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swapping
知名会员
- 注册
- 2003-01-13
- 消息
- 1,008
- 荣誉分数
- 136
- 声望点数
- 173
长沙的车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高峰期:午夜。
夜晚转钟前后,其他城市多半已经入睡,街上静悄悄、空荡荡的,显得天高路远。长沙的街道上却车水马龙,韶山路、芙蓉路、八一路等主要街道的各交叉路口和诸多正在修理路面的路段,还常常塞车。不过这时跑得甚欢的却不是什么车都有,而主要是的士。塞车的路段,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红色。不断地有想方设法的超车,不断地有不耐烦的喇叭声。坐车的主儿则往往在车内中气十足地打手机:"我还在窑岭这里呢!又是堵车!""哥们,我在清水塘这里啊,就要到了。"而那些在畅通的路面上疯跑的的士,提示"空车"标志的小灯总是已被放倒,害得路边三三两两略显疲惫或神色正旺的拦车人,望着直飙过去的车子跺脚恨恨不已。
午夜喧腾。
全城总动员式的夜生活,是长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早些年,长沙的夜生活最盛行的是街头小摊。街边的梧桐树下,摆着几溜脏兮兮、黑乎乎的桌子。其中的一两个桌子腿上绑着根杉木杆,木杆上吊一盏100瓦的灯泡,或者干脆利用灰白的街灯。一个个藕煤炉边均有一个三面玻璃食品橱,里头五颜六色的并列着许多凉拌小吃。一堆堆的人围着桌子,或者热气腾腾地吃一碗米粉而已,或者在桌子上摆上一碟凤爪、一碟豆笋、一碟臭豆腐、一碟海蛰,桌子边的地面横七竖八地放着啤酒瓶,用长沙人特有的大嗓门,吆五喝六地灌啤酒。往来车辆扬起的呛人的灰尘,反而增添了味道的辛辣与场面的火爆。然后一个个午夜扶得醉人归,一派小市民尽欢而散、其乐陶陶的模样。
如今,这种古色古香的景观已甚为少见。长沙人夜生活的内容和水准可是上档次多了,堪称是吃喝玩乐样样行。几家新建的茶食文化城气派之豪迈令人惊叹,单是那几丈远一个字的"茶食文化城"草书大店牌,就给人以充分的开阔悠远之感。洗脚城、美容美发院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活像长沙曾有过的槟榔店、臭豆腐摊一样。曾经有过舞厅、卡拉OK厅倍受青睐的岁月,如今则是大型歌厅更受欢迎,琴岛、大中华都是夜夜爆满,不少大宾馆也弄起了歌舞厅,几个到处转场子、外在热情胜过内在修养的歌星、舞星和笑星,在机敏、泼辣而低俗的搞笑式串联中,逐步地挑逗观众们一起走向疯狂。这个城市往往是这样,虽然自身未有独创,但不管天南地北,凡是人家消费过的、在消费的,它都能采取"拿来主义"政策,将其改头换面,为我所享用,而且总能以湖南人的"辣子"性格,将它们弄得更加味重与火爆,因而总能不断地时尚翻新,迅速地将地域经济欠发达所以口袋并不鼓鼓囊囊、手面却颇为潇洒的长沙人的钞票化为乌有。
依然以吃为例。如今的长沙人讲究生活的质量,路边小摊不卫生也没品位,吃已改在一座座灯火辉煌的酒店里面。你简直想不清长沙人怎么有那么大的能量,几天不到某段街道去,那里往往就又增添了一座"某某大酒家"。某某路面一拓宽,拔地而起的首先就是一幢幢酒楼。这些酒楼、宾馆,或者座落在交通枢纽地带,像城南的东塘、侯家塘一带,城西的荣湾镇周围;或者簇拥在某些有头有脸的大单位聚集之处,《湖南日报》、新闻出版局的附近,省委、省政协的周围就是如此。当然,那些小街小巷也多的是挂着一个镜框、贴着几张破画的风味小店。在遍布长沙的酒楼中,像"华天"、"通程"、"神龙"这样的五星级宾馆和"湖南宾馆"、"蓉园宾馆"等等过去的省级招待所,自然只能是有钱、有地位的高级人员去的地方;"火宫殿"一类的百年老店和"北斗星"、"平和堂"之流的后起之秀,呈现出雅俗共赏的气象;随处可见而实际上价格不菲的其他酒店,则为人民大众所享用。不过,长沙人在吃的方面总是激情洋溢甚至常常是豪情万丈,所以你也很难断定哪些酒店的吃客一定是哪类人。长沙吃客们层次的杂乱正像长沙酒楼分布的杂乱一样,让人可从中充分领略到这时代的丰富复杂性。
