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随笔 (4)
2月18日 西塘 ? 那一串串临河而挂的红灯笼
昨天晚上的一场春雨,将空气洗涤的清清爽爽,蓝天白云,反映在酒店的玻璃面墙上,我站在2楼早餐厅的落地窗前,一杯橙汁喝了许久,杯中的冰块在慢慢融化,握杯的手略感一丝凉意,那凉凉的感觉慢慢地渗入掌心…… 昨天晚上, 先回北京的其中一个朋友来电称:另外他们几个在回到北京后,已经在开始做编辑了,把素材带拿走了, 连声招呼都不打(其中有一盘整整60分钟是我拍的,而我现在根本不知道这带子在那里。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找到了一个澳门佬,把素材卖掉了。等我回到北京后, 估计他们早已经将钱分光了。)算了这是题外话,就算在心里骂他们, 但也实在不想再提他们了,这也算朋友???得了,还是说西塘吧。
我还是给大家一个网站,在那里可以详细地看到西塘的风土人情还有照片可以观赏。
西塘:http://www.jsdj.com/luyou/lyzy/zjxitang.htm
我还是说说那些无意中遇到和看到的事情吧。西塘和乌镇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塘是开放的,没有人为的围墙,没有为了游人的参观而故意设计和摆出的“景点“。自然和谐,人们在这个小桥流水的镇子里活得安逸,满足。 我们的车由于挂的是官方牌照, 一直开到了西塘古镇的村边才停下,警察也没有干预,一个小镇的交警是不会来查浙江省政府的车的。 倒是在弄塘里走来走去的,带着红箍的老太太不买这车的账,斩钉截铁的对我们说:你们的车不许停在这里!为啥? 我们的张“司长“一头雾水,说:这车那里都能去, 那里都能停,你看清楚啊,这是省里的牌子。杭州都能停的,到这里,这个地方,啊,还不能停???我告诉你不许停就不许停,这里已经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地区了,而且在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你看看那里,老太太一指对面墙上,说: 这是你们副省长去年来立上的牌子,其中一条 - 不许乱停车。看见了, 你们的车啊,退到镇子外边去。快走!不走的话, 我记你们的车号,明天告到省里去,你们办公室的那个小王秘书管这事的,现在大家都在为“申报“作贡献,你们倒好,说说,是不是公车私用啊??? 啊?! 得, 好一个铁嘴钢牙的老太太,服了!张司长还要强辩几句, 看到周围上来了4-5位戴箍的老太太,把他和他的车围了一圈, 得,算了,本来就理亏,我们也就乖乖地退出了小镇,在外围停好车,再返回小镇,一看表已经是11点了,装好电池,打开三脚架,我开始干我喜爱的事了,他们几个呢,玩得玩, 吃得吃,各取所好。
