再看,惨不忍睹:)

多多上片!
 
拍得不错。尤其喜欢“姗姗而来” 和“唤春”两张。

有一两张焦平面过浅,造成虚实处理不当。光圈可适当收小一点,或者站得远一点,把景深稍微弄长3-5cm就好了。

分享两点经验:

1、红色和黄色,对于数码相机来讲,如果使用评价测光方式,比较容易过曝。而且普遍对焦不实。建议采取更为精确的点测光。

2、掌握宁欠勿过的原则。主体曝光我偏好欠1/3 到1/2档。尤其是花芯部分,如果稍微过曝一点,后期要弄回来层次,相当难。

拍花,和拍舞台等低光作品,有很多类似之处。以上两点,舞台也适用。
 
Ying3Zi好,这组照片很认真,也下了不少功夫,拍得不错,如果我当时马上给你加精华,恐怕你就发现不了照片的不足了,只有心情平静下来,回过头来再看,才能真正发现何处需要提高。我的不少照片,开始觉得很得意,后来再看,惨不忍睹:)

多多上片!


谢谢版主鼓励!

再接再厉,我自己也鼓励一下:)。 希望高手们多多帮助!
 
拍得不错。尤其喜欢“姗姗而来” 和“唤春”两张。

有一两张焦平面过浅,造成虚实处理不当。光圈可适当收小一点,或者站得远一点,把景深稍微弄长3-5cm就好了。

分享两点经验:

1、红色和黄色,对于数码相机来讲,如果使用评价测光方式,比较容易过曝。而且普遍对焦不实。建议采取更为精确的点测光。

2、掌握宁欠勿过的原则。主体曝光我偏好欠1/3 到1/2档。尤其是花芯部分,如果稍微过曝一点,后期要弄回来层次,相当难。

拍花,和拍舞台等低光作品,有很多类似之处。以上两点,舞台也适用。

谢谢阿烦分享。

你说的一点不错,红花最难拍了。拍“春的娇红”时,我围着那几朵红花折腾了半天也拍不好(对焦不实,色彩变调,没有层次)。一位“专业”人士(我认为他是专业人士,因为他肩上挎着,胸前挂着,左手拎着,右手拿着全是摄影器材,有一些我都叫不上名字)看到我在那儿死磕那几朵花,就走过来对我说,他也已经抱着这几朵花啃了一会儿了,可是效果不佳,只能回去看看能不能靠PS还原了。他也对我说要用点测光。

下面的两张,一张欠曝,另一张用了闪光灯。欠曝的那张,色彩稍好些。闪光灯那张,层次稍好些。可是两张还是与原花差远了。
 

附件

  • Orchid098.jpg
    Orchid098.jpg
    261.6 KB · 查看: 136
  • Orchid100.jpg
    Orchid100.jpg
    348.7 KB · 查看: 142
数码红黄容易溢出
你前面说的紫色还原也是个难题
所以嘛,还是得看胶片
 
看到别人的讨论,贴过来,理论上说明了数码对红紫还原的缺陷:

该论文中详细说明了为何MSK和3CCD不能在靠近紫色和红色端分辨不同的颜色,因为此时只有一个通道有信号,光靠这一个通道的信号变化,无法区分是颜色不同还是强度不同。红色端人眼不是很敏感,都是一片红问题不大,但紫色端却有很丰富的颜色变化,此时MSK和3CCD显现出来就仅仅是饱和度逐渐降低的蓝色,有关MSK无法重现纯紫色的问题,记得很久前论坛上有人讨论过
 
喜欢2,7,测光和逆光导致光线的层次感好。构图和色彩上喜欢小鸟那张,向lz学习了。
 
看到别人的讨论,贴过来,理论上说明了数码对红紫还原的缺陷:

该论文中详细说明了为何MSK和3CCD不能在靠近紫色和红色端分辨不同的颜色,因为此时只有一个通道有信号,光靠这一个通道的信号变化,无法区分是颜色不同还是强度不同。红色端人眼不是很敏感,都是一片红问题不大,但紫色端却有很丰富的颜色变化,此时MSK和3CCD显现出来就仅仅是饱和度逐渐降低的蓝色,有关MSK无法重现纯紫色的问题,记得很久前论坛上有人讨论过

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在紫色和红色端只有一个通道有信号?为什么只用一个通道来区分颜色和强度?

有原论文的链接吗?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