虽然湖南从动物到植物都没有什么傲视群雄的特产,但长沙人在吃的方面总能变换花样,吃出时尚来。仅近几年来,长沙就上演新节目一般,流行过牛尾巴火锅、宁乡口味蛇、干锅墨鱼仔,等等,几乎每年的冬天和夏天都有饮食新风尚。记得在新旧世纪之交,大街小巷突然不约而同地都挂出了"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巨幅标语,在寒冷的北风中呼啦啦地翻滚,对食客和市民们进行反复的思想教育工作。面对此情此景,你能不下车、进店、尝一尝、消费消费呢?就是湖南人吃腻了的品种,在长沙也能通过重新配制、烹饪和装饰,让人耳目一新并领略到另一番风味。剁辣椒蒸鱼头堪称长沙的经典产品,剖成两半的鱼头白白嫩嫩地展开在一个大盘里,上面铺一层红艳艳的剁辣椒,剁辣椒中间再撒上一堆洁白的蒜泥,夺目的色泽让人一看就觉胃口大开。今年的长沙却又时兴起了腌辣椒蒸鱼头,改鲜红为暗黄,连白白的鱼肉也被染得色感晦暗、一派土气,其中似乎又潜藏着别样的情调。
做法的变换是长沙餐饮业招徕顾客的又一"绝招"。有那么一阵子到处都是蒸菜馆,新鲜的、腌的全蒸,用六七十年代吃集体饭时的小瓦钵盛着摆满一桌子,像煞了那小生产式的大呼隆。绝好的下酒菜,绝佳的品评劣等酒的场面。如果开一瓶高档酒,自然更加意趣盎然。紧接着风行起土菜馆,诸如竹筒蒸米粉肉、竹篾烤鲫鱼之类,再加上屋顶的几串红辣椒,墙上的蓑衣、斗笠、塑料藤,煞有介事地装扮起一种乡村风味、一种野趣。随后瓦钵菜又流行起来,大瓦罐炖啤酒鸭、大瓦罐米豆腐炖泥鳅,家常菜的新做法。
在吃方面的消费时尚中,那些大酒店常显出大方之家的沉稳笃定,不屑于外在地表现"追星族"式的风风火火,有变化也需登堂入室,仔细看菜谱才会发现。领导这类新潮流的往往具有民间色彩,带一股张扬着的野性,所以长途奔波到城郊,到四方坪去、到莆沅去,看着黄土吃土鸡,就成为一时的饮食新潮流。意味深长的是,长沙城南的书院路还出现过两个雄心勃勃的"人民公社大食堂",从厅堂到装修皆像模像样。这一回却效果不佳,无人竞相仿效,时间一长连自身难保,堪称长沙惟一失败的饮食时尚的苗头。看来,如果认为长沙人只有恶狠狠的逢吃便吃,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们要吃出温馨的乡土味、放纵的现代味,却并不想吃出清苦和紧张的心理感受。
一个地域的人群,当然不止是一群粗俗的吃客。长沙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辅相成,共创自我的辉煌。"电视湘军"一时引领着中国新潮流。引领这潮流的也有些新闻含量不多、新闻价值不大却趣味横生的社会性新闻栏目,它们不时地打些小小的"擦边球",让人耳目一新,感慨于记者们的勤快。但湖南的电视台更为全国人民所欢迎、全国电视台所仿效的,则是各种大型娱乐节目。其中的名牌栏目如"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真情对对碰"、"故事酒吧"等等,龙旋风般卷起了观众的观赏和参与热情,创造出令兄弟省市电视台望尘莫及的收视率。它们以私人性话语的社会化,以孩提式的智力和机敏,以不断的搞笑,满足着芸芸众生的聪明程度、同情心理和恋旧情结。一时间,"杨五六"的滑稽故事传遍大街小巷,"漂亮宝贝"、"亲亲宝贝"的称号漫天飞,包括"哇塞"的惊号、作秀的神态,等等,让人开心得简直要飞上天了。而且,长沙特色的女主持人一例是青春亮丽的快嘴,长沙特色的男主持人则多半是胖乎乎的"活宝"式人物,一改过去那种正大庄严的美学品格。场场必有的、以高价从全国各地乃至港台招来的各类演艺明星和新星,更是有力展示出长沙人文化消费的开阔视野和不惜本钱的投入。于是,每逢周末,天天吊着人胃口的电视连续剧"下课",大型娱乐栏目在黄金时段闪亮登场。虽然它们只不过是对港台消费文化的率先模仿,但当神州大地竞相模仿长沙的消费文化模式时,"电视湘军"又已迅速地向纵深发展。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如今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
