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不会写了

lz也不用纠结了,不管先竖后竖反正第二笔肯定是点:D
 
忄”的笔顺,在很长时间以来都存在着不同的说法: “竖、左点、右点”“左点、右点、竖”等。《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对它们的规范,符合笔顺书写应该照顾便捷性、系统性等方面的原则(参见高更生著《现代汉字规范问题》,商务印书馆2002 年12 月第1 版358~359页),“忄”的笔顺规范为“左点、右点、竖”,能够体现左点与右点的笔意联系,书写起来由上而下方便快捷,同时从整体上照顾到“垂露竖”作为主笔书写时收笔的特点。历代书法家中许多带有“忄”字的草书、行书,有很多都是采用了“左点、右点、竖”的笔顺。

楼上的是引用的,我好像从来都是点竖点那么写的。。。。无知的飘过
 
中文教育里最迂腐的就是数笔画数及规定笔画顺序. 毫无用处.

现在电脑普及以后, 根本不需要手写了, 还在拿这玩艺说事, 浪费生命啊......
 
看看书法家怎么写
 

附件

  • 11U.gif
    11U.gif
    6.7 KB · 查看: 138
忄是竖心,应该按心的笔划。
 
N年没有写那个怪字啦。:D
 
天呢,真是变了呀。

看来的80后的新规范

1988年3月25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确定了7000个汉字的规范笔顺。《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是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基础上形成的,将隐性的规范笔顺变成显性的,列出了三种形式的笔顺。同时,明确了字表中难以根据字序推断出规范笔顺的“火”、“叉”、“ 鬯 ”、“爽”等一些字的笔顺,调整了“敝 ”、“脊”两个字的笔顺。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在全国施行, 通知规定:

"忄"先写点和点,最后写竖。

"匕"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万"先写横,再写横折钩,后写撇。

"母"字的最后三笔是点、横、点。

"及"先写撇,再写横折折撇,后写捺。

"乃"先写横折折撇,再写撇。这个字和"及"字形相近,但笔顺完全不同。

"火"先写上面两笔,即点和撇,再写人字。

"登"的右上角先写两撇,再写捺。

"减"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咸"字"。

"爽"先写横,再从左到右写四个"×",最后写"人"。

"讯"右半部分的笔顺是:横斜钩(不是横折弯钩)、横、竖(不是撇)。

"凸"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短横和竖,然后写横折折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凹"第一笔先写左边的竖,接着写横竖折折,然后写竖和横折,最后写下边的长横。

"出"先写竖折,然后写短竖,再写中间从上到下的长竖,最后是竖折和短竖。

"贯"上边是先写竖折,再写横折,第三笔写里面的竖,最后写长横。

"重"上面的撇和横写后,紧接着写日,再写竖,最后写下面两横(上短下长)。

"脊"字上边的笔顺是先写左边的点和提,再写右边的撇和点,最后写中间的人。

"义"先写点,再写撇和捺。点在上边或左上边的要先写,如"门、斗"等;点在右边或字里面的要后写,如"玉、瓦"等。

"匚"的字,先写"匚"上面的横,然后写"匚"里面的部分,最后才写"匚"最后的折,例如"匹、区、臣、匠、匣、匿"等。

"敝"的左边先写上部的点、撇,接着写左下角的竖、横折钩,然后写中间的长竖,最后写里面的撇、点。这些字还有"弊、蹩、憋、鳖"等。

"噩"字的横、竖写后,接着写上边的左右两个"口",再写中间的横和横下的两个"口",最后写一长横。这样写符合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的规则,与"王"字的笔顺不同。

http://www.taschool.com/Article/Class35/tuipu/200810/755.html
 
中文教育里最迂腐的就是数笔画数及规定笔画顺序. 毫无用处.

现在电脑普及以后, 根本不需要手写了, 还在拿这玩艺说事, 浪费生命啊......

现在有一种中文输入,就是按笔画顺序的。有的人笔画顺序输入的不对,就打不出字。
 
后退
顶部