西塘有点象苏州的同里或角直,小镇的规格不大,水路和陆路横平竖直,在河流和街道的拐角往往都是石拱桥,1座,2座,桥与桥相连, 路与路相通,河与河相邻,我认为最美的水乡景色是临河人家和石拱桥,这些是水乡拍摄的重点,而且有时会抓拍到一些有趣的镜头,我一进入小镇, 就被每家每户的临河山墙上悬挂的红灯笼吸引住了。江南的民居一般均为粉墙黛瓦,色调单一却古朴大方,这一串串的红灯笼,傍依这片片粉墙,象岸边的垂柳,探身而下,蜻蜓点水般地,戏弄这暖暖的温柔之水,又似水乡女孩子那飘逸的丝绸裙边,随风而摆,任春风浮荡,逍遥尘间… 不仅是墙上, 连小木船上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红色,代表着中国的喜庆,这是明日红火的希望。你若生活在这里有时会顿觉时光停滞, 老人们坐在廊棚街边晒太阳,小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没有作业,不用上学的假期,家庭主妇们在河边洗衣,不时听到家养的八哥唐突地“唱“出来的几个词:你好,你好,欢迎…欢迎。 这里,人们过着貌似知足,悠闲,而又平静的生活,但从和他们的交谈中可以感到小镇人们的心中却似万马奔腾。 傍晚,每家每户都会点亮各自的红灯笼,和着礼花和烟火,在河水中将映衬出这个红红火火,灿灿斓斓的一片天地。
中午时分,懒懒地倚在临河的酒家的窗台栏杆旁,阳光是如此灿烂,柳树的嫩芽泛出淡淡的黄色。猛然,小镇安静了下来,就连开店铺的也没有了上午时分的喧闹,出奇地安静,我用CANON摄下了这个慵懒的,令人有时顿觉恍惚的水乡小镇的中午。店家放下了店堂的竹帘,我们选了一个临窗的桌子,我望着外边的小桥出神,忽听到有人说:这叫永宁桥,康熙年代造的,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修过,后来光绪年间又重修。我一回头,真不敢相信, 是上午不让我们停车的那位倔老太太,原来这是他们家开的饭馆,这临河的房子也是他们家的,坐落在2条河的十字交叉处, 2座石拱桥卧波长虹地连接着她家房子的两头,倚栏而坐, 几碟小菜,一杯清茶,暖风抚面,鸟语盈耳……。真是绝妙好风水啊!!! 我们的张“司长“感叹一声,美食美景已然使他早已忘记了早上的停车风波。他们聊得正欢, 我回身将镜头对准了那“永宁“2字,是啊,在这里,这“永宁“ 2字,才名副其实啊!
为了看看这临河的红灯笼, 我想等到傍晚才走,但一个电话将我们提前催促回去了,终没有看到水中红灯的倒影, 但西塘,记住,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回来的…会回来的。
――――――――――――――――――――――
2月19日 杭州 ? 西湖畔,百花深处,苏小小孤独的青冢
我开始考虑订回程的车票,有了北京站的教训, 我情愿早早地把票买好。对杭州来说,我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地人,好在有朋友帮忙,今天下午确认:票肯定没问题了。
今天早上不知道为何, 感到非常疲乏,我睡到近11点才爬起来。这几天每天都是快24点才睡,疲劳积累下来了就是这样。为了能好好地去南浔,我决定今天休息, 除了吃,拍1-2个西湖的镜头外,不去远的地方。
象往常一样,收拾好电池,充电器,检测电源和DV带子的剩余时间…,吃过早饭(其实是午餐),在湖滨公园的石凳上确定下午的路线。我最爱西山路,那里清静,人少,景别致。我喜欢从苏堤走到白堤,这样可以利用它们的地理位置,顺光拍东西,在太阳西下时正好可以走到白堤或孤山……虽说西湖已经拍过了,但我只是想走走,一时心血来潮,想用另类的眼光来看看西湖, 看看是否会有另类的感觉。想拍些残枝败柳或断茎残荷,还有我猛然想起当年西湖名妓苏小小的墓, 每次来杭州都是去大的景点,一直没时间找她的青冢,好吧,下午就从苏东坡开始,到苏小小结束吧!