长沙人似乎特别善于经营这种娱乐性栏目,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广告,弄得栏目组财源滚滚,剧组相关成员也一个个财大气粗,动辄上某某处"喝茶"或者干别的。然后,这些财源又被用于营建"模仿秀"式的"世界之窗"、"海底世界",以硬件的形式展示出有关部门对长沙人向往高消费的生存原则的充分信任。在电视的带动下,湖南的社会新闻性、消遣性的报纸不断创办,发行量扶摇直上,连纯文学刊物也改成了装帧精美的时尚杂志。
近年来,湖南经济电视台的长沙人还策划制作了两部大大有名的电视连续剧。其一是《还珠格格》,其二是《雍正王朝》。"小燕子"的芳名真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随便你走到哪所小学,"小燕子姐姐"都是祖国的"花朵"们崇拜的对象;随便你打开哪个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小朋友的书包,都会有与"小燕子"相关的小物品。巧得很的是,剧作者琼瑶身在台湾,祖籍却也是湖南人,也许是同样对湖湘文化的传统底蕴及长沙人在时代潮流中的感受具有相同的心灵感应,故而才把那种火辣辣的快乐生存情境,设想得如此的出神入化、妙趣横生。一本正经而少见多怪的学究们对"小燕子"文化价值内涵的稀薄痛心疾首、百思不解。实际上,他们是对当代中国的时尚缺乏同情性理解,对长沙人新型的经世致用原则缺乏崭新的认识啊。"消费生活"嘛,不就是出类拔萃地享受、生龙活虎地活着吗?《雍正王朝》在众多的"清宫戏"中又一次出人头地。那喋喋不休的对白的庄严面具,绝非"京油子"、"卫嘴子"所能相比;对宫廷险恶、官场权谋的精细揣摩,也当令皇城脚下的芸芸众生自叹弗如,让人叹服于近现代以来湖南人政治领袖层出不穷的文化必然性,更让人叹服于长沙人把历史能量转化为消费大餐的智慧。至于河南人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对宫廷负面的揭示,则已被暗暗抹去,省得更复杂的内涵给人太多思考的沉重与麻烦。
湖南的地域文化堪称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辉煌的往事。"庄骚"楚文化浪漫、神奇而且异想天开到弥漫着巫鬼之气,常给人以出世之想,从中充分体现出楚情感的丰富,心智的自由活跃、无拘无束,以及不甘融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立姿态。秦汉以降,楚文化湮没无闻,却并未消失,而是潜隐到民间世界之中,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底蕴,始终有力地陶冶着湘人的性情。近世以来,地华中腹地成为东南西北各种思想文化的汇聚之地,成为全国的一个学术、人才中心和革命的风云际会之所,并形成了近现代史上的湖湘学派。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经邦济世原则,则在内忧外患的时代环境中,造就了湖南志士仁人、政坛高手享誉中华的历史景观,注重功利、桀骜莽勇而又算计精细,就成为湖南地域文化品格的又一侧面。如今世异时移,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欲望至上、享乐至上的原则成为时代的风尚。湖南在经济的发达、民族精英文化的开拓和创造方面,老是处于中不溜秋的状态,长沙人的聪明才智似乎转移到了追逐时潮,进行种种物质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和心理文化资源消费的生存状态。然而,一旦行动起来,长沙人仍然能为天下先,不愧为中国一绝。浪漫神奇和异想天开的智慧遗传,使长沙人不断地产生赏心悦目地消费的"绝招"。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则转化为急不可耐地抓住今天、满足一天算一天的文化心理,并从中显示出一种热辣辣、活泼泼的心劲。湖南地域文化的这种变迁、长沙人的这种生存现状,到底是时代的进步呢,还是时代的错误?好在生活滚滚向前,吃饱喝足、神仙般快活之后怎么办,长沙人到时候也许自有安排。
