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临川七千亩良田被无证砖厂侵占(图)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68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48E3D8F2C477319B4703BE328E26974C.jpg

中央三令五申严禁触碰18亿亩耕地“红线”,而在九成耕地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安徽省临泉县,7000亩耕地被上百座“无证”粘土砖窑厂“侵占”。令人吃惊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占地,无一获得用地审批,相关部门的监管竟变成堂而皇之的收费。近两年,仅当地国土资源局收取的费用就达1400多万元。
“吞噬”耕地7000亩砖厂用地无一获审批
临泉县是安徽省农业大县,总人口约230万人,拥有耕地186.2万亩,基本农田保护率为89.7%,基本农田在当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记者日前在临泉县采访,农民们纷纷反映,遍布全县的一座座砖窑厂,像一只只“吃地”的“老虎”,日复一日“吞噬”着这里的良田。
在杨桥镇冷楼村,3座轮窑厂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记者尾随一家窑厂的取土车来到取土现场,看到这里的地已被挖得千疮百孔,四周都是刚收割完小麦的麦茬。
临泉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王春雨表示,按年产1800万块砖左右的窑厂年需用土8亩估算,全县砖窑1年累计可“吃掉”可耕地1000亩地。
按规定,禁止占用耕地建窑,但现在当地竟有116座砖窑厂获得了采矿权许可证编号。考虑到用地审批手续“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土地管理部门的几位负责人无人敢签,结果当地152座砖窑厂的“临时用地”无一获得用地审批手续,全部涉嫌违法生产。临泉县国土资源局地矿股工作人员、原股长张文海承认,全县窑厂累计违规、违法占用土地7000多亩。
“集体”收费“保”生产监管部门沦为“保护伞”
大批砖窑厂没有用地审批手续为何能长期大量占地、疯狂“吃地”?窑厂主们告诉记者,他们只要向相关部门缴费就可以。
“一个砖窑厂要想‘和谐’生产,每年必须上缴约20万元的各项费用。”临泉县杨桥镇一砖窑负责人邢顺利说。
“我们要是不交钱,我们就烧不了砖。”邢顺利告诉记者。
正是在“保护伞”下,临泉砖窑厂主们赚得盆满钵满。牛庄乡宁大村一砖窑负责人牛坤说,一座年产2000万块砖的普通轮窑,投资大概100多万元,按一块砖7分钱的利润算,年利润可达140万元。
到底有多少部门在收费呢?“像国税局、地税局、国土局等多个部门都来收过费,一般是打电话,限期多少天,到哪里交钱,否则,窑厂就得整改或停产,那样损失更大。”齐超(化名)说。
由于政府和窑厂的 “默契配合”,致使国家各级政府下达的“在城市规划区内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规定,成为一纸空文。
“利益链”亟需斩断“红线”保护不容践踏
“通过交钱,无证砖窑厂肆意违法占地,势必会严重践踏基本农田保护区,这与坚守耕地 ‘红线’背道而驰。”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原副会长程必定认为,砖窑厂沦为政府的“摇钱树”,释放的是危险的信号。

记者调查还发现,临泉县环保局6月8日下发《全县2011年1-5月污染减排情况汇报》,该县近两年并未出台关停粘土制砖类砖瓦窑业的政府文件。张文海也表示,2009年10月以来,县国土部门结合执法监察情况,按批次上报拟取缔关闭企业名单,但至今为止,县里关于砖窑关闭工作仍没有任何“行动”。
程必定认为,县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暧昧态度,令人费解!这种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屡禁不止,其实就是利益作祟,政府部门只收费不监管,已经和砖窑厂形成了可怕的利益共同体。新华社记者 姜 刚 白 斌(据新华社合肥6月20日电)
(本文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作者: 姜 刚 白 斌 )
end_i.gif

http://shehui/2011-06-21/1608635.ph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