从苏堤一路走来,不知为何心中却常常冒出与苏小小有关的青楼故事, 记得上中学时,每每上化学和政治时, 我都把它当成是我的课外书自习课。从三国小人书到《说岳全传》, 从《尼罗河惨案》里的大侦探波罗到《基督山伯爵》, 从盗版武侠小说看到青楼野史,反正啥都看。有一本书《西湖史话》给我留下了2篇文章的印象:其一, 是孤山的梅妻鹤子的故事, 其二就是西湖名妓苏小小的传奇了。断断续续地记得,她美的出奇, 聪慧的出奇,对爱的执著出奇…她是把自己接客挣的钱送给她爱的男人去进京赶考…… 到后来,她一人孤单地长眠在美丽的西湖畔…,只是记得她很美,很美,想着她的墓也应该很美,很美… 我一路寻来, 在苏堤的尽头, 杭州宾馆的斜对面,在马上要拐上孤山,通向西冷印社的方向, 在湖边,在百花从中, 在玉兰花的怀抱里,一块古朴的碑石上刻着“苏小小之墓“,但这已经不是原物了,那场伟大的文化革命中的小将们打碎了这块保存了近800年的,纪录着一个青楼女子凄美一生的墓碑。据称,原碑上也是很简约的,碑上只有数个字。倒是历代文人为她留下的文章诗词多不胜数。这是一个妓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说到妓女在历史上留名的,她可不是唯一,宋有李师师, 明有李香君……直到今天,讲到明清历史时都要提到当年的秦淮八艳,六朝的脂粉…无论是西湖还是秦淮河,有时若没有了妓女的传说,那中国古典文学也就缺乏了最精华的其中一部分了。《金瓶梅》,《牡丹亭》,《桃花扇》,《三言两拍》等等,包括《红楼梦》里妓女都占有一席之地。 我曾经去看过苏州唐伯虎的故居遗址,在北寺塔旁边的桃花坞,他画过一幅《九美图》,有人说那是王爷的侍妾, 也有说, 那就是9位青楼女子。 中国的历史中有很多妓女的故事,有人称之为野史,但这些女子又往往和正史的人物纠葛在一起,反过来又成了正史的一部分。 虚虚实实, 真真假假,不知是否可以这样说:这些妓女的故事是中国版的《卡门》和《茶花女》。我在苏小小墓碑旁边的亭子里坐了许久, 和着柔和的阳光,拍了玉兰,拍了茶花,拍了迎春,也拍了一个万花丛中,逝去了的普通女人的生命中唯一留在人间的一个角落。
请不要去管她是否是青楼女子还是千金闺秀。无论是《白蛇传》中的蛇仙还是《三言两拍》中的花魁,如果说一块石碑只是纪录下简单的姓名符号的话, 那近百年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后人来西湖畔一寻芳踪,这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的魅力了。
回头看到沉浸在初春的西湖和断桥,朦胧的雾气,优雅的曲线,一种韵味独特的美……
――――――――――――――――――――
下回贴:春节随笔 (5)
2月20日 南浔 ? 遗憾的旅程
2月18日 西塘 ? 那一串串临河而挂的红灯笼
昨天晚上的一场春雨,将空气洗涤的清清爽爽,蓝天白云,反映在酒店的玻璃面墙上,我站在2楼早餐厅的落地窗前,一杯橙汁喝了许久,杯中的冰块在慢慢融化,握杯的手略感一丝凉意,那凉凉的感觉慢慢地渗入掌心…… 昨天晚上, 先回北京的其中一个朋友来电称:另外他们几个在回到北京后,已经在开始做编辑了,把素材带拿走了, 连声招呼都不打(其中有一盘整整60分钟是我拍的,而我现在根本不知道这带子在那里。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找到了一个澳门佬,把素材卖掉了。等我回到北京后, 估计他们早已经将钱分光了。)算了这是题外话,就算在心里骂他们, 但也实在不想再提他们了,这也算朋友???得了,还是说西塘吧。
我还是给大家一个网站,在那里可以详细地看到西塘的风土人情还有照片可以观赏。
西塘:http://www.jsdj.com/luyou/lyzy/zjxitang.htm