夜晚转钟前后,其他城市多半已经入睡,街上静悄悄、空荡荡的,显得天高路远。长沙的街道上却车水马龙,韶山路、芙蓉路、八一路等主要街道的各交叉路口和诸多正在修理路面的路段,还常常塞车。不过这时跑得甚欢的却不是什么车都有,而主要是的士。塞车的路段,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红色。不断地有想方设法的超车,不断地有不耐烦的喇叭声。坐车的主儿则往往在车内中气十足地打手机:"我还在窑岭这里呢!又是堵车!""哥们,我在清水塘这里啊,就要到了。"而那些在畅通的路面上疯跑的的士,提示"空车"标志的小灯总是已被放倒,害得路边三三两两略显疲惫或神色正旺的拦车人,望着直飙过去的车子跺脚恨恨不已。
午夜喧腾。
全城总动员式的夜生活,是长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早些年,长沙的夜生活最盛行的是街头小摊。街边的梧桐树下,摆着几溜脏兮兮、黑乎乎的桌子。其中的一两个桌子腿上绑着根杉木杆,木杆上吊一盏100瓦的灯泡,或者干脆利用灰白的街灯。一个个藕煤炉边均有一个三面玻璃食品橱,里头五颜六色的并列着许多凉拌小吃。一堆堆的人围着桌子,或者热气腾腾地吃一碗米粉而已,或者在桌子上摆上一碟凤爪、一碟豆笋、一碟臭豆腐、一碟海蛰,桌子边的地面横七竖八地放着啤酒瓶,用长沙人特有的大嗓门,吆五喝六地灌啤酒。往来车辆扬起的呛人的灰尘,反而增添了味道的辛辣与场面的火爆。然后一个个午夜扶得醉人归,一派小市民尽欢而散、其乐陶陶的模样。
如今,这种古色古香的景观已甚为少见。长沙人夜生活的内容和水准可是上档次多了,堪称是吃喝玩乐样样行。几家新建的茶食文化城气派之豪迈令人惊叹,单是那几丈远一个字的"茶食文化城"草书大店牌,就给人以充分的开阔悠远之感。洗脚城、美容美发院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活像长沙曾有过的槟榔店、臭豆腐摊一样。曾经有过舞厅、卡拉OK厅倍受青睐的岁月,如今则是大型歌厅更受欢迎,琴岛、大中华都是夜夜爆满,不少大宾馆也弄起了歌舞厅,几个到处转场子、外在热情胜过内在修养的歌星、舞星和笑星,在机敏、泼辣而低俗的搞笑式串联中,逐步地挑逗观众们一起走向疯狂。这个城市往往是这样,虽然自身未有独创,但不管天南地北,凡是人家消费过的、在消费的,它都能采取"拿来主义"政策,将其改头换面,为我所享用,而且总能以湖南人的"辣子"性格,将它们弄得更加味重与火爆,因而总能不断地时尚翻新,迅速地将地域经济欠发达所以口袋并不鼓鼓囊囊、手面却颇为潇洒的长沙人的钞票化为乌有。
依然以吃为例。如今的长沙人讲究生活的质量,路边小摊不卫生也没品位,吃已改在一座座灯火辉煌的酒店里面。你简直想不清长沙人怎么有那么大的能量,几天不到某段街道去,那里往往就又增添了一座"某某大酒家"。某某路面一拓宽,拔地而起的首先就是一幢幢酒楼。这些酒楼、宾馆,或者座落在交通枢纽地带,像城南的东塘、侯家塘一带,城西的荣湾镇周围;或者簇拥在某些有头有脸的大单位聚集之处,《湖南日报》、新闻出版局的附近,省委、省政协的周围就是如此。当然,那些小街小巷也多的是挂着一个镜框、贴着几张破画的风味小店。在遍布长沙的酒楼中,像"华天"、"通程"、"神龙"这样的五星级宾馆和"湖南宾馆"、"蓉园宾馆"等等过去的省级招待所,自然只能是有钱、有地位的高级人员去的地方;"火宫殿"一类的百年老店和"北斗星"、"平和堂"之流的后起之秀,呈现出雅俗共赏的气象;随处可见而实际上价格不菲的其他酒店,则为人民大众所享用。不过,长沙人在吃的方面总是激情洋溢甚至常常是豪情万丈,所以你也很难断定哪些酒店的吃客一定是哪类人。长沙吃客们层次的杂乱正像长沙酒楼分布的杂乱一样,让人可从中充分领略到这时代的丰富复杂性。
虽然湖南从动物到植物都没有什么傲视群雄的特产,但长沙人在吃的方面总能变换花样,吃出时尚来。仅近几年来,长沙就上演新节目一般,流行过牛尾巴火锅、宁乡口味蛇、干锅墨鱼仔,等等,几乎每年的冬天和夏天都有饮食新风尚。记得在新旧世纪之交,大街小巷突然不约而同地都挂出了"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巨幅标语,在寒冷的北风中呼啦啦地翻滚,对食客和市民们进行反复的思想教育工作。面对此情此景,你能不下车、进店、尝一尝、消费消费呢?就是湖南人吃腻了的品种,在长沙也能通过重新配制、烹饪和装饰,让人耳目一新并领略到另一番风味。剁辣椒蒸鱼头堪称长沙的经典产品,剖成两半的鱼头白白嫩嫩地展开在一个大盘里,上面铺一层红艳艳的剁辣椒,剁辣椒中间再撒上一堆洁白的蒜泥,夺目的色泽让人一看就觉胃口大开。今年的长沙却又时兴起了腌辣椒蒸鱼头,改鲜红为暗黄,连白白的鱼肉也被染得色感晦暗、一派土气,其中似乎又潜藏着别样的情调。
做法的变换是长沙餐饮业招徕顾客的又一"绝招"。有那么一阵子到处都是蒸菜馆,新鲜的、腌的全蒸,用六七十年代吃集体饭时的小瓦钵盛着摆满一桌子,像煞了那小生产式的大呼隆。绝好的下酒菜,绝佳的品评劣等酒的场面。如果开一瓶高档酒,自然更加意趣盎然。紧接着风行起土菜馆,诸如竹筒蒸米粉肉、竹篾烤鲫鱼之类,再加上屋顶的几串红辣椒,墙上的蓑衣、斗笠、塑料藤,煞有介事地装扮起一种乡村风味、一种野趣。随后瓦钵菜又流行起来,大瓦罐炖啤酒鸭、大瓦罐米豆腐炖泥鳅,家常菜的新做法。
在吃方面的消费时尚中,那些大酒店常显出大方之家的沉稳笃定,不屑于外在地表现"追星族"式的风风火火,有变化也需登堂入室,仔细看菜谱才会发现。领导这类新潮流的往往具有民间色彩,带一股张扬着的野性,所以长途奔波到城郊,到四方坪去、到莆沅去,看着黄土吃土鸡,就成为一时的饮食新潮流。意味深长的是,长沙城南的书院路还出现过两个雄心勃勃的"人民公社大食堂",从厅堂到装修皆像模像样。这一回却效果不佳,无人竞相仿效,时间一长连自身难保,堪称长沙惟一失败的饮食时尚的苗头。看来,如果认为长沙人只有恶狠狠的逢吃便吃,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他们要吃出温馨的乡土味、放纵的现代味,却并不想吃出清苦和紧张的心理感受。
一个地域的人群,当然不止是一群粗俗的吃客。长沙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相辅相成,共创自我的辉煌。"电视湘军"一时引领着中国新潮流。引领这潮流的也有些新闻含量不多、新闻价值不大却趣味横生的社会性新闻栏目,它们不时地打些小小的"擦边球",让人耳目一新,感慨于记者们的勤快。但湖南的电视台更为全国人民所欢迎、全国电视台所仿效的,则是各种大型娱乐节目。其中的名牌栏目如"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真情对对碰"、"故事酒吧"等等,龙旋风般卷起了观众的观赏和参与热情,创造出令兄弟省市电视台望尘莫及的收视率。它们以私人性话语的社会化,以孩提式的智力和机敏,以不断的搞笑,满足着芸芸众生的聪明程度、同情心理和恋旧情结。一时间,"杨五六"的滑稽故事传遍大街小巷,"漂亮宝贝"、"亲亲宝贝"的称号漫天飞,包括"哇塞"的惊号、作秀的神态,等等,让人开心得简直要飞上天了。而且,长沙特色的女主持人一例是青春亮丽的快嘴,长沙特色的男主持人则多半是胖乎乎的"活宝"式人物,一改过去那种正大庄严的美学品格。场场必有的、以高价从全国各地乃至港台招来的各类演艺明星和新星,更是有力展示出长沙人文化消费的开阔视野和不惜本钱的投入。于是,每逢周末,天天吊着人胃口的电视连续剧"下课",大型娱乐栏目在黄金时段闪亮登场。虽然它们只不过是对港台消费文化的率先模仿,但当神州大地竞相模仿长沙的消费文化模式时,"电视湘军"又已迅速地向纵深发展。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如今在此发挥得淋漓尽致。