我还是说说那些无意中遇到和看到的事情吧。西塘和乌镇最大的区别在于西塘是开放的,没有人为的围墙,没有为了游人的参观而故意设计和摆出的“景点“。自然和谐,人们在这个小桥流水的镇子里活得安逸,满足。 我们的车由于挂的是官方牌照, 一直开到了西塘古镇的村边才停下,警察也没有干预,一个小镇的交警是不会来查浙江省政府的车的。 倒是在弄塘里走来走去的,带着红箍的老太太不买这车的账,斩钉截铁的对我们说:你们的车不许停在这里!为啥? 我们的张“司长“一头雾水,说:这车那里都能去, 那里都能停,你看清楚啊,这是省里的牌子。杭州都能停的,到这里,这个地方,啊,还不能停???我告诉你不许停就不许停,这里已经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地区了,而且在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你看看那里,老太太一指对面墙上,说: 这是你们副省长去年来立上的牌子,其中一条 - 不许乱停车。看见了, 你们的车啊,退到镇子外边去。快走!不走的话, 我记你们的车号,明天告到省里去,你们办公室的那个小王秘书管这事的,现在大家都在为“申报“作贡献,你们倒好,说说,是不是公车私用啊??? 啊?! 得, 好一个铁嘴钢牙的老太太,服了!张司长还要强辩几句, 看到周围上来了4-5位戴箍的老太太,把他和他的车围了一圈, 得,算了,本来就理亏,我们也就乖乖地退出了小镇,在外围停好车,再返回小镇,一看表已经是11点了,装好电池,打开三脚架,我开始干我喜爱的事了,他们几个呢,玩得玩, 吃得吃,各取所好。
西塘有点象苏州的同里或角直,小镇的规格不大,水路和陆路横平竖直,在河流和街道的拐角往往都是石拱桥,1座,2座,桥与桥相连, 路与路相通,河与河相邻,我认为最美的水乡景色是临河人家和石拱桥,这些是水乡拍摄的重点,而且有时会抓拍到一些有趣的镜头,我一进入小镇, 就被每家每户的临河山墙上悬挂的红灯笼吸引住了。江南的民居一般均为粉墙黛瓦,色调单一却古朴大方,这一串串的红灯笼,傍依这片片粉墙,象岸边的垂柳,探身而下,蜻蜓点水般地,戏弄这暖暖的温柔之水,又似水乡女孩子那飘逸的丝绸裙边,随风而摆,任春风浮荡,逍遥尘间… 不仅是墙上, 连小木船上也是大红灯笼高高挂。 红色,代表着中国的喜庆,这是明日红火的希望。你若生活在这里有时会顿觉时光停滞, 老人们坐在廊棚街边晒太阳,小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没有作业,不用上学的假期,家庭主妇们在河边洗衣,不时听到家养的八哥唐突地“唱“出来的几个词:你好,你好,欢迎…欢迎。 这里,人们过着貌似知足,悠闲,而又平静的生活,但从和他们的交谈中可以感到小镇人们的心中却似万马奔腾。 傍晚,每家每户都会点亮各自的红灯笼,和着礼花和烟火,在河水中将映衬出这个红红火火,灿灿斓斓的一片天地。
中午时分,懒懒地倚在临河的酒家的窗台栏杆旁,阳光是如此灿烂,柳树的嫩芽泛出淡淡的黄色。猛然,小镇安静了下来,就连开店铺的也没有了上午时分的喧闹,出奇地安静,我用CANON摄下了这个慵懒的,令人有时顿觉恍惚的水乡小镇的中午。店家放下了店堂的竹帘,我们选了一个临窗的桌子,我望着外边的小桥出神,忽听到有人说:这叫永宁桥,康熙年代造的,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修过,后来光绪年间又重修。我一回头,真不敢相信, 是上午不让我们停车的那位倔老太太,原来这是他们家开的饭馆,这临河的房子也是他们家的,坐落在2条河的十字交叉处, 2座石拱桥卧波长虹地连接着她家房子的两头,倚栏而坐, 几碟小菜,一杯清茶,暖风抚面,鸟语盈耳……。真是绝妙好风水啊!!! 我们的张“司长“感叹一声,美食美景已然使他早已忘记了早上的停车风波。他们聊得正欢, 我回身将镜头对准了那“永宁“2字,是啊,在这里,这“永宁“ 2字,才名副其实啊!
为了看看这临河的红灯笼, 我想等到傍晚才走,但一个电话将我们提前催促回去了,终没有看到水中红灯的倒影, 但西塘,记住,在不久的将来,我会回来的…会回来的。
――――――――――――――――――――――
2月19日 杭州 ? 西湖畔,百花深处,苏小小孤独的青冢
我开始考虑订回程的车票,有了北京站的教训, 我情愿早早地把票买好。对杭州来说,我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地人,好在有朋友帮忙,今天下午确认:票肯定没问题了。
今天早上不知道为何, 感到非常疲乏,我睡到近11点才爬起来。这几天每天都是快24点才睡,疲劳积累下来了就是这样。为了能好好地去南浔,我决定今天休息, 除了吃,拍1-2个西湖的镜头外,不去远的地方。
象往常一样,收拾好电池,充电器,检测电源和DV带子的剩余时间…,吃过早饭(其实是午餐),在湖滨公园的石凳上确定下午的路线。我最爱西山路,那里清静,人少,景别致。我喜欢从苏堤走到白堤,这样可以利用它们的地理位置,顺光拍东西,在太阳西下时正好可以走到白堤或孤山……虽说西湖已经拍过了,但我只是想走走,一时心血来潮,想用另类的眼光来看看西湖, 看看是否会有另类的感觉。想拍些残枝败柳或断茎残荷,还有我猛然想起当年西湖名妓苏小小的墓, 每次来杭州都是去大的景点,一直没时间找她的青冢,好吧,下午就从苏东坡开始,到苏小小结束吧!
从苏堤一路走来,不知为何心中却常常冒出与苏小小有关的青楼故事, 记得上中学时,每每上化学和政治时, 我都把它当成是我的课外书自习课。从三国小人书到《说岳全传》, 从《尼罗河惨案》里的大侦探波罗到《基督山伯爵》, 从盗版武侠小说看到青楼野史,反正啥都看。有一本书《西湖史话》给我留下了2篇文章的印象:其一, 是孤山的梅妻鹤子的故事, 其二就是西湖名妓苏小小的传奇了。断断续续地记得,她美的出奇, 聪慧的出奇,对爱的执著出奇…她是把自己接客挣的钱送给她爱的男人去进京赶考…… 到后来,她一人孤单地长眠在美丽的西湖畔…,只是记得她很美,很美,想着她的墓也应该很美,很美… 我一路寻来, 在苏堤的尽头, 杭州宾馆的斜对面,在马上要拐上孤山,通向西冷印社的方向, 在湖边,在百花从中, 在玉兰花的怀抱里,一块古朴的碑石上刻着“苏小小之墓“,但这已经不是原物了,那场伟大的文化革命中的小将们打碎了这块保存了近800年的,纪录着一个青楼女子凄美一生的墓碑。据称,原碑上也是很简约的,碑上只有数个字。倒是历代文人为她留下的文章诗词多不胜数。这是一个妓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说到妓女在历史上留名的,她可不是唯一,宋有李师师, 明有李香君……直到今天,讲到明清历史时都要提到当年的秦淮八艳,六朝的脂粉…无论是西湖还是秦淮河,有时若没有了妓女的传说,那中国古典文学也就缺乏了最精华的其中一部分了。《金瓶梅》,《牡丹亭》,《桃花扇》,《三言两拍》等等,包括《红楼梦》里妓女都占有一席之地。 我曾经去看过苏州唐伯虎的故居遗址,在北寺塔旁边的桃花坞,他画过一幅《九美图》,有人说那是王爷的侍妾, 也有说, 那就是9位青楼女子。 中国的历史中有很多妓女的故事,有人称之为野史,但这些女子又往往和正史的人物纠葛在一起,反过来又成了正史的一部分。 虚虚实实, 真真假假,不知是否可以这样说:这些妓女的故事是中国版的《卡门》和《茶花女》。我在苏小小墓碑旁边的亭子里坐了许久, 和着柔和的阳光,拍了玉兰,拍了茶花,拍了迎春,也拍了一个万花丛中,逝去了的普通女人的生命中唯一留在人间的一个角落。
请不要去管她是否是青楼女子还是千金闺秀。无论是《白蛇传》中的蛇仙还是《三言两拍》中的花魁,如果说一块石碑只是纪录下简单的姓名符号的话, 那近百年来,能吸引如此众多的后人来西湖畔一寻芳踪,这可以说是真正的一个非同寻常的女人的魅力了。
回头看到沉浸在初春的西湖和断桥,朦胧的雾气,优雅的曲线,一种韵味独特的美……
――――――――――――――――――――
下回贴:春节随笔 (5)
2月20日 南浔 ? 遗憾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