长沙人似乎特别善于经营这种娱乐性栏目,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广告,弄得栏目组财源滚滚,剧组相关成员也一个个财大气粗,动辄上某某处"喝茶"或者干别的。然后,这些财源又被用于营建"模仿秀"式的"世界之窗"、"海底世界",以硬件的形式展示出有关部门对长沙人向往高消费的生存原则的充分信任。在电视的带动下,湖南的社会新闻性、消遣性的报纸不断创办,发行量扶摇直上,连纯文学刊物也改成了装帧精美的时尚杂志。
近年来,湖南经济电视台的长沙人还策划制作了两部大大有名的电视连续剧。其一是《还珠格格》,其二是《雍正王朝》。"小燕子"的芳名真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随便你走到哪所小学,"小燕子姐姐"都是祖国的"花朵"们崇拜的对象;随便你打开哪个中小学生乃至幼儿园小朋友的书包,都会有与"小燕子"相关的小物品。巧得很的是,剧作者琼瑶身在台湾,祖籍却也是湖南人,也许是同样对湖湘文化的传统底蕴及长沙人在时代潮流中的感受具有相同的心灵感应,故而才把那种火辣辣的快乐生存情境,设想得如此的出神入化、妙趣横生。一本正经而少见多怪的学究们对"小燕子"文化价值内涵的稀薄痛心疾首、百思不解。实际上,他们是对当代中国的时尚缺乏同情性理解,对长沙人新型的经世致用原则缺乏崭新的认识啊。"消费生活"嘛,不就是出类拔萃地享受、生龙活虎地活着吗?《雍正王朝》在众多的"清宫戏"中又一次出人头地。那喋喋不休的对白的庄严面具,绝非"京油子"、"卫嘴子"所能相比;对宫廷险恶、官场权谋的精细揣摩,也当令皇城脚下的芸芸众生自叹弗如,让人叹服于近现代以来湖南人政治领袖层出不穷的文化必然性,更让人叹服于长沙人把历史能量转化为消费大餐的智慧。至于河南人二月河的原著《雍正皇帝》对宫廷负面的揭示,则已被暗暗抹去,省得更复杂的内涵给人太多思考的沉重与麻烦。
湖南的地域文化堪称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辉煌的往事。"庄骚"楚文化浪漫、神奇而且异想天开到弥漫着巫鬼之气,常给人以出世之想,从中充分体现出楚情感的丰富,心智的自由活跃、无拘无束,以及不甘融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独立姿态。秦汉以降,楚文化湮没无闻,却并未消失,而是潜隐到民间世界之中,构成了地域文化的底蕴,始终有力地陶冶着湘人的性情。近世以来,地华中腹地成为东南西北各种思想文化的汇聚之地,成为全国的一个学术、人才中心和革命的风云际会之所,并形成了近现代史上的湖湘学派。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经邦济世原则,则在内忧外患的时代环境中,造就了湖南志士仁人、政坛高手享誉中华的历史景观,注重功利、桀骜莽勇而又算计精细,就成为湖南地域文化品格的又一侧面。如今世异时移,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欲望至上、享乐至上的原则成为时代的风尚。湖南在经济的发达、民族精英文化的开拓和创造方面,老是处于中不溜秋的状态,长沙人的聪明才智似乎转移到了追逐时潮,进行种种物质资源、精神文化资源和心理文化资源消费的生存状态。然而,一旦行动起来,长沙人仍然能为天下先,不愧为中国一绝。浪漫神奇和异想天开的智慧遗传,使长沙人不断地产生赏心悦目地消费的"绝招"。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则转化为急不可耐地抓住今天、满足一天算一天的文化心理,并从中显示出一种热辣辣、活泼泼的心劲。湖南地域文化的这种变迁、长沙人的这种生存现状,到底是时代的进步呢,还是时代的错误?好在生活滚滚向前,吃饱喝足、神仙般快活之后怎么办,长沙人到时候也许自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